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地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3942发布日期:2023-05-17 17: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地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体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天地栓。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门的样式林林总总,大致可区分成单扇式门或双开门体,其中,双开式门又分为双开门和子母门,其中,门体若为一大一小的样式,行业内称为子母门,这种门通常一边不常开的一扇门(如子门)都是固定在门框上,而固定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天地栓将门体固定在门框上,然而,无论是双开门还是子母门,当门体较高时,就意味这天地栓的安装位置要增高,锁门是时候就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地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门体过高导致使用天地栓锁门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地栓,包括壳体、上锁杆、下锁杆、把手和联动组件;其中,上锁杆和下锁杆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所述把手可通过联动组件传动驱动上锁杆和下锁杆同步反向移动;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中间传动件;其中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和中间传动件两端铰接;所述壳体与门体固定连接,把手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把手的铰接端通过异形柱和异形孔配合与中间传动件连接;门框和地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上锁杆和下锁杆配合的上限位孔和下限位孔。

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锁杆下端与上连杆铰接,下锁杆上端与下连杆铰接。

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传动件中部开设有所述异形孔,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异形柱,所述异形孔与所述异形柱彼此配合连接。

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位于壳体内部,上锁杆和下锁杆分别从壳体的上端和下端穿出。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扁平状,壳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上锁杆和下锁杆配合。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锁杆和下锁杆位于同一竖轴上。

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天地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用新型通过把手、联动组件和上锁杆和下锁杆的配合,同步驱动上锁杆和下锁杆锁定和解锁,方便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门体过高导致使用天地栓锁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外置在门体表面,广泛适用于双开门和子母门。



技术特征:

1.一种天地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锁杆、下锁杆、把手和联动组件;其中,上锁杆和下锁杆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所述把手可通过联动组件传动驱动上锁杆和下锁杆同步反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下端与上连杆铰接,下锁杆上端与下连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件中部开设有所述异形孔,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异形柱,所述异形孔与所述异形柱彼此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位于壳体内部,上锁杆和下锁杆分别从壳体的上端和下端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地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扁平状,壳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上锁杆和下锁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杆和下锁杆位于同一竖轴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天地栓,包括壳体、上锁杆、下锁杆、把手和联动组件;其中,上锁杆和下锁杆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把手可通过联动组件传动驱动上锁杆和下锁杆同步反向移动;联动组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中间传动件;其中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和中间传动件两端铰接;壳体与门体固定连接,把手一端与壳体铰接,把手的铰接端通过异形柱和异形孔配合与中间传动件连接;本技术通过把手、联动组件和上锁杆和下锁杆的配合,同步驱动上锁杆和下锁杆锁定和解锁,方便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门体过高导致使用天地栓锁门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崮曼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