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3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尤指一种可藉由滑座滑移而直接控制灯泡明灭,以减免电气开关的装设而减化其构造的可照明的螺丝刀。
请参阅图1,以往的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其构造主要是包括在握柄90末端形成电池室91,电池室91末端则由盖体92螺设,并在盖体92中央设置弹簧93为电气接点;在螺丝刀杆体94前端设有预定形状的刀口95,后端则延伸至前述握柄90的电池室91的前端部,形成另一电气接点96;电池组97容装在前述握柄90的电池室91内,其前端电极与杆体94末端的电气接点96接通,末端电极则与盖体92的弹簧93的电气接点连接;滑座80套滑于杆体94上,在其内环面81上设有导电夹片82,可藉由与杆体94接触而传导电流,并且在后端面更凹设有容室83;灯泡99装在前述滑座80的前端面,其一电极连接在夹片82上;螺旋导线84卷绕于杆体94上,其一端85连接于灯泡99的另一电极上,而另一端86固接在握柄90中而连通于弹簧93的电气接点上;控制开关87埋设于握柄90靠前端处,其一电极88连接设于握柄90中的导丝而与弹簧93保持接通,另一电极89则与螺旋导线84的另一端86接连,以控制灯泡99的明灭,藉由上述构件的组合,滑座80可在杆体94上依实际操作的需要调整滑移位置,以达到较佳的照明效果。
上述构造虽可藉由滑座在杆体上滑移而达到较佳的照明效果,然而其控制开关设在握柄内,使得在制造程序中的开模、装配等加工程序较为困难、烦杂,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尤指一种可藉由滑座滑移直接控制灯泡明灭,以免除电气开关的装设而简化其构造的可照明的螺丝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主要是在螺丝刀的杆体上,设有可滑移的滑座,滑座前端容装有灯泡,并在螺丝刀的握柄内容装有电池组,电池组的一端电极直接与金属螺丝刀杆端连接,而灯泡的一接脚连接在设于滑座内部的导电夹片上,导电夹片夹持在杆体上而使灯泡与电池组连通,灯泡的另一接脚则藉由细导电元件连通于电池组的另一电极端上而构成完整电路;其特征在于金属螺丝刀杆体末端靠近握柄处的表面上披覆有绝缘层,杆体上的滑座被拉回至杆体末端时,绝缘层将导电夹片与杆体隔离进而中断电路使灯泡熄灭,当滑座向前推移时,则导电夹片与杆体恢复接触而使灯泡发亮,藉此减化开关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杆体末端预设有微凹环,再于其上披覆绝缘层,并使披覆后的绝缘层表面与杆体表面平整。
前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握柄前端形成可容设滑座末端部的接合室,并在其缘壁上设有卡扣凹环,且于滑座末端外周设有卡扣凸环。
前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座前端周缘设有三个等间隔的小容室,其内嵌装有三个小灯泡;滑座末端形成腔室,腔室前端周缘设有环形嵌座,又在腔室缘壁部分设有三个与小容室对应的轴向凹道,各凹道前端又各连通有一个与环形嵌座相通的外槽室,可将一个外端子及其三个端脚分别容装于环形嵌座与三个外槽室内,另外在腔室前缘也设有较小的环槽,并在环槽外周设有三个同样对应于小容室的内槽室,该等内槽室及环槽内分别容装有内端子的三个端脚及导电夹片;于小容室内的灯泡可用其二接脚分别插置于内外槽室内的端脚上而分别与内、外端脚连接。
上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座在容装灯泡的容室外缘各设有压出孔。
上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在滑座内的容室其后缘位置处,分别制造成前段部及后段部,前段部的贯通孔末端设有直径较大的嵌套孔,又在嵌套孔后端内缘设有定位凹环,此外,在容室后缘设有定位室;而后段部则在前端面设有一对应于前述贯通孔的凸环,凸环外缘部份设有对应于前述凹环的环凸纹而与其相互卡合;又在相对于各容室后缘处设有定位环,与前述的定位室配合定位;此外,在后段部端面的一个角落处设有弧形凹槽。
上述可照明的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座在各容室的外缘部分,分离独立成翼片状,其两侧设有一对滑轨,另在相对应的容室内缘配合形成有一对滑道而可将其插置以更换灯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及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可照明的螺丝刀,在使用操作上比以往更为简便,且在移回不用时可顺便将电流回路切断,而无需多设控制开关,进而简化了其构造;另外,在加工制造过程方面所需克服的技术难度也较容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能达到预定的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图1是以往一种可照明螺丝刀的组合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沿线A-A的断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座的局部剖视立体分解图。
