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5301发布日期:2022-06-25 06:3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套筒结构,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应用于转接工具的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2.螺丝或螺帽等迫紧组件利用螺牙的摩擦力将所需固定的零件结合,且相对于强力胶或气密胶等黏合方式,以迫紧组件结合的零件还可利用工具进行分离而不会破坏零件本身的外观或结构。由于迫紧结合的力量大且难以让使用者以徒手进行拆装,故螺丝等迫紧组件通常被制造成具有用来与工具嵌合的结构,通过具有相对应嵌合结构的工具例如是扳手、螺丝起子等,可大幅提升使用者施加的力矩,借此减少拆装时所需的力量,同时更节省作业时间。
3.而随着零件的多元化,迫紧组件亦衍生出不同的嵌合结构来符合各种用途,例如以六角形凹槽的方式陷入迫紧组件内部而可保持零件结合后的美观性,或直接以多角形作为迫紧组件的外部轮廓而提升拆装的便利性。当零件同时以多种迫紧组件进行结合时,用户必须事先准备各种工具,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种规格的工具便无法完成整个拆装作业。为了减少所需携带的工具负荷,相关业者已开发出用以切换不同工具的转接套筒,例如,转接套筒的一端具有与气动工具互相配合的套接孔以连接气动工具,转接套筒的另一端可连接于不具有套筒的扳手或螺丝起子等等,通过气动工具的驱动即可带动扳手或螺丝起子转动。一般而言,转接套筒是通过套接结构以与工具可拆地结合,然而,为确保转接套筒与工具可紧密结合,有业者于套接孔内使用弹簧与钢珠的限位结构,通过弹簧的作用力推顶钢珠以对工具限位,而若可对接的工具不具有配合钢珠定位的凹槽,则会形成点接触限位,而有容易松脱的缺点。
4.有鉴于此,如何改善套筒结构以提升转接工具的便利性,遂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套筒结构,其包含一本体、一第一套接孔、一第二套接孔以及至少一弹性卡抵件。第一套接孔设置于本体的一端;第二套接孔设置于本体的另一端;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设置于第一套接孔,且径向朝第一套接孔的一内部凸出;其中,当一工具插入第一套接孔时,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受工具推挤而变形并抵顶工具。
6.借此,通过弹性卡抵件的配置,可以达到提升工具转接的便利性的功效。
7.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包含至少一容置孔,前述至少一容置孔与第一套接孔连通且供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设置。
8.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容置孔包含一大径段及一小径段,小径段连接于大径段;且各弹性卡抵件包含一头部、一颈部以及一抵顶部,头部设置于大径段;颈部连接于
头部,且设置于小径段;抵顶部连接于颈部且径向朝第一套接孔的内部凸出;其中,抵顶部的一第一截面的面积大于颈部的一第二截面的面积。
9.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抵顶部的第一截面呈一椭圆形且包含一长轴以及一短轴,长轴平行于第一套接孔的一轴向;短轴垂直于长轴。
10.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弹性卡抵件可包含一贯穿孔以及一倒角,贯穿孔设置于抵顶部;倒角设置于抵顶部远离头部的一端。
11.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抵顶部可呈一半球状。
12.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头部可径向凸出本体的一外表面。
13.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前述至少一容置孔的数量可为三个,三个容置孔间隔地径向设置于第一套接孔;且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的数量可为三个,三个弹性卡抵件分别设置于三个容置孔。
14.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各容置孔与本体的一端缘沿一轴向相距一距离,各距离相异。
15.依据前述的套筒结构,其包含一套环,套设于本体且连接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套筒结构连接于一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实施例的套筒结构沿剖面线2-2的剖视图;
18.图3是图1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4是图3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沿剖面线4-4的剖视图;
20.图5a是图4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沿剖面线5a-5a的截面图;
21.图5b是图4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沿剖面线5b-5b的截面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套筒结构的剖视图;
23.图7是实用新型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套筒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4.图8是图7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及套环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是图7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的正视图。
26.10,10a,10b:套筒结构
27.100,100a,100b:本体
28.101a:端缘
29.110:第一套接孔
30.120:第二套接孔
31.130,130a,130b:弹性卡抵件
32.131,131b:头部
33.132,132b:颈部
34.133,133b:抵顶部
35.134,134b:贯穿孔
36.135:倒角
37.140,140a:容置孔
38.141:大径段
39.142:小径段
40.150b:套环
41.20:工具
42.a1:第一截面
43.a2:第二截面
44.d1,d2:距离
45.i1,i1a:轴向
46.i2:中心线
47.l1:长轴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组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49.此外,本文中当某一组件(或机构或模块等)「连接」、「设置」或「耦合」于另一组件,可指所述组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组件,亦可指某一组件是间接连接、间接设置或间接耦合于另一组件,意即,有其他组件介于所述组件及另一组件之间。而当有明示某一组件是「直接连接」、「直接设置」或「直接耦合」于另一组件时,才表示没有其他组件介于所述组件及另一组件之间。而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组件或成分,而对组件/成分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组件/成分亦可改称为第二组件/成分。且本文中的组件/成分/机构/模块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习知的组合,不能以组件/成分/机构/模块本身是否为习知,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者轻易完成。
