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门限位锁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0704发布日期:2023-12-07 02:4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滑门限位锁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门限位锁构造。


背景技术:

1、侧滑门最大的优势在于开启相对便捷,方便乘客出入车厢以及便于往车厢里装卸货物等,在配置有侧滑门的汽车中,常见的问题是在加油或充电时,当侧滑门打开而沿地板向后滑动时,很容易碰到加油口盖或充电口盖,从而造成加油口盖或充电口盖掉漆、损坏甚至掉落。

2、现有车型使用的滑门限位锁整体结构偏弱,滑门限位锁一般采用一个限位块加一个缓冲胶块的方式进行限位,这样的限位方式不可靠,存在一定的脱落风险,使用中易出现锁体变形,导致油箱门打开后滑门可以开启,造成安全风险。

3、为此,需要一种滑门限位锁构造,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滑门限位锁构造,拉线卡板组件与止动组件配合可带动锁舌组件转动,通过拉索与车门内外拉手连接,当车门打开时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的两个扭簧同时作用,实现限位功能,通过内外拉手解锁后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同步实现解锁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提升了限位功能的可靠性,避免了传统结构容易出现脱落的风险。

2、一种滑门限位锁构造,包括基板、定位安装板、设置于基板与定位安装板之间的锁舌组件、止动板组件以及拉线卡板组件;所述止动板组件转动并带动锁舌组件转动实现对滑门的限位。

3、进一步,所述止动板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板上的止动柱、外套于止动柱上的止动臂、与止动臂同轴布置的连接臂以及外套于止动臂上的止动扭簧,所述止动臂和连接臂同步转动,所述拉线卡板组件带动止动臂转动进而使连接臂带动锁舌组件转动。

4、进一步,所述锁舌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板上的锁舌柱、外套安装于锁舌柱上的锁舌本体以及外套安装于锁舌柱上的锁舌扭簧,所述锁舌本体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5、进一步,所述拉线卡板组件包括拉线臂以及拉线支架,所述拉线臂一端与止动臂铰接安装,拉线臂另一端配合滑门拉索使用。

6、进一步,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配合锁舌扭簧使用的扭簧定位柱,所述锁舌扭簧一端配合扭簧定位柱限位安装,锁舌扭簧另一端插装于锁舌本体上。

7、进一步,所述连接臂侧面开设有定位卡槽,止动扭簧端部定位安装于所述定位卡槽。

8、进一步,所述拉线臂端部弯折形成配合滑门拉索使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配合滑门拉索限位安装的拉索限位槽。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技术方案的滑门限位锁构造,拉线卡板组件与止动组件配合可带动锁舌组件转动,通过拉索与车门内外拉手连接,当车门打开时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的两个扭簧同时作用,实现限位功能,通过内外拉手解锁后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同步实现解锁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提升了限位功能的可靠性,避免了传统结构容易出现脱落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定位安装板、设置于基板与定位安装板之间的锁舌组件、止动板组件以及拉线卡板组件;所述止动板组件转动并带动锁舌组件转动实现对滑门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板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板上的止动柱、外套于止动柱上的止动臂、与止动臂同轴布置的连接臂以及外套于止动臂上的止动扭簧,所述止动臂和连接臂同步转动,所述拉线卡板组件带动止动臂转动进而使连接臂带动锁舌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板上的锁舌柱、外套安装于锁舌柱上的锁舌本体以及外套安装于锁舌柱上的锁舌扭簧,所述锁舌本体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卡板组件包括拉线臂以及拉线支架,所述拉线臂一端与止动臂铰接安装,拉线臂另一端配合滑门拉索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用于配合锁舌扭簧使用的扭簧定位柱,所述锁舌扭簧一端配合扭簧定位柱限位安装,锁舌扭簧另一端插装于锁舌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侧面开设有定位卡槽,止动扭簧端部定位安装于所述定位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门限位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臂端部弯折形成配合滑门拉索使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配合滑门拉索限位安装的拉索限位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滑门限位锁构造,包括基板、定位安装板、设置于基板与定位安装板之间的锁舌组件、止动板组件以及拉线卡板组件;所述止动板组件转动并带动锁舌组件转动实现对滑门的限位;本技术方案的滑门限位锁构造,拉线卡板组件与止动组件配合可带动锁舌组件转动,通过拉索与车门内外拉手连接,当车门打开时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的两个扭簧同时作用,实现限位功能,通过内外拉手解锁后锁舌组件和止动板组件同步实现解锁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提升了限位功能的可靠性,避免了传统结构容易出现脱落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