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链锁的链条和链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8959发布日期:2023-09-26 23:2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用于链锁的链条和链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链锁的锁条,特别地,该链锁可设计成用于两轮车的链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链锁,该链锁包括锁体和作为锁定元件的链条。


背景技术:

1、为了确保两轮车或其它可移动物体的防盗,已知的是通过锁将相应的物体联接至不可移动物体。在这种情况下,锁通常具有长型的闩元件,该闩元件理想地被引导通过待固定的物体的开口以及通过不可移动物体的开口或围绕不可移动物体的开口,然后以这样的方式被接收和锁定在锁的锁体上,使得获得环形闭合结构,随后可仅通过相关联的锁定密码以规则的方式进行解锁和再次打开,例如,钥匙或代码。

2、该锁定元件例如可为u型锁的典型的u形锁定钩环。这种锁定杆是刚性的。为此,这种锁定杆只能具有非常有限的长度,从而不会太大而不容易携带。因而,要固定的可移动物体必须非常靠近要固定的不可移动物体定位,以便能够通过u形锁固定到不可移动物体上。

3、要固定的物体的更灵活的定位可通过具有较长闩元件的锁来实现,然而,较长的闩元件优选不是刚性的或者至少不是完全刚性的,而是可折叠成紧凑的形式来运输。这种锁定元件可由例如绳索、缆绳或链条形成。

4、当然,除了灵活的应用外,同样重要的是,锁定元件设计成尽可能牢固地防止被切割或打开。缆绳锁,特别是螺旋缆绳锁,可具有特别长的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例如可由钢丝绳制成,但是这些锁定元件通常不能提供特别高水平的安全性。相比之下,使用由互锁的圆形或椭圆形链节构成的链节链条作为锁定元件可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性,因为链节链条作为整体是柔性的,但是单独的链节可为刚性的,因此由特别硬的材料制成,例如硬化钢。然而,作为锁定元件的链节链条的相对较高的重量可能是不利的。

5、当固定重型摩托车时,该重量可能起到相当从属的作用。然而,在自行车,特别是例如高质量的轻量赛车的情况下,除了高水平的防破开安全性之外,重量低是很重要的。铰接杆锁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铰接杆锁的锁定元件由刚性的扁平长型链节形成,该长型链节彼此铰接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使得长型链节能够以折叠尺的方式折叠在一起以形成紧凑的包装。因此,这些刚性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之间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可提供高水平的破开安全性,同时保持重量相对较低。另外,尽管铰接杆锁可为长的,特别是与u形锁相比,但是它仍然可非常紧凑地折叠,从而易于运输。

6、然而,为了容易地像折叠尺那样在几个步骤中折叠,各个连接杆的长度必须不能太短,以及连接杆的数量必须不能太大。因而,铰接杆装置只能具有由几个直部分组成的多边形路线,而不能紧密地围绕曲线进行引导。然而,特别是在有限的环境中,例如当几个自行车联接至单个灯柱时,有利的是,相应锁的锁定元件也可具有紧密弯曲的路线,以便在使用中特别灵活。

7、为此,可方便地将锁定元件设计为相对较短的链节的链条,特别是与铰接杆锁的彼此铰接的铰接杆相比。然而,链节越短,就必须提供越多的链节,使得锁定元件具有合适的长度。然而,大量的链节意味着为了运输,锁定元件难以折叠,因为必须用手将所有的链节以特定方式彼此相对地布置或对齐,如果有大量的链节,这可能很费力,或者锁定元件以无序的方式进行折叠,但是可能本紧凑,并且难以装配到运输容器中,诸如联接至两轮车的具有限定尺寸的锁保持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链锁的链条,该链条能够以特别柔性的方式使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紧凑地折叠以便运输,以及同时具有高的抗破开能力和相对较轻的重量,以及提供一种具有这种链条的链锁。

2、该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链条和具有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链锁来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本说明书和附图产生。

3、根据本发明的链条设计用于链锁,特别是用于两轮车链锁,使得该链条特别适合用作链锁的锁定元件。为此目的,链条,特别是在其相应端部处或在至少一个端部处,可适当地形成,例如通过提供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与锁定机构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例如块。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对于链条的某些部分,不一定以用于锁定的特定方式构造,而是也可设置成可锁定到链锁的锁体上。为此,锁体可具有例如锁定容座,这些部分中的相应一个可容纳在该锁定容座中,然后,特别地,通过形成在锁体上的锁定机构来固定而不会离开锁定容座。

4、根据本发明,链条包括连续链节的串联布置,所述连续链节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彼此联接,以及可绕相应铰接链节的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法线方向。换言之,该布置的每对两个直接连续的链节中的链节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并可绕平行于法线方向的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彼此相对枢转。

