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表面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7342发布日期:2022-11-30 00:4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表面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划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表面划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机械制造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件和部件组成的,其中机械产品最常见的零件是各种的板材结构,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切割等操作,为了保证切割时的准确性,需要在切割之前对其进行划线工作。
3.现有技术在画线时,通过手工测量长度,然后利用人工进行划线工作,然而在对大型且不规则的板材进行划线工作时,需要对板材均进行测量然后才能人工划线,划线的效率极低,影响了生产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表面划线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工件表面划线装置,包括机械臂和喷墨机,还包括主控柜和变位旋转架车,所述变位旋转架车上设置有控制仪表箱,用来控制变位旋转架车工作,所述主控柜分别与机械臂的控制柜、喷墨机及变位旋转架车的控制仪表箱电连接,变位旋转架车用来夹持加工件进行旋转作业,喷墨机的喷墨口固定于机械臂的夹持端;
7.所述变位旋转架车包括用来支撑的架车主体组件、首部主轴机构与尾部主轴机构,所述首部主轴机构与所述尾部主轴机构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顶部的两侧,所述首部主轴机构与所述尾部主轴机构对工件进行夹持。
8.可选地,所述变位旋转驾车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升降机构,所述固定升降机构包括地脚定位盘,地脚定位盘用来与地面上预先埋设的固定预埋地脚配合固定,所述地脚定位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脚导柱,所述地脚导柱上套设有地脚导套座,所述地脚导套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上,所述地脚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连接板,所述导柱连接板的顶部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导柱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地脚减速机,所述地脚减速机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地脚减速机通过地脚支板固定于所述驾车主体组件上,所述地脚减速机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架车主体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地脚定位盘相适配的贯穿槽,地脚定位盘可以穿过贯穿槽与地面上的固定预埋地脚配合;
9.所述地脚支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支板,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传感器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支板上设置接近传感器,用来限制地脚定位盘的形成,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板上设置有微距传感器,用来检测地脚地位盘的位置。
10.可选地,所述首部主轴机构包括首部主轴箱,所述首部主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顶部,所述首部主轴箱内底部设置有减速箱机构,所述首部主轴箱的顶部设置
有动力主轴组件,所述减速箱机构与所述动力主轴组件通过第一同步带轮连接,所述首部主轴箱顶部还设置有编码器组件,所述编码器组件通过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动力主轴组件连接,编码器用来检测主轴角度;
11.所述尾部主轴机构包括尾部主轴箱,所述尾部主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的顶部,所述尾部主轴箱的顶部无动力主轴组件,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
12.所述动力主轴组件与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分别通过装夹法兰固定于工件两端。
13.可选地,所述动力主轴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首部主轴箱顶部,所述第一转轴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尾部主轴箱一侧设置有第一主轴件;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部主轴箱顶部,所述第二转轴插设于所述第二之间上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首部主轴箱一侧设置有与第二主轴件结构相同的第二主轴件。
