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挂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2887发布日期:2023-03-24 18:3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挂锁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子挂锁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子挂锁。
3.

背景技术:

4.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领域通常采用密码或者指纹的方式进行解锁,当输入正确的密码或指纹时,驱动机构就会解锁结构,从而开锁。
5.为此,公开号为cn21247885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锁,包括锁体、u形的锁梁、钢球,该锁梁开设有与该钢球对应的配合凹陷,该挂锁还包括位于该锁体内的转动柱、驱动机构,该转动柱具有用于将该钢球限制在该配合凹陷内的凸出部分和用于为该钢球提供脱离该配合凹陷空间的缺口部分;该转动柱下端具有朝向该驱动机构延伸的摆臂,该驱动机构用于和该摆臂配合带动该转动柱从该凸出部分朝向该钢球的锁定位置转动到该缺口部分朝向该钢球的解锁位置,以允许该钢球与该配合凹陷完全分离;该转动柱和该锁体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转动轴处于锁定位置的弹性保持部。本实用新型的挂锁中,通过控制转动柱的凸出部分或缺口部分朝向钢球,实现挂锁的锁定或解锁,挂锁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
6.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上述挂锁依靠转动柱、摆臂以及弹性保持部进行联动开锁,转动柱与摆臂连接固定,在锁芯不断转动时,转动柱也随着锁芯的转动而不断转动,进而对转动柱、摆臂、钢球、锁梁等不断的冲击、挤压,造成零件的变形、损毁,导致挂锁失效,防盗性能差,严重危害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能满足防盗的要求。
7.因此现有技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8.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性能好的电子挂锁。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电子挂锁,包括锁体、锁梁、钢球,所述锁梁开设有与锁紧时供所述钢球卡入的凹陷,还包括位于所述锁体内的转动柱和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柱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钢球限制在所述凹陷内的凸出部分和用于为所述钢球脱离所述凹陷的凹槽部分;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周向固定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内设置有弹簧和弹珠,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弹珠露出的开口,所述转动柱内开设有容纳所述转动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弹珠卡入的传动槽,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弹珠部分露出在所述开口外并卡入至传动槽内使得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弹珠带动所述转动柱转动。
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输出轴呈十字型结构,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供所述输出轴插入的插槽。
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锁体包括壳体和盖合在是壳体上的盖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所述钢球、转动柱和驱动机构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内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盒内设置有供所述电池装入的电池腔。
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电池盒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锁梁设置有长端部和短端部,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长端部抵在所述微动开关上。
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强磁体,所述强磁体设置在所述短端部端面的下方。
1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装配后与所述电池腔向对准的电池开口,所述电池开口上活动设置有电池盒盖,所述电池盒盖上设置有密封圈。
1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电池盒盖还设置有装配后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卡钩,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锁定所述电池盒盖的锁片,所述锁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当转动所述锁片使得所述锁片的固定部卡设在所述卡钩内时即可固定所述电池盒盖。
1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锁片靠近所述长端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凸起的限位部,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长端部抵在所述限位部的一侧使得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长端部和所述卡钩之间,从而使得防止所述锁片转动。
19.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电池盒还设置有露出在所述壳体下端的应急接电端子。
2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还包括用于验证开锁的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与驱动机构电连接使得验证模块通过验证时驱动机构工作并带动转动柱开锁,所述验证模块设置有指纹、密码、蓝牙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验证方式。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周向固定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内设置有弹簧和弹珠,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弹珠露出的开口,所述转动柱内开设有容纳所述转动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弹珠卡入的传动槽,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弹珠部分露出在所述开口外并卡入至传动槽内使得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弹珠带动所述转动柱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在正常带动转动柱时,所述弹簧的弹力足以支撑弹珠露出在所述开口外并卡入至传动槽内,当锁体出现卡死、堵塞等异常时,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转动柱发生转动的力大于所述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弹珠缩回至开口内,从而使得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转动柱相对空转,有效保护锁梁、钢球、转动柱、驱动机构以及转动件等零件,避免零件受到冲击、挤压,造成零件的变形、损毁,同时也避免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停转造成驱动机构短路,进而造成驱动机构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损坏,保证挂锁长时间的正常运转,提高防盗性能,减少维修成本。
