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40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起子。
综观用于置设螺丝的工具中,有一种内装有棘轮机构能作顺反两方向进退旋转的螺丝起子(即螺丝刀),其结构如附图6~8所示。其中,附图6是现有技术棘轮起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7是附图6的组合侧面剖视图;附图8是附图6的组合端面剖视图。该棘轮起子由手柄1与棘轮机构2结合组成;其中,棘轮机构2由套座21、套筒22、掣子23、转向控制器24、止退片25和套管26等构件组成;其中,套座21后端设有用于与手柄1相连接的固定段211,其前端设有组装孔212,用于置入套筒22,该套筒22后端设有棘齿221,而套筒22前端是可套于六角螺丝头部使六角螺丝旋转的套筒端部222,在其内可加设十字或一字起子头;在套座21上设有与组装孔212相连通的凹容室213,为了配合掣子23放入凹容室213,在其后端设有平面214,该平面再通过倾斜面215紧靠后端端壁,在凹容室213前端的侧壁分别下陷面形成平面216,该平面216通过凹槽217紧靠后端壁;当推块242位于导槽261中央位置时,如附图7所示,二个掣子23中一个贴设于平面214而另一个贴设于平面216上,该掣子23前端具有可与棘齿221卡合的定位体231,在其后端两侧设有凸缘232;在转向控制器24下端设有二片成八字形的可紧抵掣子23的弹片241,在其上端设有U形推块242;止退片25设于套筒21下方的缺口内,当套筒22置入套座21内时用止退片25予以定位;当套筒22、掣子23、转向控制器24和止退片25分别置设于棘轮机构2的套座21的适当位置后,以套筒26套在套座21上,在套管26上端设有导槽261,转向控制器24上的推块242从导槽261突出于套管26之外,该导槽261具有后退、中央和前进三个位置。
对上述现有技术棘轮起子各部件依序组装完成后,使用人可利用该棘轮机构2中的转向控制器24使套筒22转向,其中,当转向控制器24的推块242位于导槽261的中央位置时,转向控制器24的两个弹片241可分别紧抵于两个掣子23上,使其平行贴靠于平面214和平面216上,而定位体231则可双向与棘齿221的齿沟卡合,从而使套筒22在套座21内被锁住;而当将转向控制器24的推块242上推,使其位于导槽261的后退后置时,则转向控制器24的弹片241便使其中之一的掣子23以凸缘232贴靠于凹容室213的倾斜面215上,而形成翘起状,这时,该掣子23的定位体232便脱离棘齿221的齿沟,使套筒22在套座21内仅能作反时针方向转动;如将转向控制器24的推块242向下推,使其位于导槽261的前进位置,则转向控制器24的弹片241便使另一掣子23以凸缘232贴靠于凹容室213的凹槽217内,而形成翘起状,此时,该掣子23的定位体232便脱离棘齿221的齿沟,使套筒22于底座21内仅可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这种现有技术的棘轮起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其结构限制,有下列缺点1.用以卡掣棘齿的二个掣子在受转向控制器二个弹片的推动下成翘起状时,脱离卡掣状态,使套筒仅有作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然而,在转向控制器的弹片顶抵和推动掣子使其翘起时,会受到掣子的抵抗而不能顺利地推动,因此使用不方便;2.当组装时,需在凹容室内置放转向控制器,并在其两侧的弹片上分别设置一个掣子,倘若置放掣子的位置稍偏向凹槽处时,就会使掣子翘起,因此组装不方便。
本设计人一本孜孜不倦精神,并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研究与试验终于作出本实用新型棘轮起子。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棘轮起子,使该棘轮起子的转向控制器弹片能平顺圆滑地推动掣子,并且易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提供一种改良的棘轮起子,具有手柄、棘轮机构中的套座、套筒、掣子、转向控制器、止退片及套管,其特征在于在套座上设有与组装孔相连通的凹容室,在该凹容室中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较宽的推合槽,靠凹容室一端在与套管前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突块;掣子是一体成型的嵌合片体,对应地并留有裕度地套设于套座的凹容室内,掣子由两个对应形成的L形、开口向内侧的定位板、在该两个定位板中间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向上突出呈平台状的连杆、在两定位板内侧分别向内垂直伸出的二个斜对称的凸条所组成,定位板对应地套设于推合槽内,转向控制器底端的两个弹片分别紧抵于L形定位板向上延伸的挡板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套座的凹容室中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较宽的推合槽,以供掣子的定位板对应套设,当通过转向控制器推动掣子沿套座的凹容室进行后退或前进动作时,同时使掣子的定位板也沿着凹容室的推合槽向后或向前滑动,在留存裕度的推合槽内当定位板滑到靠合于推合槽的界限端时,掣子即不再往该方向前进,因此本棘轮起子不仅可使掣子滑动顺利,而且滑动一个预设行程后并靠合到推合槽的界限端时,可确保掣子不再继续前进。
