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7014发布日期:2024-01-16 11: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双层内外筒结构的压力容器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由于压力容器的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内外筒的套合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套合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率,或者无法做到内外筒的精确定位和运输,在套合过程中,容易发生内外筒之间不必要的磕碰和撞击,导致内筒或外筒的表面发生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2、目前大多使用悬臂杆的方式,先将外筒放在悬臂杆下方的搬运小车上,外筒穿过悬臂杆,再将内筒的一端固定在悬臂杆上,另一端固定在地面的立柱上,最后通过移动搬运小车,将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部,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悬臂杆结构笨重,悬臂的立柱与地面难以可靠固定,需要破坏地面放置大号的预埋件将立柱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或者在地面上铺设大面积的厚钢板,将立柱与厚钢板焊接固定两种办法,这两种办法的工装制作成本较高,内外筒装配精度差。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装配精度且结构简单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用于套合内筒和外筒,包括固定支撑架、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移动支撑架;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管支撑在所述移动支撑架上,所述移动支撑架的下端设有行走滚轮;所述外筒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移动小车带动所述外筒向所述内筒方向进行轴向运动,所述移动支撑架和所述内筒从所述外筒的一端进入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移动支撑架穿过所述外筒,到达所述外筒的另一端;所述移动支撑架与所述内筒保持相对静止。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小车上设有电动滚轮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动滚轮架两端的两个延伸架,所述外筒放置在所述电动滚轮架上,所述电动滚轮架带动所述外筒进行滚动,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对齐;所述移动支撑架在所述延伸架的上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运动,所述移动支撑架在所述延伸架上表面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移动支撑架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的运动轨迹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连。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滚轮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的滚轮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滚轮安装架上的滚轮电机以及至少一个由所述滚轮电机驱动的电动滚轮,所述滚轮安装架沿所述移动小车运动方向呈至少两列的阵列排列,所述外筒支撑在所述电动滚轮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安装架与所述移动小车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滚轮安装架左右位置的螺杆调节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安装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的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有活动件,所述电动滚轮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电动滚轮进行上下运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转轴,所述活动部围绕所述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安全销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的内壁与所述延伸架的上表面设有轨道,所述行走滚轮在所述轨道上运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外筒同轴的环形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轨道的凹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合工装还包括设有避让机构的临时支撑架,所述临时支撑架通过所述避让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临时支撑架到达所述第一位置用于临时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管,所述临时支撑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用于避让所述移动小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支撑架上设有旋转电机和由所述旋转电机驱动的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内筒旋转。

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采用灵活轻便的移动支撑架代替了笨重的悬臂杆结构,降低了工装的制作成本和安装难度;在内外筒套合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活动件和螺杆调节机构,能够对外筒的位置进行精确调节,避免内筒和外筒发生碰撞和摩擦,同时能够实现内筒与外筒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方便后续安装支撑块等工艺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用于套合内筒(11)和外筒(12),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架(2)、移动小车(3)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的移动支撑架(4);所述内筒(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2)上,所述第二支撑管支撑在所述移动支撑架(4)上,所述移动支撑架(4)的下端设有行走滚轮(41);所述外筒(12)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所述移动小车(3)带动所述外筒(12)向所述内筒(11)方向进行轴向运动,所述移动支撑架(4)和所述内筒(11)从所述外筒(12)的一端进入所述外筒(12)的内部;所述移动支撑架(4)穿过所述外筒(12),到达所述外筒(12)的另一端;所述移动支撑架(4)与所述内筒(11)保持相对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3)上设有电动滚轮架(5)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动滚轮架(5)两端的两个延伸架(6),所述外筒(12)放置在所述电动滚轮架(5)上,所述电动滚轮架(5)带动所述外筒(12)进行滚动,用于所述外筒(12)与所述内筒(11)对齐;所述移动支撑架(4)在所述延伸架(6)的上表面与所述外筒(12)的内壁上运动,所述移动支撑架(4)在所述延伸架(6)上表面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移动支撑架(4)在所述外筒(12)的内壁上的运动轨迹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滚轮架(5)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的滚轮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滚轮安装架上的滚轮电机以及至少一个由所述滚轮电机驱动的电动滚轮(51),所述滚轮安装架沿所述移动小车(3)运动方向呈至少两列的阵列排列,所述外筒(12)支撑在所述电动滚轮(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安装架与所述移动小车(3)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滚轮安装架左右位置的螺杆调节机构(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安装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的固定部(53)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53)上的活动部(54),所述固定部(53)与所述活动部(54)之间设有活动件(55),所述电动滚轮(51)设置在所述活动部(54)上,所述活动件(55)带动所述活动部(54)和所述电动滚轮(51)进行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55)为设置在所述固定部(53)上的转轴,所述活动部(54)围绕所述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活动部(54)与所述固定部(53)通过安全销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2)的内壁与所述延伸架(6)的上表面设有轨道,所述行走滚轮(41)在所述轨道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外筒(12)同轴的环形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轨道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合工装还包括设有避让机构的临时支撑架(7),所述临时支撑架(7)通过所述避让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临时支撑架(7)到达所述第一位置用于临时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管,所述临时支撑架(7)到达所述第二位置,用于避让所述移动小车(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架(2)上设有旋转电机(21)和由所述旋转电机(21)驱动的旋转轴(22),用于驱动所述内筒(11)旋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内外筒套合工装,包括固定支撑架、移动小车以及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移动支撑架;内筒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支撑在固定支撑架上,第二支撑管支撑在移动支撑架上;外筒放置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带动外筒向内筒方向进行轴向运动,移动支撑架和内筒从外筒的一端进入外筒的内部;移动支撑架穿过外筒,到达外筒的另一端;移动支撑架与内筒保持相对静止。本技术采用灵活轻便的移动支撑架代替了笨重的悬臂杆结构,降低了工装的制作成本和安装难度;在内外筒套合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活动件和螺杆调节机构,能够对外筒的位置进行精确调节,避免内筒和外筒发生碰撞和摩擦。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超,丁晓波,沈洁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