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5062发布日期:2023-02-03 17:5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2.在生产锂电池的制作过程中,运输电芯就成了一个关键的步骤,所以存放电芯的夹具可以提高电芯存放时的平稳性,在运输过后,就能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步工序。但是现有存放电芯的夹具一般均采用气缸或其他驱动机构将电芯进行夹紧固定,对于取放电芯工序较为繁杂,还需要接入电源才能使得气缸或者驱动机构运动,而气缸还需要额外连入气管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电芯夹具导致的电芯取放繁琐,速度过慢。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包括支撑结构、定位件、第一夹紧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支撑结构上适于放置产品;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夹紧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产品适于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向远离所述定位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夹紧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移动后的复位。
5.可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件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中,所述第一夹紧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轴向方向移动。
6.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件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8.可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二夹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所述产品适于放置在两个所述夹爪之间,所述产品适于带动所述夹爪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所述夹爪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后的复位。
9.可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夹爪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中,所述夹爪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沿所述第二导向孔的轴向方向移动。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或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夹紧件的数量为两个。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件之间。
13.可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垫块结构,所述垫块结构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产品适于放置在所述垫块结构上。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夹具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通过将产品沿垂直于支撑结构的方向放入,产品就可以带动第一夹紧件向远离定位件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产品放置以后,第一弹性件由于第一夹紧件向远离定位件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产品可以通过第一夹紧件和定位件对其进行固定。并且在取出电芯时,只需要将电芯沿垂直于支撑结构上表面的方向就可以将电芯取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具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具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具夹持产品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具夹持产品时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支撑结构;11-第一导向孔;12-第二导向孔;2-定位件;21-第一定位结构;22-第二定位结构;3-第一夹紧件;31-连接件;4-第一弹性件;5-第一导向结构;6-第二夹紧件;61-夹爪;7-第二弹性件;8-第二导向结构;9-垫块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转动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方向代表前方,且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包括
支撑结构1、定位件2、第一夹紧件3和第一弹性件4,所述支撑结构1上适于放置产品;所述定位件2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1上;所述第一夹紧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1上,所述产品适于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 3向远离所述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4分别与所述支撑结构1 和所述第一夹紧件3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3移动后的复位。
28.产品可以为电芯,第一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定位件2可以对电芯的位置进行定位,保障电芯的存放角度。当将电芯放置在支撑结构1上时,定位件 2先对电芯的一端进行限位,保障电芯的放置方向,电芯的另一端会将第一夹紧件3向远离定位件2的方向推动,并使得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弹簧形变对第一夹紧件3提供作用力,使得第一夹紧件3具备向定位件2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从而实现电芯的固定。
29.当放置电芯时,将电芯由支撑结构1的上方放入到支撑结构1上,并且直至电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定位件2和第一夹紧件3的表面相贴合这段过程中,第一夹紧件3逐渐向远离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当电芯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定位件2和第一夹紧件3的表面相贴合后,此时,第一夹紧件3停止移动,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由于第一夹紧件3相对于定位件2产生了移动,此时弹簧产生形变,第一夹紧件3通过弹簧对其提供弹力,使得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可以将电芯进行固定。
30.当取出电芯时,将电芯从支撑结构1的上方取出,并且从电芯离开支撑结构1的表面,直至电芯的相对两端完全脱离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此段过程中,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而当电芯的相对两端完全脱离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后,随着电芯的离开,除了弹簧的弹力外,没有外力施加在第一夹紧件3上,第一夹紧件3仅受到弹簧弹力作用使得其向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夹紧件3回到初始位置。
31.通过将产品沿垂直于支撑结构1的方向放入,产品就可以带动第一夹紧件3向远离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在产品放置以后,第一弹性件4 由于第一夹紧件3向远离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4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产品可以通过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对其进行固定。并且在取出电芯时,只需要将电芯沿垂直于支撑结构1上表面的方向就可以将电芯取出。
3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 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11,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件3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11中,所述第一夹紧件3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沿所述第一导向孔11的轴向方向移动。
