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6817发布日期:2023-06-17 23:4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支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


背景技术:

1、充电机器人是用于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设备。充电机器人的底侧会设置一个底盘支架,底盘支架的顶面用于放置充电机器人,底盘支架的底面用于安装有行走轮和顶升脚。在需要移动机器人时,行走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充电机器人移动。在充电机器人给汽车充电时,充电机器人需要保持固定。让顶升脚伸出与地面接触,同时行走轮远离地面,从而使充电机器人保持固定。同时底盘还安装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箱体。

2、底盘支架需要承载电池、充电机器人、行走轮和顶升脚等的重量,从而需要提高底盘支架的支撑强度。但是一般底盘支架的支撑强度增加,底盘支架的重量也会增加,从而影响到充电机器人移动时的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底盘支架的重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和箱体,所述支撑骨架为中空钢管组装,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和支撑台,所述连接机构安装于支撑骨架,所述支撑台安装于箱体的侧壁,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安装行走轮,所述箱体用于放置电池,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顶升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骨架增加承载板的支撑强度,从而使承载板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支撑顶升脚、箱体、行走轮和充电机器人等的重量。同时支撑骨架为中空结构,重量小,从而减小底盘支架的重量。

5、可选的,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均有两根,其一所述第一支撑管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底面的两侧边缘,另一所述第一支撑管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底面的另一侧边缘,两根所述第一支撑管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管的管身与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与其一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管身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管身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均与箱体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支撑承载板,从而提高承载板的支撑强度。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为中空结构,从而减少底盘支架的重量。

7、可选的,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支撑管,所述第三支撑管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管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管的管身与承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管增加承载板位于两根第一支撑管之间的部分的支撑强度,从而降低承载板在两根第一支撑管之间的部分受到挤压弯曲凹陷的情况出现。

9、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与支撑骨架之间,所述安装板开设有用于供行走轮安装的安装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方便行走轮安装在安装板上。加强杆方便安装板安装与支撑骨架上,同时让安装板与支撑骨架之间保留有空间,从而方便将行走轮安装与安装孔。

11、可选的,所述加强杆开设有供第一支撑管穿设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外壁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开设有供第三支撑管穿设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支撑管的外壁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槽有利于增大加强杆与第一支撑管之间的连接面积,第二安装槽有利于增大加强杆与第三支撑管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加强杆与支撑骨架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杆支撑第一支撑管和第三支撑管,进而降低第一支撑管和第三支撑管受到承载板挤压弯曲的情况出现。

13、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周侧壁固定连接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管身和第二支撑管的管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均与箱体连接,从而降低箱体受到电池重量的影响从承载板掉落的情况出现。

15、可选的,所述支撑台与箱体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横管,所述横管的一端与第一竖管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横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管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管的顶端和第二竖管的顶端均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升脚在撑起底盘支架时,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横管分散支撑台与箱体支架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支撑台从箱体掉落的情况出现。同时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连接与支撑骨架,从而有利于提高箱体与支撑骨架的连接强度。

17、可选的,所述承载板沿周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遮挡板,所述箱体朝向连接机构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遮挡板,所述箱体另外两侧壁均开设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贯穿第一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开设有用于供行走轮穿设的通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口方便行走轮与地面接触进行滚动。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有利于遮挡粉尘和碎石等杂物的作用,从而降低粉尘和碎石等杂物影响行走轮和顶升脚运行的情况出现。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行走轮和顶升脚遭受外力剖坏的情况出现。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遮挡板与支撑骨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用于固定第二遮挡板,从而降低第二遮挡板受到重力弯曲倾斜的情况出现。

2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有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第二遮挡板的边缘设置,所述连接板与第一遮挡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支撑第一遮挡板,从而降低第一遮挡板受到撞击损坏的情况出现。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支撑骨架增加承载板的支撑强度,同时支撑骨架为中空结构,从而减少底盘支架的重量;

25、2.通过箱体与支撑骨架连接,还有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横管增大箱体与支撑骨架的连接,从而降低箱体与承载板之间的连接处损坏的情况出现;

26、3.通过第一遮挡板和第二遮挡板保护行走轮和顶升脚,从而降低行走轮和顶升脚遭到破坏的情况出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7)和箱体(2),所述支撑骨架(7)为中空钢管组装,所述箱体(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14)和支撑台(3),所述连接机构(14)安装于支撑骨架(7),所述支撑台(3)安装于箱体(2)的侧壁,所述连接机构(14)用于安装行走轮(24),所述箱体(2)用于放置电池(23),所述支撑台(3)用于安装顶升脚(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7)包括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2),所述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2)均有两根,其一所述第一支撑管(71)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的底面的两侧边缘,另一所述第一支撑管(71)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的底面的另一侧边缘,两根所述第一支撑管(71)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管(72)的管身与承载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管(72)的一端与其一所述第一支撑管(71)的管身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支撑管(72)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管(71)的管身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72)均与箱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二支撑管(7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支撑管(8),所述第三支撑管(8)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管(72)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管(8)的管身与承载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4)包括安装板(141)和加强杆(142),所述加强杆(142)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41)与支撑骨架(7)之间,所述安装板(141)开设有用于供行走轮(24)安装的安装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142)开设有供第一支撑管(71)穿设的第一安装槽(16),所述第一支撑管(71)的外壁与第一安装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42)开设有供第三支撑管(8)穿设的第二安装槽(17),所述第三支撑管(8)的外壁与第二安装槽(17)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周侧壁固定连接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撑管(71)的管身和第二支撑管(72)的管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3)与箱体(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竖管(4)、第二竖管(5)和横管(6),所述横管(6)的一端与第一竖管(4)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横管(6)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管(5)的管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管(4)的顶端和第二竖管(5)的顶端均与支撑骨架(7)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沿周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遮挡板(18),所述箱体(2)朝向连接机构(14)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遮挡板(19),所述箱体(2)另外两侧壁均开设有取放口(10),所述取放口(10)贯穿第一遮挡板(18),所述第二遮挡板(19)开设有用于供行走轮(24)穿设的通口(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9)与支撑骨架(7)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有多个,所述连接板(21)沿第二遮挡板(19)的边缘设置,所述连接板(21)与第一遮挡板(18)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电机器人用底盘支架,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和箱体,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于支撑骨架,所述箱体朝向连接机构的两侧壁均安装有支撑台,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安装行走轮,所述箱体用于放置电池,所述支撑台用于安装顶升脚。本申请具有减少底盘支架的在增加支撑强度时增大的重量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鲁斌,甘远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芯河兴(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