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1224发布日期:2023-12-30 00:4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窗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窗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电机。


背景技术:

1、车窗电机主要用于驱动车辆的车窗升降。现有的车窗电机主要包括电机组件、蜗杆以及蜗轮组件,其中所述蜗杆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以使得所述蜗杆能够旋转。所述蜗轮组件被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蜗杆,以能够被所述蜗杆带动而对应地输出驱动所述车辆车窗升降的动力。

2、现有的车窗电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生震动问题,通常是在车窗电机处安装减震弹簧进行减震,减震弹簧安装不便,且减震弹簧的安装和拆卸均比较麻烦,不方便用户使用。且车窗电机震动会有很大的噪音产生,多是转轴转动产生的声音,需要对其进行减噪处理,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车窗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窗电机,通过设置缓冲部件对电机的震动进行缓冲,设置消音部件,对电机主体产生的声音进行降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车窗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的一端连接有蜗轮组件,所述电机主体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对称的外壳体,两个外壳体合并后包裹电机主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板,对电机主体产生的声音进行减噪,所述电机主体的四个拐角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减弱电机主体的震动,所述外壳体上转动设置有转板,转板打开用于安装弹性件,方便快捷,所述外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缓冲部件,对电机主体进行减震,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置有消音部件,对电机主体进行降噪。

4、优选的,两个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长度小于外壳体,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外壳体接触时,两个固定板贴合,且固定孔重合。固定孔用于连接两个外壳体。

5、优选的,所述固定孔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在固定板上。两个外壳体固定后,多余的固定孔可通过固定件将郑外外壳体固定,使得两个外壳体更稳定。

6、优选的,所述消音板与外壳体内壁贴合,消音板与外壳体的形状贴合,转板上同样有消音板,用于电机主体降噪。

7、优选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电机主体可拆卸连接,配合转板方便安装弹性件,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延伸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端部与弹性件连接,且该端部位于转板范围内。因弹性件位于电机主体之间,不便于安装弹簧,转板代开后,上下都露出连接板的端部,便于安装弹性件。

8、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下端与外壳体转动配合,上端与外壳体固定。安装弹性件时,解除转板的固定,向下转动转板,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被支撑,不需要人分出精力去支撑。

9、优选的,所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转辊、支撑板、第一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凹槽,支撑板的一侧与转辊连接,转辊在支撑板上可转动,另一侧与固定杆固定,所述固定杆与外壳体滑动配合,固定杆的端部插入凹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固定杆连接。当电机主体振动时,接触转辊,对转辊施加力,而转辊通过支撑板、固定杆和第一弹簧配合将施加的力卸掉,从而达到缓冲作用。

10、优选的,所述转辊在支撑板上沿弧形分布,电机主体的表面有弧形部分,而弧形分布的转辊与其对应,安装好外壳体后,弧形分布的转辊与电机主体表面接触。

11、优选的,所述转辊具有弹性,可以先卸掉电机主体的产生的力,电机主体震动过大时,转辊在配合第一弹簧对电机主体减震,所述支撑板的端部向转辊方向延伸有板体,所述板体的端部与电机主体之间存在距离。该距离用于转辊形变,防止电机主体与板体接触。

12、优选的,所述消音部件包括接触板、第二弹簧和连接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和连接杆固定,对应于连接杆处的外壳体处同样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外壳体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接触板固定。接触板可以用降噪消音材料制成且贴合电机主体的一面还可开设消音孔,对电机主体的消音效果更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车窗电机,安装时,两个外壳体从侧面向电机主体移动,当两个外壳体接触时,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打开外壳体上的转板,安装弹性件,再关闭转板。

14、外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消音板,对电机主体进行降噪,电机振动时,转辊带动板体、支撑板和固定杆移动,对弹簧压缩,进而进行减震,外壳体侧面接触板与电机主体接触,并通过连接杆和第二弹簧对电机主体进行降噪,缓冲部件、缓冲部件和消音板配合使用,对电机主体减震降噪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窗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对称的外壳体(3),所述外壳体(3)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板(4),所述电机主体(1)的四个拐角与外壳体(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所述外壳体(3)上转动设置有转板(31),所述外壳体(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缓冲部件(6),所述外壳体(3)的侧壁设置有消音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壳体(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上开设有固定孔(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21)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在固定板(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板(4)与外壳体(3)内壁贴合,用于电机主体(1)降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3)和电机主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体(3)的内壁延伸出连接板(33),所述连接板(33)的端部与弹性件(5)连接,且该端部位于转板(31)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31)的下端与外壳体(3)转动配合,上端与外壳体(3)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6)包括转辊(61)、支撑板(62)、第一弹簧(63)和固定杆(64),支撑板(62)的一侧与转辊(61)连接,另一侧与固定杆(64)固定,所述固定杆(64)与外壳体(3)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弹簧(63)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3)和固定杆(6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61)在支撑板(62)上沿弧形分布,弧形分布的转辊(61)与电机主体(1)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61)具有弹性,所述支撑板(62)的端部向转辊(61)方向延伸有板体(621),所述板体(621)的端部与电机主体(1)之间存在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窗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件(7)包括接触板(71)、第二弹簧(72)和连接杆(73),所述第二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3)和连接杆(73)固定,所述连接杆(73)一端与外壳体(3)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接触板(71)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车窗电机,属于车床电机领域,包括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对称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消音板,所述电机主体的四个拐角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安装时,两个外壳体从侧面向电机主体移动,当两个外壳体接触时,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打开外壳体上的转板,安装弹性件,再关闭转板。外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消音板,对电机主体进行降噪,电机振动时,转辊带动板体、支撑板和固定杆移动,对弹簧压缩,进行减震,外壳体侧面接触板与电机主体接触,并通过连接杆和第二弹簧对电机主体进行降噪。缓冲部件、缓冲部件和消音板配合使用,对电机主体减震降噪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