33.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3移动时的导向,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二端可以相对于第一导向孔11的内壁滑动,由此可以保障第一夹紧件3可以沿x轴方向将电芯夹紧。并且第一导向结构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导向孔11的数量与第一导向结构5的数量相匹配,可以提高其可靠性,保障第一夹紧件3的长期使用。
34.所述第一弹性件4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上,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二端连接。
35.随着电芯的放入,此时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二端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弹簧逐渐被压缩,弹簧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并存储弹性势能。第一导向结构5可以对弹簧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弹簧只能沿着第一导向结构5 的轴向方向被压缩,并且恢复自身弹
性形变时也沿着第一导向结构5的轴向方向回复。
36.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夹紧件3上设置有连接件3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5上,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1连接。
37.随着电芯的放入,此时连接件31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此时随着连接件31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增大,弹簧逐渐被拉伸,弹簧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并存储弹性势能。第一导向结构5可以对弹簧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弹簧只能沿着第一导向结构5的轴向方向被压缩,并且恢复自身弹性形变时也沿着第一导向结构5的轴向方向回复。
38.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二夹紧件6和第二弹性件7,所述第二夹紧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爪61,所述产品适于放置在两个所述夹爪61之间,所述产品适于带动所述夹爪6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7用于所述夹爪 6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后的复位。
39.第一方向为图中y轴的方向,第二夹紧件6可以实现对电芯y轴的方向进行夹紧定位。第二弹性件7可以为弹簧,弹簧的数量与夹爪61的数量相匹配,且弹簧所采用的型号和规格可以相同,便于取放电芯时,电芯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这样在运输完电芯,后续工序在进行电芯取料时也更加方便。
4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8,所述支撑结构 1上开设有第二导向孔12,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一端与所述夹爪61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12中,所述夹爪61 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沿所述第二导向孔12的轴向方向移动。
41.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用于所述夹爪61移动时的导向,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二端可以相对于第二导向孔12的内壁滑动,由此可以保障夹爪61可以沿 y轴方向将电芯夹紧。并且第二导向结构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二导向孔12 的数量与第二导向结构8的数量相匹配,可以提高其可靠性,保障夹爪61的长期使用。
42.所述第二弹性件7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上,所述第二弹性件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结构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7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61或所述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二端连接。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放置电芯时,电芯会对夹爪61提供向远离定位件2方向移动的力,电芯会带动夹爪61沿y轴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二端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减小。而此时随着第二导向结构8的第二端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弹簧逐渐被压缩,弹簧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并存储弹性势能。弹簧对夹爪61提供作用力,使得夹爪61 具备向定位件2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从而实现电芯的固定。而当取出电芯后,除了弹簧的弹力外,没有外力施加在夹爪61上,夹爪61仅受到弹簧弹力作用向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直至夹爪61复位。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放置电芯时,电芯会对夹爪61提供向远离定位件2方向移动的力,电芯会带动夹爪61沿y轴方向移动,此时夹爪61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此时随着夹爪61到支撑结构1之间的距离增大,弹簧逐渐被拉伸,弹簧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并存储弹性势能。弹簧对夹爪61提供作用力,使得夹爪61具备向定位件2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从而实现电芯的固定。而当取出电芯后,除了弹簧的弹力外,没有外力施加在夹爪61上,夹爪61仅受到弹簧弹力作用向定位件2的方向移动,直至夹爪 61复位。
4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夹紧件6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多组第二夹紧件6可以保障对电芯夹持的可靠性,避免后续在运输的过程中,电芯的位置发生偏移,有效地保障电芯的位置,便于后续工序取料。
46.所述第一夹紧件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件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件之间。根据电芯的形状不同,第一夹紧件3和定位件2可以对不同形状的电芯进行固定。定位件2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2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1 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2适于与电芯的表面相贴合。
47.如图4所示,例如,第一种电芯,其外形呈h形,其沿x轴方向的宽度较大,第一块电芯上可以开设有开孔,第一定位结构21可以穿过第一块电芯上的开孔,由此对第一块电芯的中部进行定位。而第二定位结构22可以对第一块电芯的端部进行定位,第一定位结构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均与第一块电芯的表面相贴合,电芯可以沿z轴方向堆叠放置,当放置好第一块电芯后,可以继续在第一块电芯上方放置第二块电芯。
48.如图5所示,第二种电芯,其外形呈h形,其沿z轴方向的厚度较厚,此时第一定位结构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的其中一侧面可以与第一块电芯的一侧面相贴合,而第一块电芯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夹紧件3进行固定。第一定位结构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的另外一侧面可以与第二块电芯的一侧面相贴合,第二块电芯的另外一侧面可以与第一夹紧件3向贴合,电芯可以沿x轴方向并排放置,并实现两款电芯的固定。
49.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垫块结构9,所述垫块结构9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1上,所述产品适于放置在所述垫块结构9上。
50.垫块结构9可以采用赛钢材料制成,赛钢又称聚氧亚甲基,赛钢是一种坚韧有弹性的材料,即使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抗蠕变特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特性。通过垫块结构9可以起到对电芯的保护作用,由于在将电芯放置在支撑结构1上时,需要外力作用于电芯,使得电芯可以将第一夹紧件3和第二夹紧件6打开。而电芯在打开第一夹紧件3和第二夹紧件6后接触到支撑结构1的瞬间,支撑结构1与电芯之间会出现硬接触,此时通过垫块结构9可以缓冲上述的作用力,避免电芯被损坏。
51.虽然本技术披露如上,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