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管钳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76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逆管钳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逆管钳扳手,尤其指一种藉翻转该可逆管钳扳手而可将原先有效顺时针旋转方向改变为逆时针旋转方向,反之亦然。
目前所见之管钳扳手型式种类繁多,但其作用及功效则几乎相同,并未有任何创新或突破性设计,尤在操作使用上,无单向扳转驱动,另一方向打滑之连续单向扳转功效,致有以下诸多缺失与不便1.使用钳紧操作时,在钳紧作用扳转一角度行程后欲再回复原角度位置,以便续作下一扳转角度行程操作时,均须将管钳颚口自工作物上脱离,再回复原行程开始之角度位置上,再度将颚口钳紧工作物始能再作次一扳转行程,至行程终了之角度后,又须再度脱离工作物……如此一再反覆交替上述二种动作,始能完成工作物之旋紧操作,甚为麻烦费时。
2.传统式管钳扳手在操作上全赖上述二种动作交替实施,但若遇工作空间狭窄时,如在颚口钳合工作物,并作一旋紧行程后欲再脱离工作物时,若此角度位置恰无足够空间可供管与工作物脱离动作实施进,岂不无法继续下一旋紧行程,终得半途而废不可,似此情形更是屡见不鲜,实为此类产品在实用性上之一大弊端。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不具上述诸端缺失之可逆管钳扳手。
本实用新型之可逆管钳扳手包含
一L型活动夹颚,其中该短边之颚与该长边之滑动杆大约呈90°,并且该活动杆面向该颚之一面上具有等距离之齿列,而该颚面向该滑动杆之一面上具有增进夹持摩擦力之齿纹;一钳颚座,其底部设有一圆形驱动轮座,并且在该圆形驱动轮座之顶部的一处相交设有一滑道,上述L形活动夹颚之滑动杆即滑动地装置于该滑道中,并且该滑动杆一面上之滑动齿列露出于该驱动轮座,而该活动夹颚之短边颚之齿纹面系面向该钳颚座所设有之固定齿面而形成一可调整大小之钳口;一驱动轮,其圆周上环设有棘齿,并且在其一面上具有径向分布之单斜向面爪,该驱动轮系其单斜向面爪朝向该驱动轮座开口而可转动地装置于该驱动轮座,并且其棘齿与上述夹颚座之齿列啮合;一弹性卡制圆珠,其系装设于上述钳颚座之圆形驱动轮座之壁内,并且该弹性卡制圆珠局部突露而抵住于上述驱动轮圆周上之棘齿;一把手,其一端具有一对应于上述钳颚座之圆形驱动轮座开口之穿孔,该穿孔之壁上设有若干个轴向之齿,该把手具穿孔之一端与该钳颚座接触贴合,同时该穿孔与驱动轮座同心地对齐;一制动轮,该制动轮系藉其圆周上所设有之若干个齿而不可转动地套合于该把手穿孔内,其一面上具有对应于上述驱动轮单斜向面爪之单斜向面爪,而与该驱动轮互相啮合;一弹性元件,其系装置于该把手之穿孔内,而维持上述该制动轮与该驱动轮之互相啮合;一盖,其系结合于该把手之穿孔,而将该弹性元件限制于该把手穿孔内;其中该弹性元件维持该制动轮与该驱动轮啮合之力量须使得该驱动轮与该制动轮两者在打滑时所须克服之摩擦力小于上述弹性卡制圆珠抵住该驱动轮之力量,以使得该可逆管钳扳手被无效旋转时,该制动轮可滑过该驱动轮,而不会带动该驱动轮。
藉上述各元件之组合,当该可逆管钳扳手被以一有效方向扳转时,由于其中之单斜向面齿互啮合,该驱动轮将为该制动轮所转动,同时该驱动轮进而带动与其啮合之活动夹颚之滑动杆而使得该活动夹颚往钳颚座移位,以便进行夹钳操作。而当反方向反转把手时,因该制动轮及驱动轮呈啮合之单斜向面爪,互相打滑,及上述弹性卡制圆珠之作用,而无法带动该驱动轮,因此可再次恢复旋转角度。
上述本发明之可逆管钳扳手,亦可如以下之一较佳实施例具有延该把手长轴方向呈左右对称之两组棘轮制动机构以增强其机构强度。
图示简单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可逆管钳扳手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2系
图1中可逆管钳扳手之组合立体图。
图3系图2中可逆管钳扳手部分纵剖视图。
图4系图3中可逆管钳扳手沿A-A线之横剖视图。
图4′除了附加的松脱装置外,其它基本与图4相同。
