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及其更换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4009发布日期:2023-02-14 14:0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及其更换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辅助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及其更换工具。


背景技术:

2.体外声波碎石机是利用超声波引起体内结石共振破碎,以达到体外治疗效果的医疗设备,体外声波碎石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声波探头进行探照定位,声波探头的探头夹内一般都是固定安装一个电极棒,用于正负极接线,激励晶振的电能输入,或者晶振震动产生电极输出,由其完成一种电-声和声-电转换,最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位置。
3.声波探头的探头夹内的电极棒使用时间久了或者是达到了电极棒的使用寿命时,一般都是需要将电极棒拆卸下来,或是检测其剩余使用寿命,或是检测其损坏程度,又或者是直接更换新探头。
4.目前的电极棒在进行拆卸或更换时,都是采用钳子或者夹子夹住电极棒头部然后进行旋转拆卸,有时候使用钳子或夹子时用力不当,或电极棒卡死在探头夹内,用力夹持旋转,很容易就将电极棒的头部给夹坏了,导致电极棒无法进行检测使用,如果是更换的新电极棒,稍微用力夹持也容易导致其变形,若是轻微的变形肉眼看不见,直接投入使用,其变形量可能会导致电极棒有探照定位误差,导致其定位不准,从而影响到超声波体外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简易快速的进行拆卸或更换安装电极棒,同时保证不损坏电极棒头部,避免影响其正常检测及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及其更换工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包括声波探头的探头夹及电极棒,所述电极棒沿其安装方向依次设置为安装部、夹持部及探头晶振发生部;
7.所述安装部设有螺纹,用于螺旋固定在探头夹内,所述安装部与夹持部贯通设有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探头晶体与探头晶振发生部配合作用;
8.所述探头晶振发生部沿径向相对设有两支脚,所述支脚与夹持部连接的一端设有焊接部,用于焊接固定;
9.所述夹持部沿径向由其圆心垂直于两支脚的方向设有两凸台,两所述凸台对称设置。
10.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更换工具,所述更换工具用于拆卸或安装上述所述的探头;
11.所述更换工具为棒状结构,所述更换工具沿插入方向在其一端设有卡接部,用于卡接在电极棒夹持部上;
12.所述卡接部沿其径向贯通设置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逆着插入方向延伸一段距
离,用于让位探头晶振发生部;
13.所述卡接部沿径向由其圆心垂直于让位槽的方向在其两侧设有第一卡口;
14.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凸台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卡口与凸台限位配合以使得更换工具卡接固定在电极棒上。
15.可选的,所述让位槽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与所述焊接部卡住限位配合。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沿插入方向均设有导入斜坡。
17.可选的,所述让位槽沿逆着插入方向延伸的高度大于所述让位探头晶振发生部的高度。
18.可选的,所述更换工具远离卡接部的一端设有一插装孔,用于可拆卸安装一辅助工具。
19.可选的,所述辅助工具为螺丝刀,所述插装孔位于所述更换工具远离卡接部的一端的端面上;
20.所述插装孔与螺丝刀的刀口形状一致,所述螺丝刀通过插装孔插接在更换工具上。
21.可选的,所述辅助工具为杆棒,所述插装孔贯穿设置在所述更换工具远离卡接部一端的侧壁上;
22.所述插装孔用于插接所述杆棒。
23.所述辅助工具为螺丝刀或杆棒,所述插装孔包括第一插装孔及第二插装孔;所述第一插装孔用于插接螺丝刀,所述第二插装孔用于插接杆棒。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更换工具配合电极棒的夹持部,可轻松的将电极棒旋转拆离声波探头的探头夹,或者旋转安装固定在波探头的探头夹内,其更换工具的卡接部设有具一定高度的让位槽,可让位探头晶振发生部,在更换工具进行夹持拆卸或更换时,其夹持旋转作用力主要作用在夹持部,可避免探头晶振发生部变形或发生不可逆的损坏。
26.2.更换工具配置一辅助工具,给手动转动提供接力点,可以更好的转动更换工具,避免电极棒卡死在探头夹内,手动使不上力转不动更换工具。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的拆卸结构爆炸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的更换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的电极棒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施例的更换工具与电极棒配合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施例的更换工具夹持在电极棒上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声波探头;11、探头夹;12、电极棒;121、安装部;122、夹持部;123、探头晶振发生部;124、螺纹;125、安装孔;126、支脚;127、焊接部;128、凸台;13、探头晶体;2、更换工具;21、卡接部;22、让位槽;23、第一卡口;24、第二卡口;25、导入斜坡;26、插装孔;261、第一插装孔;262、第二插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及其更换工具。
