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及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0064发布日期:2023-02-21 18:2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及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及闭门器。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闭门器通常用于连接门框和门体,通常情况下,闭门器上设有阻尼器,阻尼器可以用于阻止门体运动过快。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不理想,常常因使用人员使用不当而造成门板的开关速度过快,使得门板和门框之间发生撞击,产生噪音或导致门板损坏,甚至可能对使用人员造成夹伤或撞伤等意外伤害,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器及闭门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效果不理想的缺陷,实现固定体内部流体流速可调节、达到改变阻尼器的阻力大小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
5.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内限定出至少一个容纳空间、至少一个第一流路、至少一个第二流路、至少一个控速流道;
6.至少一个活动体,所述活动体可活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活动体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至少一个第一空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空间,所述第一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控速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活动体移动过程中阻隔或连通所述控速流道;
7.至少一个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流路内,以使流体单向流动;
8.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流体通过所述控速流道从所述第二空间流向所述第一空间;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流路从所述第一空间流向所述第二空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控速流道包括第一控速流道和第二控速流道,
10.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体的运动阶段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内,流体通过所述第一控速流道从所述第二空间流向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二阶段内,流体通过所述第二控速流道从所述第二空间定向储入所述第一空间;
11.所述第一阶段内流体流动速度与所述第二阶段内流体流动速度不相同。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一控速流道和所述第二控速流道之间存在容积差;
13.或/和,所述第一控速流道内的流体压力和所述第二控速流道的流体压力之间存在压力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二控速流道的一端、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连通区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15.所述第一控速流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区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活动体的外周壁上设有缺口,
17.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流体通过所述缺口从所述第一空间流向所述第二流路,并通过所述第二流路流向所述第二空间;
18.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在所述第一阶段内,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流体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区、所述第一控速流道流向所述第一空间;在所述第二阶段内,所述活动体阻隔所述第二连通区,流体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区、所述第二控速流道、所述缺口流向所述第一空间。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缺口为一个,且呈环形环绕于所述活动体的外周;
20.和/或,所述缺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活动体的周向方向分布于所述活动体的外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一控速流道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处、所述第一控速流道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22.所述第二控速流道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处、所述第二控速流道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当所述活动体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动体的运动阶段还包括中间缓冲阶段,所述中间缓冲阶段位于所述第一阶段和所述第二阶段之间,
24.在所述中间缓冲阶段内,所述活动体同时封堵所述第一控速流道和所述第二控速流道。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一流路内部设有缩口位,
26.所述控制容积调控器还包括安全阀和复位弹簧,所述安全阀和所述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第一流路内,
27.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安全阀止抵,以常推动所述安全阀处于所述缩口位处。
2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连接段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控制部件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段内。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控制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段内,所述控制部件适于阻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连接位置。
3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所述第三连接段内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控制部件之间,以阻挡所述控制部件阻隔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连接位置。
3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闭门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阻尼器。
3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通过在固定体内限定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以及控速流道,活动体在不同方向运动时,可以控制固定体内流体流量或者流速的作用,进而可以达到改变阻尼器的阻力大小的目的。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的剖视图,其中活动体位于最下端,门体处于关门状态;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其中活动体位于最下端,门体处于关门状态。
37.附图标记:
38.100、阻尼器;
39.110、固定体;111、容纳空间;112、第一空间;113、第二空间;
40.120、第一流路;121、缩口位;
41.123、第二流路;124、第一连接段;125、第二连接段;126、第三连接段;122、止挡部;
42.130、控速流道;131、第一控速流道;132、第二控速流道;
43.140、活动体;141、缺口;