图5是滑座部份的径向组合剖视图。
图6是滑座部份的轴向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局剖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握柄1、螺丝刀杆体2、电池组3、滑座4、三个灯泡5以及螺旋导线6;其中握柄1由具有强度及电气绝缘层的塑料材料所成型,略呈圆筒状,且在前端形成接合室11,并在接合室11缘壁设有卡扣凹环111;握柄1末端设有电池室12,电池室12前端嵌设有第一电级片13,第一电极片13中央形成镂孔131,并在镂孔131周缘设有三个耳部132,并且在第一电极片13上也设有三个钩部133,分别钩设三个导电弹簧134;又在电池室12缘壁部分设有槽道121,内部容置导电金属条122,而电池室12末端周缘形成内螺纹14,其上并螺设有盖体15,盖体15前缘设有第二电级片16而与导电金属条122相接,以便形成电通路;又在盖体15后端设有凹沟151,可利用硬币容置而旋松盖体15以更换电池。
螺丝刀杆体2以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其末端为一体成型于前述握柄1的前端部,而末端部则卡嵌于第一电极片13耳部132中,且杆体2在握柄1前端处设有微小的凹环21,凹环21上披覆塑料绝缘层22,以供作为控制电气回路启闭的隔绝体,也可不设微小凹环21,而直接披覆塑料绝缘层22,其可在杆体2成型于握柄1前端的同时被加工成型。
电池组3容装于前述电池室12内,其一端电极与盖体15前缘的第二电极片16接通,可使电源供应至导电金属条122上,其另一端电极则与电池室12前缘的第一电极片13的弹簧134弹压,以便使电源传导至整个金属杆体2而形成电气通路。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滑座4在其后端内部形成腔室41,腔室41前缘中央同轴设有环槽42,环槽42前缘又同轴设有贯通孔43,藉由腔室41、环槽42、贯通孔43,使滑座4滑套于前述杆体2上,而在腔室41前端的外周缘设有环形嵌座411,又在腔室41缘壁部分等间隔设有三个轴向凹道412,各凹道412前端又各设有与嵌座411相通的外槽室413,可将一外端子401及其上等间隔设置的三个端脚4011,分别容装固设于嵌座411与三个外槽室413内;另在环槽42外周设有三个间隔对应于外槽室413的三个内槽室421,环槽42周边及内槽室421中分别固设内端子402的三个导电夹片4021及端脚4022,而在滑座4的前端设有三个与内、外槽室421、413对应的小容室44,其末端分别设有二插孔442、443,可分别与内、外槽室421、413前缘连通,又在各容室44的末端设有通往滑座4外缘的压出孔441;此外还在滑座4后端的外缘设有卡扣凸环45,可容装于前述握柄1前端的接合室11中,以将滑座4套紧而定位。
三个照明灯泡5装设于前述滑座4前缘的三个容室44内,其后端的一个接脚51插置于插孔442内,另一接脚52则插置于另一插孔443中而与前述内、外端子402、401的端脚4022、4011插装,同时并藉由内端子402的导电夹片4021与螺丝刀杆体2接触连通。
螺旋导线6卷绕于前述杆体2上,其一端61连接于前述滑座4内的外端子401耳部4012圆孔上,而与前述灯泡5形成电路连通,另一端62则固接于握柄1内的导电金属条122,以连通输出电池组3的电源。
利用上述构件的组合,其使用及操作情形说明如下。
请配合图2、图5所示,当滑座4容装于握柄1前端的接合室11时,其内的导电夹片4021正好位于绝缘层22上,因此导电夹片4021与杆体2形成电气断路,此时灯泡5为熄灭状态;当需要照明时,只要将滑座4稍用力往前推移,使其内的导电夹片4021滑移绝缘层22而与杆体2接触,则电池组3可由第二电极片16、导电金属条122,经由导线6而将电源传送给灯泡5,并由导电夹片4021经杆体2末端的第一电极片13而完成电气通路,使滑座4前端的灯泡5产生照明效果,如此便可用于光线不足的暗处或深孔作业;当作业完毕而收藏时,只要再将滑座4拉至握柄1前端的接合室11内卡合,其内部的导电夹片会自动再与绝缘层22接触,使灯泡5因电气回路断路而熄灭。
在使用的过程中,若发现灯泡5损坏而须更换时,可利用容装灯泡5的容室44外围突起所形成的压出孔441,再藉由一细长铁丝穿经压出孔441而将灯泡5顶出予以更换;此外,也可将滑座4设计成下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
