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8354发布日期:2022-11-09 04:5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附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


背景技术:

2.治具在工业时代前就已被广泛使用,包括机械治具、木工治具、焊接治具、珠宝治具、以及其他领域。某些类型的治具也称为“模具”或“辅具”,其主要目的是为重复性和准确的重复某部分的重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当复制钥匙时,原始的钥匙通常被固定于治具上,如此机器就能借由原始钥匙外观的导引复制出新的钥匙。
3.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0024924u的“一种真空吸附治具”,包含一基座及一载板。基座内设有一真空气槽,且载板固定于基座上。载板的顶面设有至少一开孔及多道沟槽,开孔连通真空气槽,多道沟槽可容置一密封件以于载板顶面与一工件之间界定一密封区域,且开孔位于密封区域内。采用此装置的真空吸附治具,可提供较佳的成品稳定性及良率。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加工复合材料类零件时,大型蒙皮类零件采用真空吸附较为简单,针对尺寸较小的肋和相关零件,装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机械装夹方式例如肘夹,存在装夹繁琐,加工效率低(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得拆换装夹位置),容易划伤产品,易分层等问题,使用粘接固定,也存在污染零件表面,损伤外观等问题。如使用真空吸附,又存在零件尺寸过小,不易吸附等问题,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加工复合材料类零件时,大型蒙皮类零件采用真空吸附较为简单,针对尺寸较小的肋和相关零件,装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机械装夹方式例如肘夹,存在装夹繁琐,加工效率低(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得拆换装夹位置),容易划伤产品,易分层等问题,使用粘接固定,也存在污染零件表面,损伤外观等问题。如使用真空吸附,又存在零件尺寸过小,不易吸附等问题,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包括吸附主板,所述吸附主板的顶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内底壁的两个对角处均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梯形槽通过两个插销孔均活动连接有快插销钉,所述梯形槽的内底壁和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导气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快插销钉活动连接,所述梯形槽的底壁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吸附主板的底面两端开设有两个圆孔,且两个圆孔贯穿吸附主板与第一导气槽相互连接,所述吸附主板两个圆孔位置处均活动连接有密封盘。
7.优选的,所述吸附主板底面的两个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扣手槽,所述吸附主板的一端开设有避让槽。
8.优选的,所述梯形槽的侧壁开设有预留槽,所述吸附主板顶面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开设有基准孔,所述基准孔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圈。
9.优选的,所述梯形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导气槽为两端闭合的槽体。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气槽为半圆弧的槽体结构,所述第二导气槽为四分之三圆弧的槽体结构。
11.优选的,两个所述密封盘相背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盘。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梯形槽将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沿着第一导气槽流动,第一导气槽内部气体从圆孔处排除,将圆孔处密封上密封盘,使外界的气体不能再从圆孔进入梯形槽内部,此时产生相对大气压的负压强,使零件被真空吸附,解决了小零件不容易被吸附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吸附主板底面的开设扣手,使两个扣手使拿取吸附主板时更加便捷,通过预留槽方便放置大小形状与梯形槽相同的零件,实现了便捷放置零件在真空吸附治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顶面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的侧面剖视图;
19.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例说明:1、吸附主板;2、扣手槽;3、吸附盘;4、密封盘;5、避让槽;6、预留槽;7、第一密封槽;8、第一导气槽;9、基准孔;10、快插销钉;11、第二导气槽;12、第二密封槽;13、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部件切边用真空吸附治具,包括吸附主板1,吸附主板1的顶面开设有梯形槽13,梯形槽13的内底壁的两个对角处均开设有插销孔,梯形槽13通过两个插销孔均活动连接有快插销钉10,梯形槽13的内底壁和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导气槽8,第一导气槽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快插销钉10活动连接,梯形槽
13的底壁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7,第一密封槽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2,吸附主板1的底面两端开设有两个圆孔,且两个圆孔贯穿吸附主板1与第一导气槽8相互连接,吸附主板1两个圆孔位置处均活动连接有密封盘4,将零件放置在梯形槽13内部,吸附主板1内的零件沿着受到压力,将梯形槽13内部气体沿着第一导气槽8和第二密封槽12流动,第一密封槽7和第二密封槽12内部的气体也沿着第一导气槽8流动,第一导气槽8内部气体从圆孔处排除,将圆孔处密封上密封盘4,使外界的气体不能再从圆孔进入梯形槽13内部,此时原先的第一密封槽7和第二密封槽12就会对零件产生相对大气压的负压强,使零件被真空吸附。
24.如图3所示,吸附主板1底面的两个对角位置处均开设有扣手槽2,吸附主板1的一端开设有避让槽5,两个扣手槽2使拿取吸附主板1时更加便捷。
25.如图1所示,梯形槽13的侧壁开设有预留槽6,吸附主板1顶面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开设有基准孔9,基准孔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密封圈,通过预留槽6方便放置大小形状与梯形槽13相同的零件。
26.如图1所示,梯形槽1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气槽11,第二导气槽11为两端闭合的槽体,增强梯形槽13侧壁对零件的吸附力,使真空吸附效果进一步增强。
27.如图5所示,第一导气槽8为半圆弧的槽体结构,第二导气槽11为四分之三圆弧的槽体结构,由于第一导气槽8在放置零件时需要导通气体,所以采用半圆弧密封一般的结构,第二导气槽11只需要考虑侧壁对零件的压强,与外界气体流通量要求小,所以采用四分之三圆弧的结构。
28.如图3所示,两个密封盘4相背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盘3,通过吸附盘3对吸附主板1进行固定。
29.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将零件放置在梯形槽13内部,吸附主板1内的零件沿着受到压力,将梯形槽13内部气体沿着第一导气槽8和第二密封槽12流动,第一密封槽7和第二密封槽12内部的气体也沿着第一导气槽8流动,第二导气槽11通过采用四分之三圆弧的结构,增强梯形槽13侧壁对零件的吸附力,使真空吸附效果进一步增强,第一导气槽8内部气体从圆孔处排除,将圆孔处密封上密封盘4,使外界的气体不能再从圆孔进入梯形槽13内部,此时原先的第一密封槽7和第二密封槽12就会对零件产生相对大气压的负压强,使零件被真空吸附。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