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51089发布日期:2022-10-19 01:0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工业检测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工业检测传感器领域中,其透镜之组装方式为侧边双排以止付螺丝逼紧固定,并配合一垫片材质(铁片或电木片)介于透镜与螺丝顶端之间,以防螺丝太紧造成透镜崩裂损坏;
3.一般工业传感器长度都在1米甚至2米以上,所以原型止付螺丝锁附型式会使传感器透镜无法真正平均施力的组装定位,容易发生透镜变形之现象,且费时费工,浪费物料及工时成本;
4.且传感器透镜使用止付螺丝从侧边迫紧组装时一定会产生透镜长边两侧之不均力固定之现象,造成透镜变形甚至锁破,使成形影像错误现象,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及其方法,为使透镜组装时,达到稳定并确保施力均匀,不破坏透镜,并保证垂直度及达到时效性,本发明以倒钩孔塞和弹力臂孔塞两种塑料特殊孔塞配合一顶针治具,以均匀分布的力量使颗特殊孔塞与传感器模组内部的牙孔组合,倒钩孔塞与牙孔内的螺纹凹凸特征使孔塞只进不出,使传感器透镜完全贴合侧壁后点胶固定,使传感器模组组装达到优化省时的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工装操作台、倒钩孔塞和弹力臂孔塞,所述工装操作台上方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夹台,且传感器夹台与工装操作台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传感器夹台底部的内侧设置有内滑槽,且内滑槽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控夹轴,所述传感器夹台的外侧设置有传感器模组,且传感器模组与传感器夹台贴合连接,所述电控夹轴与传感器模组贴合连接,且电控夹轴通过内滑槽与传感器夹台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模组的上方设置有传感器透镜,且传感器模组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针治具。
7.优选的,所述顶针治具另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延展支轴,且延展支轴有多个,所述延展支轴与顶针治具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展支轴的底部设置有垫位滑块,且垫位滑块与延展支轴通过螺栓连接。
8.优选的,所述垫位滑块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滑槽,且垫位滑块通过限位滑槽与工装操作台滑动连接,所述延展支轴之间设置有手柄铰轴,且手柄铰轴与工装操作台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手柄铰轴与顶针治具之间设置有铰轴推杆,且铰轴推杆与手柄铰轴伸缩连接。
9.优选的,所述倒钩孔塞包括倒钩活塞和倒钩齿轴,且倒钩活塞与倒钩齿轴设置为
一体式结构,所述弹力臂孔塞包括弹力活塞和回形弹轴,且弹力活塞与回形弹轴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10.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组的内部设置有透镜装槽,且透镜装槽贯穿延伸至传感器模组的上下两端,所述传感器模组的顶部设置有上封槽,所述顶针治具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与顶针治具贴合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透镜装槽内部中段的两侧均设置有抵位块,且抵位块与传感器模组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抵位块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倒钩牙孔,且倒钩牙孔有多个,所述倒钩牙孔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装孔,且活塞装孔延伸至传感器模组的外表面。
12.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封位螺母,且封位螺母与顶针治具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顶针,且装配顶针与缓冲弹簧贴合连接,所述装配顶针的一端延伸至顶针治具的外侧,且装配顶针与倒钩牙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13.优选的,所述传感器透镜通过透镜装槽与传感器模组连接,且传感器透镜与抵位块贴合连接,所述弹力活塞与活塞装孔组合连接,且倒钩齿轴延与倒钩牙孔组合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倒钩齿轴延伸至传感器透镜的外表面,且装配顶针与弹力活塞贴合连接。
15.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步骤一:将待组装的传感器模组置于工装操作台一侧的传感器夹台上,随后控制两端的电控夹轴对传感器模组进行固定,固定好传感器模组后将传感器透镜装入到内部的透镜装槽中;