5、因而,串联布置包括以特定序列布置的多个链节。沿着该序列的布置的第一个链节和最后一个链节表示该布置的末端链节。特别地,该布置可从第一端部链节延伸至第二端部链节。除了两个端部链节之外,该布置的每个链节分别沿着该序列,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至在其之前的链节和沿着该序列联接至在其之后的链节。因此,沿着序列没有之前的链节的第一端部链节可仅通过铰接链节连接部沿着序列联接至该布置的链节,以及沿着序列没有之后的链节的第二端部链节可仅通过铰接链节连接部沿着序列联接至该布置的之前的链节。然而,原则上,链条的其它元件,特别是其它链节,可在该布置的一端或两端跟随,其可铰接地或以其它方式联接至相应的端部。例如,该布置包括至少四个链节,优选至少十个链节,特别是至少16个链节。

6、分别联接该布置的两个连续链节的所有铰接链节连接部均具有枢转轴线,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的链节可绕该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因此,所有这些枢转轴线都平行于法线方向对齐,因此也相互平行。将枢转轴线的共同对准指定为法线方向仅用于在概念上将其与其它方向区分开来,而不旨在暗示对特定空间方向的限制或该方向的特殊特性为“法线”。

7、具体地,铰接链节连接部中的每一个均设计成使得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的两个链节仅能够绕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以及不具有任何其它相对的活动性。换言之,除了可能的和基本上不完全可避免的游隙之外,例如沿着枢转轴线的未对准和垂直于枢转轴线的微小倾斜运动,铰接链节连接部中的每一个均仅具有一个自由度,即绕枢转轴线的可枢转性。由于所有链节均可绕相互平行的枢转轴线枢转,因而链节的移动性以及整个所述布置的移动性可被限制为在由垂直于法线方向的两个平面所限定的空间区域内的移动。

8、该布置的链节可各自沿着纵向长度从相应链节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特别地,可在相应链节的第一端设置用于与相应的前面链节(如果有的话)联接的铰接件,以及在相应链节的第二端设置用于与相应的后面链节(如果有的话)联接的铰接件。然后,各链节的纵向延伸方向可由连接两个铰接链节连接部的直线限定,特别地,垂直于法线方向。相应链节的纵向长度例如可为几厘米,例如在2cm和10c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在3cm和8cm之间的范围内,特别是在4cm和6cm之间的范围内。

9、该布置的链节原则上可在设计上彼此相同,或者也可彼此不同地设计。特别地,所有链节在设计方面,例如在它们各自的纵向范围和/或它们各自的沿法线方向的范围方面彼此不同也是可能的。然而,优选地,铰接链节的枢转轴线至少规则地间隔开。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沿着串联布置彼此接续的所有成对的两个相应铰接链节在其枢转轴线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特别地,该布置的所有链节均可具有相同的纵向长度。然而,根据实施方式,所述距离可变化。

10、所述串联布置可包括沿着该布置的链节序列交替的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因而,铰接的链节中的每一个均将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彼此联接,即第一链节与其后的第二链节(沿着该布置的链节序列)联接,或者第二链节与其后的第一链节(沿着该布置的链节序列)联接。将链节指定为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主要用于基于它们在该串联布置内的相应位置来概念性地区分链节。特别地,在具有奇数序号(第1、2、3等)的位置的链节可为第二链节,而在具有偶数序号(第2、4等)的位置的链节是第一链节(但原则上也可为相反方式)。在这方面,所述第一端链节是所述布置的第二链节中的一个。根据该布置的链节的总数,该布置的第二端链节可为该布置的第一链节中的一个或第二链节中的一个。在以下提及该布置的第一链节或该布置的第二链节的情况下,这在各种情况下都是指在该布置内的相应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链节。

11、第一链节不必与第二链节不同。另外,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都不必彼此具有相同的设计。然而,优选地,第一链节和/或第二链节各自基本上彼此相同地形成,特别是在构造上相同地形成(可能除了该布置的第一端链节和/或第二端链节之外)。另外,使第一链节与第二链节不同可能有利。

12、该布置的上述链节原则上可依次进一步细分,由此子链节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特别是可枢转。然而,优选地,该布置的所有链节均刚性地形成。特别地,作为材料,该布置的链节可包括硬化金属。

13、由于链条包括彼此枢转地联接的所述串联布置的链节,因而在这方面,链条至少部分地、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形成为铰接链条。这种通过铰接链节连接部连接的链节的铰接链条与环形互锁链节的铰接链条不同,环形互锁链节中的每一个均可相对于前一个或后一个链节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地枢转,以及在有限的程度上也可移位。

