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6855发布日期:2022-11-29 22:2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合页是一种常见的五金件,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合页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合页的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半挂车厢门都是采用合页连接的方式;
3.但目前使用的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在使用时无法在开合后进行固定,在将厢门开启后无法进行限位固定,容易使厢门受到风吹动或人员误碰后继续进行转动,使得不便于进行使用,同时若风力过大使厢门转动速度过快,容易碰伤工作人员,并容易使厢门自身损坏,存在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目前使用的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在使用时无法在开合后进行固定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所述第一页板的右侧面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第二页板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固定套设置,并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固定套轴承连接,
6.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于下方所述固定套的底面;
7.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面;
8.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面;
9.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相连接;
10.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相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开合后进行限位固定,避免继续转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13.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14.自复位转轴,所述自复位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移动板的底面轴承连接,且所述自复位转轴依次活动贯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固定座的底面设置;
15.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自复位转轴的外侧,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和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向下拉动自复位转轴带动移动板同步移动并将弹簧压缩。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18.固定卡杆,所述固定卡杆固定垂直安装于所述移动板的顶面;
19.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底面,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固定卡杆相吻合。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固定卡杆与卡槽的设置将连接轴进行固定。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杆以所述移动板的纵轴中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与所述固定卡杆相吻合的所述卡槽等角度均匀开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底面。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障在安装轴多角度转动后稳定有效的进行固定。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24.斜块,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斜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自复位转轴的侧面,且所述斜块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
25.侧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
26.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侧板设置,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
27.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杆的外端;
28.拉簧,所述拉簧套设于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且所述拉簧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和所述限位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限位杆与斜块的设置可将自复位转轴进行固定,避免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杆的内端面为斜面设置,且所述限位杆的斜面与所述斜块相吻合。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斜块向下移动抵触限位杆后使限位杆向外产生移动。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能便于厢门转动开启后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厢门受到外力作用继续发生转动,保障有效使用,同时解决了出现厢门碰伤工作人员和造成自身损坏的问题,操作简便灵活,实用性强;
33.1、首先将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分别与半挂车的车厢和厢门进行连接,在开启厢门时,通过向下拉动自复位转轴使移动板带动固定卡杆向下进行移动并将弹簧压缩;
34.2、自复位转轴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斜块同步向下移动,当斜块抵触限位杆后将推动限位杆向外产生移动,使限位板同步移动并将拉簧拉伸,在斜块向下移动至与限位杆分离后,在拉簧的作用下限位板带动限位杆向内进行移动,使得限位杆对斜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自复位转轴向上移动,此时固定卡杆从卡槽中移动出,使得连接轴可进行转动,从而使厢门可通过第二页板进行转动;
35.3、当厢门转动开启到合适位置后,通过转动自复位转轴使斜块进行转动,使得斜块从限位杆的下方偏离出,此时在弹簧的释放作用下使移动板带动固定卡杆向上进行复位移动,使得固定卡杆伸入相应的卡槽中,将连接轴进行固定,避免连接轴继续转动,从而实现将第二页板与厢门固定,避免厢门受外力作用产生转动,保障有效使用,同时防止厢门碰伤人员和造成自身损坏。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与固定卡杆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轴仰视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板与限位杆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42.图中:1、第一页板;2、第二页板;3、固定套;4、连接轴;5、固定座;6、固定板;7、移动板;8、自复位转轴;9、弹簧;10、固定卡杆;11、卡槽;12、斜块;13、侧板;14、限位杆;15、限位板;1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半挂车厢门合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页板1和第二页板2,第一页板1的右侧面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套3,第二页板2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轴4,且连接轴4贯穿固定套3设置,并且连接轴4与固定套3轴承连接,固定座5固定安装于下方固定套3的底面,固定板6固定安装于固定座5的内壁面;
45.移动板7与固定座5的内壁面滑动连接,自复位转轴8的顶端与移动板7的底面轴承连接,且自复位转轴8依次活动贯穿固定板6和固定座5的底面设置,弹簧9套设于自复位转轴8的外侧,且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移动板7的底面和固定板6的顶面固定连接;
46.固定卡杆10固定垂直安装于移动板7的顶面,卡槽11开设于连接轴4的底面,且卡槽11与固定卡杆10相吻合,固定卡杆10以移动板7的纵轴中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与固定卡杆10相吻合的卡槽11等角度均匀开设于连接轴4的底面,保障通过固定卡杆10可稳定有效的将转动后的连接轴4进行固定;
47.对称设置的两个斜块12固定安装在自复位转轴8的侧面,且斜块12位于固定板6的,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板13固定安装于固定板6的底面,限位杆14贯穿侧板13设置,且限位杆14与侧板13滑动连接,限位板15固定安装于限位杆14的外端,拉簧16套设于限位杆14的外侧,且拉簧16的内外两端分别与侧板13的外侧面和限位板1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限位杆14的内端面为斜面设置,且限位杆14的斜面与斜块12相吻合,保障向下移动的斜块12抵触限位杆14后推动限位杆14向外产生移动。
4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第一页板1和第二页板2分别与半挂车的车厢和厢门进行安装连接,在需要将厢门转动开启时,通过向下拉动自复位转轴8使移动板7带动固定卡杆10向下进行移动,并将弹簧9压缩;
49.自复位转轴8向下移动时带动斜块12同步向下移动,当斜块12向下移动抵触限位杆14后,将推动限位杆14向外产生移动,使得限位板15同步向外移动并将拉簧16拉伸;
50.在向下移动的斜块12移动至与限位杆14分离时,在拉簧16的作用下带动限位板15和限位杆14向内进行复位移动,使得限位杆14置于斜块12的上方,从而限位杆14对斜块12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自复位转轴8向上移动,此时向下移动固定卡杆10从卡槽11中移动出,解除了对连接轴4的固定作用,随后可将厢门通过第二页板2及连接轴4的作用进行转动;
51.将厢门转动开启合适位置后,通过转动自复位转轴8带动斜块12同步进行转动,使
得斜块12从限位杆14的下方偏离出,随后在弹簧9的释放作用下使移动板7向上进行复位移动,使得固定卡杆10、自复位转轴8和斜块12同步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固定卡杆10伸入相应的卡槽11中,将连接轴4进行固定,避免第二页板2及厢门继续转动;
52.之后在松开自复位转轴8后,自复位转轴8带动斜块12进行复位转动,使得斜块12复位转动至限位杆14的上方,以便后续使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