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8935发布日期:2023-09-16 11:4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控,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无手操作的智能门控技术。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门系统都是比较单一的手动开关模式,而这种手动的门开关也比较死板,不灵活,每次进出门需要动手去完成推门,关门等操作。在某些场合下,比如在医院,病人带着输液管,杵着拐杖或者手受伤,或者当人抱着很多东西的时候就不方便开关门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控系统,通过红外感应人的存在,控制门自动打开和关闭,不需要人为操作,从而提高了人进出门的便利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包括:主芯片,红外模块,压力传感器,激光测距仪,开关门系统,当所述的红外模块检测到人的存在时,所述主控芯片控制开关门系统进行开门和关门操作。

3、可选地,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包括门外和门内的人体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的感应信号为门外和门内的红外感应信号,门内的红外感应信号优先级大于门外的红外感应优先级,即当门内外同时有人时,门内的人优先出来。门内外红外模块的优先级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4、可选地,所述开关门系统包括:电磁锁,开关电路,电源模块和闭门器,所述门外边缘与电磁锁相近的一端设置有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所述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与电磁锁之间设置有弹簧,在门未弹开时,开关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电磁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当所述的红外模块检测到门外有人存在时,门开关系统被触发,开关电路停止向电磁锁供电,门被弹开。

5、可选地,所述关门机制:门在闭门器的作用下缓慢闭合时,电磁锁上的激光测距仪检测到电磁锁与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小接近于h min时,电磁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门关闭。

6、可选地,所述关门机制:门在闭门器的作用下缓慢闭合时,电磁锁弹簧底下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门压力从零开始不断增大时,电磁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门关闭。

7、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mos管q3,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电磁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一起接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一起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pa端。

8、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光耦p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mos管q3,其中,光耦pc1的输入端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光耦pc1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地,光耦pc1的输出端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光耦pc1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磁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一起接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一起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pa端。

9、可选地,所述闭门器由弹簧,齿轮,活塞,活塞内齿轮,齿条,门主臂和连接杆,电机,电机齿轮,电机轴承,激光测距仪组成。当前一个人走进门时,门外红外模块检测到后一个人欲将进入时,闭门器内的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朝门打开时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门进行回弹到最大角度,避免后一个人进入门时候被门撞到,使得人进入门更加方便,省去人为手动去操作过程。

10、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包括上述的门控系统。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门控系统,进出门不需要人为去操作门把手,只需通过门内外的红外模块感应人体的存在,进而控制门自动打开和关闭,提高人进出门的便利性,从而克服了某些场合下(如医院里病人手受伤或者拿着很多东西)进出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模块,主芯片mcu,开关门系统,闭门器。所述红外模块设置在门外和门内,当红外模块检测到有人时,所述主芯片mcu会控制开关门系统进行开门和关门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系统包括:电磁锁,开关电路,电源模块激光测距仪,压力传感器。所述门边缘中间与电磁锁相近一端设置有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所述铁质方型板状结构与电磁铁之间设置有弹簧,在门未打开时,开关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电磁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当所述红外模块检测到人时,开关门系统被触发,开关电路停止向电磁锁供电,门被弹簧弹开。门闭合时,激光测距仪检测到与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之间的最小距离hmin。门在缓慢闭合时,在闭门器的作用下关上时,激光测距仪检测到电磁锁与铁质的方型板状结构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小接近于hmin时,电磁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门关闭。门在缓慢闭合时,在闭门器的作用下关上时,弹簧底下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门压力从零开始不断增大时,电磁锁通电,通过所述的铁质方型板状结构将门吸住,此时弹簧被压缩,门关闭。当人从门内走出来时,可以站在门内旁边的衔接板前,衔接板上的红外模块检测到人时,开关门系统被触发,开关电路停止向电磁锁供电,门被弹簧弹开,人可以走出来。该门内的红外模块检测的优先级高于人站在门外检测的优先级,即当门内外同时有人时,门内的人优先出来。门内外红外模块的优先级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 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mos管q3,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电磁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一起接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 端,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一起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pa端。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光耦pc1、电 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4、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mos管q3,其中,光耦pc1的输入端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光耦pc1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地,光耦pc1的输出端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光耦pc1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电磁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一起接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3的一端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12v电源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一起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pa端。

5.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门器由弹簧,齿轮,活塞,活塞内齿轮,齿条,门主臂和连接杆,电机,电机齿轮,电机轴承,激光测距仪组成。

6.一种智能门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门控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控系统,适配于所有门,智能门控系统包括红外模块,主芯片MCU,开关门系统。所述红外模块设置在门外和门内,当红外模块检测到有人时,所述主芯片MCU会控制开关门系统进行开门和关门的操作。所述智能门控系统不需要人为去操作,大大提高人们进出门的方便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再祥,何永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熊再祥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