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发射钉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562阅读:49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连发射钉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连发射钉枪。
目前的许多种射钉枪结构都是要求射钉必须从枪口装入枪管、并以通条将射钉送入枪管进而推动活塞杆复位,装好钉后再装子弹,按装钉、弹的程序不得颠倒、否则会引发事故;工作时,需将枪口抵在工作物上、用力推压枪身,此时击发才能击出射钉进入工作物内,这是为了确保射钉枪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对人体造成误伤。
中国专利公报公开的CN1059863A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着一种射钉枪结构方案,它具有一个支承、可支承十粒射弹,该种枪可在十发字弹内连发射钉,但其支承带只能用一次。
上述现有技术都具有着一个共用缺点操作动作多、影响工作效率,尤其不能自动、快速地将子弹上膛并退壳。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自动上弹入膛、退壳的高效连发射钉枪。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现方案是与现有技术相同,它包括枪体、枪机、与枪管连为一体的活塞筒及其末端连接的弹膛体、活塞杆,在枪体内腔与活塞筒外壁之间沿活塞轴向装有推压弹簧,枪管及活塞可沿该轴向相对枪体往复滑动,其特点是具有一个位于弹膛体后端的子弹仓夹,其内所填装的最上边一颗子弹的外径与弹膛体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枪机上装有一个当枪机端面与弹膛体端面相接触时可钩卡住已上膛的子弹弹壳末端凸台的爪子钩。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时,可在活塞杆底部与枪管后端空间内装入复位弹性。
本实用新型也可这样实现在上述基本方案基础上,设一个位于活塞筒前端、与枪管连为一体的射钉仓夹,该仓夹(14)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推杆(12)、推杆(13)及其上端连为一体的推杆爪(3)、弹簧挡板(4)构成,推杆(12)与枪管之间呈一锐角、露出仓夹(14)部分与枪体固定连接,推杆(13)及推杆爪(3)与枪管之间呈垂直状、推杆(13)上开有可使之与推杆(12)相配合并沿其滑动的滑槽,推杆爪(3)待工作时抵在仓夹(14)中填装好的最上边射钉的下面,弹簧挡板(4)系待工作时挡于射钉与枪管腔之间的一个弹片、其一端与仓夹(14)内壁相固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这样实现在上述基本方案基础上,设一个位于活塞筒前端、与枪体连为一体的射钉仓夹,该仓夹(14)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汽缸(20)、储能弹簧(23)、活塞(24)及其上端连为一体的推爪(3)、弹簧挡板(4)构成,汽缸(20)及活塞(24)与枪管之间呈垂直状,储能弹簧(23)装于汽缸(20)底部与活塞(24)之间,汽缸(20)顶部与活塞筒之间有一气体通道,推爪(3)在待工作时抵在仓夹(14)中填装好的最上边射钉的下面,弹簧挡板(4)系一待工作时挡于射钉与枪管腔之间的弹片、其一端与仓夹(14)内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弹夹结构,从而实现了多颗子弹可自动、连续地快速上膛及退壳,使之可以连发射钉、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
图1的A-A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子弹上膛、击发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图1、2中所展示的两个实施例结构可知,除上钉入膛的具体结构不同外,都由枪管1、推杆爪3、弹簧挡板4、活塞筒5、推压弹簧6、复位弹簧7、活塞杆8、弹膛体9、枪机11、射钉仓夹14、枪体15、子弹仓夹16及活塞环17等构成,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子弹仓夹16的结构如图2所示,与军事枪械中的子弹梭子是一样的,当然其工作原理也相同;而本实用新型的子弹上膛工作原理也与军事枪械相同在弹膛体9与枪机11相对靠近位移时,弹夹16内的最上边子弹10在枪机11端面的作用下滑入枪膛内。但有所区别的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射钉枪比军事枪械多了一个用来击发射钉的活塞结构,由于弹膛体9是装于活塞筒5的末端,它的外径与活塞筒5的外径差不多、比子弹外径尺寸要大得多,这样要确保子弹10在枪机11的作用下能准确进入弹膛体9的膛孔内,就必须对于弹膛体9与弹夹16的尺寸配合作出相应设计让弹夹16的高度恰保证所填装的子弹的最上边那颗的外径与枪膛体9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高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使用安全、防止误伤人,设计枪必须将枪口抵于工作物上、并用力推压枪身,才能使子弹上膛、被击发。子弹上膛的工作原理是(参看