17.步骤二:透镜装槽的中段设计有抵位块,可以对传感器透镜进行限位固定,将特殊孔塞预组装特在传感器模组外表面的牙孔内,特殊孔塞可以选用倒钩孔塞或是弹力臂孔塞,每组共二十二颗;
18.步骤三:手持顶针治具外侧的手柄铰轴,扳动手柄通过铰轴推杆将顶针治具向传感器模组一侧推动,通过顶针治具上与牙孔对应的装配顶针将孔塞推入牙孔中组装,分布压合固定透镜;
19.步骤四:保持压紧状态下对传感器模组内部的透镜进行点胶固定,等待胶体凝固后,将顶针治具撤回,组装完成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为使透镜组装时,达到稳定并确保施力均匀,不破坏透镜,并保证垂直度及达到时效性,本发明以倒钩孔塞和弹力臂孔塞两种塑料特殊孔塞配合一顶针治具,以均匀分布的力量使颗特殊孔塞与传感器模组内部的牙孔组合,倒钩孔塞与牙孔内的螺纹凹凸特征使孔塞只进不出,使传感器透镜完全贴合侧壁后点胶固定,使传感器模组组装达到优化省时的结构设计;
22.2、本发明,透镜组装时作业人员直接不需任何手工具,可直接将组装部件置入成品中,简单操作且省工时及材料成本,且搭配顶针效果同步不造成不平均力变型或锁破透镜,并也达到完全贴齐侧壁之垂直度,相较于原本螺丝固定方式,此特殊孔塞设计,降低组装之不良率,且优化并提升最精确之成品良率;
23.3、本发明,手柄铰轴安装在顶针治具的外侧,手柄铰轴与顶针治具之间设置有一组铰轴推杆,在使用时手持顶针治具外侧的手柄铰轴,扳动手柄通过铰轴推杆将顶针治具
向传感器模组一侧推动,通过顶针治具上与牙孔对应的装配顶针将孔塞推入牙孔中组装,分布压合固定透镜,对其实现固定操作;
24.4、本发明,倒钩孔塞是由倒钩活塞和倒钩齿轴组成,而弹力臂孔塞则是由弹力活塞和回形弹轴组成,相较于原始锁附螺丝之透镜组装方式,此新设计特殊孔塞,简易省时又省料并可以有效达到完全精确组装并保证透镜之完整性及重直度,大大提高成品之良率;
25.5、本发明,装配时先将顶针拧入到顶针治具的内部,再将缓冲弹簧安装在顶针治具的另一端,随后再将封位螺母装合在缓冲弹簧的外侧,封位螺母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灰尘进入到槽体的的内部,同时还可以对弹簧以及装配顶针起到一个抵位限制的作用当装配顶针与透镜接触时,内部的缓冲弹簧可以向内收缩从而给帮助顶针进行压力缓冲,避免对透镜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主视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倒钩孔塞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弹力臂孔塞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a-a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的a-a处剖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工装操作台;2、顶针治具;3、传感器夹台;4、传感器透镜;5、传感器模组;6、倒钩孔塞;7、弹力臂孔塞;101、手柄铰轴;102、铰轴推杆;201、缓冲弹簧;202、封位螺母;203、装配顶针;301、电控夹轴;302、内滑槽;501、上封槽;502、透镜装槽;504、抵位块;505、倒钩牙孔;506、活塞装孔;601、倒钩活塞;602、倒钩齿轴;701、弹力活塞;702、回形弹轴;2011、延展支轴;2012、限位滑槽;2013、垫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工装操作台1、倒钩孔塞6和弹力臂孔塞7,工装操作台1上方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夹台3,且传感器夹台3与工装操作台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传感器夹台3底部的内侧设置有内滑槽302,且内滑槽302的两端均设置有电控夹轴301,传感器夹台3的外侧设置有传感器模组5,且传感器模组5与传感器夹台3贴合连接,电控夹轴301与传感器模组5贴合连接,且电控夹轴301通过内滑槽302与传感器夹台3滑动连接,传感器模组5的上方设置有传感器透镜4,且传感器模组5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针治具2;
35.为使透镜组装时,达到稳定并确保施力均匀,不破坏透镜,并保证垂直度及达到时效性,本发明以倒钩孔塞6和弹力臂孔塞7两种塑料特殊孔塞配合一顶针治具2,以均匀分布的力量使22颗特殊孔塞与传感器模组5内部的牙孔组合,倒钩孔塞6与牙孔内的螺纹凹凸特
征使孔塞只进不出,使传感器透镜4完全贴合侧壁后点胶固定,使传感器模组5组装达到优化省时的结构设计;
36.顶针治具2另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延展支轴2011,且延展支轴2011有多个,延展支轴2011与顶针治具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延展支轴2011的底部设置有垫位滑块2013,且垫位滑块2013与延展支轴2011通过螺栓连接,垫位滑块2013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滑槽2012,且垫位滑块2013通过限位滑槽2012与工装操作台1滑动连接,延展支轴2011之间设置有手柄铰轴101,且手柄铰轴101与工装操作台1通过螺钉连接,手柄铰轴101与顶针治具2之间设置有铰轴推杆102,且铰轴推杆102与手柄铰轴101伸缩连接;
