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5412发布日期:2022-11-30 00:1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及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物品收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工具箱。


背景技术:

2.工具箱,其是一种用于存储工具及各种物件的收纳容器,在生产、日常生活、维修以及钓鱼等等场景中经常被使用到,用途较为广泛。目前,市场上的工具箱的形状、尺寸及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装配式、手提式和移动式(例如工具车)等等。
3.然而,现有的工具箱处于打开状态时,需要单手扶住箱盖,特别是在需要保护箱内隐私,不宜大幅度打开箱盖时,这样手扶箱盖的操作极不方便,且无法双手进行取放操作,收纳取放的可操作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箱盖需要手扶、操作极不方便、无法双手进行取放操作以及收纳取放的可操行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支撑装置及工具箱。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气撑组件、折叠拉杆组件以及两个固定件,且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枢接连接;所述气撑组件包括活塞套筒以及装设在所述活塞套筒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套筒和活塞杆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折叠拉杆组件,且在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活塞杆缩入到所述活塞套筒的长度最大,在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塞杆缩入到活塞套筒的长度最小。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所述第一活动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活动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枢接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其中一个固定件枢接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与另一所述固定件枢接连接,且在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由折叠状态转为展开状态,或由展开状态转为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臂的两端分别绕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旋转,所述第二活动臂的两端分别绕第一销轴和第三销轴旋转。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枢接孔,且所述第一枢接孔与所述第一销轴相邻并位于所述第一销轴远离第二活动臂的一侧;
8.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插入到所述第一枢接孔的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一活动臂枢接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活动臂绕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旋转叠设到所述第二活动臂时,所述气撑组件支撑所述第一活动臂,并迟滞所述第一活动臂绕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旋转叠设到所述第二活动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活动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枢接孔,且所述气撑组件的活塞套筒的自由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二枢接孔的第五销轴枢接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动臂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分别呈片状;
11.所述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分别由球头套构成,所述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分别由球头构成;或者,所述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分别由球头构成,所述第四销轴和第五销轴分别由球头套构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卡钩,所述第二活动臂朝向第一活动臂的表面设有突起并与所述限位卡钩相适配的限位轴,且在所述折叠拉杆组件由折叠状态转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臂绕第一销轴及第二销轴旋转并使得所述限位卡钩卡接到所述限位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均由钣金材料加工制成,且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上分别设有减重孔。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具箱,包括主箱体、通过第六销轴枢接在所述主箱体上的箱盖、以及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支撑装置,两个固定件分别固定在所述主箱体和箱盖的内侧壁,且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在所述箱盖扣合到所述主箱体时处于折叠状态、在所述箱盖处于打开状态时处于展开状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箱盖绕第一销轴旋转脱离主箱体并与所述主箱体呈预设角度时,所述折叠拉杆组件处于展开状态。