22.【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之一;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定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27.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定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29.图7是图6中b的放大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31.图9是转动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10是转动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11是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12是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13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4是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7.图15是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8.图16是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9.图17是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0.图18是电池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9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如附图1至附图19所示,一种电子挂锁,包括锁体1、锁梁2、钢球3,所述锁梁2开设有与锁紧时供所述钢球3卡入的凹陷20,还包括位于所述锁体1内的转动柱4和驱动机构5,所述转动柱4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钢球3限制在所述凹陷20内的凸出部分41和用于为所述钢球3脱离所述凹陷20的凹槽部分42;所述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51周向固定连接有转动件6,所述转动件6内设置有弹簧71和弹珠72,所述转动件6上开设有供所述弹珠72露出的开口61,所述转动柱4内开设有容纳所述转动件6的容纳腔43,所述容纳腔4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弹珠72卡入的传动槽431,在所述弹簧71的作用下所述弹珠72部分露出在所述开口61外并卡入至传动槽431内使得所述驱动机构5通过所述弹珠72带动所述转动柱4转动。所述驱动机构5在正常带动转动柱4时,所述弹簧71的弹力足以支撑弹珠72露出在所述开口61外并卡入至传动槽431内,当锁体出现卡死、堵塞等异常时,所述转动件6带动所述转动柱4发生转动的力大于所述弹簧71的弹力使得所述弹珠72缩回至开口61内,从而使得所述转动件6和所述转动柱4相对空转,有效保护锁梁2、钢球3、转动柱4、驱动机构5以及转动件6等零件,避免零件受到冲击、挤压,造成零件的变形、损毁,同时也避免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51停转造成驱动机构5短路,进而造成驱动机构5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损坏,保证挂锁长时间的正常运转,提高防盗性能,减少维修成本。
45.更进一步来说,还包括用于验证开锁的验证模块90,所述验证模块90与驱动机构5电连接使得验证模块90通过验证时驱动机构5工作并带动转动柱4开锁,所述验证模块90设置有指纹、密码、蓝牙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验证方式。也即,验证模块90设置有指纹、密码、蓝牙中的任意一种验证方式,或者验证模块90同时设置有指纹、密码、蓝牙中的任意两种验证方式,又或者验证模块90同时设置有指纹、密码、蓝牙这三种验证方式,当然开锁时仅需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即可开锁,还可以加入其它电子方式进行解锁,如声音、人脸等方式,以及还可以加入机械方式进行解锁,当然验证模块90之间驱动机构5还电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验证模块验证的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控制驱动机构5工作。
46.如附图3至附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51呈十字型结构,所述转动件6设置有供所述输出轴51插入的插槽62。十字型结构可以保证所述驱动机构5与所述驱动机构5连接紧密,防止两者在使用时发生空转,进而造成转动角度变小导致无法开锁,或者造成转动角度变大导致零件的变形、损毁等情况。更进一步来说所述驱动机构5为有刷电机。
47.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体1包括壳体8和盖合在是壳体8上的盖体9,所述壳体8内开设有容纳所述钢球3、转动柱4和驱动机构5的安
装腔81,所述安装腔81内还设置有电池盒10,所述电池盒10内安装有电池80,所述电池盒10内设置有供所述电池80装入的电池腔101。所述电池80用于为所述驱动机构5以及控制面板等电子元件供电,电池80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
48.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10上设置有安装槽102,所述安装槽102内设置有微动开关83,所述锁梁2设置有长端部21和短端部22,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长端部21抵在所述微动开关83上。所述长端部21抵在所述微动开关83上时,控制面板与驱动机构5电连接,用户使用指纹、密码等方式进行解锁时,驱动机构5带动转动件6解锁;开锁后,所述长端部21与所述微动开关83脱离连接,此时控制面板与驱动机构5断开连接,用户无法使用指纹、密码等方式控制驱动机构5转动,有效避免开锁时驱动机构5转动造成零件受到冲击、挤压,造成零件的变形、损毁,同时也避免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51停转造成驱动机构5短路,进而造成驱动机构5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损坏,保证挂锁长时间的正常运转,提高防盗性能,减少维修成本。
49.如附图3至附图8和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81内还设置有强磁体84,所述强磁体84设置在所述短端部22端面的下方。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强磁体84牢牢吸附住所述短端部22,为锁梁2增加一个锁紧力,避免使用暴力拉动锁梁2时,造成锁梁2、钢球3、或转动件6受到冲击、挤压,导致零件的变形、损毁,有效保护零件。
50.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8上开设有装配后与所述电池腔101向对准的电池开口85,所述电池开口85上活动设置有电池盒盖86,所述电池盒盖86上设置有密封圈8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盖86还设置有装配后位于所述安装腔81内的卡钩862,所述安装腔81内设有用于锁定所述电池盒盖86的锁片87,所述锁片87与所述壳体8转动连接,当转动所述锁片87使得所述锁片87的固定部871卡设在所述卡钩862内时即可固定所述电池盒盖86。更进一步来说,所述电池盒盖86远离所述卡钩86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8转动连接使得扣动所述电池盒盖86位于所述卡钩862的一端时,所述电池盒盖86绕远离所述卡钩862的一端转动,进而露出电池开口85,方便对电池80进行更换。更进一步来说,所述锁片87还设置有露出在所述壳体8外周面上的拧动部873,拧动部873与所述固定部871周向固定连接,取下第二外套92即可露出拧动部873。
51.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片87靠近所述长端部21的一侧还设置有凸起的限位部872,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长端部21抵在所述限位部872的一侧使得所述限位部872位于所述长端部21和所述卡钩862之间,从而使得防止所述锁片87转动。当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长端部21可以防止锁片87的转动,进而避免电池开口85露出,导致挂锁的内部结构暴露在外,防止不法分子损坏挂锁,提高防盗性能,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当挂锁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长端部21向上移动,为锁片87留出转动空间,用户即可拧动拧动部873使得锁片87的转动,进而露出电池开口85,从而更换电池,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52.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10还设置有露出在所述壳体8下端的应急接电端子103。由于上述结构的设计,保证在挂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无法通过拧动拧动部873打开所述电池盒盖86,所以为了避免当电池80没电时无法打开等情况的发生,因此设置应急接电端子103,取下第二外套92即可露出应急接电端子103,然后使用外部电源连接应急接电端子103即可为挂锁进行供电,实现开锁,减少维修成本,
保证用户可以随时开锁,提高安全性能,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53.如附图1至附图8和附图14至附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体1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8和盖体9外的第一外套91和第二外套92,所述第一外套91设置在靠近所述锁梁2一端,所述第二外套92设置在远离所述锁梁2一端且卡设在所述壳体8上。所述第二外套92内设置有凸条,所述壳体8外周面上开设有供凸条卡入的卡槽,设置第一外套91和第二外套92,为壳体8和盖体9增加一层保护套,防止壳体8和盖体9在长时间的露天环境中损坏,还可以防止水进入锁体1内部,避免零件生锈或电子元器件短路,当然还可以在第一外套91和第二外套92上设置防滑凸条,方便开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