37.手柄铰轴101安装在顶针治具2的外侧,手柄铰轴101与顶针治具2之间设置有一组铰轴推杆102,在使用时手持顶针治具2外侧的手柄铰轴101,扳动手柄通过铰轴推杆102将顶针治具2向传感器模组5一侧推动,通过顶针治具2上与牙孔对应的装配顶针203将孔塞推入牙孔中组装,分布压合固定透镜,对其实现固定操作;
38.倒钩孔塞6包括倒钩活塞601和倒钩齿轴602,且倒钩活塞601与倒钩齿轴60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弹力臂孔塞7包括弹力活塞701和回形弹轴702,且弹力活塞701与回形弹轴70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39.相较于原始锁附螺丝之透镜组装方式,此新设计特殊孔塞,简易省时又省料并可以有效达到完全精确组装并保证透镜之完整性及重直度,大大提高成品之良率。
40.请参阅图4-6,传感器模组5的内部设置有透镜装槽502,且透镜装槽502贯穿延伸至传感器模组5的上下两端,传感器模组5的顶部设置有上封槽501,顶针治具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201,且缓冲弹簧201与顶针治具2贴合连接,透镜装槽502内部中段的两侧均设置有抵位块504,且抵位块504与传感器模组5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抵位块504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倒钩牙孔505,且倒钩牙孔505有多个,倒钩牙孔505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装孔506,且活塞装孔506延伸至传感器模组5的外表面;
41.透镜装槽502的中段设计有抵位块504,可以对传感器透镜4进行限位固定,而抵位块504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倒钩牙孔505,在使用时先将传感器透镜4装入到透镜装槽502的内部,随后将特殊孔塞预组装特在传感器模组5外表面的牙孔内;
42.缓冲弹簧201的一端设置有封位螺母202,且封位螺母202与顶针治具2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缓冲弹簧201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顶针203,且装配顶针203与缓冲弹簧201贴合连接,装配顶针203的一端延伸至顶针治具2的外侧,且装配顶针203与倒钩牙孔50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43.装配时先将装配顶针203拧入到顶针治具2的内部,再将缓冲弹簧201安装在顶针治具2的另一端,随后再将封位螺母202装合在缓冲弹簧201的外侧,封位螺母202可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灰尘进入到槽体的的内部,同时还可以对弹簧以及装配顶针203起到一个抵位限制的作用当装配顶针203与透镜接触时,内部的缓冲弹簧201可以向内收缩从而给帮助顶针进行压力缓冲,避免对透镜造成损坏;
44.传感器透镜4通过透镜装槽502与传感器模组5连接,且传感器透镜4与抵位块504贴合连接,弹力活塞701与活塞装孔506组合连接,且倒钩齿轴602延与倒钩牙孔505组合连接,倒钩齿轴602延伸至传感器透镜4的外表面,且装配顶针203与弹力活塞701贴合连接;
45.通过装配顶针203可以将倒钩孔塞6或者弹力臂孔塞7压入到传感器模组5内部的
孔槽中,从而实现装配操作,透镜组装时作业人员直接不需任何手工具,可直接将组装部件置入成品中,简单操作且省工时及材料成本,且搭配顶针效果同步不造成不平均力变型或锁破透镜,并也达到完全贴齐侧壁之垂直度,相较于原本螺丝固定方式,此特殊孔塞设计,降低组装之不良率,且优化并提升最精确之成品良率。
46.一种工业检测传感器内部透镜固定用装配工装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步骤一:将待组装的传感器模组5置于工装操作台1一侧的传感器夹台3上,随后控制两端的电控夹轴301对传感器模组5进行固定,固定好传感器模组5后将传感器透镜4装入到内部的透镜装槽502中;
48.步骤二:透镜装槽502的中段设计有抵位块504,可以对传感器透镜4进行限位固定,将特殊孔塞预组装特在传感器模组5外表面的牙孔内,特殊孔塞可以选用倒钩孔塞6或是弹力臂孔塞7,每组共二十二颗;
49.步骤三:手持顶针治具2外侧的手柄铰轴101,扳动手柄通过铰轴推杆102将顶针治具2向传感器模组5一侧推动,通过顶针治具2上与牙孔对应的装配顶针203将孔塞推入牙孔中组装,分布压合固定透镜;
50.步骤四:保持压紧状态下对传感器模组5内部的透镜进行点胶固定,等待胶体凝固后,将顶针治具2撤回,组装完成
51.实施例,将透镜放入透镜槽,将特殊孔塞预组装于牙孔内,扳动手柄通过铰轴推杆102将顶针治具2向传感器模组5一侧推动,通过顶针治具2上与牙孔对应的装配顶针203将孔塞推入牙孔中组装,分布压合固定透镜,保持压紧状态下对传感器模组5内部的透镜进行点胶固定,等待胶体凝固后,将顶针治具2撤回,经检测后,检测传感器扫描出来的影像与之前锁附螺丝之传感器之扫描影像及组装时间相比,由于使用螺丝固定透镜方式受力不均,造成重直度及直线度不同,使得影像会有上下偏移之不良情况,但使用特殊孔塞之固定透镜方式,因固定之受力均匀,影像正常,良率高,且组装时间由30分钟缩短为10分钟。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