2.在掣子的定位板顶端组设转向控制器时,仅需将转向控制器下端的弹片分别紧抵于定位板的挡板内即可,因此,组装极为方便。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与达成的功效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起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推块位于导槽中央位置时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推块位于导槽后退位置时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推块位于导槽前进位置时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5是附图4的A-A剖视示意图。
附图6是现有技术棘轮起子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7是现有技术棘轮起子组合侧面剖视图。
附图8是现有技术棘轮起子组合端面剖视图。
首先,从附
图1的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手柄5和棘轮机构6中的套筒61,转向控制器62、止退片63及套管64等构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对套座3和掣子4进行了改进。
套座3后端设有用于与手柄5相连接的固定段31,其前端设有组装孔32,用于置入套筒61,在套座3上设有与组装孔32相连通的凹容室33,在该凹容室33中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较宽的推合槽331,靠凹容室一端在与套管61后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突块34,以供套筒61后端的定位(见附
图1和3)。
掣子4是一体成型的嵌合片体,可对应地并留有裕度地套设于套座3的凹容室33内;掣子4由两上对应形成的L形、开口向内侧的定位板41、在该两个定位板中间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向上突出呈平台状的连杆42、在两定位板41内侧分别向内垂直伸出的二个斜对称的凸条411所组成,定位板41对应地套设于推合槽331内,转向控制器62底端的两个弹片621分别紧抵于L形定位板向上延伸的挡板412内。
组合实施时,如附
图1和2所示,将后端具有棘轮611的套筒61穿过组装孔32置入套座3的凹容室33内,并将掣子4套设于套座3的凹容室33内,同时使掣子4两端的定位板41恰对应地套入凹容室33前后两端的推合槽331内,然后,对应于定位板41顶侧套入转向控制器62的弹片621,并且使弹片621紧抵于定位板41的挡板412内;再将止退片63置入套座3下端的缺口内(可一并参阅附图3),以便止挡套筒61的棘轮611于凹容室33中,随后将套管64套于套座3上,使转向控制器62的推块622得以突出于导槽641之外,再将套座3的固定段31置入手柄5的孔洞中,形成整体的棘轮起子。
当转向控制器62上的推块622位于导槽的中央位置时,(如附图2所示),掣子4内侧所具的两凸条411便分别突伸并卡合于棘轮611的齿沟内,从而使套筒61被锁定于套座3内,不能自由转动。当将转向控制器62的推块622推动到导槽241后退或前进位置时,(如附图3~5所示),可令转向控制器62的弹片621顶推掣子4的定位板的挡板412,并使掣子4沿着套座3的凹容室作后退或前进动作,同时当掣子4的定位板41靠抵于凹容室33的推合槽331界限端时,另一侧掣子4中的一只凸条411可突出并与棘齿611的齿沟卡合,从而使套筒61在套座3内仅能作反时针或顺时针的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起子,具有手柄(5)、棘轮机构(6)中的套座(3),套筒(6)、掣子(4)、转向控制器(62)、止退片(63)及套管(64),其特征在于在套座(3)上设有与组装孔(32)相连通的凹容室(33),在该凹容室(33)中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向左、右两侧延伸并较宽的推合槽(331),靠凹容室(33)一端在与套管(61)前端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突块(34);掣子(4)是一体成型的嵌合片体,对应地并留有裕度地套设于套座(3)的凹容室(33)内,掣子(4)由两个对应形成的L形、开口向内侧的定位板(41)、在该两个定位板中间将它们连接起来并向上突出呈平台状的连杆(42)、在两定位板内侧分别向内垂直伸出的二个斜对称的凸条(411)所组成,定位板(41)对应地套设于推合槽(331)内,转向控制器(62)底端的两个弹片(621)分别紧抵于L形定位板向上延伸的挡板(42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棘轮起子,该棘轮起子具有手柄和棘轮机构的套座、套筒、掣子、转向控制器、止退片,在套座的凹容室中前后分别设有推合槽,在凹容室一端设有突块,掣子是在两个L形定位板中间由连杆连接而成,在定位板内侧设有凸条,定位板套设于推合槽内,转向控制器底端的两个弹片分别紧抵于L形定位板向上延伸的挡板内。棘轮起子便于组装并且使掣子顺利地滑动。
文档编号B25B15/04GK2201214SQ93246270
公开日1995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徐宏奇 申请人:徐宏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