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3013发布日期:2022-10-14 23: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振动试验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


背景技术:

2.电动振动台将自身产生的振动通过夹具传递给测试件,用于发现测试件的早期故障,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测试产品应用范围广泛、适用面宽,广泛适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家电、等行业,试验效果显著、可靠。
3.现有的电动振动台常常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动力部件和水平安装面以及安装在动力部件和水平安装面上的测试件之间的传振部件,由于水平安装面尺寸有限,并且振动试验要求将测试件的重心置于和水平安装面上,例如钻井杆等长条形的测试件由于轴向尺寸过长,在进行轴向振动测试时,不仅无法将测试件的重心置于水平安装面上,长条形的测试件的端部还容易干涉动力部件,现有的电动振动台对于长条形测试存在不易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用以解决现有的电动振动台对于长条形测试存在不易安装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包括梯形工装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梯形工装上方并用于在长条形测试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
6.每个夹持组件包括下夹具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夹具上方的上夹具,梯形工装底端与电动振动台的水平安装面刚性可拆卸连接,梯形工装顶端与下夹具刚性可拆卸连接,下夹具与上夹具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长条形测试件且与长条形测试件径向形状相适应的凹面。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梯形工装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顶板以及固连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四个支撑杆;
8.底板四角处通过第一螺栓与电动振动台相连接,顶板通过第二螺栓与下夹具相连接,顶板底面与每个支撑杆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底板顶面与每个支撑杆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相邻两个支撑杆的下部设置一个水平的第三加强筋。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在竖直方向固连在支撑杆中部以下。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顶板上呈矩阵状均匀开设多个供下夹具四角处螺栓连接的安装孔。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下夹具底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第二螺栓安装的凸台,下夹具与上夹具在竖直方向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下夹具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供
第三螺栓安装的螺纹孔,上夹具底端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供第三螺栓安装的耳板。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下夹具顶端两侧分别固连有竖直的导向杆,上夹具两侧的耳板上分别开设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孔。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梯形工装为四棱台形。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梯形工装为铝合金台架。
15.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通过设置梯形工装和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梯形工装上方并用于在长条形测试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夹持固定,每个夹持组件包括下夹具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夹具上方的上夹具,下夹具用于放置长条形测试件,上夹具用于固定长条形测试件,梯形工装用于将夹持组件和长条形测试件架高,以避免长条形测试件端部干涉电动振动台的动力部件,并且长条形测试件架高后能够方便沿轴向调整长条形测试件架的重心位置,实现方便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梯形工装;11、底板;12、顶板;121、安装孔;13、支撑杆;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第三加强筋;
23.2、下夹具;21、凸台;22、螺纹孔;23、导向杆;
24.3、上夹具;31、耳板;32、导向孔;
25.4、第一螺栓;
26.5、第二螺栓;
27.6、第三螺栓;
28.7、动力部件;
29.8、水平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梯形工装1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梯形工装1上方并用于在长条形测试件(图中未画出)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距离长条形测试件重心相同的位置,并且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梯形工装1顶端,以保证长条形测试件重心与梯形工装1重心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电动振动台产生的力的传递更加准确。
