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6613发布日期:2022-11-25 20:4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笔夹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


背景技术:

2.笔具随着人类科技发展,以致使用的材料及笔具的种类亦日趋多元,且功能各异。目前的写字笔,无论是盖帽笔还是按压笔,基本都具有笔夹,笔夹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利用笔夹将写字笔夹持在其他物体上。目前为止,行业内“回”型笔夹的装配方式均是以纯手工先将“回”型笔夹开口处撑开然后卡入笔夹座凸块侧轨,随后用力将“回”型笔夹完全压入笔夹座的装配方式,这种方式一次只能装配一支,装配难度较大,装配精度低,效率较低,人员负荷较重。鉴于此,需要一种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回”型笔夹装配效率低下,装配难度大、精度低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易于提高装配效率和精度,降低人员负荷的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用于将笔夹固定装配至笔夹座上,笔夹大体沿轴线延伸,其端部包含开口,开口两侧设有侧臂,侧臂能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侧臂包含与开口反向延伸的回形臂,笔夹座呈中空筒状结构,其外壁上包含凸块,凸块包含凹腔,侧臂适于卡合到凸块上,使回形臂伸入凹腔而与凸块接合,从而实现笔夹在笔夹座上的固定,治具包括固定件、第一定位件、撑开件、压力件以及第二定位件;固定件具有固定孔,固定孔构造成适于将笔夹座定位在固定孔中,同时允许笔夹穿过;撑开件适于沿轴线方向与固定件相邻设置,撑开件具有支撑孔,支撑孔构造成允许笔夹座和笔夹通过,并在笔夹通过时使回形臂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弹性张开;第一定位件适于沿轴线方向与撑开件相邻设置,第一定位件构造成与固定件和撑开件相配合而使笔夹座保持固定并使笔夹相对于笔夹座以预定的取向移动;压力件适于沿轴线在撑开件的另一侧与固定件相邻设置,压力件具有顶块,顶块构造成能对笔夹的具有开口的端部施加压力,以将回形臂压入凹腔而与凸块接合;第二定位件适于取代撑开件和第一定位件而沿轴线方向在压力件的另一侧与固定件相邻设置,第二定位件构造成与固定件相配合而使笔夹座保持固定,以便于压力件对笔夹施压。
6.进一步地,固定件在固定孔中设置有阻挡件。
7.进一步地,阻挡件适于阻挡笔夹座穿过固定孔,同时允许笔夹穿过固定孔。
8.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包含笔夹入口和定位导向柱。
9.进一步地,定位导向柱与笔夹座的中空筒状结构相匹配。
10.进一步地,适于在装配时插入笔夹座的筒状结构以对笔夹座进行定位。
11.进一步地,笔夹入口为一通孔。
12.进一步地,适于供笔夹自由通过并允许外力作用于笔夹。
13.进一步地,撑开件在支撑孔中设置有造型凸块。
14.进一步地,造型凸块呈楔形结构。
15.进一步地,适于在笔夹通过支撑孔时从笔夹的开口嵌入侧臂之间而使侧臂张开。
16.进一步地,以便卡合到笔夹座的凸块上。
17.进一步地,支撑孔的尺寸制成允许笔夹座和笔夹在其中有垂直于轴线方向的位移。
18.进一步地,以便装配完成的笔夹座和笔夹不受造型凸块干涉地退出笔夹装配治具。
19.进一步地,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治具还包括辅助件。
20.进一步地,辅助件适于沿轴线在撑开件的另一侧与固定件相邻设置。
21.进一步地,辅助件具有辅助定位孔。
22.进一步地,辅助定位孔构造成允许压力件的顶块通过并对顶块的施压动作进行导向。
23.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包含第二定位柱以及第二入口。
24.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柱与笔夹座的中空筒状结构相匹配。
25.进一步地,适于在装配时插入笔夹座的筒状结构以对笔夹座进行定位,以便压力件对笔夹施压。
26.进一步地,第二入口适于接纳笔夹。
27.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的厚度大于第一定位件。
28.进一步地,第二定位件的厚度制成第二入口能完全接纳笔夹。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适用于将笔夹固定装配至笔夹座上。
