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心卡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4871发布日期:2023-03-29 11:3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锁心卡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锁心卡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构造简单的锁心卡榫结构。


背景技术:

2.生活中随处可见锁头,锁是用来防止他人随意开启门或箱体的工具之一,与锁匹配的是独一无二的钥匙,而更能避免陌生人打开锁头,而为了避免锁头被随意解锁,业界更会对锁头与钥匙进行改良。
3.习知的锁心结构,如中国台湾第i264492号专利,于其专利范围提到“该锁掣杆可活动地装设于该锁轴筒之第二缺口中,并可受控凸伸出第二缺口外”,揭露了除了簧片或弹子外加强锁心的方式,然而其锁掣杆由于缺乏外力辅助,于旋转锁心时会因为锁掣杆无法滑入缺口当中而使开锁过程不顺,业界虽有运用弹簧或其他零件辅助锁掣杆滑入缺口的方式,但使用的零件过多时,若是零件损毁可能造成开锁的困难,组装的难度亦会大增。
4.申请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做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推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之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锁心卡榫结构。
6.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心卡榫结构,其包含有一锁体,所述锁体具有一锁心,该锁心上设有数个锁槽,所述锁槽容设有一弹簧与一簧片,该锁心侧面凹设有一卡榫槽,所述卡榫槽内完整容设有一对应形状之卡榫,且该锁槽与所述卡榫槽相通,所述簧片贯通有一簧片孔以让一钥匙通过,该簧片顶部凸设有一凸片而侧面凹设有一凹槽,所述锁心外套设有一锁心壳,该锁心壳内侧顶部与底部各设有一簧片槽以容设所述凸片,且该锁心壳内侧侧面凹设有一卡榫沟以容设所述卡榫,所述卡榫沟是由深渐浅的结构,所述簧片与该锁心间设有所述弹簧,以该弹簧之弹力抵推所述簧片令该凸片容设于所述簧片槽内,所述锁心上设有一锁心入孔部,该锁心入孔部上贯通有一锁孔供对应之该钥匙插入。
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借由上述结构,由于该锁槽与所述卡榫槽相通,所述簧片会占用该卡榫槽的空间而令所述卡榫无法完全容纳于该卡榫槽内,从而使所述卡榫一部分容设于该卡榫沟内从而将所述卡榫固定,又由于所述卡榫槽是由深渐浅的结构,在所述簧片占用该卡榫槽的空间的情况下且所述凸片容设于该簧片槽内时,所述锁心会无法转动,使用时将所述钥匙插入该锁体,当正确之所述钥匙插入时推动该簧片令该凸片脱离所述簧片槽,且令该凹槽进入所述卡榫槽使该簧片不再占用该卡榫槽的空间,始可转动所述锁心配合该卡榫沟将所述卡榫推入该卡榫槽内而能顺利转动完成开锁的动作。
9.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剖面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b剖面图,显示卡榫槽被簧片阻挡。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c-c剖面图,显示卡榫槽被簧片阻挡。
16.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17.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侧视剖面图。
18.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a-a剖面图,显示卡榫槽不再被簧片阻挡。
1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b-b剖面图,显示卡榫槽被簧片阻挡。
2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c-c剖面图,显示卡榫槽被簧片阻挡。
21.其中:10.锁体;11.锁心;111.锁槽;112.卡榫槽;12.弹簧;13.簧片;131.簧片孔;132.凸片;133.凹槽;14.卡榫;15.锁心壳;151.簧片槽;152.卡榫沟;16.锁心入孔部;161.锁孔;20.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之了解与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3.首先,如图1至图4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心卡榫结构,其包含有一锁体10,其中,锁体10具有一锁心11,该锁心11上设有数个锁槽111,以所述锁槽111各容设有一弹簧与一簧片,该锁心侧面凹设有一卡榫槽112,并以该卡榫槽112可完整容设一对应形状之卡榫14,且该锁槽与所述卡榫槽112相通,所述簧片13贯通有一簧片孔131以让一钥匙20通过,该簧片13顶部各凸设有一凸片132而侧面凹设有一凹槽133,所述锁心11外更套设有一锁心壳15,该锁心壳15内侧顶部与底部各设有一簧片槽151以容设所述凸片132,且该锁心壳15内侧侧面凹设有一卡榫沟152以容设所述卡榫14,所述卡榫沟152是由深渐浅的结构,所述簧片13与该锁心间设有所述弹簧12,以该弹簧12之弹力抵推所述簧片13令该凸片132容设于所述簧片槽11内,所述锁心11上设有一锁心入孔部16,该锁心入孔部16上贯通有一锁孔161共对应之该钥匙20插入。
24.如图4至图6所示,借由上述结构,由于该锁槽111与所述卡榫槽112相通,所述簧片13会占用该卡榫槽112的空间而令所述卡榫14无法完全容纳于该卡榫槽112内,从而使所述卡榫14一部分容设于该卡榫沟152内从而将所述卡榫14固定,又由于所述卡榫槽152是由深渐浅的结构,在所述簧片13占用该卡榫槽112的空间的情况下且所述凸片132容设于该簧片槽151内时,所述锁心11会无法转动,如图7和图8所示,使用时将所述钥匙20插入该锁体,如图9至图11所示,当正确之所述钥匙20插入时推动该簧片13令该凸片132脱离所述簧片槽151,且令该凹槽133进入所述卡榫槽112使该簧片13不再占用该卡榫槽112的空间,始可转动所述锁心11配合该卡榫沟152将所述卡榫14推入该卡榫槽112内而能顺利转动完成开锁的动作。
25.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心卡榫结构,所述卡榫14的截面一侧具有
棱角而另一侧为圆弧,以棱角侧方便所述卡榫14对其插入该卡榫槽112,以圆角侧方便所述卡榫贴齐该卡榫沟152相切滑移。
26.本实用新型之实用功效在于:1.由于所述卡榫沟152是由深渐浅的结构,转动该锁心11即可将所述卡榫14推入该卡榫沟152内,而不需外力辅助推动所述卡榫14,而有开锁顺畅之功效;2.仅使用所述卡榫沟152达到此等功效,而无需使用弹簧或其他额外零件,而有构造简单,易于组装、维护之功效;3.利用所述簧片13与该卡榫14而能增加破解所述锁体10的难度,更增加伪造该钥匙的难度。
2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心卡榫结构,在钥匙20的解锁旋向上,卡榫沟152的弧长小于凸片132的弧长,以避免凸片132旋转到与卡榫沟152对应时,出现凸片132在弹簧12作用下进入卡榫沟152,而卡榫14在簧片13推动下进入簧片槽151的非正常解锁现象。
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之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之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之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创作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有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之规定。
29.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