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具箱包括两个支撑装置,且两个所述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及箱盖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及工具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气撑组件和折叠拉杆组件,并使气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拉杆组件相接,既可通过折叠拉杆组件支撑箱盖保持开启状态,还可通过气撑组件支撑折叠拉杆组件使得折叠拉杆组件保持展开状态,从而可迟滞箱盖扣合到主箱体,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具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支撑装置可应用于工具箱等。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包括气撑组件41、折叠拉杆组件42以及两个固定件426、427,且折叠拉杆组件4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426、427枢接连接。
23.其中气撑组件41包括活塞套筒411以及装设在活塞套筒411上的活塞杆412,上述活塞套筒411的自由端(即活塞套筒411上远离活塞杆412的一端)和活塞杆412的自由端(即活塞杆412上远离活塞套筒411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折叠拉杆组件421,且在折叠拉杆组件41处于折叠状态时,活塞杆412缩入到活塞套筒411的长度最大,在折叠拉杆组件41处于展开
状态时,活塞杆412缩入到活塞套筒411的长度最小。
24.上述支撑装置通过将气撑组件41和折叠拉杆组件42相结合,并使气撑组件41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拉杆组件42相接,既可通过折叠拉杆组件42实现支撑,同时在气压作用下,气撑组件41的活塞杆412无法快速缩入到活塞套筒411,因此气撑组件41还可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保持展开状态,以迟滞折叠拉杆组件42由展开状态转为折叠状态,例如在该支撑装置应用于工具箱时,可迟滞工具箱的箱盖扣合到主箱体,结构简单可靠。
25.上述支撑装置可直接应用于工具箱,该工具箱可应用于收纳产品技术领域。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工具箱详细描述支撑装置的结构。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工具箱包括主箱体1、第六销轴2、通过第六销轴2枢接在主箱体1上的箱盖3、以及至少一个支撑组件4,这样箱盖3可绕第六销轴2旋转以扣合到主箱体1上或远离主箱体1,从而封闭或打开主箱体1的收纳腔,即主箱体1朝向箱盖3的内设有用于收纳物件的收纳腔,箱盖3枢接连接在收纳腔的开口处,通过使箱盖3旋转扣合或远离主箱体1以封闭或开放主箱体1的收纳腔。
26.具体地,两个固定件426、427分别固定在主箱体1和箱盖3的内侧壁上,并在箱盖3扣合到主箱体1时,折叠拉杆组件42处于折叠状态,且折叠拉杆组件42在箱盖3处于打开状态时处于展开状态,即折叠拉杆组件42可跟随箱盖3打开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开状态。
27.由于气撑组件41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拉杆组件42相连接,且气撑组件41在折叠拉杆组件4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折叠拉杆组件42保持展开状态,这样折叠拉杆组件42会以展开状态支撑在主箱体1与箱盖3之间,从而使得箱盖3与主箱体1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阻止箱盖3在重力作用下绕第六销轴2旋转扣合主箱体1,使得箱盖3保持打开状态。关闭箱盖3时,只需向箱盖3施加较大压力即可压缩折叠拉杆组件42,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由展开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气撑组件41受压后复原,并逐步对折叠拉杆组件42的支撑失效,箱盖3也会绕第一销轴2旋转扣合到主箱体1,实现闭合。
28.上述工具箱通过设置气撑组件41和折叠拉杆组件42,并使气撑组件41的两端分别与折叠拉杆组件相接,这样气撑组件41支撑折叠拉杆组件42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保持展开状态,从而可阻止箱盖3扣合到主箱体1,同时,气撑组件41还可迟滞折叠拉杆组件42由展开状态转为折叠状态,因此可避免箱盖3快速扣合到主箱体1,避免在箱盖3扣合时压到手,以及避免箱盖3与主箱体1碰撞而损坏。
29.此外,由于气撑组件41通过折叠拉杆组件42以支撑箱盖3,因此能够使得支撑更加可靠稳定,提高支撑装置4的支撑强度,同时有利于气撑组件41的设计,即能够提高气撑41的可设计性(包括气撑41的大小设计、位置设计等等),相对于气撑组件41直接与箱盖3和主箱体1相接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气撑组件41的活动幅度,还能减小气撑组件41受压时的扭转力,从而保护气撑组件41,延长气撑组件41的使用寿命。
30.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折叠拉杆组件42包括第一活动臂421、第二活动臂422、第一销轴423、第二销轴424和第三销轴425,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一端和第二活动臂4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23枢接连接,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424与箱盖3上的固定件426枢接连接,第二活动臂42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425与主箱体1上的固定件427枢接连接。
31.因此,在箱盖3旋转脱离主箱体1时,箱盖3会带动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二端移动,这样第一活动臂421的两端会分别绕第一销轴423和第二销轴424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动臂
422的第一端移动,使得第二活动臂422的两端分别绕第一销轴423和第三销轴425旋转,进而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由折叠状态转为展开状态。同样地,箱盖3绕第六销轴2旋转扣合到主箱体1时,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由展开状态转为折叠状态。上述折叠拉杆组件42的结构简单合理,且便于拆装,大大提高了维护方便性,且避免结构复杂化使得零部件增加而提高了制造成本。