44.150、控制部件;
45.161、第一连通区;162、第二连通区;
46.170、安全阀;171、复位弹簧;172、调节销。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100及闭门器。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100可以应用在门体上,其对门体的打开或关闭的速度具有调节作用。
49.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器100,包括:固定体110、至少一个活动体140和至少一个控制部件150。
50.具体而言,固定体110内限定出至少一个容纳空间111、至少一个第一流路120、至少一个第二流路123、至少一个控速流道130。容纳空间111内部可以收容流体,这里的流体可以为液体(例如水、油),也可以为气体(例如空气)。第一流路120和第二流路123为可以供流体流动的通道。控速流道130可以用限定流体流动速度。
51.结合图2和图3所示,活动体140可活动地设于对应的容纳空间111内,活动体140将容纳空间111分隔为至少一个第一空间112和至少一个第二空间113。其中,第一流路12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连通,第二流路1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连通。为方便描述,以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均为一个为例,第一流路120的一端与第一空间11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间113连通;第二流路123的一端与第一空间112,另一端与第二空间113连通。
52.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动体140在容纳空间111内移动时,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的容积均发生变化,流体可以通过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在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之间流动。参见图1所示,控制部件150设于对应的第二流路123内,以使流体单向流动。这样,可以控制流体定向流动。
53.参见图3所示,控速流道13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第一空间112和第二空间113连通,活动体140移动过程中阻隔或连通控速流道130。这里,活动体140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对控速流道130的阻隔、或者连通,可以控制流体的流量,进而可以改变阻尼器100的阻力,达到控制门体关闭或打开时的速度。
54.当活动体140沿第一方向a运动时,流体通过控速流道130从第二空间113流向第一空间112。例如,门体进行关门动作时,活动体140向下(参见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第二空间113的容积变小,第一空间112的容积变大,流体从第二空间113流出后,通过控速流道130流向第一空间112,由于控速流道130具有改变流体流动速度或者流量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变阻尼器100的阻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门体关闭过程中的关门速度。
55.这里,当活动体140沿第二方向b运动时,这里第二方向b可以为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活动体140向上(参见图1中箭头所示的反方向)运动,控制部件150使第二流路123导通,流体通过第二流路123从第一空间112流向第二空间113。例如,门体进行开门动作时,第二空间113的容积变大,第一空间112的容积变小,第二流路123单向导通,流体通过第二流路123从第一空间112流向第二空间113。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动体140沿着第二方向b运动时,在需要对门体打开的速度进行控制时,小部分流体可选择地流向控速流道130,以达到控制门体打开的速度的目的。
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器100,通过在固定体110内限定出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以及控速流道130,活动体140在不同方向运动时,可以起到控制固定体110内流体流量或者流速的作用,进而可以达到改变阻尼器100的阻力大小的目的。
5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速流道130包括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具体而言,当活动体140沿第一方向a运动时,活动体140的运动阶段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内,流体通过第一控速流道131从第二空间113流向第一空间112;在第二阶段内,流体通过第二控速流道132从第二空间113定向储入第一空间112。其中,第一阶段内流体流动速度与第二阶段内流体流动速度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体110内部限定出的空间中,由于流体的总量一定,当流体流过的通道总长度、或者流过的通道横截面积的总和变化时,其流动的速度将会发生变化,基于此原理,通过控制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的连通或断开,可以控制流体的速度,进而可以调整阻尼器100的阻力大小。
58.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
之间存在容积差。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独立的空间内,当流体的流量一定时,流体通过不同容积空间的速度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器100,通过控制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之间的容积差,可以调整流体在二者内的流动速度,因此,在活动体140运动的第一阶段内,流体流动的速度为第一速度;在活动体140运动的第二阶段内,流体流动的速度为第二速度,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不相同。例如,门体从打开位置切换至关闭位置的过程中,在门体运动的初期,活动体140在第一阶段内运动,此时门体关门速度为第一速度;在门体运动的后期,活动体140在第二阶段内运动,此时门体关门速度为第二速度,第二速度小于第一速度。由此,在门体即将关闭时,门体关闭的速度减小,一方面可以防止门体与门框发生碰撞;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由于关门速度过快导致门体夹住其他物品,从而可以提升关门的安全性。此外,在不同场所,其需要的闭门速度不同,在关门过程中,门体在入锁前可以更慢更静。
59.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流体流动速度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速流道131内的流体压力和第二控速流道132的流体压力之间存在压力差。
6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当活动体14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活动体140的运动阶段还包括中间缓冲阶段,中间缓冲阶段位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在中间缓冲阶段内,活动体140同时封堵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需要说明的是,活动体140在容纳空间内移动过程中,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过快。由此活动体140从第一阶段快速进入到第二阶段,进而可能导致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几乎瞬时同步导通,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同时导通时容易引起关门速度过快,进而导致门体运动速度过高。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间缓冲阶段,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同时导通的情况,进而可以提升阻尼器100的稳定性、保证关门的安全性。