14、关于这一点,优选的是,所述布置的链节沿法线方向至少部分地处于相同的位置。例如,可设置成在至少一些、特别是在将相应的链节联接至在其之前的链节的每个铰接部处,相应的链节和在其之前的链节沿着法线方向至少部分地处于相同的位置。

15、沿着法线方向至少部分地处于相同位置的两个链节不必在相同区域上沿着法线方向延伸,而可相对于法线方向具有不同的范围和/或沿着法线方向彼此相对偏移,但是仅在它们仍然相对于法线方向重叠的程度上。在这一方面,特别地,这种实施方式不同于连接杆锁,连接杆锁的每一个连接杆均由单个连接杆形成,以及相对于联接连接杆的铰接部的连接轴线平行对齐的方向,彼此相对偏移地布置,类似于折叠尺的连接杆,以这样的方式,它们不沿该方向重叠,而是具有不同的位置,以及因此两个连续的连接杆各自可自由地枢转彼此通过。

16、由于两个链节沿着与法线方向重叠的法线方向至少部分地处于相同位置,因而对于两个这样的链节,总是存在垂直于法线方向的与两个链节相交的平面。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特别地,可设置的是,具有垂直于法线方向的平面,该平面与该布置的所有链节相交。因而,相应链节沿法线方向的延伸可由相应链节的两个链节板的距离、特别是外距离限定(如果相应链节具有更多的链节板:由相应链节的两个最外面的链节板的外距离限定),使得如果垂直于法线方向的平面在两个链节板之间,特别是在它们各自的外侧之间延伸,则该平面与相应链节相交。

17、根据本发明,所述串联布置可折叠成紧凑的存储配置,其中,在每个铰接链节连接部处,经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处于最小的枢转位置,在该最小的枢转位置中,两个链节在其相对枢转的范围内包围最小的可能角度。换言之,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在围绕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的最小枢转位置中,相对于彼此枢转,使得它们包围在它们的相对枢转范围内可能的最小角度。

18、特别地,由经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所包围的角度可相对于这些链节的相应纵向延伸的方向来限定,这些链节的相应纵向延伸的方向又可由连接两个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的、垂直于法线方向的直线来限定(如上所述),相应链节通过该铰接链节连接部分别与前一链节和后一链节联接。由两个链节包围的角度始终被认为是可在两个链节之间限定的一起形成360°的全角度的两个角度中的较小的一个角。另外,根据大小考虑夹角,因此不能小于0°。

19、在这一点上,在紧凑存储配置中的该布置的链节通过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至各自的前面的链节,在紧凑存储配置中,例如在第一枢转方向和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相对于各自的前面的链节绕各自的枢转连接部的枢转轴线,该布置的链节可交替地枢转,使得它们在它们的相对枢转度的范围内包围最小的可能角度。

20、特别地,当该布置的链节区分为如上所述的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时,在每个铰接链节连接部将该布置的第一链节联接到该布置的之前的第二链节(沿着该布置的链节的序列)时,第一链节可相对于在其之前的第二链节,绕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方向上枢转至使得这两个链节在它们的相对枢转范围内包围最小的可能角度,以及在每个铰接链节连接部处将该布置的第二链节联接到该布置的之前的第一链节(沿着该布置的链节的序列),第二链节可相对于在其之前的第一链节,绕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在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到使得这两个链节在它们的相对枢转范围内包围最小的可能角度。

21、在所有这样的情况下,所述最小的可能角度与围绕该角度的该布置的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的可枢转性有关,即,与一个链节相对于另一个链节可枢转多远有关。换言之,该角度在两个相应链节的相对可枢转性内是最小的可能角度,因为其原则上不能变得更小,因为两个链节包围0°的角度,或者对应于相对可枢转性的极限,超过该极限,两个链节不能朝向彼此枢转。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

22、原则上,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该布置的两个连续链节的相对枢转可不受限制,从而一个链节相对于另一个链节绕枢转轴线的完全旋转是可能的。

23、然而,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连续链节的相对可枢转性也可被限制在特定的枢转范围内。特别地,至少在相应的枢转方向上,限制可由以下事实导致:当链节朝向彼此枢转时,其最终相遇,并因而不能相对于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枢转至相同的方位,该相同方位将对应于0°夹角。因而,受限制的枢转范围的角度范围优选地对于所有所述铰接链节连接部是相同的。例如,角度范围可在300°和350°之间的范围内。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枢转范围的角度范围也可基本上更小,特别是至多170°,例如在120°和150°之间的范围内。假如两个相互联接的链节可在它们的可枢转性范围内枢转到延伸位置,在该延伸位置它们相对于它们各自的纵向延伸部沿直线布置,使得它们包围180°的角度,则两个链节中的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枢转,特别是从该延伸位置枢转小于180°。例如,一个链节可相对于另一个链节从延伸位置枢转至多120°至175°范围内的角度。

