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订书机钉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5637发布日期:2023-03-14 23:3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订书机钉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订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订书机钉道。


背景技术:

2.订书机是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文具,可将多页且堆叠的纸张装订,在每个办公室都至少有一个订书机,它为我们提供了把许多页纸装订在一起加以保存的理想手段。
3.订书机钉道用于收纳容置订书针组,既要对订书针组起到引导作用,将订书针顺利引导至出钉口,又要对订书针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订书针组在钉道内发生较大的活动,影响装订效果。
4.但是,现有的订书机钉道存在以下缺陷:常见的订书机钉道为一体式结构,在使用时受订书机各个联动结构的影响,会承受较大的外力,若发生变形则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拆装方便,能够容置不同规格订书针且具有较好引导效果的订书机钉道。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订书机钉道,包括储钉器和钉道主体,所述钉道主体内开设有容腔,所述储钉器适于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储钉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所述钉道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阻止所述储钉器和所述钉道主体发生相对活动,所述储钉器和所述钉道主体之间设置有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适于阻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分离。
7.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沿所述钉道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条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条适于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槽配合卡接。
8.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条与所述钉道主体的连接截面与所述钉道主体的横截面相垂直。
9.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条和所述钉道主体一体连接,所述连接条弯折成形,所述连接条和所述钉道主体的连接处呈圆弧形。
10.作为改进,所述储钉器为厚度均匀的板材一体弯折成形,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宽度和所述储钉器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条和所述储钉器的侧壁之间具有通行间隙,所述通行间隙适于使订书针的两端通过。
11.具体的,所述储钉器上设置有第一嵌置腔,所述钉道主体上开设有第二嵌置腔,所述储钉器置于所述容腔内时,所述第一嵌置腔适于和所述第二嵌置腔错位配合,所述稳固装置适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嵌置腔和所述第二嵌置腔之间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接近所述第
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12.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嵌置腔在暴露于所述第二嵌置腔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嵌置腔在暴露于所述第一嵌置腔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稳固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固定。
13.作为改进,所述稳固装置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适于形成供所述稳固装置通过的安装间隙。
1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偶数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储钉器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钉道主体的两侧。
15.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中心对称设置与所述储钉器的四角方位,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钉道主体的四角方位。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储钉器和钉道主体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储钉器专门用于容置订书针和滑块,而其余联动复位结构皆与钉道主体连接,使用过程中钉道主体用于支撑联动复位结构,承受联动复位结构产生的作用力,储钉器不易发生变形,影响订书针和滑块的动作,储钉器和钉道主体之间使用快拆结构,拆装更换简单方便,还可更换不同宽度的储钉器实现对不同规格订书针的容置,增加适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储钉器设置于钉道主体内时的整体结构视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装有稳固装置时的俯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视图;
20.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21.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中沿b-b方向的剖面视图;
22.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23.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钉道主体的立体图;
24.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7中c处的放大视图;
25.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储钉器的立体图。
26.图中:1、储钉器;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连接槽;112、定位块;12、第一嵌置腔;121、第一限位件;2、钉道主体;21、容腔;22、出钉口;23、第二连接部;231、连接条;2311、第二连接槽;24、第二嵌置腔;241、第二限位件;3、稳固装置;4、通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32.如图1至9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储钉器1用于容置订书针和滑块,钉道主体2内开设有容腔21,储钉器1适于设置于容腔21内,容腔21的上部连通外界,储钉器1适于从容腔21的上部置入容腔21内,钉道主体2上部开口的设计能够方便观察订书针和滑块的运行状态,对储钉器1进行操作也更加方便,钉道主体2的前端开设有出钉口22,储钉器1的前端配合连通出钉口22,滑块能够和订书机上的联动结构配合推动订书针移动至储钉器1的前端并抵至钉道主体2的前端,然后订书机能够将订书针从出钉口22推出实现装订,装订过程简单方便。