35.体外声波碎石机探头包括声波探头1的探头夹11及螺旋安装在探头夹11内的电极棒12,如图3,电极棒12沿着其安装方向依次设置为安装部121、夹持部122及探头晶振发生部123,安装部121设有外螺纹124,其与探头夹11内的螺纹124孔进行螺纹124安装,通过螺纹124结构设计可旋动电极棒12进行拆卸和更换。
36.在安装部121和夹持部122贯穿有一安装孔125,用于安装探头晶体13与探头晶振发生部123配合作用,探头晶体13可沿着安装孔125轴向方向移动,探头夹11内在位于螺纹124孔中设置有一电机,当电极棒12安装在探头夹11内时,仪器启动电机可推动探头晶体13可沿着安装孔125轴向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来与探头晶振发生部123配合进行振动。
37.通过探头晶体13的振动,将仪器中发射的高频电信号转变为超声波,进入人体组织内;然后反射回来超声波,在超声探头的晶体上,再将超声波转变为高频电信号,由荧光屏上显示出来。
38.随着使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需要将电极棒12拆卸下来进行检测其探头晶体13振动的寿命及其由振动产生的破损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更换新的探头晶体13。
39.故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声波探头1内电极棒12进行拆卸和安装的更换工具2,如图2,其更换工具2采用棒状结构,可以伸入探头夹11内夹持住电极棒12,再握住其棒状的另一端就可以进行旋转。
40.本技术根据电极棒12夹持部122的形状设置配套的更换工具2,电极棒12的探头晶振发生部123沿径向相对设有两支脚126,支脚126与夹持部122连接的一端设有焊接部127,其通过焊接部127焊接固定在夹持部122,夹持部122沿径向由其圆心垂直于两支脚126的方向设有两凸台128,两凸台128对称设置。
41.在更换工具2沿插入方向在其一端设置一卡接部21,其卡接部21可以沿插入方向卡接在夹持部122上,卡接部21沿其径向贯通设置一让位槽22,让位槽22沿逆着插入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其延伸的距离高度大于位于夹持部122上端探头晶振发生部123的高度,在卡接部21进行卡接时可以让位探头晶振发生部123,其旋转作用力只作用在夹持部122上,在旋转拆卸或安装过程中,探头晶振发生部123不会受到任何的外力影响,可避免其变形或损坏。
42.为了使卡接部21能更好的卡住限位在夹持部122上,如图4,卡接部21在沿径向由其圆心垂直于让位槽22的方向在其两侧设有第一卡口23,其第一卡口23对应夹持部122上的凸台128结构,更换工具2在沿着插入方向插入时,其第一卡口23卡接在凸台128上,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更换工具2,可由第一卡口23与凸台128的限位配合,通过更换工具2带动电极棒12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完成拆卸或安装工作。
43.如图5,在更换工具2的让位槽22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卡口24,两第二卡口24相对设置,其第二卡口24用于与焊接部127卡住限位配合,可以进一步的限制更换工具2,第二卡口24卡住在探头晶振发生部123支脚126的焊接部127,其让位槽22与探头晶振发生部123及其支脚126之间处于一个具有一定间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作为一个二次卡接结构,起到双重卡接固定,可进一步避免在旋转过程中第一卡口23与凸台128之间打滑,导致让位槽22直
接与探头晶振发生部123发生碰撞,损坏探头晶振发生部123。
44.本技术优选的,第一卡口23与第二卡口24沿插入方向均设有导入斜坡25,可以更好的进行卡接固定,在更换工具2远离卡接部21的一端设有一插装孔26,用于可拆卸安装一辅助工具,可通过辅助工具辅助更换工具2进行旋转,方便手动借力,更轻松的进行旋转。
45.插装孔26包括第一插装孔261及第二插装孔262,第一插装孔261位于更换工具2远离卡接部21的一端的端面上,其插装孔26与螺丝刀的刀口形状一致,用于插接螺丝刀,通过螺丝刀作为辅助工具,如果更换工具2长度不够,探头夹11的深度又比较深,就可用螺丝刀延长其长度,能更好的插接在电极棒12的夹持部122进行拆卸或安装。
46.第二插装孔262贯穿设置在更换工具2远离卡接部21一端的侧壁上,其可用于横向插接一杆棒或者其他棒状结构,采用杆棒可以提供给手一个握力,方便手动更好的发力,若是发现电极棒12卡死在探头夹11内,手动转动更换工具2棒状的另一端会出现打滑现象,就可以插接一杆棒,握住杆棒两端,带动更换工具2旋转,就不会出现打滑现象,还可以轻松的将电极棒12进行旋动出来。
47.本技术优选设计的辅助工具及插装孔26的结构可以是二者择其一设计,也可以是二者结构都设计在更换工具2上,可根据实际的使用请款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