14.所述第一主轴件包括一体设置无动力轴与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顶部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接件顶部远离所述无动力轴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缺口处设置有与卡接件相适配的轴连接压板,所述轴连接压板一侧与所述卡接件铰接,所述轴连接压板的顶部设置有螺栓,轴连接压板通过螺栓与卡接件固定;
15.所述装夹法兰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16.可选地,所述装夹法兰包括大头工装板与小头工装板,所述大头工装板用来固定工件端部较大的一侧,小头工装板用来固定工件端部较小的一侧,所述大头工装板远离所述小头工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大头轴柄,所述小头工装板远离所述大头工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头轴柄,所述大头轴柄与所述小头轴柄均可卡接于所述卡接件的卡槽内;
17.所述大头工装板设置所述大头轴柄一侧的周侧设置有第一螺丝,用来与工件固定,所述小头工装板设置所述小头轴柄一侧的周侧设置有第二螺丝,用来与工件固定;
18.所述大头工装板设置大头轴柄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的大头吊耳,所述小头工装板设置小头轴柄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小头吊耳。
19.可选地,所述首部主轴箱的外侧包覆有壳体状的首部钣金组件,所述尾部主轴箱的外侧包覆有壳体装的尾部钣金组件。
20.可选地,所述首部钣金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首部栏杆组件,所述尾部钣金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尾部栏杆组件,所述首部钣金组件顶部靠近所述尾部钣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首部小折叠踏板,所述尾部钣金组件顶部靠近所述首部钣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尾部小折叠踏板,所述首部小折叠踏板与所述首部钣金组件180
°
铰接,所述尾部小折叠踏板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180
°
铰接。
21.可选地,所述首部钣金组件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相邻所述架车主体组件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
22.可选地,所述架车主体组件相邻所述首部主轴箱的两侧均设置有平台折叠踏板,所述平台折叠踏板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180
°
铰接。
23.可选地,所述架车主体组件的顶部位于所述首部钣金组件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
2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架车主体组件两侧的首部主轴机构和尾部主轴机构来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首部主轴机构和尾部主轴机构可以带动工件进行旋转,同时主控柜与机械臂的控制柜连接,控制机械臂的运转,使机械臂带动喷墨机的喷墨口在工件表面划线,通过主控柜协调变位旋转架车、机械臂及喷墨机之间的运动,使喷墨机可以在工件上划需要的线条。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2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械臂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械臂及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尾部主轴箱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尾部主轴箱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首部主轴箱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首部主轴箱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实用新型首部主轴箱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本实用新型首部主轴箱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本实用新型装夹法兰夹持状态结构示意图;
43.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头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小头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升降机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46.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升降机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47.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升降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说明:
