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芯、钥匙及锁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1744发布日期:2023-09-21 12:4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芯、钥匙及锁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锁具,具体涉及一种锁芯、钥匙及锁芯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锁芯包括锁芯本体,锁芯本体上设有锁孔和弹子,正常开锁时,钥匙插入锁孔并拨动弹子,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以达到开锁目的。该结构的锁芯,由于锁孔直达弹子,使得技术性开锁得以实施,例如,可通过金属、橡胶、凝胶等材料塞入锁孔,模拟钥匙拨动弹子转动锁芯来达到开锁目的,导致锁芯防盗性能差,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芯、钥匙及锁芯系统,以解决现有锁芯防盗性能差、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芯,包括锁芯本体,锁芯本体上设有锁孔,锁芯本体的一侧设有弹子;阻挡件,设于弹子靠近锁孔入口的一侧的锁芯本体上,阻挡件将锁孔分隔为第一孔和弹子孔;阻挡件可在开锁状态与防盗状态之间切换;开锁状态,阻挡件背向锁孔移动以使弹子孔与第一孔连通;防盗状态,阻挡件移动至锁孔内以将弹子孔与第一孔间隔开;驱动机构,设于锁芯本体上,驱动机构的一侧连接阻挡件;第一感应元件,设于位于第一孔一侧的锁芯本体上;控制器,与第一感应元件和驱动机构电连接;与锁芯匹配的钥匙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钥匙插入第一孔时,第一感应元件适于识别第二感应元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阻挡件切换至开锁状态;钥匙拔出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阻挡件切换至防盗状态。

3、有益效果:此结构的锁芯,锁芯本体上设有阻挡件,锁芯处于上锁状态时,阻挡件阻挡在第一孔与弹子孔之间,防止上锁状态下开锁器伸入到弹子孔中拨动弹子。锁芯通过钥匙开锁时,钥匙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钥匙插入第一孔中,第一感应元件识别第二感应元件,控制器将第二感应元件的数据与存储的信息对比,信息匹配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机构带动阻挡件背向锁孔移动,第一孔与弹子孔连通,钥匙前进插入弹子孔中拨动弹子开锁;开锁后钥匙拔出时,第二感应元件再次经过第一感应元件,控制器即得知钥匙已拔出,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使驱动机构带动阻挡件复位至锁孔内,阻挡件将第一孔与弹子孔隔开,防止上锁状态通过开锁器开锁。阻挡件将第一孔与弹子孔间隔开,以有效防止上锁状态通过开锁器开锁,从而有效提高锁芯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能。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竖向延伸地设于锁芯本体上,阻挡件可升降地设于锁芯本体上。

5、有益效果:升降驱动机构竖向延伸,其延伸方向垂直于锁孔的轴向,外物难以通过锁孔到达升降驱动机构处,有效防止借助工具伸入锁孔中通过暴力转动驱动机构的方式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以带动阻挡件移动,进一步提升锁芯的安全性。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器,设于锁芯本体上;旋转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蜗杆,竖向延伸,第一蜗杆的一端连接旋转驱动器的驱动端;齿条结构,竖向延伸地设于阻挡件上,第一蜗杆的螺旋齿与齿条结构相啮合。

7、有益效果:第一蜗杆的螺旋齿倾斜角度小,在旋转驱动器停机状态,外力难以撬动阻挡件,提高锁芯的防盗性和安全性。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包括驱动控制单元,与驱动机构电连接;锁芯主控控制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和第一感应元件电连接;电源转换单元;与驱动控制单元和锁芯主控控制单元电连接;驱动控制单元、锁芯主控控制单元和电源转换单元均设于锁芯本体上。

9、有益效果:以此可实现阻挡件与钥匙插入与拔出的联动,实现阻挡件的精准、快速与自动升降。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正极导电件和第一负极导电件,第一正极导电件和第一负极导电件与驱动机构电连接。

11、有益效果:当锁体电源没电时,钥匙插入锁孔中,第一正极导电件接触导通第二正极导电件,第一负极导电件接触导通第二负极导电件,以通过钥匙电源为锁芯供电,保证阻挡件正常升降,在锁体电源没电的情况下可保证正常开锁。

12、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钥匙,与上述中任一项的锁芯相匹配,钥匙包括钥匙本体和第二感应元件,第二感应元件设于钥匙本体上。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钥匙本体包括解锁组件,解锁组件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正极导电件和第二负极导电件;第一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正极导电件和第一负极导电件;解锁组件插入第一孔时,第二正极导电件与第一正极导电件导通,第二负极导电件与第一负极导电件导通;容纳盒,与解锁组件连接,容纳盒内适于容纳钥匙电源,钥匙电源与第二正极导电件和第二负极导电件电连接。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盒呈圆柱状,钥匙电源为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一导电件与第二正极导电件电连接,纽扣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负极导电件电连接。

15、有益效果:纽扣电池体积小,方便容置在钥匙本体上,同时纽扣电池更换方便。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解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解锁花纹部,解锁花纹部作为第二负极导电件;相对设于解锁花纹部两侧的封板部,封板部作为第二正极导电件;封板部设于两个解锁花纹部之间,封板部与解锁花纹部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第二感应元件设于第一绝缘件与封板部围成的腔体内。

17、有益效果:锁组件外部的解锁花纹部和封板部直接作为第二负极导电件和第二正极导电件,第二负极导电件和第二正极导电件面积大,插入锁孔时可有效导通第一正极导电件和第一负极导电件;同时解锁花纹部和封板部直接作为第二负极导电件和第二正极导电件,第二负极导电件和第二正极导电件结构牢固,不易松脱,以保证导电效果。第二感应元件设于绝缘件与封板部围成的腔体内,以防第二感应元件损伤,保证正常开锁。

18、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芯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锁芯和上述中任一项的钥匙。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锁体,锁体上适于设置锁体电源,锁体电源与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器包括锁体主控控制单元和锁芯主控控制单元,锁体主控控制单元与锁芯主控控制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竖向延伸地设于所述锁芯本体(101)上,所述阻挡件(102)可升降地设于所述锁芯本体(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111)的孔壁上设有第一正极导电件(106)和第一负极导电件(107),所述第一正极导电件(106)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件(107)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6.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芯相匹配,所述钥匙包括钥匙本体(201)和第二感应元件(202),所述第二感应元件(202)设于所述钥匙本体(2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本体(201)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2014)呈圆柱状,所述钥匙电源为纽扣电池,所述纽扣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一导电件(2015)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件(2016)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

10.一种锁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锁芯和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钥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体,所述锁体上适于设置锁体电源,所述锁体电源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锁体主控控制单元和锁芯主控控制单元(1052),所述锁体主控控制单元与所述锁芯主控控制单元(1052)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锁芯、钥匙及锁芯系统,锁芯包括锁芯本体、阻挡件、驱动机构、第一感应元件和控制器。锁芯本体上设有阻挡件,锁芯处于上锁状态时,阻挡件阻挡在第一孔与弹子孔之间,防止上锁状态下开锁器拨动弹子。锁芯通过钥匙开锁时,钥匙上设有第二感应元件,钥匙插入第一孔中,第一感应元件识别第二感应元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机构带动阻挡件背向锁孔移动,第一孔与弹子孔连通,钥匙前进插入弹子孔中拨动弹子开锁;开锁后钥匙拔出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使驱动机构带动阻挡件复位至锁孔内。阻挡件将第一孔与弹子孔间隔开,以有效防止上锁状态通过开锁器开锁,从而有效提高锁芯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孙瀚,祝志凌,桑胜伟,黄兴主,席娟,陈万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施曼科技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