24、因而,可区分两种情况:假设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该布置的两个链节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到它们包围0°的角度的位置,即与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在相同方向上的点,在两个链节的相对枢转范围内的所述最小可能角度对应于0°的角度。并且这与两个链节的相对枢转是否受到限制无关。另一方面,如果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该布置的两个链节的相对可枢转性受到限制,使得它们不能处于这样的位置,则在两个链节的相对可枢转性的范围内的所述最小的可能角度对应于两个链节的相对可枢转性所限制的枢转范围的两个边缘中的一个边缘,特别地,对应于两个链节围绕较小幅度的角度的两个边缘中的一个边缘。所述最小的可能角度可为例如小于或等于30°,优选小于或等于25°,特别是小于或等于20°,例如约15°。

25、特别地,通过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该布置的两个链节在枢转过程中彼此会合,并且它们的相对可枢转性因而至少在一侧受到限制,这可由以下事实导致(如上所述):在至少一些铰接链节连接部处,通过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沿着法线方向至少部分地处于相同位置。

26、除非该布置的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至少部分地处于沿着法线方向的相同位置的一个链节能够被引导通过另一个链节(例如通过另一个链节的贯通开口),否则当链节相对于彼此朝向彼此枢转时,在某一点处彼此会合,使得它们的相对枢转至少在一侧受到限制,以及它们能够包围的在其相对枢转的范围内的最小可能角度对应于它们彼此会合的位置。为此,如果该布置的两个连续链节能够在它们相对枢转范围内包围的最小可能角度大于0°,则根据本发明的链条或根据本发明的链锁的链条的串联布置不能以折叠规则的方式折叠在一起。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存储配置也可为相对紧凑的,特别地,如上所述,存储配置中的该布置的链节相对于相应的前一链节交替地在第一枢转方向和与其相对的第二枢转方向上绕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枢转,从而在其存储配置中的该布置具有锯齿形路线。

27、因此,在存储配置中,在第一枢转方向上相对于在其之前的链节枢转的相应(第一)链节与在其之前的该布置的(第二)链节之间的所有角度可彼此相同。另外,在存储配置中,在第二枢转方向上相对于在其之前的链节枢转的相应(第二)链节与在其之前的该布置的(第一)链节之间的所有角度可彼此相同。另外,在存储配置中,该布置的相应链节与在其之前的链节之间的所有角度可彼此相同。

28、另外,当该布置的链节区分为如上所述的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时,在存储配置中,该布置的所有第一链节可彼此平行地对齐,并且沿着垂直于法线方向的紧凑折叠布置的纵向延伸部分彼此相对地交错;优选地,第一链节因而不是沿着法线方向彼此交错,而是相对于法线方向都具有相同位置。另外,在存储配置中,该布置的所有第二链节可彼此平行地对齐,以及可沿着紧凑折叠配置的垂直于法线方向的纵向范围彼此偏移;优选地,第二链节不沿着法线方向彼此偏移,而是相对于法线方向都具有相同的位置。当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二者均在存储配置中彼此平行地定向时,第一链节由此彼此平行地定向的方向和第二链节由此彼此平行地定向的方向彼此不同。两个方向在它们之间可例如包括在10°与60°之间的范围内的角度,特别是在15°与40°之间的范围内的角度,优选约20°、25°或30°的角度。

29、另外,在存储配置中,该布置的第一链节可横向邻接,即在垂直于法线方向且横向于相应链节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邻接,和/或该布置的第二链节可横向邻接,即在垂直于法线方向且横向于相应链节的所述纵向延伸的方向上邻接。特别地,如果存在相应的第一链节和/或第二链节,则可至少在一侧上限制相应的第一链节和/或第二链节的可枢转性,确切地说是由于相应的第一链节和/或第二链节横向地与该布置的相应的仅一个在前或在后的链节会合。

30、该布置的每个链节例如均可包括两个各自的链节板,这些链节板沿着法线方向彼此偏移,这两个链节板中的每一个均从各自链节的第一端延伸至各自链节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在各自链节的第一端处形成铰接部,以与该链节之前的链节联接,在各自链节的第二端处形成铰接部,以与该链节之后的链节联接。应当理解的是,在相应链节的第一端处,仅当有链节实际上在其之前时,形成用于与在该之前的链节联接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对于所述第一端链节,这不是必须的。以相应的方式,可理解的是,在相应链节的第二端部处,仅当有链节实际跟随该链节时,形成用于与跟随该链节的链节联接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对于所述第二端部链节,这不是必须的。