32.在实际应用中,折叠拉杆组件42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折叠拉杆组件42还包括第三活动臂和第四活动臂,第三活动臂和第四活动臂的第一端枢接连接,第三活动臂和第四活动臂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的第一端枢接连接。当然,折叠拉杆组件42还可包括第五活动臂和第六活动臂。
33.上述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枢接孔。活塞杆412的自由端通过穿过第一枢接孔的第四销轴413与第一活动臂421枢接连接,这样在第一活动臂421绕第一销轴423和第二销轴424旋转叠设到第二活动臂422时,气撑组件41支撑第一活动臂421,并迟滞第一活动臂421绕第一销轴423和第二销轴424旋转叠设到第二活动臂422,以避免箱盖3快速扣合到主箱体1。
34.并且,第一枢接孔与第一销轴423相邻并位于第一销轴423远离第二活动臂422的一侧,这样有利于减小第一活动臂421旋转时的阻力臂,便于箱盖3扣合到主箱体1。并且由于第一枢接孔与第一销轴423相邻,即第一枢接孔位于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一端(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一端靠近第二活动臂422,也靠近主箱体1),因此能够有效缩短气撑41的活塞杆412拉伸的长度,减小气撑组件41的尺寸。
35.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活动臂422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枢接孔,且气撑组件41的活塞套筒411的自由端通过穿过第二枢接孔的第五销轴414枢接连接在第二活动臂422上,即活塞套筒411装设在第二活动臂422上,且能够跟随第二活动臂422转动而旋转。由于第一枢接孔与第一销轴423相邻,即第一枢接孔与第二活动臂422的第一端相邻,因此可使得气撑组件41沿第二活动臂4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在折叠拉杆组件42切换状态的过程中,气撑组件41绕第五销轴414旋转的幅度小,既能保护气撑组件41,又使得气撑组件41的使用更加顺畅,避免活塞杆412较长拉出容易造成卡顿或卡死。
36.上述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分别呈片状,有利于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以贴合的方式折叠在一起,同时能够保证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能力,避免受力变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优选由钣金材料(例如不锈钢板)加工制成,既有利于加工制造,适合批量生产,又能有效降低成本,便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37.特别地,上述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上分别设有减重孔,能够在保证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折叠拉杆42的重量。
38.上述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分别由球头套构成,第四销轴413和第五销轴414分别由球头构成,且气撑组件41的活塞杆412和活塞套筒411的端部分别通过球头与球头套配合的方式实现与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的枢接连接,这样的枢接结构更加牢固可靠,且能有效减轻作用在气撑41的活塞杆412的扭转力,避免活塞杆412频繁受力而变形,以延长气撑组件41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可由球头构成,第四销轴413和第五销轴414分别由球头套构成,这样同样能够实现枢接连接,具体的结
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9.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活动臂421的第一端设有限位卡钩4211,第二活动臂422朝向第一活动臂421的表面设有突起并与限位卡钩4211相适配的限位轴4221,且在箱盖3绕第六销轴2旋转脱离主箱体1并与主箱体1呈预设角度时,第一活动臂421绕第一销轴423及第二销轴424旋转并使得限位卡钩4211卡接到限位轴4221,从而限位箱盖3,避免箱盖3较容易被大范围打开。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预设角度优选大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例如60度;当然,预设角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0.特别地,在箱盖3与主箱体1呈预设角度时,第一活动臂421和第二活动臂422的夹角大于90度,且第二活动臂422与主箱体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60度,这样第二活动臂422能够有效支撑第一活动臂421。
41.上述固定件426、427可分别呈片状,其中固定件426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到箱盖3,且该固定件426设有与第二销轴424相适配的第三枢接孔,第一活动臂421通过第二销轴424装配到第三枢接孔的方式与固定件426枢接连接,这样既能有效保护箱盖3,又能够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与箱盖3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同时降低拆装难度。
42.另外,上述固定件427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到主箱体1,且固定件427设有与第三销轴425相适配的第四枢接孔,第二活动臂422通过第三销轴425装配到第四枢接孔的方式与固定件427枢接连接,这样既能有效保护主箱体1,又能够使得折叠拉杆组件42与主箱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同时降低拆装难度。
43.此外,上述工具箱包括两个支撑装置4,且两个支撑装置4分别设置在主箱体1及箱盖3沿第六销轴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使得对箱盖3的支撑力更加平衡,提高支撑效果,使支撑更加牢固可靠。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