50.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套筒结构10连接一工具2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实施例的套筒结构10沿剖面线2-2的剖视图。由图1及图2可知,套筒结构10包含一本体100、一第一套接孔110、一第二套接孔120以及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第一套接孔110设置于本体100的一端;第二套接孔120设置于本体100的另一端;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设置于第一套接孔110,且径向朝第一套接孔110的一内部凸出;其中,当一工具20插入第一套接孔110时,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受推挤而变形以抵顶工具20。
51.借此,通过弹性卡抵件130的配置,可以达到提升转接工具20的便利性的功效。
52.请参照图3、图4、图5a及图5b,并一并参照图2,其中,图3绘示图1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130的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图3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130沿剖面线4-4的剖视图;图5a绘示图4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130沿剖面线5a-5a的截面图;图5b绘示图4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130沿剖面线5b-5b的截面图。由图2可知,套筒结构10可更包含至少一容置孔140,前述至少一容置孔140与第一套接孔110连通且供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设置。
53.仔细而言,套筒结构10的各容置孔140可包含一大径段141及一小径段142,小径段
142连接于大径段141;且由图3、图4、图5a及图5b可知,各弹性卡抵件130可包含一头部131、一颈部132以及一抵顶部133,头部131设置于大径段141;颈部132连接于头部131,且设置于小径段142;抵顶部133连接于颈部132且径向朝第一套接孔110的内部凸出;其中,抵顶部133的一第一截面a1的面积大于颈部132的一第二截面a2的面积,且头部131的一截面的面积亦大于第二截面a2的面积;意即,当各弹性卡抵件130受挤压而设置于各容置孔140后,头部131可防止弹性卡抵件130朝第一套接孔110的内部脱离,而抵顶部133可防止弹性卡抵件130朝第一套接孔110的外部脱离,使各弹性卡抵件130确实地设置于各容置孔140中,且由于第一截面a1的面积较大,各弹性卡抵件130变形后抵顶于工具20的面积亦会加大,而能更稳定抵顶工具20。
54.套筒结构10的各抵顶部133的第一截面a1可概呈一椭圆形且包含一长轴l1以及一短轴l2,长轴l1平行于第一套接孔110的一轴向i1;短轴l2垂直于长轴l1,第二截面a2则概呈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颈部的第二截面与头部的截面亦可成椭圆形,且大径段及小径段的截面相对应地呈现椭圆形,使各弹性卡抵件设置于各容置孔时不会相对旋转,然不以此为限。各弹性卡抵件130可更包含一贯穿孔134以及一倒角135,贯穿孔134设置于抵顶部133;倒角135设置于抵顶部133远离头部131的一端,贯穿孔134可以沿轴向i1贯穿抵顶部133。借由长轴l1、短轴l2及倒角135的结构配置,当工具20沿第一套接孔110的轴向i1插入或取出时,其与抵顶部133之间的阻力可被降低,且贯穿孔134的配置可增加抵顶部133的变形量,以提升对接的便利性。于其他实施例中,头部、颈部、大径段及小径段的截面亦可呈现其他几何形状,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
55.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前述至少一容置孔140的数量可为三个,三个容置孔140间隔地径向设置于第一套接孔110;且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的数量可为三个,三个弹性卡抵件130分别设置于三个容置孔140,使工具20于径向可同时受三弹性卡抵件130抵顶以提升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晃动或脱离,进而可提升使用者所施加力量的传递效率。此外,套筒结构10可更包含复数嵌合齿(未标示)设置于第一套接孔110内,借此可以使工具20(绘示于图1)在被旋转带动时更不易脱离第一套接孔110。换句话说,在操作上,可让第二套接孔120套接于一气动工具(未绘示),并让第一套接孔110套接于工具20(在此示意为内六角扳手),而使工具20可被气动工具带动旋转。
56.请参考图6,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套筒结构10a的剖视图。由图6可知,套筒结构1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套筒结构10相似,差别在于套筒结构10a的各容置孔140a与本体100a的一端缘101a沿一轴向i1a相距一距离,各距离可相异,例如其中一弹性卡抵件130a与端缘101a之间相距一距离d1,另一弹性卡抵件130a与端缘101a之间相距另一距离d2,距离d1与距离d2不相等而使得工具于轴向i1a上的不同位置可分别受各弹性卡抵件130a抵顶。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孔与弹性卡抵件的数量及分布可依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改变,并不以此件限制本实用新型。
57.由图7及图8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套筒结构10b与第一实施例的套筒结构10类似,但套筒结构10b可更包含一套环150b,其套设于本体100b且连接前述至少一弹性卡抵件130b,套环150b可连接于头部131b与颈部132b之间。于第三实施例中,套环150b与各弹性卡抵件130b可使用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借由套环150b与各弹性卡抵件130b自身的弹性而将套环150b套设于本体100b,并使各弹性卡抵件130b被压入各容置孔140中直到抵顶部133b凸入
第一套接孔(未标示)内部,防止各弹性卡抵件130b被轻易取出;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环亦可包含通孔供弹性卡抵件插设,组装时先将套环套设于本体,各弹性卡抵件的抵顶部及颈部穿过各通孔后,颈部设置于各容置孔中,抵顶部可凸入第一套接孔内部,而后可依使用状况分别拆换各弹性卡抵件或套环。
58.请参考图9,图9绘示依照图7实施例的弹性卡抵件130b的正视图。由图9可知,各抵顶部133b可概呈一半球状,半球状几何结构的渐进式弧面可使抵顶部133b保持良好的引导作用;弹性卡抵件130b的贯穿孔134b沿第一套接孔的轴向(未标示)贯穿抵顶部133b,贯穿孔134b可呈椭圆柱状,且贯穿孔134b的短轴(未标示)与第一套接孔的径向平行(即平行弹性卡抵件130b的中心线i2方向),而使抵顶部133b沿径向的变形抵抗力量小于轴向的变形抵抗力量,当工具被插入至第一套接孔时,贯穿孔134b使抵顶部133b较易沿径向变形进而提升对接的便利性。另外,弹性卡抵件130b的各头部131b可径向凸出本体100b的一外表面,当套筒结构10b被置放于一平面时,凸出的头部131b可防止套筒结构10b任意滚动。
5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