6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为了方便控制流体在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内的流动速度,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中的至少一个内可以设有调节销172,调节销172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内,通过调节插入深度可以调节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内的流体流动的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内的流体具有对应的流动速度,进而可以使阻尼器100具有不同的阻尼力;调节销172的另一端可以露出在固定体110的外部,这样操作人员可以从固定体110的外部对调节销172进行调节,无需将固定体110拆开。此外,当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内均设有调节销172时,通过调节调节销172插入到对应的流道内的深度,可以控制第一控速流道131和第二控速流道132内流体的流速,进而可以达到控速的目的。
62.此外,当阻尼器100使用一定时间后,流体内可能会存在一些杂质,为了防止杂质磨损固定体110内部结构,此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内流体可流动的空间或空隙,使杂质可以顺利通过第一控速流道131或第二控速流道132,或者可以将调节销172拆下,从而可以更换固定体110内的流体。
6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控速流道131与第一空间112连通处、第一控速流道131第二空间113连通的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控速流道132与第一空
间112连通处、第二控速流道132第二空间113连通的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由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同,第一控速流道131、第二控速流道132长度不同,活动体140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连通第一控速流道131、第二控速流道132中的一个,从而便于实现独立控制。
6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控速流道132的一端、第一流路120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连通区161与第二空间113连通。第一控速流道131的一端、第二流路123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区162与第二空间113连通。一方面,可以简化结构;另一方面,在加工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时,可以为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退刀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体110上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由此可以提升阻尼器100的良品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65.这里,对第一连通区161和第二连通区16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区161和第二连通区162可以是缝隙,也可以是槽体结构。
66.为了使活动体140可以独立控制第一控速流道131、第二控速流道132的通断,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体140的外周壁上设有缺口141。当活动体140沿第二方向b运动时,流体通过缺口141从第一空间112流向第二流路123,并通过第二流路123流向第二空间113;当活动体140沿第一方向a运动时,在第一阶段内,第二空间113内的流体通过第二连通区162、第一控速流道131流向第一空间112;在第二阶段内,活动体140阻隔第二连通区162,流体通过第一连通区161、第二控速流道132、缺口141流向第一空间112。
67.这里,对缺口14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满足第一控速流道131、第二控速流道132的通断需求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141可以为一个,且呈环形环绕于活动体140的外周;再如,缺口141可以为多个,多个缺口141沿活动体140的周向方向分布于活动体140的外周。
6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第一流路120内部设有缩口位121,阻尼器还包括安全阀170和复位弹簧171,安全阀170和复位弹簧171均位于第一流路120内,复位弹簧171与安全阀170止抵,以常推动安全阀170处于缩口位121处。也就是说,缩口位121和复位弹簧171通过配合限定安全阀170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安全阀170稳定地设置在第一流路120内部。
69.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体110内流体在顺畅地流动时,安全阀170始终保持在缩口位121处;当固定体110内出现堵塞导致第一流路120内的压力过大、且第一流路120内的压力大于复位弹簧171的弹性力时,此时第一流路120内的流体可以冲开安全阀170,使第一流路120导通,此时第一流路120起到泄压的作用,达到保护固定体110的内部结构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阀170可以为球体结构,例如安全阀170为钢球。
70.此外,当门体关闭的速度过快,例如人为强行快速关门、风吹导致的快速关门等,安全阀170可以起到控制闭门速度的作用,防止门体关闭过快。
7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第二流路123包括第一连接段124、第二连接段125和第三连接段126,第三连接段126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连接段124的横截面积、且大于第二连接段125的横截面积,第三连接段126连通在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二连接段125之间,第一连接段124与第一空间112连通,第二连接段125与第二空间113连通,控制部件150位于第三连接段126内。控制部件150可活动地设于第三连接段126内,控制部件150适于阻隔第一连接段124与第三连接段126的连接位置。
72.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和图2所示,控制部件150可以沿着图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往复运动,当控制部件150离开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三连接段126连通的位置处时,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三连接段126导通;当控制部件150位于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三连接段126连通的位置处时,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三连接段126断开。流体在第二流路123内流动时,可以为控制部件150提供驱动力,也即在流体的冲击作用下,控制部件150可以在第三连接段126内移动,从而达到连通或阻断第二流路123的目的。
73.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第三连接段126内设有止挡部122,止挡部122位于第二连接段125和控制部件150之间,以阻挡控制部件150阻隔第二连接段125与第三连接段126的连接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止挡部122可以用于限定控制部件150的运动空间,从而可以对控制部件150进行精准定位。此外,由于控制部件150与缩口位121距离短,从而更迅速地止住流体,令流体快速通过第三连接段126,让闭门时的控速更精准。这里,对控制部件15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可满足流体流向控制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部件150可以是球状,具体地,控制部件150可以为钢球。
7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门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阻尼器100。
7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门器,通过在固定体110内限定出第一流路120、第二流路123以及控速流道130,活动体140在不同方向运动时,可以控制固定体110内流体流量或者流速的作用,进而可以达到改变阻尼器100的阻力大小的目的。
7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