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状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7323发布日期:2023-04-19 21:3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钳状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钳状工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钳状工具的夹持范围较为固定,难以根据使用人员不同的需求更改夹持开口最大行程所限定的范围,只能夹持大小处于某一范围内的物品,当需要夹持的物品大小超过该范围的最大值时,使用人员就需要更换另一把钳状工具进行处理,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钳状工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钳状工具,包括:

3、第一钳体;

4、转动配合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以及

5、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转动配合组件与所述第一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钳体包括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第二配合部;

6、其中,所述转动配合组件具有使用状态和调节状态,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部定位在所述滑道的某一处,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在所述调节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解除配合,所述第一钳体能够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钳体移动;

7、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在力的作用下张开至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时,所述转动配合组件切换至所述调节状态;反之,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在力的作用下收拢至小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转动配合组件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能够在小于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使用。

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体包括驱动部,所述转动配合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驱动配合部及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配合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或解除配合。

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驱动斜面,所述驱动配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销轴周壁的驱动配合面。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钳体,所述调节件形成驱动部;所述销轴上开设有驱动配合槽,所述驱动配合槽形成驱动配合部;

11、所述调节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驱动配合槽中,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配合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或解除配合。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及部分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调节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固设于所述第一钳体,且所述第一安装件上凸设有驱动块;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转动配合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部;

14、所述驱动块相对靠近所述销轴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销轴相对靠近所述驱动块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配合部;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配合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或解除配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斜面,所述驱动配合部包括驱动配合面;及/或,

16、所述驱动块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块环形均布;所述驱动斜面与所述驱动配合面的个数与所述驱动块的个数相同。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销轴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滑道;

18、当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销轴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配合部的驱动作用下能够沿轴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或解除配合。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为齿配合或者槽柱配合。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轴的周壁沿轴向方向依次设有所述第一配合部及光轴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所述销轴的周壁上设置的第一周齿,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所述滑道的内周壁上设置的第二周齿;

21、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销轴运动至所述第一周齿与所述第二周齿相啮合;在所述调节状态下,所述销轴运动至所述光轴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应。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配合组件还包括联动件及配合件,所述联动件套设所述销轴,所述配合件套设所述联动件,且所述销轴、所述联动件及所述配合件之间固定连接;

23、所述第二钳体朝向所述配合件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端齿,所述配合件朝向所述第二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端齿;

24、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销轴带动所述配合件运动至所述第一端齿与所述第二端齿相啮合;在所述调节状态下,所述销轴带动所述配合件运动至所述第一端齿离开所述第二端齿。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配合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第一钳体及所述销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复位至相互配合的状态。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配合组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所述销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销轴包括相互连接的扩径部及轴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所述轴部,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扩径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

29、实用新型提供的钳状工具通过转动配合组件转换其可夹持的围度范围,有效增加了钳状工具的使用灵活性,且转动配合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只需要相对转动即可直接调整夹持范围,调节更便捷、灵敏,实用性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包括驱动部,所述转动配合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驱动配合部及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配合部相互配合,使得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或解除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驱动斜面,所述驱动配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销轴周壁的驱动配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一钳体,所述调节件形成驱动部;所述销轴上开设有驱动配合槽,所述驱动配合槽形成驱动配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及部分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调节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状工具还包括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固设于所述第一钳体,且所述第一安装件上凸设有驱动块;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转动配合件包括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斜面,所述驱动配合部包括驱动配合面;及/或,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销轴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滑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为齿配合或者槽柱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的周壁沿轴向方向依次设有所述第一配合部及光轴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所述销轴的周壁上设置的第一周齿,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所述滑道的内周壁上设置的第二周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配合组件还包括联动件及配合件,所述联动件套设所述销轴,所述配合件套设所述联动件,且所述销轴、所述联动件及所述配合件之间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配合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第一钳体及所述销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复位至相互配合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配合组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所述销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钳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包括相互连接的扩径部及轴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所述轴部,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扩径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钳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钳状工具,包括第一钳体、转动配合组件及第二钳体,转动配合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钳体通过转动配合组件与第一钳体可转动连接;第二钳体包括滑道,滑道上设有第二配合部;其中,转动配合组件具有使用状态和调节状态,在调节状态下,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解除配合,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在力的作用下张开至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时,转动配合组件切换至调节状态;反之,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在力的作用下收拢至小于预设角度时,转动配合组件切换至使用状态,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能够在小于预设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钳状工具有效增加了其使用灵活性,且夹持范围的调节更便捷、灵敏,实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操家群,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