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222发布日期:2024-02-26 16:43阅读:9来源:国知局
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1、冲击工具是一种电工工具,至少使其工具头沿着长轴方向作直线运动,以对被加工体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部分冲击工具的工具头既沿直线方向作冲击动作,又沿周向方向作转动动作,该类冲击工具包括有冲击螺丝批、冲击扳手和冲击钻等。

2、该类冲击工具包括壳体和驱动轴,壳体上至少开设有以供驱动轴穿过的安装孔,驱动轴通过缸套安装在安装孔中,且需要在驱动轴与钢套之间设置有间隙,以能够实现驱动轴的安装,同时,还需要沿驱动轴的轴向,在缸套的一侧设置o型圈,以避免壳体的油脂外露。

3、但是,在冲击工具进行工作时,由于驱动轴的转动动作,会使得驱动轴与钢套之间的摩擦加剧,从而导致驱动轴与钢套出现磨损,影响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仍存在驱动轴沿其轴向的窜动距离较大的情况。此外,由于驱动轴与钢套之间存在间隙,即便设置有o型圈仍会出现壳体内的油脂外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驱动轴安装结构容易降低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以及驱动轴沿其轴向窜动距离较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冲击工具,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贯穿孔同轴心设置;

4、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驱动轴具有穿经所述贯穿孔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的探出部分;

5、轴承,所述轴承容置在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轴承嵌套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击工具,包括壳体、驱动轴和轴承,通过设置对壳体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其能够通过轴承与驱动轴连接,在冲击工具工作时,有助于降低因驱动轴的转动动作,而造成驱动轴损伤的情况,从而能够延长驱动轴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减小驱动轴沿其轴向的窜动距离。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两个所述轴承贴合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上开设有密封槽,部分所述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密封槽中。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为o型圈。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轴承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圈。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套设在所述探出部分的外周面上。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包括:

16、主体,所述主体安置在所述安装槽中,且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连接;

17、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18、所述探出部分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二端,且所述探出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的直径,以使所述夹头安装时与所述主体抵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设置为t型轴。



技术特征: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两个所述轴承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开设有密封槽,部分所述密封圈容置于所述密封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设置为o型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轴承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套设在所述探出部分的外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设置为t型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包括壳体、驱动轴和轴承。其中,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孔,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贯穿孔连通的安装槽,安装槽与贯穿孔同轴心设置。驱动轴设置在壳体内,且驱动轴具有穿经贯穿孔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的探出部分。轴承容置在安装槽中,且轴承嵌套在驱动轴的外周面上。本技术的冲击工具,通过设置对壳体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其能够通过轴承与驱动轴连接,在冲击工具工作时,有助于降低因驱动轴的转动动作,而造成驱动轴损伤的情况出现,从而能够驱动轴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减小驱动轴沿其轴向的窜动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勤,董卫平,胡志春,刘高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开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