31、该布置的链节不限于恰好具有两个链节板。除了所述两个链节板之外,该布置的链节还可各自包括另外的链节板,特别是类似的链节板。当在下文中参考相应链节的两个链节板时,在链节具有多于两个链节板的情况下,这优选地是指相应链节沿法线方向的两个最外面的链节板。

32、相应链节的链节板也被称为链板,以及每个链节板均可形成为刚性的、平的且长型的板和/或在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形状。优选地,链节板彼此平行地对齐,特别是在各种情况下垂直于法线方向对齐。作为材料,特别地,链节板可包括硬化金属。

33、除了与铰接链节连接部中的一个相关联的元件之外,该布置的链节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均包括所述链节板。换言之,可能除了第一端部链节和/或第二端部链节之外,每个链节均可包括单独的链节板以及至多包括形成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部分的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销或套筒以及滚子,如果有的话,如下面将进一步解释的),但是优选地不包括其它元件。这种设计有助于减轻链条的重量。

34、相应链节的两个链节板相对于法线方向彼此间隔开,这两个链节板沿法线方向彼此偏离。由于每个链节板均具有一定的厚度,因而该距离可被认为是外部距离、中间距离或内部距离。优选地,两个链节板之间的距离对于该布置的所有第一链节是相同的,和/或两个链节板之间的距离对于该布置的所有第二链节是相同的,尽管该距离对于第一链节的和第二链节可不同。

35、特别地,该布置的链节可交替地在其两个相应的链节板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和较小的间隔。例如,所述第一链节的两个链节板的间距可大于所述第二链节的两个链节板的间距。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内部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外部距离(或者在所述第一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内部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外部距离)。以这种方式,第二链节的链节板可相对于法线方向,在将两个链节彼此联接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区域中,布置在第一链节的链节板之间。

36、特别地,在具有较大间距的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内部间距可与在具有较小间距的链节处的链节板的外部间距实际上相同(偏差小于1mm,特别地,小于0.5mm),从而在铰接链节连接部的区域中,一个链节的链节板各自与另一个链节的链节板之一平接触。

37、两个链节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相应链节的整个纵向范围上是恒定的,或者至少在相应链节的两个端部处是相同的。该距离例如可在0.5cm和4cm之间的范围内。然而,各个链节的两个链节板之间的距离也可沿着链节的纵向延伸方向改变,例如,在链节板相对于法线方向倾斜设置和/或呈阶梯状设置的情况下。

38、特别地,交替的连续链节的串联布置可形成为销链,其中铰接链节基本上由销形成,该销穿过在其相应端部处由相应铰接链节联接的链节的链节板接合。然后,销限定相应铰接链节的枢转轴线。特别地,整个链条可形成为这样的销链。

39、如果该布置的链节各自包括多于两个链节板,则该布置或整个链条也可形成为板式链。特别地,如上所述,如果该布置的链节区分为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以及该布置的第一链节或第二链节均包括两个链节板,但是该布置的相应的其它链节包括块状主体,则该布置或整个链条也可形成为块体链。

40、例如,铰接链节可各自包括销和套筒,其中销形成在由相应铰接链节联接的一个链节上(例如,在由相应铰接链节联接的第一链节上),套筒形成在由相应铰接链节联接的另一个链节上(例如,在由相应铰接链节联接的第二链节上),并由销穿透以便可绕销枢转。在这一方面,该布置,特别是整个链条,可形成为套筒链(也称为衬套链)。

41、特别地,套筒可具有带开口端面的圆柱形形状。销可容纳在套筒中并通过套筒接合,因为销延伸通过两个开口端面。为此,有利的是,销具有比套筒更大的轴向长度。在通过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链节板的情况下,销可穿过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的端部处的总共四个链节板中形成的开口或孔,以及例如通过在其轴向延伸部的端部处的周向膨胀而固定在该开口或孔中。套筒可在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区域中使四个链节板中的内部两个的开口或孔相互连接,并因而也用作链节板的间隔件。

