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翻转系统与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8600发布日期:2024-01-06 23:0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翻转系统与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阻尼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阻尼翻转系统与自动门。


背景技术:

1、阻尼器具有使传动滞后,缓解运动的作用,尤其在门体的开关应用中,能够使门体在开闭过程中能够缓慢打开或缓慢闭合,甚至能达到悬停的效果,提高门体的开闭安全性。

2、目前,阻尼器在常规的翻转系统应用过程中,通常为被动式的实现阻尼作用,即在相应的翻转结构的翻转主体进行翻转时,翻转主体带动阻尼器的传动轴转动,进而使阻尼器传动轴与内部的阻尼件作用而产生阻尼效应,进而阻碍翻转主体的翻转。如专利申请cn201710655135.5公开的手动翻转装置中,盖板与旋转轴连接,盖板翻转时旋转轴在弹性件的阻尼作用下使盖板轻松开启,并且盖板在弹性件对旋转轴的阻尼作用下安全、缓慢合盖。而且,在实现自动翻转控制的应用中,驱动件通常为传动连接在翻转主体,即传动连接门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阻尼扭矩的不同应用体系,提供了一种阻尼翻转系统。该阻尼翻转系统以主动驱动阻尼总成上的阻尼弹性件而促使传动轴主动阻尼旋转传动,实现传动轴主动的阻尼旋转扭矩的输出,达到主动的阻尼传动。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门。该自动门采用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驱动门体的自动开闭,能够实现门体的主动缓停开启和主动缓停关闭。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翻转系统,包括第一阻尼总成以及翻转驱动件;

5、所述第一阻尼总成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阻尼弹性件和第一阻尼移动块,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斜面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为输出端;

6、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传动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时带动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沿弹性形变轴向移动,移动的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斜面配合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旋转传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包括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件传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簧包括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压簧外。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配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簧的作用连接;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推杆沿靠近所述压簧的方向移动时压缩所述压簧,压缩的所述压簧阻尼带动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沿压缩方向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配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杠杆与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簧的作用连接;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杠杆翘动促使所述第一推杆沿靠近所述压簧的方向移动时压缩所述压簧,压缩的所述压簧阻尼带动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沿压缩方向移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翻转驱动件通讯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

14、并设置有助力系统,所述助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助力感应器以及与所述翻转驱动件连接的助力控制器,所述助力感应器与所述助力控制器通讯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基础上,设置有第二阻尼总成,所述第一阻尼总成和所述第二阻尼总成在翻转轴向上排布设置;

16、所述第二阻尼总成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阻尼弹性件以及第二阻尼移动块,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斜面配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为输出端;

17、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传动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时带动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沿弹性形变轴向移动,移动的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斜面配合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旋转传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包括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件传动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簧包括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所述第三压簧套设在所述第四压簧外。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配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簧的作用连接;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推杆沿靠近所述压簧的方向移动时压缩所述压簧,压缩的所述压簧阻尼带动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沿压缩方向移动。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更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配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杠杆与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簧的作用连接;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杠杆翘动促使所述第二推杆沿靠近所述压簧的方向移动时压缩所述压簧,压缩的所述压簧阻尼带动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沿压缩方向移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输出端相互背离。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翻转驱动件通讯连接。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阻尼翻转系统,包括翻转轴向上排布设置的第一阻尼总成和第二阻尼总成;所述第一阻尼总成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阻尼弹性件和第一阻尼移动块,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斜面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为输出端;所述第二阻尼总成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阻尼弹性件以及第二阻尼移动块,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的第一端作用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斜面配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为输出端;

25、设置有第一翻转驱动件和第二翻转驱动件,所述第一翻转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传动连接;

26、所述第一翻转驱动件能够独立驱动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所述第二翻转驱动件能够独立驱动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所述第一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时带动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沿弹性形变轴向移动,移动的所述第一阻尼移动块斜面配合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旋转传动;所述第二阻尼弹性件弹性形变时带动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沿弹性形变轴向移动,移动的所述第二阻尼移动块斜面配合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旋转传动。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翻转驱动件通讯连接;和/或,

28、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翻转驱动件通讯连接。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阻尼总成和所述第二阻尼总成上下排布设置,且所述门体在水平方向上翻转开闭。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

32、并设置有助力系统,所述助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助力感应器以及与所述翻转驱动件连接的助力控制器,所述助力感应器与所述助力控制器通讯连接。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外一种自动门,包括门体以及上述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并设置有助力系统,所述助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助力感应器以及与所述第一翻转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翻转驱动件连接的助力控制器,所述助力感应器与所述助力控制器通讯连接。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35、本实用新型的阻尼翻转系统,设置翻转驱动件与阻尼总成上的阻尼弹性件直接传动作用连接,在驱动阻尼弹性件形变时由阻尼弹性件带动与传动轴斜面配合的阻尼移动块移动而促使传动轴旋转传动,从而实现传动轴主动的阻尼旋转扭矩的输出,达到主动的阻尼传动。

36、其中,可以设置在翻转轴向上排布设置的两组阻尼总成,根据对两个阻尼总成的传动轴的阻尼旋转扭矩的输出方向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两组阻尼总成的阻尼旋转扭矩的输出方向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实现不同的翻转方向的驱动输出;并且,两组阻尼总成在未受翻转驱动件的传动作用下,可以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

37、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采用所述的阻尼翻转系统驱动门体的自动开闭,能够实现门体的主动缓停开启和主动缓停关闭。其中,阻尼总成设置为在翻转轴向上排布设置的两组,且两组阻尼总成的阻尼旋转扭矩的输出方向在两个相反时,可以由其中一个阻尼总成实现主动的阻尼传动开门,而由另一个阻尼总成实现主动的阻尼传动关门;而且,两组阻尼总成在未受翻转驱动件的传动作用下,门体可以任意角度的自由悬停状态,并可实现手动摩擦开闭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