49.1、机械臂;2、喷墨机;3、主控柜;4、变位旋转架车;41、架车主体组件;42、首部主轴机构;421、首部主轴箱;422、减速箱机构;423、动力主轴组件;4231、第一转轴;4232、第一支
架;4233、第一主轴件;42331、无动力轴;42332、卡接件;42333、卡槽;42334、轴连接压板;42335、螺栓; 42336、合页;424、第一同步带轮;425、编码器组件;426、第二同步带轮; 43、尾部主轴机构;431、尾部主轴箱;432、无动力主轴组件;4321、第二转轴;4322、第二支架;4323、第二主轴件;433、刹车组件;5、机械臂的控制柜;6、工件;7、固定升降机构;71、地脚定位盘;72、固定预埋地脚;73、地脚导套座;74、地脚导柱;75、导柱连接板;76、螺杆;77、地脚减速机;78、地脚支板;79、步进电机;710、第一传感器支板;711、第二传感器支板; 8、装夹法兰;81、大头工装板;82、小头工装板;83、大头轴柄;84、小头轴柄;85、第一螺丝;86、第二螺丝;87、第一吊耳;88、第二吊耳;9、首部钣金组件;10、尾部钣金组件;11、首部栏杆组件;12、尾部栏杆组件;13、首部小折叠踏板;14、尾部小折叠踏板;15、吊环;16、平台折叠踏板;17、缓冲组件;18、控制仪表箱;19、地脚轮;20、动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对于具有时序流程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不必理解为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对于装置结构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也不存在对重要程度、位置关系的区分等。
52.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53.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工件6表面划线装置,包括机械臂1和喷墨机2还包括主控柜3和变位旋转架车4,所述主控柜3分别与机械臂1的控制柜、喷墨机2及变位旋转架车4电连接,变位旋转架车4用来夹持加工件6进行旋转作业,喷墨机2的喷墨口固定于机械臂1的夹持端;
54.所述变位旋转架车4包括用来支撑的架车主体组件41、首部主轴机构42 与尾部主轴机构43,所述首部主轴机构42与所述尾部主轴机构4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顶部的两侧,所述首部主轴机构42与所述尾部主轴机构43对工件6进行夹持。
55.上述主控柜3用来控制变为旋转架车的旋转以及控制机械臂1带动喷墨机 2的喷墨口在工件6表面划线;其中,变位旋转架车4的首部主轴机构42与尾部主轴机构43分别固定在工件6的两端,来带动工件6进行旋转,使机械臂1在工件6的表面划线。
56.如图1、图2和图18-图20所示,所述变位旋转驾车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升降机构7,所述固定升降机构7包括地脚定位盘71,地脚定位盘71用来与地面上预先埋设的固定预埋地脚72配合固定,所述地脚定位盘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脚导柱74,所述地脚导柱74上套设有地脚导套座73,所述地脚导套座 73与所述地脚导柱74滑动连接,所述地脚导套座73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上,所述地脚导柱7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连接板75,所述导
柱连接板75的顶部插设有螺杆76,所述螺杆76与所述导柱连接板75固定连接,所述螺杆76上套设有地脚减速机77,所述地脚减速机77与所述螺杆76螺纹连接,所述地脚减速机77通过地脚支板78固定于所述驾车主体组件上,所述地脚减速机77通过步进电机79驱动,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上开设有与所述地脚定位盘71相适配的贯穿槽,地脚定位盘71可以穿过贯穿槽与地面上的固定预埋地脚72配合;
57.所述地脚支板7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传感器支板710,所述螺杆7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传感器支板711,所述第一传感器支板710上设置接近传感器,用来限制地脚定位盘71的行程,所述第二传感器支板711上设置有微距传感器,用来检测地脚地位盘的位置。
58.上述地脚导套座73与地脚导杆滑动连接,地脚导杆只能沿着地脚导套座 73上下滑动;上述固定升降机构7通过步进电机79驱动地脚减速机77转动,使地脚减速机77带动螺纹连接的螺杆76以及地脚导柱74沿着地脚导套座73 滑动,使地脚导柱74底部固定的地脚定位盘71与地面上预埋的固定预埋地脚 72对接,并通过螺栓42335固定,从而对变位旋转架车4进行固定,同时可以在螺杆76行程内调节变位旋转架车4的高度,根据划线工件6的需求进行调节。
59.如图1、图2和图11-图14所示,所述首部主轴机构42包括首部主轴箱 421,所述首部主轴箱421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顶部,所述首部主轴箱421内底部设置有减速箱机构422,所述首部主轴箱421的顶部设置有动力主轴组件423,所述减速箱机构422与所述动力主轴组件423通过第一同步带轮424连接,所述首部主轴箱421顶部还设置有编码器组件425,所述编码器组件425通过第二同步带轮426与所述动力主轴组件423连接,编码器用来检测主轴角度;