30.笔夹端部包含开口,开口两侧设有侧臂,侧臂可沿轴线的左右两边发生形变,侧臂包含与开口反向的回形壁。笔夹座包含筒状结构,外壁包含凸块,凸块包含向前方开口的凹腔以及凸块侧壁。
31.此类笔夹在行业内一般称为回型笔夹,以往回型笔夹的装配方式均为纯手工装配,先将笔夹开口撑开,使回形臂向两边发生形变,然后用力将笔夹向前推进将其与凸块卡住,此时回形臂卡在凸块侧壁上,继续向前推,侧臂向前脱离了凸块侧壁,随后用力将笔夹向后推,将回形臂推进凹腔,至此便完成了此类笔夹的装配,这种方式一次只能装配一支,装配难度较大,效率较低,而且装配精确度很低,人员负荷较重。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治具可以使该笔夹的装配实现机械化装配,节约人员负荷、提升装配效率。
32.进行装配操作时,首先需要对笔夹座进行定位,对相应的治具进行设置。固定件用于放置笔夹座,固定件包含固定孔,固定孔为通孔结构,固定孔被设置为笔夹与笔夹座装配后可恰好插入固定孔内,固定孔与笔夹座对应位置的下方包含阻挡件,阻挡件设置为阻挡笔夹座继续向下穿过固定孔,而笔夹可以自由穿过所述固定孔。
33.优选地,阻挡件可以为一中心具有通孔的薄片结构。
34.第一定位件包含笔夹入口和定位导向柱,第一定位件用来定位笔夹座,通过与固定件相配合实现笔夹座的固定,笔夹入口为一内轮廓与笔夹外轮廓贴合的通孔,能辅助笔
夹不偏移地落入撑开件。撑开件是一块用来将开口撑开的部件,撑开件设置于固定件和第一定位件之间,撑开件包含支撑孔,支撑孔内轮廓与固定孔的内轮廓近似且正对设置,支撑件为通孔,造型凸块设置于支撑件内壁,造型凸块正对笔夹入口且造型凸块的最大宽度略大于开口。优选地,造型凸块为一楔形或梯形结构,短边位于上方,长边位于下方,由于造型凸块的梯形结构,更有利于对笔夹施力而使其卡合到笔夹座凸块上。
35.当进行装配操作时,首先将笔夹座插入固定件的固定孔的对应位置处,然后向上依次放置撑开件以及第一定位件,并且第一定位件的定位导向柱此时是插入笔夹座内腔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所述笔夹座处于一个固定状态。至此便完成了笔夹座的固定放置。
36.然后,较佳地,可在治具最下方放置辅助件,将辅助件的辅助定位孔与固定孔以及支撑孔中笔夹对应的位置进行对齐,将笔夹从第一定位件的笔夹入口处向前推进,由于笔夹入口的宽度与笔夹的外轮廓相契合,因此笔夹将在笔夹入口的导向下均匀向下移动。首先笔夹会穿过第一定位件接触到造型凸块,由于造型凸块的下边比开口略宽,继续推进开口会发生形变,进一步带动回形臂被撑开。继续向笔夹施加向下的力,被撑开的回形臂先与凸块侧壁接触,随着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回形臂滑动脱离凸块侧壁,此时回形臂端点已经超过凹腔的前端,并且至少一部分的笔夹已经插入辅助定位孔内。至此便完成了笔夹装配的第一阶段,治具中的第一定位件、撑开件、固定件以及辅助件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并且由于上述部件各自的开孔与笔夹座和/或笔夹尺寸的贴合,上述治具部件均处于卡合固定状态。较佳的是,完成以上操作后,笔夹的上部始终是伸出笔夹入口的,保证在第一阶段,外力可以始终施加在笔夹上。
37.将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定位件以及撑开件移除,并将第二定位件装配至笔夹座上,第二定位件在正对笔夹座的内腔位置,设置了一个与之形状相贴合的第二定位柱,在笔夹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了一个第二入口,将定位柱插入笔夹座内腔与之配合,可以固定笔夹座在接下来的装配中不会移动。本治具适用于压力从上方向下施力的压机,此时需要倒置该治具,并连同内部卡合的笔夹和笔夹座一同倒置,倒置后,辅助件位于最上方,在辅助件上方再设置压力件,压力件包含顶块,顶块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孔相配合,可以穿过辅助件的定位孔作用于笔夹前端。此时,对压力件的施加向下的力,顶块向笔夹此时的上端点施力,将回形臂端点压入凹腔中与笔夹座凸块接合,从而实现笔夹与笔夹座之间的装配。至此便完成了笔夹与笔夹座的装配。优选地,这里第二定位件的厚度要大于第一定位件厚度,从而能完全接纳笔夹,以防止将笔夹此时的下端过度下压而与放置平面发生撞击。
3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39.通过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结构设计,使其可以应用于机械化安装,解决以前纯手工组装此类笔夹的问题,可以提升装配效率,减少人员负荷,且由于治具的应用,笔夹装配定位更加准确。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高效率,装配准确的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
