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4700发布日期:2022-08-09 21: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用滑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


背景技术:

2.滑撑是一种用于连接窗扇和窗框,使窗户能够打开和关闭的连杆式活动链接装置,现有的大多数门窗用滑撑铰链都是由滑轨、滑块以及若干条托悬臂组装而成,其中起到主要受力作用的悬臂设置于滑块上,通过滑块的滑动实现窗扇的开启与关闭。由于现有的滑撑结构中受力臂和滑块铆接后可以滑动,同时受力臂的固定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受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导致现有的滑撑结构承重能力有线,其所能使用的场合较小。
3.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6.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轨、滑块、受力臂、承托臂、导向臂以及辅助臂:
7.所述滑块套在所述底轨上并沿着所述底轨滑动,所述导向臂的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承托臂的一侧端部铰接,所述承托臂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受力臂的一端铰接,所述承托臂靠近其与所述受力臂铰接的位置与所述辅助臂的一端铰接,所述辅助臂的另一端、所述受力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轨铰接;
8.该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完全展开时,所述受力臂与所述承托臂的铰接位置为受力点,所述受力臂与所述底轨的铰接位置为固定点,受力点与固定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底轨外侧的交点为支点,该支点与所述受力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支点与所述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轨的上侧中部设有横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滑块套在所述滑槽内,并沿着所述滑槽左右滑动。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轨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轨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臂的另一端、所述受力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辅助臂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底轨的中线上方,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受力臂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底轨内侧的边缘上方。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底轨的宽度。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面向所述受力臂的一侧设有辅助臂凸出部、辅助臂凹陷部,所述受力臂面向所述辅助臂的一侧设有受力臂凸出部、受力臂凹陷部,所述受力臂凸出部与所述辅助臂凹陷部相对,所述受力臂凹陷部与所述辅助臂凸出部相对。
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相对于所述底轨的高度与所述受力臂相对于所述底轨的高度相等。
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臂的内侧端部还设有夹紧侧壁,所述夹紧侧壁的夹紧面朝向所述承托臂的长度方向。
16.进一步的,所述夹紧侧壁与所述承托臂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承托臂、所述受力臂的铰接位置同轴设置。
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臂与所述导向臂的铰接位置、所述承托臂与所述辅助臂的铰接位置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承托臂与所述辅助臂的铰接位置、所述承托臂与所述受力臂的铰接位置之间的间距的5倍。
1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受力臂由传统的滑动式安装改为固定式安装,并且配合受力臂固定点到支点距离大于支点到受力点的距离,可以大大增加受力臂的承重能力,避免了现有建筑门窗用滑撑的松动,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包角的应用,减少了结构的原料成本,使得该滑撑的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滑撑结构的示意图;
20.图2为现有技术中滑撑结构的支撑力矩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完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力矩图。
25.在图中,各个附图标号为:
26.1-滑槽;2-滑块;3-受力臂;4-承托臂;5-导向臂;6-辅助臂;7-包角;
27.10-底轨;11-滑槽;12-固定件;
28.20-滑块;
29.30-受力臂;31-受力臂凸出部;32-受力臂凹陷部;
30.40-承托臂;
31.50-导向臂;