60.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尾部主轴机构43包括尾部主轴箱431,所述尾部主轴箱431固定连接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的顶部,所述尾部主轴箱431的顶部无动力主轴组件432,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432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433;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刹车组件433可以设置在第二转轴4321 的上方或者下方,通过设置一个一侧铰接在尾部主轴箱431顶部的刹车件,另一侧铰接于一个铰接在尾部主轴箱431顶部的气缸输出端上,通过气缸牵引刹车件绕着其铰接点转动,使其于第二转轴4321接触摩擦,来进行刹车。
61.所述动力主轴组件423与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432分别通过装夹法兰8 固定于工件6两端。
62.上述首部主轴箱421内的减速箱机构422通过电机驱动,其输出端通过第一带轮连接动力主轴组件423,同时动力主轴组件423通过第二皮带轮与编码器组件425连接,使电机驱动动力主轴组件423转动时,可以通过编码器检测动力主轴旋转的角度;
63.上述尾部主轴箱431的无动力主轴组件432不设置驱动机构,通过动力主轴组件423带动工件6旋转来同时带动无动力主轴组件432旋转。
64.所述动力主轴组件423包括第一转轴4231与第一支架4232,所述第一支架4232固定连接于所述首部主轴箱421顶部,所述第一转轴4231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架4232上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231靠近所述尾部主轴箱431一侧设置有第一主轴件4233;所述无动力主轴组件432包括第二转轴4321 与第二支架4322,所述第二支架4322固定连接于所述尾部主轴箱431顶部,所述第二转轴4321插设于所述第二之间上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4321靠近所述首部主轴箱421一侧设置有与第二主轴件4323结构相同的第二主轴件
4323。
65.所述第一主轴件4233包括一体设置无动力轴42331与卡接件42332,所述卡接件42332的顶部开设有卡槽42333,且所述卡接件42332顶部远离所述无动力轴4233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缺口处设置有与卡接件42332相适配的轴连接压板42334,所述轴连接压板42334一侧与所述卡接件42332铰接,所述轴连接压板42334的顶部设置有螺栓42335,轴连接压板42334通过螺栓42335 与卡接件42332固定;
66.所述装夹法兰8卡接于所述卡槽42333内。
67.上述动力主轴组件423的第一支架4232为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板固定在首部主轴箱421的顶部,第一转轴4231插设于两个竖板之间且与竖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4231的一端穿过一侧的竖板与第一带轮的轮盘固定以及第二带轮的轮盘固定,使轮盘可以带动第一转轴4231转动,第一转轴4231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竖板连接第一主轴件4233的无动力轴42331,且二者固定连接,无动力轴42331远离转轴的一侧连接卡接件42332,卡接件42332上开设有卡槽 42333,卡槽42333为u字型结构,且卡接件42332远离无动力轴42331的一侧形成缺口,在缺口内设置的轴连接压板42334靠近卡槽42333的一侧设置有与卡槽42333尺寸相适配的倒u型槽,同时轴连接压板42334的一侧通过合页42336与卡接件42332铰接,使轴连接压板42334可以绕着卡接件42332 转动,轴连接压板42334远离倒u型槽的一侧设置若干螺栓42335,使轴连接压板42334通过螺栓42335可以与卡接件42332进行固定。
68.如图2和图15-图17所示,所述装夹法兰8包括大头工装板81与小头工装板82,所述大头工装板81用来固定工件6端部较大的一侧,小头工装板82 用来固定工件6端部较小的一侧,所述大头工装板81远离所述小头工装板82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大头轴柄83,所述小头工装板82远离所述大头工装板81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小头轴柄84,所述大头轴柄83与所述小头轴柄84均可卡接于所述卡接件42332的卡槽42333内;
69.所述大头工装板81设置所述大头轴柄83一侧的周侧设置有第一螺丝85,用来与工件6固定,所述小头工装板82设置所述小头轴柄84一侧的周侧设置有第二螺丝86,用来与工件6固定;
70.所述大头工装板81设置大头轴柄83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的大头吊耳,所述小头工装板82设置小头轴柄84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小头吊耳。
