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天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27836发布日期:2024-05-17 13:0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车辆天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一些车型往往在车尾存储空间设计有天地门系统以丰富使用场景。天地门系统一般包括地门和部分盖设于地门的天门,天门需要至少部分枢转以允许地门打开或者关闭。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地门需要经常打开以放置或者取出物品,使得天门需要经常打开至一定的角度以允许地门打开或者关闭。这样导致车厢的内部环境容易被外部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天地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车厢的内部环境容易被外部环境污染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包括:天门,一端铰接于车尾的上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地门,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尾的下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二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天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地门驱动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地门的部分结构盖设于所述天门;其中,所述地门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至少部分枢转以允许所述天门打开或者闭合。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时抵触于存储空间隔板上。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天门驻停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时均抵触于存储空间隔板上。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天门与所述地门之间。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阶梯结构,所述天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阶梯结构,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盖设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容纳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容纳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凹陷部。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1mm。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固定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中的另一者设有容纳槽,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之间,且所述密封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电动吸合锁,所述电动吸合锁的第一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所述电动吸合锁的第二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所述第一锁止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止结构锁止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门包括信号灯,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设有透明结构,所述信号灯设置于所述透明结构中。

11、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包括一端铰接于车尾上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天门和一端铰接于车尾下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二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地门,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检测所述天门和所述地门的位置状态;根据所述指令和所述位置状态,分别控制所述天门和所述地门的运动,其中所述地门被控制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至少部分枢转以允许所述天门打开或者关闭。

12、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天门运动的过程中将所述天门的位置信息同步至控制器。

13、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天门枢转至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控制所述地门枢转至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检测所述天门与所述地门之间密封处的密封压力并将密封压力信息同步至控制器。

14、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地门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枢转打开时,控制安装于所述地门的信号灯闪烁。

15、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天门枢转至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控制所述地门枢转至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控制所述地门上的第一锁止结构与所述天门上的第二锁止结构锁止连接。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包括:天门,一端铰接于车尾的上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地门,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尾的下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二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天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地门驱动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地门的部分结构盖设于所述天门;其中,所述地门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至少部分枢转以允许所述天门打开或者闭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车厢的内部环境被外部环境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时抵触于存储空间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门驻停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时均抵触于存储空间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天门与所述地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阶梯结构,所述天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阶梯结构,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盖设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容纳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容纳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者等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固定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中的另一者设有容纳槽,其中当所述天门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所述地门处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所述密封条抵触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之间,且所述密封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电动吸合锁,所述电动吸合锁的第一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凹陷部底面,所述电动吸合锁的第二锁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阶梯结构的凸起部端面,所述第一锁止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止结构锁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门包括信号灯,所述第一阶梯结构的凸起部设有透明结构,所述信号灯设置于所述透明结构中。

10.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天地门系统包括一端铰接于车尾上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天门和一端铰接于车尾下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二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天门运动的过程中将所述天门的位置信息同步至控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天门枢转至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且控制所述地门枢转至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时,检测所述天门与所述地门之间密封处的密封压力并将密封压力信息同步至控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地门从所述第二闭合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枢转打开时,控制安装于所述地门的信号灯闪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天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天门枢转至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控制所述地门枢转至第所述二闭合位置时,控制所述地门上的第一锁止结构与所述天门上的第二锁止结构锁止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天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车辆天地门系统包括天门、地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天门的一端铰接于车尾的上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地门的一端铰接于车尾的下端并设置为能够在第二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第一驱动装置与天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地门驱动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其中当天门处于第一闭合位置且地门处于第二闭合位置时,地门的部分结构盖设于天门。通过这样的方式,该车辆天地门系统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车厢内部环境被外部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卓俊男,郭炫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澳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