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及伺服裁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7525发布日期:2022-10-29 00:4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及伺服裁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固化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及伺服裁切机。


背景技术:

2.在半固化片的自动化生产流程中,裁切机作为自动化生产流程的前半部分终点,也作为其自动化生产流程中后续真空热压的起点。两道工序的衔接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或工具对半固化片进行转运。而转运的起点位于半固化片裁切机的出料端。由于,半固化片的裁切过程为自动化生产过程,因此,在转运裁切机出料端上半固化片的过程中,需要暂停裁切机,并快速转运半固化片然后重启裁切机。而现有技术中,由于裁切机出料端的半固化片堆叠完成之后,其转运过程依靠人工搬运或叉车叉离工位,再依靠人工快速放置新的托盘至工位上实现,十分不便于操作,且会导致裁切工序停机时间较长,影响半固化片的生产,降低生产效率,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及伺服裁切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过工位切换满足半固化片连续性裁切,并更好的应用于半固化片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及伺服裁切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包括:
6.滑座,所述滑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台面;
7.上游工位和下游工位,设置在所述台面上,并位于所述台面的转动中心两侧呈对称分布;
8.辅助工位,设置在所述上游工位的上方;
9.导向部件,通过升降设置在所述上游工位的入口使得所述导向部件具有位于最高位置的第一状态和位于最低位置的第二状态,其中:
10.当所述导向部件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上游工位的入口开放,用于半固化片落入上游工位内;
11.当所述导向部件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上游工位的入口封闭,且所述辅助工位的入口开放,所述导向部件将半固化片导入至所述辅助工位内。
1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工位通过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游工位的上方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辅助工位位于第一位置时,其与所述导向部件呈间隔分布,且所述导向部件位于第一状态;当所述辅助工位位于第二位置时,其与所述导向部件的一端接触,且所述导向部件位于第二状态。
13.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工位的滑动方向设置成平行于所述上游工位与所述下游工位的排列方向,且所述辅助工位设置成高度与所述导向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高度相匹配。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游工位与下游工位之间设置有隔板,且所述上游工位与所述下
游工位的两侧共同设置有侧板,所述辅助工位位于所述隔板及侧板上方。
1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工位的两侧及尾端均设置有挡板。
16.一种伺服裁切机,包括:
17.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
18.输送带,其前端设置有裁切刀,所述上游工位的入口对应于所述输送带尾端的出口设置;
19.所述上游工位与下游工位的排列方向与所述输送带平行,所述辅助工位的高度小于所述输送带的上部带面高度;
20.所述导向部件设置在所述出口位置,且所述滑座的前端插入至所述输送带的机架内。
2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辅助工位通过滑轨支撑在所述支架上。
2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工位的两侧固定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轨道块,所述轨道块连接在一回转钢丝绳上,且所述滑座通过支板与所述回转钢丝绳连接,当所述滑座离开机架时,通过所述回转钢丝绳驱动所述辅助工位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
2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24.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辊(-)与所述输送带的带辊之间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成在所述导向辊(-)位于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导向辊(-)与所述输送带反向转动,当所述导向辊(-)位于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导向辊(-)与所述输送带同向转动。
2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通过设置上游工位和下游工位的切换,实现半固化片的快速转运和持续性裁切出料,更好的配合半固化片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提高加工效率。
27.2、本实用新型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通过设置辅助工位弥补上游工位和下游工位在切换过程中产生的空档,更好的配合半固化片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确保稳定的连续性裁切出料。
28.3、本实用新型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通过将上游工位、下游工位和辅助工位进行配合,极大的简化了上游工位、下游工位和辅助工位的配合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效果突出。
29.4、本实用新型的半固化片裁切机,在结合上述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之后,能够更好的配合半固化片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裁切机的整体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叠放工位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叠放工位的其中一个局部拆分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a处放大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另一局部拆分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的b处放大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另一局部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包括滑座1、台面2、上游工位3、下游工位4、辅助工位5和导向部件6,其中:
