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头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7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钩头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钩头活扳手。该扳手是一种紧固和拆卸圆螺母的工具。
目前国内外均是用钩头呆扳手紧固和拆卸圆螺母的,每一规格的圆螺母需要一把相应的扳手,这样就需要很多规格的呆扳手才能满足各种规格的圆螺母紧固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可靠,可以紧固不同规格的圆螺母专用工具。
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与传动关系与活扳手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扳体的扳口部位有一个钩头,扳体左端有一斜面,斜面与钩头受力面呈45°夹角,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之间有一个与斜面平行的斜孔。转动蜗杆使顶块顶住某一直径圆螺母的水平中心部位,即可紧固与拆卸这一直径的圆螺母。
应用本发明,只需要一把或数把钩头活扳手,就可以满足任何规格尺寸的圆螺母紧固与拆卸,从而大大减少了扳手的数量,同时方便了使用,也节约了钢材。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视图。
图2是从图1中A-A剖得出的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
扳体(1)的头部左上方有向下的钩头,扳体的左端有一斜面,斜面与钩头受力面呈45°夹角,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之间有一个斜孔,斜孔与斜面平行,斜面上有与斜孔相通的沟槽,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上有一个贯通的方孔,方孔与斜孔相通,扳体头部下端的斜面上有一个穿过方孔的小孔。顶块(2)由齿条柱、颈部和肩部组成。顶块(2)上的齿条柱穿入扳体的斜孔中,颈部通过扳体斜面上的沟槽,肩部与扳体斜面接触。带有轴向通孔的蜗杆(3)装入扳体方孔中并与顶块上的齿条柱啮合。小轴(4)装入扳体下端斜面的小孔内及蜗杆的轴向孔中。蜗杆可在方孔内及小轴上转动,顶块可在蜗杆的带动下沿着扳体的斜面滑动。
工作时,扳体上的钩头进入圆螺母上的槽口后,转动蜗杆,将顶块调整至圆螺母的水平中心位置,使顶块与圆螺母水平中心部位的外圆接触,按图1的箭头方向转动扳手,即可紧固螺母,将扳体上的钩头反向进入螺母槽口并反向转动则可以松开螺母。顶块与螺母外圆的接触面为弧面。如将顶块置入圆螺母水平槽口内,使顶块与槽口平面接触,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扳体上的45°斜面是理论数值,设计制造中在45°左右有少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使用效果。钩头与扳体可以为整体式的,也可以采用联接块与扳体固联的形式,用联接块代替钩头的作用,以更换联接块的方式满足不同规格的圆螺母紧固需要。整体式的扳体可以设计制造成几种规格,每种规格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槽口宽度的圆螺母。例如槽口宽度为5mm和6mm的圆螺母,其直径范围是30-68mm,钩头宽度按5mm的规格设计制造。
权利要求
1.一种钩头活扳手,在扳体(1)的头部有向下的钩头,扳体的左端有一斜面,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之间有一个与斜面平行的斜孔,斜面上有与斜孔相通的沟槽,扳体头部有一个与斜孔相通的方孔,头部下端的斜面上有一个穿过方孔的小孔,顶块(2)上的齿条柱装入扳体斜孔中,顶块的颈部通过扳体斜面的沟槽,带有轴向通孔的蜗杆(3)装入扳体方孔中并与顶块上的齿条柱啮合,小轴(4)装入扳体头部下端斜面上的小孔内及蜗杆轴向孔中,本发明其特征在于顶块(2)可沿着扳体左端的斜面做位置调整,斜面与扳体上的钩头受力面呈45°左右的夹角,工作时,扳体的钩头进入圆螺母槽口后,转动蜗杆,将顶块调整至圆螺母的水平中心位置,再转动扳手,即可将螺母紧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头活扳手,其特征在于顶块(2)可置入圆螺母的槽口内,使顶块与圆螺母槽口平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头活扳手,其特征在于顶块(2)沿着扳体斜面的位置调整,是通过转动装在扳体方孔内的蜗杆(3)带动顶块上的齿条柱实现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头活扳手,其特征在于钩头与扳体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联接块与扳体固联的形式。
全文摘要
一种钩头活扳手,在扳体的头部有一钩头,扳体左端有一斜面,斜面与钩头受力面呈45°夹角,扳体头部有一与斜面平行的斜孔,顶块齿条柱装入扳体斜孔中。转动蜗杆将顶块顶住圆螺母的水平中心部位,并将钩头置入螺母槽口内,即可紧固这一直径的贺螺母。
文档编号B25B13/00GK1139036SQ9610375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8日
发明者窦迎峰 申请人:窦迎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