71.上述大头轴柄83与小头轴柄84的结构相同,均由一体设置的第一杆以及第二杆组成,其中第一杆的直径大于第二杆的直径,第二杆的一端与大头工装板81或小头工装板82固定连接,第二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轴连接压板42334 的倒u型槽和卡槽42333组成的圆形结构的直径,使第一杆可以被轴连接压板42334固定在卡槽42333内,从而使装夹法兰8与第一主轴件4233或第二主轴件4323固定,当第一主轴件4233和第二主轴件4323转动时可以带动装夹法兰8固定的工件6转动,在其表面划线。
72.上述大头吊耳与小头吊用来在装夹法兰8固定在工件6两侧时对工件6 进行吊装。
73.如图1、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首部主轴箱421的外侧包覆有壳体状的首部钣金组件9,所述尾部主轴箱431的外侧包覆有壳体装的尾部钣金组件10。
74.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的顶部设置有首部栏杆组件11,所述尾部钣金组件 10的顶部设置有尾部栏杆组件12,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顶部靠近所述尾部钣金组件10的一侧设置有首部小折叠踏板13,所述尾部钣金组件10顶部靠近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的一侧设置有尾部
小折叠踏板14,所述首部小折叠踏板 13与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之间180
°
铰接,所述尾部小折叠踏板14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10之间180
°
铰接。
75.上述的首部栏杆组件11与尾部栏杆组件12为设置在首部钣金组件9和尾部钣金组件10上的防护栏与阶梯,方便操作人员登上首部钣金组件9以及尾部钣金组件10上进行作业;其中首部小折叠踏板13和尾部小折叠踏板14用来增大作业空间。
76.如图1、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相邻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吊环15。
77.上述吊环15用来对架车主体组件41进行吊装。
78.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相邻所述首部主轴箱421的两侧均设置有平台折叠踏板16,所述平台折叠踏板16与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之间180
°
铰接。
79.所述架车主体组件41的顶部位于所述首部钣金组件9与所述尾部钣金组件10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17。
80.上述缓冲组件17为设置在架车主体组件41上的具有弹性的伸缩结构,其部分伸出架车主体组件41顶部,底部以及弹簧部分设置于架车主体组件41 内部,当平台折叠踏板16收回时,因铰链恢复力过大会损坏平台折叠踏板16 和架车主体组件41,通过缓冲机构来减小平台折叠踏板16与架车主体组件41 的碰撞力,保护架车主体组件41以及平台折叠踏板16。
81.在架车主体组件41设置尾部主轴箱431的底部可以设置一个伺服电机驱动的动力轮20,通过动力轮20配合架车主体组件41底部的地脚轮19,对变位旋转架车4进行移动,省时省力,动力轮20装置采用现有市面上可以购买的即可。
82.上述首部主轴箱421一侧设置有控制仪表箱18,控制仪表箱18用来控制首部主轴箱421内的驱动电机以及固定升降机构7的步进电机79;同时控制仪表箱18也与主控柜3电连接。使本装置具有两种工作模式;
83.一种是独立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变位旋转架车4的显示屏(控制仪表箱 18)进行操作主轴旋转,可执行增量旋转、手轮旋转、绝对值旋转。有电动驱动轮,可以不靠人力,整体任意移动。并配有全自动升降固定系统(固定升降机构7),可以一键启动地脚顶升固定,并可以一键下降收回固定地脚。首尾两端安装有扶梯栏杆,可在首尾主轴箱上面站立作业。变位旋转架车4整体防水,可对工件6进行水洗作业。
84.另一种工作模式是受主控柜3控制。主控柜3通过微距传感器来探测变位机的具体位置以后,主控柜3发送转动角度信号给旋转架车系统,旋转架车系统控制主轴旋转到指定角度以后,主控柜3发给机械臂1开始动作信号,机械臂1开始按轨迹喷印划线动作,机械臂1动作时控制喷墨的启动停止喷印工作。喷墨机2喷印内容、图型、速度都可以编辑。
85.本实用新型的划线装置在安装时,先把按照工件6大头与小头定制的大头工装板81和小头工装板82分别对应安装在工件6的两端,并通过螺丝固定,然后通过起吊装置对大头工装板81与小头工装板82上的大头吊耳与小头吊耳起吊到变位旋转架车4上,然后拧下轴连接压板42334上的螺栓42335,打开缺口处的轴连接压板42334,使卡槽42333露出,然后把大头工装板81与小头工装板82上的大头轴柄83与小头轴柄84置于卡槽42333内,并盖上轴连接压板42334,拧紧螺栓42335,固定大头轴柄83与小头轴柄84,当首部主轴箱421驱动动力主轴组件423转动时,带动大头工装板81、工件6、下头工装板以及无动力主轴组件432
转动,同时机械臂1带动喷墨机2的喷头在工件 6表面划线。
86.变位旋转架车4可以配置多台,通过电动驱动轮任意移动流水作业,与主控柜3只需连接一根网线就能和机械臂1、喷墨机2的配合作业。
87.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变位旋转架车4也可配合机械手对工件6进行加工、打磨、缠绕等工作。
8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9.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显然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