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8124发布日期:2022-08-24 09:4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模切工作站是将纸板按所需尺寸形状进行模切或压印的装置,其工作部件主要是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纸板在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之间输送通过,模切辊上的刀具对纸板进行模切或压印。纸板厚度不同,模切或压印深度不同,需要调整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的间距来达到理想的模切或压印效果。现有的模切辊间隙调整方式结构复杂,且调节控制困难,难以调节到合适的间距。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
4.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所述模切辊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所述第一模切辊沿自身轴线方向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一滚枕,第一模切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与各第一滚枕配接;所述第二模切辊沿自身轴线方向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二滚枕,第二模切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与各第二滚枕配接;
5.所述每一第一滚枕上靠近其同侧第二滚枕处形成有第一配接面;所述第一配接面与所述第一滚枕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一滚枕远离另一第一滚枕的方向递减;
6.所述每一第二滚枕上靠近其同侧第一滚枕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接面相配合的第二配接面;所述第二配接面与所述第二滚枕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二滚枕远离另一第二滚枕的方向递增;
7.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滚枕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切辊的方向移动,以调节第一配接面和第二配接面的接触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之间的间隙。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枕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模切辊两端的第一滚枕位上,所述第一滚枕位与所述第一滚枕位过盈配合。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枕位上与所述第一滚枕的配接面上环设有环形流道,当在所述环形流道内充满液压油时,液压油对第一滚枕内壁和第一滚枕位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力,使推动所述第一滚枕更省力。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枕位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滚枕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模切辊轴线方向设有调整端,所述调整端设有一定螺距的螺纹,所述调整组件为环形,并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调整端上,并与所述调整端通过螺纹配接。当旋动所述调整组件向所述第一模切辊方向行进时,所述调整组件可在螺纹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模切辊轴线方向行进确定的距离,从而推动所述第一滚枕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切辊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一滚枕相配接的第一
面上环绕所述调整端设有环轨;在所述第一滚枕上与所述调整组件相配接的一面上设有配接槽,且所述配接槽内配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相对远离所述调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配接槽底部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定位件的自由端抵接所述环轨。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环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卡位凹槽,所述卡位凹槽与所述环轨相连通;
13.所述定位件具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定位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环轨底面相配接;第二状态下,所述定位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卡位凹槽底面相配接。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组件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与所述定位件相对应的位置可拆卸地配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可拆卸地固接于位于所述第一模切辊两侧的固定柱上并抵接所述调整组件,所述压紧件用来保持所述调整组件的稳定与平衡。
15.所述调整组件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与所述定位件相对应的位置配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可拆卸地固接位于所述第一模切辊两侧的固定柱上并抵接所述调整组件,所述压紧件用来保持所述调整组件的稳定与平衡。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环绕所述调整组件的外壁在与所述卡位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周向均布有调节标记。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每两个所述调节标记之间设有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可用来卡接外部调节工具。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并行设置了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在所述第一模切辊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一滚枕,所述第二模切辊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二滚枕,所述第一配接面与所述第一滚枕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一滚枕远离另一第一滚枕的方向递减;所述第二配接面与所述第二滚枕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二滚枕远离另一第二滚枕的方向递增。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滚枕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切辊的方向移动,以调节第一配接面和第二配接面的接触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之间的间隙。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根据纸板厚度不同进行模切辊间隙调整,结构简单,且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0.图1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2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结构放大图;