42、铰接链节的每一个还可包括滚子,该滚子可旋转地安装在套筒周围,以及优选地具有与套筒至少基本相同的轴向长度。在这方面,该布置,特别是整个链条,可设计成滚子链。

43、根据本发明,在铰接链节中的至少一些,优选地在每个铰接链节处,设置有预设置装置,特别地,以枢转角限制装置和/或预加载装置的形式,所述预设置装置用于两个链节,所述两个链节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在枢转方向上彼此联接,当所述布置折叠时,所述两个链节在所述枢转方向上彼此相对枢转,特别地,使得所述布置处于其紧凑存储配置。特别地,预定的枢转方向可为(通过最短的路线)要实现所述最小枢转位置的方向。特别地,该布置的所述折叠可包括或甚至限于将该布置的两个端部朝向彼此移动(可能在它们首先被拉开到最大程度之后)。因而,将预设置装置指定为“预设置装置”是基于这样的功能,即,当该布置折叠在一起时,为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链节预设置枢转方向,以及不旨在暗示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

44、不是所有设置在链条的相应铰接链节上的预设置装置都必须具有相同设计。例如,可在每隔一个铰接链节处设置枢转角限制装置形式的预设置装置,而在每隔一个铰接链节处设置预加载装置形式的预设置装置。原则上,通过包括枢转角限制装置和预加载装置二者,设置在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处的一个或多个单独的预加载装置也可设计成枢转角限制装置和预加载装置。

45、由于预设置装置为两个相应的链节预设枢转方向,因而这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枢转,优选地由重力最大程度地自动或自致动地支承在相应的枢转方向上,在该枢转方向上,当该布置折叠时,这两个链节到达最小枢转位置,结果该布置最终处于其紧凑存储配置。特别地,这不需要两个链节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手动枢转。因此,有利的是,为了将该布置折叠成其紧凑存储配置,该布置的两端彼此相向移动(可能在它们最初被拉开至最大程度之后)就足够了,因为该布置的链节由于预设置装置而以正确的方式彼此相对枢转以便折叠,特别是在相应的正确枢转方向上折叠。

46、根据有利的实施方式,预设置装置提供两个链节,这两个链节通过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这意味着提供各自的预设置装置的铰接链节连接部)沿着该布置交替地与第一枢转方向和与其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即,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连接,其中,当该布置折叠时,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枢转,特别地,使得该布置采用其紧凑存储配置。结果,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至相应的前一链节上的该布置的链节随后在紧凑存储配置中相对于相应的前一链节在第一枢转方向和与其相对的第二枢转方向上交替地枢转进入最小枢转位置,即相对于相应的前一链节围绕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枢转至使得它们与相应的前一链节围成在它们的相对枢转范围内的最小可能角度。

47、例如,可设置一个预设置装置将第一枢转方向指定给两个相应的链节(即,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链节,在该铰接链节连接部处设置预设置装置),接着沿着该布置的预设置装置将第二枢转方向指定给两个相应的链节,接着预设置装置再次指定第一枢转方向,以此类推。还可设置的是,在铰接链节连接部中的一个处,通过相应的预设置装置将联接在其上方的两个链节赋予第一旋转方向,在沿着该布置的下一铰接链节连接部处,通过预设置装置将两个相应的链节赋予第二旋转方向,然后在下一铰接链节连接部处,再次为两个相应的链节赋予第一旋转方向,以此类推。以这种方式,该布置被赋予z字形形状,在该z字形形状中,该布置可被特别紧凑地进行折叠。

48、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预设置装置设计为枢转角限制装置,枢转角限制装置将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的可枢转性限制为从最小枢转位置枢转至最大枢转位置,在该最大枢转位置,这两个链节在它们的相对枢转范围内包围最大可能角度,该最大可能角度小于180°,特别地,小于170°。对于设置在链条的相应铰接链节处的至少一个预加载装置,优选地,对于每个预加载装置,都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预设置装置至少部分地设计为枢转角限制装置,因此原则上除了枢转角限制装置之外,它还可包括更多的预加载装置。

49、在该实施方式中,枢转角限制装置将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相对地联接的两个链节的可枢转性限制在从最小枢转位置延伸至最大枢转位置的枢转范围内,以及不包括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的任何枢转位置,在该枢转位置,两个链节围成180°的角度(因为在可枢转性范围内的最大可能角度将不小于180°)。

50、上述对枢转能力的限制的结果是,两个链节永远不能处于上述相对于彼此的延伸位置,在该位置,这两个链节相对于枢转轴线沿径向相反的方向定向,以及因而这两个链节也不能枢转超过这样的位置。因而,当从最小枢转位置枢转到最大枢转位置时,由两个链节包围的角度连续增大,以及当从最大枢转位置枢转到最小枢转位置时,由两个链节包围的角度连续减小。结果,当链条折叠时,由两个链节包围的角度只能在特定的相应枢转方向上,即只能在朝向最小枢转位置的方向上不可避免地减小。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当该布置的端部朝向彼此移动并且由此彼此联接的两个相应的链节也朝向彼此移动时,该布置基本上必须折叠成其紧凑存储配置。