附图说明
41.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内容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的
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素。
42.图1是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固定阶段立体图;
43.图2是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倒置后装配笔夹阶段立体图;
44.图3是固定件的立体图;
45.图4是第一定位件的立体图;
46.图5是撑开件的立体图;
47.图6是辅助件的立体图;
48.图7是第二定位件的立体图;
49.图8是压力件的立体图;
50.图9是笔夹的立体图;
51.图10是笔夹座的立体图。
52.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3.固定件 110
54.固定孔 111
55.阻挡件 112
56.第一定位件 120
57.撑开件 130
58.支撑孔 131
59.造型凸块 132
60.第二定位件 140
61.第二定位柱 141
62.压力件 210
63.顶块 211
64.辅助件 220
65.辅助定位孔 221
66.笔夹 700
67.开口 710
68.侧臂 720
69.回形臂 721
70.回形臂端点 722
71.笔夹座 800
72.凸块 810
73.凹腔 811
74.凸块侧壁 812
具体实施方式
75.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76.为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的“上”、“下”等方位术语是以图1中笔夹座竖直放置,放置位置为下,相反方向为上而使用的。
7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适用于将笔夹700固定装配至笔夹座800上。参见图9,为本实用新型需要装配的笔夹700,笔夹700端部包含开口710,开口710两侧设有侧臂720,侧臂720可沿轴线的左右两边发生形变,侧臂720包含与开口反向延伸的回形臂721。参见图10,为笔夹座800,笔夹座800大体呈中空筒状结构,外壁包含凸块810,凸块810包含向前方开口的凹腔811以及凸块侧壁812。
78.此类笔夹在行业内一般称为回型笔夹,回型笔夹的装配方式均为纯手工装配,先将笔夹开口710撑开,使回形臂721向两边发生形变,然后用力将笔夹700向前推进将其与凸块810卡住,此时回形臂721卡在凸块侧壁812上,继续向前推,回形臂721 向前脱离了凸块侧壁812,随后用力将笔夹700向后推,将回形臂721推进凹腔811 而与凸块侧壁812的内壁接合,至此便完成了此类笔夹的装配,这种方式一次只能装配一支,装配难度较大,效率较低,人员负荷较重。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治具可以使该笔夹的装配实现机械化装配,节约人员负荷、提升装配效率。
79.进行装配操作时,首先需要对笔夹座800进行定位,对相应的治具进行设置。固定件110用于放置笔夹座800,固定件110包含固定孔111,固定孔111为通孔结构,固定孔111被设置为笔夹700与笔夹座800装配后可恰好插入固定孔111内,固定孔 111与笔夹座800对应位置的下方包含阻挡件112,阻挡件112设置为阻挡笔夹座800 继续向下穿过固定孔111,而笔夹700可以自由穿过固定孔111。
80.具体地,阻挡件112可为一中心具有通孔的薄片结构。
81.第一定位件120包含笔夹入口121和定位导向柱122,第一定位件120用来定位笔夹座800,通过与固定件110相配合实现笔夹座800的固定,笔夹入口121为一内轮廓与笔夹700外轮廓相贴合的通孔,能辅助笔夹700不偏移地落入撑开件130。图5 为撑开件130的立体图,撑开件130是一块用来将开口710撑开的部件,撑开件130 设置于固定件110和第一定位件120之间,撑开件130包含支撑孔131,支撑孔131 的内轮廓与第一固定孔111的内轮廓近似,只是其尺寸制成允许笔夹座800和笔夹700 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发生位移,以便装配完成的笔夹座800和笔夹700能够退出笔夹装配治具而不受造型凸块132干涉。造型凸块132设置于支撑孔131内壁,造型凸块 132能够正对笔夹入口121,造型凸块132宽度略大于开口710。具体地,造型凸块132 为一楔形或梯形结构,短边位于上方,长边位于下方,容易理解的是,装配时,向前推进笔夹700,笔夹回形臂721在开口710处会与造型凸块132发生接触,并且由于造型凸块132的梯形结构,更有利于对笔夹侧臂720(回形臂721)施力。