首先请参阅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上含有一活动夹颚30,一钳颚座20,及一端具有一叉构造之一把手10。该钳颚座20之底部具有一圆形穿孔22。一驱动轮12其圆周上设有棘齿122,其两端面上各设有径向单斜面爪13,13′(爪13示于图4中),并具有一中央轴向穿孔121,此驱动轮12被置于该圆形穿孔22内。该圆形穿孔22之顶部设有一滑道21而允许该活动夹颚30之一滑动杆31被滑动地装置于该滑道21内。该滑动杆31之底面具有齿列32,此齿列32与该驱动轮12之棘齿122啮合。上述叉构造之每一臂上其前端相对地分别设有一小圆孔11,11′。此等小圆孔11,11′之壁上均设有相似之轴向突出齿。该钳颚座20系置于该把手10之叉构造之两手臂间,并且穿孔22与孔11,11′同心地对齐。
一对制动轮14,14′藉其等圆周上所设有之齿141,141′与孔11及11′壁之齿相啮合,而分别被不可旋转地装置于该圆孔11及11′内。
如图4所示,该制动轮14于其内表面上设有对应于该驱动轮12之单斜向面爪13之径向单斜向面爪142,此两单斜向面爪142及13互相啮合。一波浪形弹簧垫圈16被置于该制动轮14之另一表面上,而压迫该制动轮14与该驱动轮12,并维持两者之互相啮合。对称于该制动轮14,在把手10中央长轴之另一侧上,制动轮14′及驱动轮12亦被维持成互相啮合。一端具有一径向凸缘151之一轴15被穿过制动轮14,14′中央之孔140,140′,该驱动化12之中央轴向穿孔121而盖住孔11。该轴15之另一端突出于把手10之孔11′。一盖板17,其直径稍大于孔11′直径,其中央具有一直径等于该轴15之直径的孔171,其被盖于孔11′并且该轴15突出于该盖板17中央之孔171。一C形环被夹紧于该轴15之突出端上所设有之一凹槽152上,而将该轴15固定于上述孔11,121,11′及171上。

图1及3所示,一弹性卡制圆珠24被装置于该钳颚座20之圆形孔22之侧壁内,并且与驱动轮12之棘齿122相压制,以致于当可逆管钳扳手被无效旋转时,该驱动轮12可为该卡制圆珠24所抵住,而使得制动轮14,14′滑过该驱动轮12。无效旋转之方向系依该驱动轮及该制动轮之单斜向面爪之斜向而定。如
图1及图4所示,无效旋转之方向系逆时针旋转。此外,弹簧垫圈16,16′之弹性必须使得其压缩应至少等于或大于上述驱动轮12及制动轮14或14′上之单斜向面爪高度之和,以及使驱动轮12及制动轮间之摩擦力小于卡制圆珠24与驱动轮12间之阻力。
上述把手10前端之穿孔11,11′其外端缘处均有一凹缘,供轴15端较大径之凸缘151及盖板17嵌合,该凹缘之深度,并允许操作者可同时按压该凸缘151及盖板17,使其靠近而压迫其间之弹簧垫圈16,16′。
如图3、4所示,当欲夹钳工作物时,仅须将该把手10行顺时针方向旋转(依图示方向),而该把手前端制动轮14,14′亦行同向同步运转,同时因该制动轮14,14′侧面上之单斜向面爪142,142′被分别压迫与该驱动轮12之单斜向面爪13,13′相啮合,驱动轮12亦作同向同步运转,进而由该驱动轮12带动与其啮合之齿列32,而使滑动杆31在钳颚座中之滑道21内移位,使图2中之颚33往把手10方向移动行夹钳动作。另外,在上述一扳转行程角度终了,将把手10反向扳转(逆时针方向),因驱动轮座22中之弹性卡珠24抵住该驱动轮12,使得制动轮14,14′滑过该制动轮12,而可马上进行下一次之夹钳。此时活动夹颚30之位置保持不变。
当操作完毕欲从被旋紧之管子上取下该可逆管钳扳手时,可以手指同时按压凸缘151及盖板17使弹簧垫圈16,16′被压缩,并同时反时针方向旋转把手10,因驱动轮12及制动轮14,14′无法打滑,而可使得滑动杆31受驱动轮12之驱动往外松开上述管子。
可进一步提供一附加的松脱装置,以松开管子。正如图4′所示,擒纵销40连接到盖板17的一端,接纳在制动轮14′的横向延伸孔内,在单斜向面爪13′的侧面绕着轴15开有若干与销40对应的开口41。另外,当并且仅当盖板17与凸缘151同时压缩时,销40插入一个上述开口41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可逆管钳扳手具有一方向扳转把手而可进行钳紧操作,而反向为打滑之连续性操作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之优点1.可连续作同向夹钳操作,毋须在旋转一角度后再自工件上拿起,又回到原角度后,始可再夹持旋转之落后方式,故在操作时效上甚为快速,操作亦甚简单。