请参阅图7,为了便于换装滑座4′前端容室44′内的灯泡5,可将滑座4′设计成可拆式,也就是约在容室44′后缘处,将其分别制造成一前段部41′及后段部42′,再加以组合;其中前段部41′的贯通孔43′末端开设直径较大的嵌套孔439′,又在嵌套孔439′内缘预定处设有定位凹环431′,此外,又在容室44′的后缘设有定位室441′;而后段部42′则在前端端面上凸设有对应于前述嵌套孔439′的凸环421′,又在凸环421′外缘部份设有对应于前述凹环431′的环凸纹422′,以便相互卡合;又在对应于各容室44′后缘处设有定位环442′,与前述的定位槽441′配合定位;而为了在卡合后利于人手扳移以便更换灯泡5,可在后段部42′的端面一个角落设有弧形凸槽45′。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为了换装滑座48前端容室448内的灯泡,滑座48在各容室448的外缘部分418可分离独立设计成翼片状,其两侧设有一对滑轨428;此外在相对应的滑座48上,容室448内缘配合形成有一对滑道438而可将其插置。
另外,藉以连接滑座4及握柄1的螺旋导线6也可再作简单的结构变化实施。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在杆体27上卷绕的导线67为蛇管状,当滑座47滑回至握柄17前端接合室117时,其蛇管状导线67便压缩至滑座47的腔室417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主要是在螺丝刀的杆体上,设有可滑移的滑座,滑座前端容装有灯泡,并在螺丝刀的握柄内容装有电池组,电池组的一端电极直接与金属刀杆端连接,而灯泡的一接脚连接在设与滑座内部的导电夹片上,导电夹片夹持在杆体上而使灯泡与电池组连通,灯泡的另一接脚则藉由细导电元件连通于电池组的另一电级端上而构成完整电路;其特征在于金属刀杆体末端靠近握柄处的表面上披覆有绝缘层,杆体上的滑座被拉回至杆体末端时,绝缘层将导电夹片与杆体隔离而中断电路使灯泡熄灭,当滑座向前推移时,则导电夹片与杆体恢复接触而使灯泡发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末端预设有微凹环,再于其上披覆绝缘层,并使披覆后的绝缘层表面与杆体表面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柄前端形成可容设滑座末端部的接合室,并在其缘壁上设有卡扣凹环,且于滑座末端外周设有卡扣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座前端周缘设有三个等间隔的小容室,其内嵌装有三个小灯泡;滑座末端形成腔室,腔室前端周缘设有环形嵌座,又在腔室缘壁部分设有三个与小容室对应的轴向凹道,各凹道前端又各连通有一个与环形嵌座相通的外槽室,将一个外端子及其三个端脚分别容装于环形嵌座与三个外槽室内,另外在腔室前缘也设有较小的环槽,并在环槽外周设有三个同样对应于小容室的内槽室,该等内槽室及环槽内分别容装有内端子的三个端脚及导电夹片;在小容室内的灯泡用其二接脚分别插置于内外槽室内的端脚上而分别与内、外端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座在容装灯泡的容室外缘各设有压出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内的容室后缘位置处,分别制造成前段部及后段部,前段部的贯通孔末端设有直径较大的嵌套孔,又在嵌套孔后端内缘设有定位凹环,此外,在容室后缘设有定位室;而后段部则在前端面设有一对应于前述贯通孔的凸环,凸环外缘部分设有对应于前述凹环的环凸纹而与其相互卡合;又在相对于各容室后缘处设有定位环,与前述的定位室配合定位;此外,在后段部端面的一个角落处设有弧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照明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座在各容室的外缘部分,分离独立成翼片状,其两侧设有一对滑轨,另在相对应的容室内缘配合形成有一对滑道而可将其插置以更换灯泡。
专利摘要一种可照明的螺丝刀,是在螺丝刀的杆体上设有滑座,滑座前端装有灯泡,螺丝刀握柄内装有电池组,电池组的一电极连接金属杆端,灯泡的接脚藉由导电夹片夹持杆体而与电池组连通,灯泡的另一接脚则连通电池的另一电极以构成完整电路;杆体末端靠近握柄的表面披覆有绝缘层,如滑座移至杆体末端,绝缘层可将导电夹片与杆体隔离而断路,使灯泡熄灭;如滑座前移则可让导电夹片与杆体恢复接触而使灯泡发亮。
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简便,在加工制造过程方面也较简单、容易。
文档编号B25B23/18GK2144563SQ9224208
公开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郑钟平 申请人:郑钟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