32.每个夹持组件包括下夹具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夹具2上方的上夹具3,梯形工装1底端与电动振动台的水平安装面8刚性可拆卸连接,梯形工装1顶端与下夹具2刚性可拆卸连接,下夹具2与上夹具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长条形测试件且与长条形测试件径向形状相适应的凹面。例如对于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长圆柱形测试件,下夹具2的顶面和上夹具3的底面分别设置与长圆柱形测试件径向尺寸相同的半圆形凹面,以紧密固定在长圆柱形测试件的上下两侧,实现长圆柱形测试件的稳定安装。
33.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在使用时,首先将梯形工装1的底面刚性安装在电动振动台的水平安装面8上,然后在梯形工装1的顶面上对称刚性安装两个下夹具2,再将长条形测试件放置在下夹具2的凹面上,注意调整将长条形测试件的重心放置在两个下夹具2中间,然后在每个下夹具2上方分别刚性安装一个上夹具3,最后再将传振部件(图中未画出)两端分别连接在电动振动台的动力部件7和长条形测试件上,再启动电动振动台进行振动测试。
3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动振动台长条形测试件固定的夹具,通过设置梯形工装1和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梯形工装1上方并用于在长条形测试件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夹持固定,每个夹持组件包括下夹具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下夹具2上方的上夹具3,下夹具2用于放置长条形测试件,上夹具3用于固定长条形测试件,梯形工装1用于将夹持组件和长条形测试件架高,以避免长条形测试件端部干涉电动振动台的动力部件7,并且长条形测试件架高后能够方便沿轴向调整长条形测试件架的重心位置,实现方便安装的效果。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梯形工装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顶板12以及固连在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的四个支撑杆13。
36.底板11四角处通过第一螺栓4与电动振动台的水平安装面8相连接,顶板12通过第二螺栓5与下夹具2相连接,顶板12底面与每个支撑杆13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4,底板11顶面与每个支撑杆13的两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5,相邻两个支撑杆13的下部设置一个水平的第三加强筋16。
37.由于梯形工装1的顶板12底面与每个支撑杆13侧壁之间为钝角,设置第一加强筋14可以斜拉住支撑杆13;底板11顶面与每个支撑杆13侧壁之间为锐角,设置第二加强筋15可以斜向支撑住支撑杆13;水平的第三加强筋16在四个支撑杆13之间闭合围绕,加强了四个支撑杆13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和第三加强筋16,在梯形工装1的四个支撑杆13设置较高时,因为高度升高后在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倾覆力矩,这样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所以要在升高的同时增加加强筋,以增加梯形工装1的稳定程度。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筋14在竖直方向固连在支撑杆13中部以下,以降低梯形工装1的重心,使得梯形工装1更加稳定。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顶板12上呈矩阵状均匀开设多个供下夹具2四角处螺栓连接的安装孔121。顶板12上比如可以开设两行八列安装孔121,以供成对的下夹
具2对称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长条形测试件。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下夹具2底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第二螺栓5安装的凸台21,下夹具2与上夹具3在竖直方向通过第三螺栓6相连接,下夹具2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第三螺栓6安装的螺纹孔22,上夹具3底端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供第三螺栓6安装的耳板31。
41.使用时,将下夹具2凸台21上的第二螺栓孔对准梯形工装1的顶板12上的安装孔121,然后用第二螺栓5从上至下穿过并拧紧,以实现下夹具2与梯形工装1的刚性连接。再将上夹具3耳板31上的第三螺栓孔对准下夹具2的螺纹孔22,然后用第三螺栓6从上至下穿过并拧紧,以实现下夹具2与上夹具3的刚性连接。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夹具2顶端两侧分别固连有竖直的导向杆23,上夹具3两侧的耳板31上分别开设与导向杆23相适配的导向孔32。上夹具3放置在下夹具2上方时,将上夹具3的导向孔32套设在导向杆23上,以实现上夹具3和下夹具2的对准,方便后续第三螺栓6的安装。还可以在不使用时将不同径向规格的上夹具3和下夹具2配对保存。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梯形工装1为四棱台形,四棱台形的梯形工装1的底板11为正方形,在变换振动测试方向时,可以先拆卸底板11上的第一螺栓4,然后将梯形工装1整体在电动振动台的水平安装面8上水平方向旋转90
°
,最后再安装第一螺栓4以实现换向,而无需再次拆装梯形工装1上方的夹持组件和长条形测试件,更加方便使用。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梯形工装1为铝合金台架,并且梯形工装1的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为框架支撑结构而非实心梯形台体,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同时减轻整个梯形工装1的重量,进而减小电动振动台的载荷,节约成本。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