33.储钉器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钉道主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11适于和第二连接部23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适于阻止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发生相对活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能够使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进行组合,让储钉器1稳定在钉道主体2内。
34.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连接槽111,第二连接部23包括连接条231,连接条231沿钉道主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条23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311,连接条231适于穿过第一连接槽111,第一连接槽111适于与第二连接槽2311配合卡接,通过卡接结构能够较为容易的对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进行限位配合定位,安装过程方便,只需要将储钉器1放置于钉道主体2内,让第一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槽2311对齐后控制储钉器1滑动即可完成卡接配合。
35.如图8所示,连接条231与钉道主体2的连接截面与钉道主体2的横截面相垂直,该设计能够使连接条231的受力方向与连接截面相垂直,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条231受力变形松动,提升结构稳定性,连接截面的长度优选大于宽度,使连接条231能够承受更大的剪切力,不易发生断裂。
36.如图8所示,连接条231和钉道主体2一体连接,连接条231弯折成形,连接条231和钉道主体2的连接处呈圆弧形,一体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条231的稳定性,使连接条231不易脱离,连接处呈圆弧形能够提升连接条231和钉道主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条231晃动松动。
37.连接条231和储钉器1的侧壁之间具有通行间隙4,通行间隙4适于使订书针的两端通过,连接条231和储钉器1能够配合对订书针进行夹持引导,提升订书针在储钉器1内的稳定性,提升装订效果。
38.储钉器1为厚度均匀的板材一体弯折成形,第二连接槽2311的宽度和储钉器1的厚度相同,能够使第一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槽2311无缝隙的进行吻合卡接,两者之间不会发生活动,提升储钉器1的稳定性,还能降低加工难度,减少生产成本。
39.为降低第一连接槽111与第二连接槽2311配合的难度,第二连接槽2311的开口在外侧向外扩张,方便第一连接槽111的嵌入。
4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槽111能够和第二连接槽2311过盈卡接配合,该种配合方式能够降低第一连接槽111和第二连接槽2311脱离的概率,进一步的提升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1.第一连接槽111内还可设置定位块112,定位块112能够通过引导连接条231的位置使储钉器1的中轴线与钉道主体2的中轴线对齐,提升订书针装订的稳定性。
42.如图5至9所示,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之间设置有稳固装置3,稳固装置3适于阻止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相互分离,稳固装置3作为辅助配件,安装简单方便,起到加固作用,能够避免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失效。
43.储钉器1上设置有第一嵌置腔12,钉道主体2上开设有第二嵌置腔24,储钉器1置于容腔21内时,第一嵌置腔12适于和第二嵌置腔24错位配合,稳固装置3适于设置于第一嵌置腔12和第二嵌置腔24之间使第一连接部11向接近第二连接部23的方向移动,利用第一嵌置腔12和第二嵌置腔24之间形成的空间,能够对稳固装置3进行容置,充分利用空间,减小体积占用,无需额外设置容置结构,还能将稳固装置3产生的力直接施加于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上,不易变形。
44.第一嵌置腔12在暴露于第二嵌置腔24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21,第二嵌置腔24在暴露于第一嵌置腔12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41,稳固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配合固定,第一限位件121与储钉器1一体成形,第二限位件241与钉道主体2一体成形,提升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的结构强度,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能够避免稳固装置3滑脱影响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之间的配合。
45.稳固装置3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优选使用弹簧,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配合连接时,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之间适于形成供稳固装置3通过的安装间隙,储钉器1和钉道主体2之间完成配合连接之后,利用安装间隙能够轻松将弹簧置入第一嵌置腔12和第二嵌置腔24内,完成弹簧与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的配合安装,弹簧的中空结构能够与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241配合完成稳定的固定结构,不发生脱离。
46.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的数量为偶数个,第一连接部11对称设置于储钉器1的两侧,第二连接部23对称设置于钉道主体2的两侧,能够提升储钉器1在钉道主体2内的稳定性。
47.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3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连接部11中心对称设置与储钉器1的四角方位,第二连接部23中心对称设置于钉道主体2的四角方位,此设置能够在不影响安装难度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连接稳定性。
48.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