22.图3调整组件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23.10、第一模切辊;20、第二模切辊;30、第一滚枕位;31、调整端;32、环形流道;40、第一滚枕;41、第一配接面;42、配接槽;43、定位件;50、第二滚枕;51、第二配接面;60、调整组件;61、环轨;62、压紧件;63、卡位凹槽;64、调节凹槽;70、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如图1和图2所示的模切辊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模切辊10和第二模切辊20;所述第一模切辊10沿自身轴线方向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一滚枕40,第一模切辊10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与各第一滚枕40配接;所述第二模切辊20沿自身轴线方向两端分别配接有第二滚枕50,第二模切辊20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与各第二滚枕50配接;
27.所述每一第一滚枕40上靠近其同侧第二滚枕50处形成有第一配接面41;所述第一配接面41与所述第一滚枕40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一滚枕远离另一第一滚枕的方向递减;具体地,所述第一配接面的斜度可为3.5:100。
28.所述每一第二滚枕50上靠近其同侧第一滚枕40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接面41相配合的第二配接面51;所述第二配接面51与所述第二滚枕50轴线之间的间距由各第二滚枕远离另一第二滚枕的方向递增;具体地,所述第一配接面的斜度可为3.5:100。
29.还包括调整组件60,所述调整组件60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滚枕40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切辊10的方向移动,以调节第一配接面41和第二配接面51的接触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模切辊10和第二模切辊20之间的间隙。
30.具体地,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旋动所述调整组件每推动所述第一滚枕滚枕向内侧移动1mm,所述第一模切辊和第二模切辊间隙下降0.0175mm。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枕40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模切辊10两端的第一滚枕位30上,所述第一滚枕40与所述第一滚枕位30过盈配合。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枕位30上与所述第一滚枕40的配接面上环设有环形流道32。
33.具体地,所述环形流道32有两个,当在所述环形流道内充满液压油时,液压油对第一滚枕内壁和第一滚枕位之间形成的压力使第一滚枕内壁与第一滚枕位之间形成微小间隙,使推动所述第一滚枕更省力。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枕位30上相对远离所述第一模切辊10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模切辊10轴线方向设有调整端31,所述调整端31设有一定螺距的螺纹;
35.所述调整组件60为环形,并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调整端31上,并与所述调整端31通过螺纹配接。
36.具体地,所述第一滚枕40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滚枕位30的宽度相同,所述调整端31的宽度大于所述调整组件60的宽度的部分等于所述第一滚枕40相对所述第一模切辊10移动的距离。
37.具体地,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所述调整端31的螺纹螺距可为1mm,当所述调整组件旋动一周时,所述第一滚枕40沿所述第一模切辊10轴线方向横向行进1mm,所述第一模切辊10和第二模切辊20间隙下降0.0175mm。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组件60与所述第一滚枕40相配接的第一面上环绕所述调整端31设有环轨61;
39.在所述第一滚枕40上与所述调整组件60相配接的一面上设有配接槽42,且所述配接槽42内配接有定位件43,所述定位件43相对远离所述调整组件60的一端与所述配接槽42
底部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定位件43的自由端抵接所述环轨61。
40.具体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轨6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卡位凹槽63,所述卡位凹槽63与所述环轨61相连通;
42.当旋动所述调整组件60时,所述定位件43具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定位件43的自由端与所述环轨61的底面相配接;第二状态下,所述定位件43的自由端与所述卡位凹槽63的底面相配接。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组件60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与所述定位件43相对应的位置配接有压紧件62,所述压紧件62可拆卸地固接位于所述第一模切辊10两侧的固定柱70上并抵接所述调整组件60,所述压紧件用来保持所述调整组件60的稳定与平衡。
44.具体地,所述压紧件62与所述固定柱70通过螺纹配接,所述压紧件穿过位于所述固定柱70上的螺纹孔并抵接于所述调整组件60上。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环绕所述调整组件60的外壁在与所述卡位凹槽63相对应的位置周向均布有调节标记。
46.具体地,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所述卡位凹槽63和所述调节标记为18个时,所述调整组件60和所述调整端的螺纹螺距可为1mm,且当所述第一配接面41和所述第二配接面51斜度为3.5:100时,沿所述调整组件60的圆周方向每转动1/18圈,所述第一滚枕40沿所述第一模切辊轴线方向横向行进0.055mm,第一模切辊10和第二模切辊20之间间隙降低0.001mm,从而更加精确调整模切工作站上下轴间隙。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两个所述调节标记之间设有调节凹槽64,所述调节凹槽可用来卡接外部调节工具。
48.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