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组件及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6422发布日期:2023-06-28 15: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把手组件及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涉及把手组件及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1、智能门锁基于其便捷、安全、智能化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智能门锁通常安装于防盗门上预置的锁体安装孔位上。

2、由于防盗门的形式多样性,使得其上的锁体安装孔位的款式也多种多样,这就产生了智能门锁与防盗门是否匹配的问题,在匹配度较低的情况下,智能门锁的把手在转动时会与门框干涉,撞击门框。

3、相关技术通过减小把手的尺寸来解决把手撞击门框的问题,然而,这直接影响了用户手持把手的体验,且不利于把手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把手组件及智能门锁,能够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和转轴,所述把手具有轴腔,所述转轴的连接段位于所述轴腔并与所述把手可拆卸连接;

4、所述轴腔内部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转轴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个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三个第一定位槽和一个第二定位槽,另一个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一个第一定位凸台和三个第二定位凸台;

5、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深度,其中,所述深度为定位槽沿所述轴腔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6、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长度,其中,所述长度为定位凸台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7、所述第一定位凸台被配置为,与所述三个第一定位槽形成有效插接,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形成无效插接;

8、所述第二定位凸台被配置为,与所述三个第一定位槽和所述一个第二定位槽均形成有效插接。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三个第一定位槽和所述一个第二定位槽;

10、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所述一个第一定位凸台和所述三个第二定位凸台。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圆心角为90°,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凸台之间的圆心角为90°。

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轴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转轴的侧壁上。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轴腔的端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转轴的端壁。

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导向特征,所述导向特征用于引导定位凸台向定位槽内的插入。

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具有相适配的梯形轮廓,所述梯形轮廓作为所述导向特征。

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与所述把手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卡接、粘扣连接或者磁扣连接。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所述智能门锁包括把手组件和面板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如上述任一所述;

18、所述把手组件装配于所述面板组件。

1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把手具有握持部以供用户握持;

20、所述把手包括三个位置状态,所述三个位置状态包括:使所述把手的握持部竖直向上、使所述把手的握持部水平朝右、使所述把手的握持部水平朝左。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组件,通过在把手的轴腔内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在转轴上设置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三个深的第一定位槽和一个浅的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一个长的第一定位凸台和三个短的第二定位凸台。其中,长的第一定位凸台能够适配地插入至深的第一定位槽内部,在此情况下,短的第二定位凸台能够任意地插入至深的第一定位槽或者浅的第二定位槽中,从而实现把手与转轴的相互定位。由于深的第一定位槽的数目为三个使其对应于不同的三个方向,可见,把手与转轴能够在三个方向上适配插接并相互定位,从而使得把手在三个方向上实现换向。长的第一定位凸台无法适配地插入至浅的第二定位槽内部,由于浅的第二定位槽的数目为一个,对应于第四方向,那么,把手与转轴在第四方向上形成干涉,无法装配,从而使得把手在不期望的方向上实现防呆防错。

23、综上可知,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使得把手能够在期望的三个不同方向进行换向,同时在不期望的方向上对把手进行防呆防错,这不仅有效避免把手在多种应用场景下与其他相关部件的干涉问题,提高其通用性,还能够提升把手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1)和转轴(2),所述把手(1)具有轴腔(10),所述转轴(2)的连接段(20)位于所述轴腔(10)并与所述把手(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所述三个第一定位槽(101)和所述一个第二定位槽(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槽之间的圆心角为90°,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凸台之间的圆心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轴腔(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转轴(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轴腔(10)的端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转轴(2)的端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导向特征,所述导向特征用于引导定位凸台向定位槽内的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具有相适配的梯形轮廓,所述梯形轮廓作为所述导向特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与所述把手(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螺栓连接、卡接、粘扣连接或者磁扣连接。

9.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包括把手组件(100)和面板组件(200),所述把手组件(10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具有握持部(103)以供用户握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把手组件及智能门锁,属于锁具领域。把手组件包括把手和转轴,把手具有轴腔,转轴的连接段位于轴腔并与把手可拆卸连接;轴腔内部具有第一定位结构,转轴上具有第二定位结构,两者中的一个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三个第一定位槽和一个第二定位槽,另一个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一个第一定位凸台和三个第二定位凸台;第一定位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的深度,第一定位凸台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凸台的长度,其中,长度为定位凸台沿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定位槽有效插接且与第二定位槽无效插接;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一和第二定位槽均有效插接。把手在三个方向实现换向,在不期望的方向防呆防错。

技术研发人员:许亚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公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