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的冲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1403发布日期:2022-09-14 12:5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的冲击扳手的制作方法
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的冲击扳手
本发明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cn201880093388.0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的冲击扳手。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电动操作的冲击扳手可以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例如,这种冲击扳手可用于拧紧和松开连接铁轨与相关联轨枕的螺母和螺钉。对于操作员来说,使用这种冲击扳手进行作业十分费力,这是因为在操作冲击扳手的过程中会产生高的扭矩和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可靠并且操作舒适性高的冲击扳手。
4.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冲击扳手来实现。通过所述振动解耦装置,以减振的方式将所述至少一个手柄从所述冲击旋紧机构解耦。优选地,所述振动解耦装置被设计为使得操作员的手臂振动不超过极限值5m/s2。所述至少一个手柄用于利用双手握住冲击扳手。所述振动解耦装置限定了将工作侧与操作员侧分离的解耦平面。所述冲击旋紧机构布置在所述工作侧上,而所述至少一个手柄布置在所述操作员侧上,因此保证了由所述冲击旋紧机构产生的力和振动由于所述振动解耦装置而仅以高减振的方式作用在所述至少一个手柄上。
5.术语“解耦平面”在功能上应被理解为通过所述振动解耦装置将所述工作侧从所述操作员侧振动解耦。术语“解耦平面”不应被解释为严格的几何意义上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较高的操作舒适性。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器的设计灵活,因此保证了振动解耦或减振的实现。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器包括弹性体材料、特别是橡胶材料。特别地,所述振动解耦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特别是至少三个、以及特别是至少四个减振器。优选地,所述减振器围绕所述电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线布置。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器在所述冲击旋紧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手柄之间形成所述解耦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较高的操作舒适性。由于所述电驱动马达与所述冲击旋紧机构一起布置在所述解耦平面的工作侧上,因此由所述电驱动马达产生的力和振动也通过所述振动解耦装置被解耦或减振。因此,它们同样地仅以高减振的方式作用在所述至少一个手柄上。由于所述电驱动马达布置在所述工作侧上,因此其与所述冲击旋紧机构的机械连接设计简单可靠。特别是,无需将机械驱动轴引导穿过所述解耦平面,也无需对通过所述机械驱动轴所传递的振动进行解耦或减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较高的操作舒适性。由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布置在所述操作员侧上,因此其为所述冲击旋紧机构形成配重,并且
在合适的情况下为为所述电驱动马达形成配重,结果是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实现了对所述至少一个手柄进行有效减振或振动解耦。优选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进而固定至少一个手柄和所述振动解耦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较高的操作舒适性。由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更换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因此在所述冲击扳手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快速并容易地用已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池来替换用完的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可继续操作所述冲击扳手。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连接的手柄一方面用于更换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另一方面用于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所述冲击扳手。由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和固定在其上的手柄布置在所述操作员侧上,因此固定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上的手柄同样地被振动解耦或减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操作舒适性。由于所述控制装置布置在所述操作员侧上,因此使其免受所述冲击旋紧机构产生的未减振的力或振动的影响,并且结果使得所述冲击扳手的可靠性较高。特别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所述电驱动马达的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在所述振动解耦或减振的操作员侧上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手柄附近或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手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扳手保证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较高的操作舒适性。由于仅线路穿过所述解耦平面,也就是说,没有用于驱动所述冲击旋紧机构的机械连接穿过所述解耦平面,因此可以实现最佳的振动解耦或减振。这些线路为用于控制所述电驱动马达和向其供电的电线并且可以是至少一条冷却液线路。由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布置在所述操作员侧上,并且所述电驱动马达与所述冲击旋紧机构一起布置在所述工作侧上,因此仅使用于控制所述电驱动马达和向其供电的电线以及可能的至少一条冷却液线路穿过解耦平面便已足够。这些线路基本不会将力或振动从所述工作侧传递至所述操作员侧。
附图说明
12.本发明的更多特征、优点及细节将通过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13.图1示出了冲击扳手的立体图;以及
14.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冲击扳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电动操作的冲击扳手1具有电驱动马达2,该电驱动马达2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至冲击旋紧机构3。旋紧头4固定在冲击旋紧机构3上。电驱动马达2和冲击旋紧机构3是公知且常见的。
16.电驱动马达2和冲击旋紧机构3布置在作为两部分设计的壳体5内。电驱动马达2布置在第一壳体部分6中,而冲击旋紧机构3布置在第二壳体部分7中。承载手柄8固定在壳体5上。
17.冲击扳手1还包括支撑框架9,第一手柄10大致居中地布置在支撑框架9上并且第二手柄11侧向地布置在支撑框架9上。可再充电电池12可更换地固定在支撑框架9上。可再充电电池12连接至第三手柄13。可再充电电池12为电驱动马达2和控制装置14供应电能。控制装置14包括固定在支撑框架9上的控制器15和固定在第二手柄11上的操作单元16。操作
单元16例如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控制电驱动马达2的操作元件。
18.为了使手柄10、11、13从冲击旋紧机构3和电驱动马达2振动解耦,冲击扳手1具有振动解耦装置17。振动解耦装置17包括位于操作员侧上的固定元件18以及位于工作侧上的固定元件19,固定元件18固定在支撑框架9上,固定元件19固定在第一壳体部分6上。振动解耦装置17还包括多个减振器20,这些减振器20以减振的方式将位于操作员侧上的固定元件18连接至位于工作侧的上固定元件19。减振器20由弹性体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举例来说,冲击扳手1具有四个减振器20,这些减振器围绕电驱动马达2的旋转轴线d布置。
19.振动解耦装置17或减振器20形成解耦平面e,该解耦平面将工作侧21与操作员侧22进行解耦。电驱动马达2、冲击旋紧机构3和旋紧头4布置在工作侧21上。与这些部件相对地,带有手柄10、11的支撑框架9、带有手柄13的可再充电电池12、以及控制装置14布置在操作员侧22上。
20.仅用于控制电驱动马达2和向其供电的电线23穿过解耦平面e从操作员侧22延伸至工作侧21。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电线23。
21.冲击扳手1用于拧紧和松开轨道上的螺母和螺钉。需要螺母和螺钉将铁轨与相关联的轨枕相连接。拧紧和松开这些螺母和螺钉需要高的扭矩和力。
22.电驱动马达2由控制装置14来控制,使得操作员在冲击扳手1的操作过程中能够以期望的方式来致动螺母和螺钉。在此过程中,操作员例如通过手柄10和11或手柄13和11用双手握住冲击扳手1。通过振动解耦装置17,对由电驱动马达2和冲击旋紧机构3产生的力或振动进行有效减振,因此,工作侧21被从操作员侧22振动解耦。在此布置中,可再充电电池12在操作员侧上充当配重以保证有效减振。
23.一旦可再充电电池12用完,通过手柄13能够简单地更换该用完的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将其替换为已充电的可再充电电池12。由于控制装置14被布置在操作员侧22上,因此使其免受振动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