39.滑座1滑动设置在厂房地面上,并位于半固化片伺服裁切机的输送带10的前端,也即是伺服裁切机的出料端下游,滑座1能够在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前后滑动;此时,在滑座1的底部设置滑动座和铁轨,滑动座与铁轨滑动配合,并支撑滑座1前后位移。
40.台面2设置在滑座1上,并以滑座1的中心为圆形可转动的安装在滑座1上;
41.上游工位3和下游工位4均设置在台面2上,并位于台面2转动中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为了上游工位3能够更好的接收输送带10上的半固化片,一般将上游工位3的长度设置成大于半固化片的长度,并使得上游工位3的上游端伸入至输送带10内,以使得上游工位3与输送带10之间无间隙,也使得半固化片在离开输送带10的同时即进入上游工位3中;因此,滑座1的滑动设置起到将上游工位3从输送带10内抽出或与输送带10形成距离的作用,该距离用于为台面2的转动提供空间。
42.通过台面2的转动,可调换上游工位3和下游工位4的位置;当上游工位3上堆满半固化片之后,通过调换上游工位3和下游工位4的位置,利用空闲的下游工位4接收从伺服裁切机的输送带10上出料的半固化片,以便于连续的接收半固化片,无需停止伺服裁切机;并将上游工位3上堆满的半固化片转移至空置区域,以便于上游工位3上半固化片的转移。
43.辅助工位5设置在上游工位3的上方,其用于在台面2转动的过程中,接收伺服裁切机的输送带10上出料的半固化片。
44.导向部件6设置在上游工位3的入口位置,也即使伺服裁切机的输送带10的前端位置,且导向部件6在上游工位3的入口位置升降设置,使得其具有位于最高位置的第一状态和位于最低位置的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对应上游工位3和辅助工位5设置,使得:
45.当导向部件6位于第一状态时,上游工位3的入口呈开发状态,此时,半固化片在从输送带10的前端离开输送带10之后会落入到上游工位3上堆叠;当导向部件6位于第二状态时将上游工位3的入口封闭,且将辅助工位5的入口开放,半固化片在离开输送带10时被导向部件6导入至辅助工位5内。
46.具体而言,辅助工位5通过滑动设置在上游工位3的上方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
47.当导向部件6呈第一状态时,辅助工位5在第一位置,且辅助工位5与导向部件6呈间隔分布;此时,输送带10上的半固化片落入至上游工位3上。该间隔用于在半固化片落入到上游工位3过程中,其尾端向上弯曲所需要的空间,进而确保半固化片更好的落入至上游
工位3内。
48.当导向部件6呈第二状态时,辅助工位5在第二位置,且辅助工位5与导向部件6的一端接触;此时,输送带10上的半固化片进入到辅助工位5内。辅助工位5作为半固化片的暂存区域,用于在上游工位3和下游工位4切换的空档期内接收输送带10上的半固化片,以保障伺服裁切机的连续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49.进一步而言,辅助工位5的滑动方向设置成平行于上游工位3和下游工位4的排列方向,且辅助工位5设置成高度匹配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导向部件6的高度。由于辅助工位5所处的高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处于第二位置时接收半固化片的效果,因此,本技术直接将辅助工位5的高度设置成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高度,能够更好的保障辅助工位5在处于第二位置时接收从输送带10上离开的半固化片。
50.具体而言,上游工位3与下游工位4之间设有隔板7,隔板7用于将上游工位3与下游工位4分隔开,同时,用于半固化片落入上游工位3之后,对半固化片的前端限位;上游工位3与下游工位4的两侧共同设置有侧板8,辅助工位5位于隔板7及侧板8的上方。
51.辅助工位5的两侧及尾端均设置有挡板9,挡板9的作用是半固化片进入辅助工位5之后对其进行限位,使得半固化片在辅助工位5上更加规整。
5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的伺服裁切机包括机架11、上述的半固化片叠放工位总成和输送带10,其中:
53.输送带10的前端设置有裁切刀,上游工位3的入口对应于输送带10尾端的出口设置。对于裁切刀的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54.上游工位3与下游工位4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输送带10的方向,辅助工位5的高度小于输送带10的上部带面高度;
55.导向部件6设置在出口位置,且滑座1的前端插入输送带10的机架11内。
56.具体而言,机架11上设有支架12,导向部件6安装在支架12上,进而被支架12支撑在机架11上,且支架12上设有滑轨13,辅助工位5滑动安装在滑轨13上被滑轨13支撑。
57.进一步而言,辅助工位5的两侧固定有与滑轨13滑动配合的轨道块14,轨道块14连接在一个回转钢丝绳15上,且滑座1上固定有支板16,支板16连接在回转钢丝绳15上;当滑座1相对于输送带10向外滑动时,支板16驱动回转钢丝绳15转动并使得辅助工位5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同理,当滑座1向输送带10方向滑动时,支板16驱动回转钢丝绳15转动并使得辅助工位5从第二位置恢复至第一位置。
58.进一步而言,导向部件6包括导向辊6-1,导向辊6-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块6-2,且支撑块6-2滑动设置在支架12上;此时,利用支撑块6-2在支架12上的滑动支撑导向辊6-1位移。
59.更进一步而言,导向辊6-1与输送带10的带辊之间设有驱动部件17,驱动部件17设置成在导向辊6-1位于第一状态时驱动导向辊6-1与输送带10反向转动;此时,导向辊6-1在半固化片的上方呈现与输送带10相对转动的状态,更加有利于半固化片离开输送带10;当导向辊6-1位于第二状态时驱动导向辊6-1与输送带10同向转动;此时,导向辊6-1配合输送带10在半固化片的底部支撑半固化片并对其进行输送。
60.具体而言,驱动部件17包括驱动齿条17-1、驱动齿轮17-2、驱动丝杆17-3、驱动螺套17-4、辊驱动轮17-5、上驱动轮17-6、下驱动轮17-7和驱动同步带17-8,其中:
61.驱动齿条17-1设置在滑座1的侧面,驱动齿轮17-2与驱动齿条17-1啮合,且驱动齿轮17-2固定安装在驱动丝杆17-3的底端;
62.驱动螺套17-4螺纹安装在驱动丝杆17-3上并与支撑块6-2固定,导向辊6-1的端部贯穿支撑块6-2并固定连接辊驱动轮17-5;
63.上驱动轮17-6和下驱动轮17-7呈上下分布,并分别对应于导向辊6-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的高度设置,且使得当导向辊6-1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辊驱动轮17-5分别与上驱动轮17-6和下驱动轮17-7接触;
64.驱动同步带17-8设置在上驱动轮17-6与输送带10的带辊之间,且下驱动轮17-7与带辊的端部接触。
65.此时,在输送带10运行过程中,带辊直接驱动下驱动轮17-7转动,下驱动轮17-7的转动方向与带辊相反;其次,带辊通过驱动同步带17-8驱动上驱动轮17-6转动,上驱动轮17-6的转动方向与带辊相同。当导向辊6-1位于第一状态时,辊驱动轮17-5与上驱动轮17-6接触,此时,上驱动轮17-6使得辊驱动轮17-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导向辊6-1与输送带10反向转动。当导向辊6-1位于第二状态时,辊驱动轮17-5与下驱动轮17-7接触,此时,下驱动轮17-7使得辊驱动轮17-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导向辊6-1与输送带10同向转动。
6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