图1、2)将枪口顶在工作物上,用力朝工作物方向推压枪身,于是枪管1及与之连为一体的活塞筒5便克服推压弹簧6的弹力而相对枪体15沿轴向向后滑移,枪膛体9亦随之后移、并推着弹夹16移向枪机11的端面,当这种移动最终使弹夹16抵到了枪机11的端面上仍受枪膛体9传来的水平轴向的推力时,弹夹16就将此力传给枪机11的端面,由于弹夹10斜面结构,使得来自枪机11的反作用力在将弹夹16下压、使弹膛体9端面可直接与其接触的同时,将弹夹16中的最上边那颗子弹10推入弹膛体9内。参看图4,射击的工作原理是待子弹10上膛后,扣动板机,枪机11内的撞针18弹出撞击子弹10后壳而引弹爆炸,而炸弹所产生的强大气压沿轴线推动活塞杆8克服复位弹簧7相对于活塞筒5而向前滑移,活塞杆8前端面推动已装入枪管1腔内的射钉2进行作业,爆炸气压消失,则弹簧7将迫使活塞杆8复位。自动退壳原理当子弹10上膛时,枪机11端面与弹膛体9端面相接触,此时枪机端面上的爪子钩19将抓住子弹10壳体尾部凸台,射击完毕,将枪从工作物上抬起时,枪机将脱离弹膛体9,而爪子钩19就会将弹壳拖出弹膛体9。
作为本实用新型,射钉也可以传统方法单颗从枪口装入,但在实施例1、2中,为了使射钉操作更加自动化、高效化,皆设计了一个射钉仓夹14,该钉夹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军事枪械弹夹类似,只是上膛结构、工作原理不同。
图1中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推杆12、推杆13及推杆爪3组成,如图4所示,钉夹14与枪管1连为一体,推杆12与枪体15连为一体,推杆12与枪体15连为一体,当工作时,将枪口抵在工作物上,推压枪身,一方面如前述这一动作完成了子弹上膛的过程;另一方面,与此同时钉夹14也将随枪管1一起相对枪体15向后移,推杆12不动,则推杆13将沿着推杆12的斜面上升,于是与推杆13连为一体的推杆爪3就将它所抵着的射钉送入枪管1腔内。即一个压枪动作,同时完成了上弹、上钉的过程。至于图中弹簧挡板4只是在平时起到一个防止其它射钉意外滑入枪管1内。图2中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气缸20、活塞21及推杆爪3组成,钉夹14与枪体15连为一体,气道22将活塞筒5与气缸20连通了,当射击时,活塞筒5内产生的气压通过气道22传给气缸20,使活塞21下移、压缩弹簧23储能;射击完毕,气压消失,则弹簧23将迫使活塞21上移,于是与活塞21上端连为一体的推杆3便将射钉推送入枪管1,腔内。即在上一次射击动作完成后就自动将下一次射钉上膛待发了。
权利要求1.一种可连发射钉枪,包括枪体、枪机、与枪管连为一体的活塞筒及其末端连接的弹膛体、活塞杆,在枪体内腔与活塞筒外壁之间沿活塞轴向装有推压弹簧,枪管及活塞可沿该轴向相对枪体往复滑动,其特征是具有一个位于弹膛体后端的子弹仓夹,其内所填装的最上边那颗子弹的外径与弹膛体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枪机上装有一个当枪机端面与弹膛体端面相接触时可钩卡在已上膛的子弹弹壳末端凸台的爪子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发射钉枪,其特征是活塞杆底部与枪管后端空间装有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连发射钉枪,其特征是具有一个位于活塞筒前端、与枪管连为一体的射钉仓夹,该仓夹(14)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推杆(12)、推杆(13)及其上端连为一体的推杆爪(3)、弹簧挡板(4)构成,推杆(12)与枪管之间呈一锐角、露出仓夹(14)部分与枪体固定连接,推杆(13)及推杆爪(3)与枪管之间呈垂直状、推杆(13)上开有可使之与推杆(12)相配合并沿其滑动的滑槽,推杆爪(3)待工作时抵在仓夹(14)中填装好的最上边射钉的下面,弹簧挡板(4)系一待工作时挡于射钉与枪管腔之间的弹片、其一端与仓夹(14)内壁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连发射钉枪,其特征是具有一个位于活塞筒前端、与枪体连为一体的射钉仓夹,该仓夹(14)的上钉入膛结构由汽缸(20)、储能弹簧(23)、活塞(24)及其上端连为一体的推爪(3)、弹簧挡板(4)构成,汽缸(20)及活塞(24)与枪管之间呈垂直状,储能弹簧(23)装于汽缸(20)底部与活塞(24)之间,汽缸(20)顶部与活塞筒之间有一气体通道,推爪(3)在待工作时抵在仓夹(14)中填装好的最上边射钉的下面,弹簧挡板(4)系一待工作时挡于射钉与枪管腔之间的弹片、其一端与仓夹(14)内壁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可连发射钉枪,包括枪体、枪机、枪管、活塞筒、弹膛体、活塞杆,枪管及活塞可沿该轴向相对枪体往复滑动,特点是具有一个位于弹膛体后端的子弹仓夹,其内所填装的最上边那颗子弹的外径与弹膛体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枪机上装有一爪子钩、可搭在已上膛的子弹壳凸台上,其优点是可自动、快速上弹及退壳,简化操作动作,提高射钉效率。
文档编号B25C1/14GK2161432SQ9321349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8日
发明者林广勇 申请人:林广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