32.60-辅助臂;61-辅助臂凸出部;62-辅助臂凹陷部;
33.70-夹紧侧臂。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35.如图1、图2所示,现有业内的建筑门窗用滑撑包括滑槽1、滑块2、受力臂3、承托臂4、导向臂5、辅助臂6,其中承托臂4用于承托门窗扇,导向臂5连接承托臂和滑槽1;滑槽1固定于门窗框上,滑块2套在滑槽1上并可以沿着滑槽1滑动;受力臂3的一端、辅助臂6的一端均与该滑块2铰接,使得滑块2滑动的过程中,受力臂3和辅助臂6一并进行滑动;承托臂4的一端与受力臂3的另一端铰接,使得门窗扇可以随着滑块2的滑动实现打开和关闭的操作。
36.该结构中,受力臂3是沿着随着滑块2的滑动而滑动的,导致受力臂3的承载能力有限,不能适用于高重力门窗的应用场合。
37.另外,现有的滑撑结构中,滑槽1的端部设置有包角7,当门窗关闭的时候,包角7对门窗进行闭合的限位,避免门窗过渡关闭造成结构的损坏。由于包角7单独设置于滑槽1的端部,其不仅增加了该结构的安装难度,并且,包角7容易损坏,导致门窗关闭限位功能受到影响。
38.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滑撑结构难以承重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其包括底轨10、滑块20、受力臂30、承托臂40、导向臂50以及辅助臂60。
39.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滑块20套在底轨10上并沿着底轨10滑动,导向臂50的一端与滑块20铰接,其另一端与承托臂40的一侧端部铰接,承托臂40的另一侧端部与受力臂30的一端铰接,承托臂40靠近其与受力臂30铰接的位置与辅助臂60的一端铰接,辅助臂60的另一端、受力臂30的另一端均与底轨10铰接。其中底轨10固定于门窗框上,起到主要的固定基础,起到固定与滑动限位的作用;承托臂40固定于门窗扇上,用于实现门窗扇与门窗框开闭的活动连接;受力臂30为连接于底轨10与承托臂40之间的短连杆,起到主要的受力、承重的作用;导向臂50是连接与底轨10与承托臂40之间的长连杆,其作为门窗扇开闭的导向连接件,起到产生阻尼力与限位的作用;辅助臂60位于导向臂50与受力臂30之间,起到开闭的辅助作用。
40.为了实现导向臂30的滑动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底轨10的上侧中部设有横向分布的滑槽11,滑块20套在滑槽11内,并沿着滑槽11左右滑动。
41.如图6所示,该增强承重的建筑门窗用滑撑完全展开时,受力臂30与承托臂40的铰接位置为受力点a,受力臂30与底轨10的铰接位置为固定点c,受力点a与固定点c之间的连线与底轨10外侧的交点为支点b,该支点b与受力点a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支点b与固定点c之间的距离。
42.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受力臂30与底轨10为相对固定的连接关系,使得受力臂30能够承受更大的重力,同时,通过受力臂30两段的力矩设计使得该受力臂30能够支撑更大的力量,保证该滑撑结构的承重能力,使其能够应用于各种安装场合,适用于多种五金空间的门窗等超高重量门窗的安装环境,满足行业内的循环操作次数的要求。
43.为了实现受力臂30和辅助臂60内侧端部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底轨10上设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与底轨10固定连接,辅助臂60的另一端、受力臂30的另一端均与固定件12固定连接。通过固定件12作为受力臂30、辅助臂60内侧铰接位置固定的基础,降低了滑撑对于底轨10结构强度的要求,并且通过受力位置的扩散,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44.具体的,固定件12与辅助臂60的铰接位置位于底轨10的中线上方,固定件12与受力臂30的铰接位置位于底轨10内侧的边缘上方。优选的,固定件12的宽度大于底轨10的宽度,一来可以增加固定件12对于受力臂30的支撑范围,有利于扩大滑撑结构中支点b与固定点c之间的力矩,同时可以保证产品在固定安装后的稳定性。
45.辅助臂60面向受力臂30的一侧设有辅助臂凸出部61、辅助臂凹陷部62,受力臂30面向辅助臂60的一侧设有受力臂凸出部31、受力臂凹陷部32,受力臂凸出部31与辅助臂凹陷部62相对,受力臂凹陷部32与辅助臂凸出部61相对。
46.与之对应的,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臂60相对于底轨10的高度与受力臂30相对于底轨10的高度相等,使得该滑撑结构完全关闭的时候,辅助臂凸出部61与受力臂凹陷部32抵接,辅助臂凹陷部32与受力臂凸出部31抵接,实现了辅助臂60与受力臂30之间的关闭限位效果,使得该滑撑结构在实现关闭限位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包角的应用,节省了产品原料成本,减小了安装空间,利于各种安装环境的应用。
47.本实用新型中,承托臂40的内侧端部还设有夹紧侧壁70,夹紧侧壁70的夹紧面朝向承托臂40的长度方向,通过夹紧侧壁70可以固定于门窗扇的侧壁上,加强与该滑撑与门窗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夹紧侧壁70与承托臂40的连接位置与承托臂40、受力臂30的铰接位置同轴设置,使得门窗扇打开的时候,铰接位置位于其侧边缘,使得门窗能完全开启,增加通透性。
48.优选的,承托臂40与导向臂50的铰接位置、承托臂40与辅助臂60的铰接位置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承托臂40与辅助臂60的铰接位置、承托臂40与受力臂30的铰接位置之间的间距的5倍。该尺寸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滑撑能够开启至90
°
的最大开角,满足人们日常的开窗需求。
49.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