82.图1为用于在笔夹座上安装笔夹的治具的立体图,当进行装配操作时,首先将笔夹座800插入固定孔111的对应位置处,然后向上依次放置撑开件130以及第一定位件120,并且第一定位件120的定位导向柱122此时是插入笔夹座800内腔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所述笔夹座800处于一个固定状态。至此便完成了笔夹座800的固定放置。
83.然后,较佳地,可在治具最下方放置辅助件220,将辅助件220的辅助定位孔221与固定孔111以及支撑孔131中笔夹700对应的位置进行对齐,将笔夹700从笔夹入口121处向前推进,由于笔夹入口121的宽度略宽于笔夹700的外轮廓,因此笔夹700 将在笔夹入口121
的导向下均匀向下移动。首先笔夹700会穿过第一定位件120接触到造型凸块132,由于造型凸块132的下边比开口710略宽,继续推进开口710会发生形变,进一步带动回形臂721被撑开。继续向笔夹700施加向下的力,被撑开的回形臂721先与凸块侧壁812接触,随着持续向前推进,直至回形臂721滑动脱离凸块侧壁812,回形臂端点722超过凹腔811的前端,并且至少一部分的笔夹700已经插入辅助定位孔221内。此时,回形臂721脱离与凸块侧壁812的接触,而侧臂720的主体部分与凸块侧壁812相接合。至此便完成了笔夹700装配的第一阶段,治具中的第一定位件120、撑开件130、固定件110以及辅助件220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并且由于上述部件各自的开孔与笔夹座800和/或笔夹700尺寸的贴合,上述治具部件均处于卡合固定状态。并且完成以上操作后,笔夹700的上部始终是伸出笔夹入口121的,保证在第一阶段,外力可以始终施加在笔夹700上。
84.将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定位件120以及撑开件130移除,并将第二定位件140装配至笔夹座800上,参见图7所示的第二定位件140的结构,在正对笔夹座800的内腔位置,设置了一个与之形状相贴合的第二定位柱141,在笔夹70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了一个第二入口142,将定位柱141插入笔夹座800内腔与之配合,可以固定笔夹座 800在接下来的装配中不会移动。参见图2,本治具适用于压力从上方向下施力的压机,此时需要倒置该治具,并连同内部卡合的笔夹700和笔夹座800一同倒置,倒置后,辅助件220位于最上方,在辅助件220上方再设置压力件210,参考图8所示的压力件210的立体图,压力件210包含顶块211,顶块211的截面尺寸与辅助定位孔221相配合,可以穿过辅助件220的辅助定位孔221作用于笔夹700前端。此时,对压力件210施加向下的力,压块211向笔夹此时的上端点施力,将回形臂端点722压入凹腔811中而使回形臂721与凸块侧壁812的内壁接合,从而实现笔夹700与笔夹座800之间的装配。至此便完成了笔夹700与笔夹座800的装配。具体地,这里第二定位件140的厚度较佳是大于第一定位件120的厚度,以使第二入口142能完全接纳笔夹700,防止将笔夹700此时的下端过度下压而与放置平面发生撞击。
85.较佳的,在完成装配后,可以使撑开件130沿垂直于轴线的方向相对于装配好的笔夹座800和笔夹700适当移动,使造型凸块132偏离笔夹700的位置,这样便可以将笔夹座800和笔夹700从笔夹装配治具中退出而不受造型凸块132的干涉。
86.这里基于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只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和表述。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述并不意味着排除任何示意和描述(或其中部分)的等效特征,应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各种修改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修改、变化和替换也可能存在。相应的,权利要求应视为覆盖所有这些等效物。
87.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做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