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1275发布日期:2024-01-06 22:5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叉车舱门铰链,具体是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叉车舱门基本为简单的支耳和支撑环配合,只能保证舱门的最基础的开启关闭功能,至于装配后的位置精度没办法保证,结构相对粗糙。由于叉车车架都是焊接而成,受焊接定位精度及焊接变形的影响,车体上的支撑环本身位置精度就不够;再舱门一般为了配合整车造型,多为弧形折弯;形状也不准确。两者组合在一起,偏离设计位置较多,造成装配后,配合缝隙不均等现象,影响整车的外观质量,为此提出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包括底板和舱门挂板,所述底板和舱门挂板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连接,所述底板和舱门挂板之间设有调节其间距的调节垫片。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垫片上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紧固件匹配设置。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舱门挂板远离调节垫片的端面设置有两个支撑环,且两个支撑环位于舱门挂板同一侧的边角处。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支撑环的表面均开设有贯通支撑环的环形通孔,两个环形通孔竖直设置,且两个环形通孔的轴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舱门挂板远离调节垫片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螺栓通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栓通孔的数量与紧固件的数量相同,且螺栓通孔的内部大于紧固件的端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件为含大平垫螺栓,且含大平垫螺栓的端部与底板上开设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多个可叠加在一起的调节垫片,可实现对底板和舱门挂板间距的调节,从而使舱门的位置得到前后调节,同时在含大平垫螺栓与螺栓通孔之间的配合下,可实现舱门位置的上下和左右调节,避免舱门装配时偏离设计位置较多,造成装配后,配合缝隙不均等现象,影响整车的外观质量,使舱门装配时不受制造误差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包括底板(1)和舱门挂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舱门挂板(3)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连接,所述底板(1)和舱门挂板(3)之间设有调节其间距的调节垫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垫片(2)上开设有卡槽,且卡槽与紧固件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挂板(3)远离调节垫片(2)的端面设置有两个支撑环(31),且两个支撑环(31)位于舱门挂板(3)同一侧的边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环(31)的表面均开设有贯通支撑环(31)的环形通孔,两个环形通孔竖直设置,且两个环形通孔的轴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挂板(3)远离调节垫片(2)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螺栓通孔(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通孔(32)的数量与紧固件的数量相同,且螺栓通孔(32)的内部大于紧固件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含大平垫螺栓(4),且含大平垫螺栓(4)的端部与底板(1)上开设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包括底板和舱门挂板,底板和舱门挂板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连接,底板和舱门挂板之间设有调节其间距的调节垫片。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多个可叠加在一起的调节垫片,可实现对底板和舱门挂板间距的调节,从而使舱门的位置得到前后调节,同时在含大平垫螺栓与螺栓通孔之间的配合下,可实现舱门位置的上下和左右调节,避免舱门装配时偏离设计位置较多,造成装配后,配合缝隙不均等现象,影响整车的外观质量,使舱门装配时不受制造误差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卓纳麟,孙光英,张克军,盛华健,蒋影,柳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