2.由此设计之连续操作夹钳动作,尤能适合在狭小空间之工作环境下使用,更具其灵巧、实用功效。
权利要求1.一管钳扳手包括一L型活动夹颚(30),其中该短边之颚与该长边之滑动杆(31)大约呈90°,并且该活动杆面向该颚之一面上具有等距离之齿列(32),而该颚面向该滑动杆之一面上具有增进夹持摩擦力之齿纹;一钳颚座(20),其底部设有一圆形驱动轮座(22),并且在该圆形驱动轮座之顶部的一处相交设有一滑道(21),上述L型活动夹颚之滑动杆即滑动地装置于该滑道中,并且该滑动杆一面上之滑动齿列露出于该驱动轮座,而该活动夹颚之短边颚之齿纹面系面向该钳颚座所设有之固定齿面而形成一可调整大小之钳口;一驱动轮(12),其圆周上环设有棘齿(122),并且在其一面上具有径向分布之单斜向面爪(13,13′)该驱动轮系其单斜向面爪朝向该驱动轮座开口而可转动地装置于该驱动轮座,并且其棘齿与上述夹颚座之齿列啮合;一弹性卡制圆珠(24),其系装设于上述钳颚座之圆形驱动轮座之壁内,并且该弹性卡制圆珠局部突露而抵住于上述驱动轮圆周上之棘齿;一把手(10),其一端具有一对应于上述钳颚座之圆形驱动轮座开口之穿孔(11,11′),该穿孔之壁上设有若干个轴向之齿,该把手具穿孔之一端与该钳颚座接触贴合,同时该穿孔与驱动轮座同心地对齐;枢接机构(15),其将该把手枢接于该钳颚座,以使得该把手可绕一基本上横向延伸之枢接轴旋转;一制动轮(14,14′),该制动轮系藉其圆周上所设有之若干个齿(141,141′)而不可转动地套合于该把手穿孔内,其一面上具有对应于上述驱动轮单斜向面爪之单斜向面爪(142,142′),而与该驱动轮互相啮合;一弹性元件(16,16′),其系装置于该把手之穿孔内,并位于该制动轮不具有面爪之一面上而维持该制动轮与该驱动轮之互相啮合;一盖板(17),其系结合于该枢机构上并盖合于该把手之穿孔,而将该单性元件限制于该把手穿孔内;其中该弹性元件维持该制动轮与该驱动轮啮合之力量须使得该驱动轮与该制动轮两者在打滑时所须克服之摩擦力小于上述弹性卡制圆珠抵住该驱动轮之力量,并因该弹性元件可被压缩至一距离,该距离大于该驱动轮及制动轮单斜向面爪之侧向高度和,以使得该可逆管钳扳手被无效旋转时,该制动轮可滑过该驱动轮,而不会带动该驱动轮;藉上述各元件之组合,当该可逆管钳扳手被以一有效方向扳转时,由于其中之单斜向面齿互相啮合,该驱动轮将为该制动轮所转动,同时该驱动轮进而带动与其啮合之活动夹颚之滑动杆而使得该活动夹颚往钳颚座移位,以便进行夹钳操作;而当反方向反转把手时,因该制动轮及驱动轮呈啮合之单斜向面爪,互相打滑,及上述弹性卡制圆珠之作用,而无法带动该驱动轮,因此可再次恢复旋转角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管钳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盖板(17)系可向制动轮方向移动而结合于该枢接机构,以使得该盖板可被手动地压迫往该制动轮侧向移动,因而增加其中之上述弹性机构的压迫力量,使得当该把手被依该反方向旋转时,防止该制动轮及驱动轮上二组单斜向面爪之打滑,而促使该活动夹颚远离该钳颚座方向移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管钳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16,16′)为一波浪型弹簧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管钳扳手,尤其指一种可作连续钳紧操作之可逆管钳扳手,并且其有效转动方向可藉简单翻转扳手而改变成相反方向。
文档编号B25B13/14GK2068450SQ90202250
公开日1991年1月2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长撰 申请人:李长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