51、当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在一起的两个相应的链节处于相对于彼此的最大枢转位置时,这两个链节在它们的相对枢转的极限内包围最大可能的角度。因此,特别地,当在所有铰接链节连接部处,经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处于最大枢转位置时,连续链节的串联布置可具有其最大范围(它们的两个端部彼此之间的最大距离)。与这种情况相比,在紧凑存储配置中的布置可具有显著减小的范围。结果,可特别容易地存储和运输链条。例如,可为链条提供一个口袋,特别地,为整个链锁提供一个口袋,该口袋适于在存储配置下的链条的紧凑尺寸,以及其中可齐平地容纳链条。

5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枢转角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部分,该止动部分形成在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一个上,以及当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枢转进入最大枢转位置时,两个链节中的相应的另一个抵靠该止动部分。对于至少一个枢转角限制装置,优选地,对于每一个枢转角限制装置,设置在链条的相应链节连接处的预设置装置的枢转角限制装置都是这种情况。

53、特别地,当达到最大枢转位置时,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一个能够撞击形成在这两个链节中的相应另一个上的止动部分。在这一方面,可精确地从该抵靠产生对可枢转性的限制。止动部分布置成使得在由止动部分限定的最大枢转位置中,两个链节在其相对枢转的范围内包围小于180°的角度作为最大可能的角度。特别地,止动部分可具有平行于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的止动表面,相应链节抵靠该止动表面而止动。优选地,止动表面定向成使得相应的链节垂直地撞击止动表面。

54、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可选的进一步发展,枢转角限制装置与其限制的可枢转性的链节分开形成(即,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在所述铰接链节连接部处,设置形成为枢转角限制装置的预设置装置)。特别地,枢转角限制装置可联接至将两个链节彼此联接的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特别地,只要两个链节不处于它们的最大枢转位置,枢转角限制装置就可围绕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至少旋转到有限范围。

55、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这种单独形成的枢转角限制装置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止动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止动部分,以及布置在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即,在其上设置包括枢转角限制装置的相应的预设置装置的铰接链节连接部)上,特别地,直接附接到其上,使得当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枢转进入最大枢转位置时,这两个链节中的一个链节撞击第一止动部分,以及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另一个撞击第二止动部分。

56、第一止动部分和第二止动部分可各自具有与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平行的抵靠表面,相应链节抵靠该抵靠表面。另外,有利的是,两个止动部分布置和对准成使得当两个链节彼此远离地枢转时,两个链节中的一个在两个可能的枢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抵靠两个止动部分中的相应一个,而另一个链节与之相反的枢转方向上抵靠两个止动部分中的相应一个方向上。特别地,链节可在到达最大枢转位置时撞击相应的止动部分。在这一方面,可精确地从该抵靠产生对可枢转性的限制。

57、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枢转角限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该锁定元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止动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止动部分。这样的锁定元件优选地不仅与该步骤的链节分开地形成,而且与铰接链节连接部分开地形成,特别地,该锁定元件可设置为用于为枢转角限制装置提供止动部分。优选地,锁定元件可容易地联接至铰接链节连接部中的相应一个。

58、特别地,可设置的是,锁定元件具有围绕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延伸的基部,在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处设置有枢转角限制部,以及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从所述基部平行于枢转轴线突出。优选地,两个止动部分由此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相同方向上从基部突出。

59、特别地,第一止动部分和第二止动部分可布置在锁定元件的延伸部围绕枢转轴线的相对端。基部不需要围绕枢转轴线延伸整个360°,而是可仅沿着围绕枢转轴线的路径的部分延伸,例如沿着圆弧延伸。结果,特别地,基部可具有u形或c形形状。开口至少略小于形成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结构的直径的c形可为有利的,因为这样的基部可在相对于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径向的方向上,夹在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上,即卡在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上。通过这种方式,可特别容易地紧固锁定元件。

60、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枢转角限制装置包括所述类型的两个锁定元件(因而,在各种情况下,在所述两个锁定元件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止动部分和至少一个第二止动部分,以及所述两个锁定元件中的每一个均可具有围绕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延伸的基部,以及所述两个止动部分从所述基部平行于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突出)和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围绕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延伸,在所述铰接链节连接部处设置有枢转角限制装置,固定元件相对于法线方向布置在两个锁定元件之间,使得固定元件将锁定元件固定到铰接链节连接部。

61、因而,枢转角限制装置可包括锁定元件和另一锁定元件,在锁定元件上形成有第一止动部分和第二止动部分,在另一锁定元件上形成有另一第一止动部分和另一第二止动部分。优选地,两个锁定元件具有围绕相应枢转轴线的至少基本相同的延伸范围。特别地,两个锁定元件可彼此相同地形成。另外,特别地,可设置的是,当经由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处于它们的最大枢转位置时,两个锁定元件一致地布置,使得这两个锁定元件围绕相应枢转轴线沿着相同的角度范围延伸。

62、一方面,一个锁定元件的两个止动部分和另一方面,另一个锁定元件的两个止动部分,优选地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从相应锁定元件的所述基部突出。特别地,可设置止动部分彼此背对。例如,两个锁定元件可相对于垂直于法线方向的平面镜像对称地布置。

63、与相应锁定元件的基部一样,固定元件不需要围绕枢转轴线延伸整个360°,而是也可仅沿着围绕枢转轴线的路径的部分延伸,例如沿着圆弧延伸。因而,特别地,固定元件可具有u形或c形形状。开口至少略小于形成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的结构的直径的c形可为有利的,因为这种固定元件可沿与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径向的方向夹在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上,即,这种固定元件锁定在铰接链节连接部轴线上。通过这种方式,可特别容易地紧固固定元件。

64、如果以销链或滚子链的方式设计连续链节的布置,以及该布置的链节每个都包括垂直于法线方向对齐并且沿着法线方向彼此偏移布置的两个链节板,则具有布置在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处的两个锁定元件和在锁定元件之间的固定元件的枢转角限制装置的设计可能特别有利。这是因为两个锁定元件然后可布置在两个链节中的一个链节和另一个链节的两个链节板之间的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处,这两个链节经由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布置在两个锁定元件之间的固定元件将两个锁定元件相对于各自的铰接链节连接部的枢转轴线保持在彼此限定的(最小)距离处。以这种方式,两个锁定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保持在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形成在相应锁定元件上的第一止动部分接合在一个链节的两个链节板中的一个的后面,以及形成在相应锁定元件上的第二止动部分接合在另一个链节的相应链节板(设置在该布置的同一侧)的后面,这种接合同时在后面既固定相应的锁定元件以防与相应铰接链节连接部分离,又限制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的可枢转性。

65、另外,或作为枢转角限制装置的设计的替代方案,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预设置装置可设计为预加载装置,该预加载装置在最小枢转位置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预加载经由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优选地,预加载装置将两个链节相对于彼此预加载到它们的最小枢转位置。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例如,如果链节在朝向最小枢转位置的方向上被预加载到它们已经彼此朝向枢转的位置,使得当该布置进一步折叠时,特别是通过使它们的端部彼此朝向移动,该布置基本上不可避免地甚至进一步枢转到最小枢转位置,则这就足够了。

66、以这种方式,作为枢转角限制装置的替代或补充,预加载装置还可为该布置的链节规定相应的枢转方向,以用于该布置的特别简单的折叠。

67、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预加载装置包括具有两个腿部的扭转弹簧,其中一个腿部联接至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这意味着设置有相应的预加载装置的铰接链节连接部)联接至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一个上,而另一个腿部连接至通过相应的铰接链节连接部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中的另一个上。这对于至少一个预加载装置、优选地对于在链条的相应链节连接处设置的每个预加载装置,都是这种情况。

68、扭转弹簧代表相对简单的可能性,用于在特定的相应枢转方向上在相应的铰接链节处预加载彼此联接的两个链节。然而,原则上,可设置在相应铰接连接处的其它弹簧也可被认为是预加载装置。

69、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链锁设计用于两轮车,以及在这方面特别地设计为两轮车链锁,以及该链锁具有锁体和可锁定到锁体的根据本发明的链条。也就是说,锁体适于允许链条、特别是链条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联接至锁体,其中,特别地,在锁体上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适于固定该连接以防止松动。换言之,可设置的是,锁体包括适于容纳链条的部分的锁定座,以及还包括锁定机构,通过该锁定机构,链条的所述部分可被固定以防止离开锁定座。

70、例如,为了连接至锁体,链条可在其一端具有锁扣。然后,在锁体上,作为所述锁定容座,可设置锁扣容座,锁扣可容纳在该锁扣容座中,特别是以锁扣方式容纳在该锁扣容座中,以及容纳在该锁扣容座中的锁扣可通过锁定机构进行固定而不会离开锁扣容座。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该锁扣形成链条的部分,其可容纳在锁定容座中,并通过锁定机构进行固定,以防止离开锁定容座。

71、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链锁包括根据本发明形成的链条,因此这种链条的优点,特别是易于折叠成通过设置预加载装置而实现的紧凑存储配置,也导致链锁的相应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