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粘接并修整薄膜的模具上的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21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粘接并修整薄膜的模具上的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它通过真空成型将一薄膜粘接到已成形制品的表面上,并通过使该薄膜沿修整线熔融而将其修整。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可电加热体结构,它相当于修边机并且将它固定在接收成形制品的模具上。
已成形制品例如汽车内部零件的表面一般都粘接塑料片、膜等物以防止当其用于装饰已成形制品或当其用于后加工时在其表面出现泡沫树脂。此外,修整线的熔融是通过可电加热体来实现的,该电加热体固定在模具上,用于从粘有薄膜的已成形制品上,除去任何不需要薄膜的部分。
可电加热体被固定安装在模具上以防止它变形和移动,这些变形和移动来自于当其被接连加热时反复的膨胀和收缩。如图7所示,其中展示了现有技术的金属固定装置或夹具,可电加热体5通常是用许多反向的U形金属夹22固定到耐热及非导电材料11如砖或特泰氟隆上。
然而,当对可电加热体5供电以便熔融薄膜时,它在金属夹22部位的温度低于其它部位的温度,因而在该部位不能熔融薄膜。
加热体5在该部位低温的原因看来不仅是耐热材料11,而且还有金属夹22,吸收了电加热体5在该处的热量。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这一缺陷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使加热体在有夹具的位置处的热损失减至最小。
在本发明中用金属夹夹持的可电加热体与不导电和耐热材料的模具不接触。这样可电加热体在有夹具的位置处的热损失便被减至最小。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和优点通过以下详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便可明白。


图1是具有可电加热体的模具结构实施例的模截面图。
图2是安装在图1中耐热材料模具上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3是待安装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4是待安装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5是待安装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6是待安装可电加热体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7是安装到耐热材料上的常规电加热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显示了模具组件横截面的结构,该模具组件粘接一薄膜至一成形制品的表面并且沿着修整线修整或熔融该薄膜。该模具组件包括箱式架1和在其顶部形成用于在上面接收成形制品S的接收模2。架1和接收模2限定一型腔3,它与一布置在模具组件外的真空源(未示)连通。将接收模2制有许多垂直的通孔4,用于真空源的抽气。可电加热体5是一环形,相似于成形制品S的周边,该加热体用许多金属夹固定在接收模2顶部周边的非导电及耐热的材料11中。图1的数字7指的是一夹持器,用于夹持着要粘接到成形制品S表面上的膜R。
可电加热体5是用加热时能达到熔融薄膜的温度的材料制作的。可电加热体5通常是由镍铬合金,铁铬合金或镍-铬-铁合金的线材或带材制作的。为易于成型和安装,优选该加热体5为直径大约1mm至5mm圆线材。
成形制品S可以是木纤维的压制成形产品,或是由PP或ABS树脂形成的多孔产品。总之,成形制品S都是可透气的。
薄膜R是由塑料制作的,可以是着色的和/或带图案的。
现在解释粘接并修整薄膜的模具组件的操作。首先把成形制品S放在接收模2上。该成形制品S的表面预先施以胶水。薄膜R由夹持器7固定到接收模2之上,并用一加热器(未示)加热和软化。夹持器7向接收模2移动并用薄膜R覆盖成形制品S。然后启动真空源抽气并将薄膜R粘接到接收模2的表面。此状态在图1中示出。通电流至加热体5使之加热。该被加热的物体5沿着修整线熔融该薄膜。最后,对电加热体供电及真空源的操作均停止,从模具组件取下制成的产品及薄膜的被修整和不需要的部分。
以下解释安装到接收模2上的可电加热体的结构。图2是图1中接收模的局部放大图,在图2中,数字11表示非导电和耐热材料,数字12表示金属夹,13表示热绝缘体,14表示耐热材料11中形成的垂直通孔。在耐热材料中沿着环形可电加热体5形成许多通孔14,在每一个通孔14中放一金属夹12。每个通孔都是圆柱形的并有在耐热材料11底表面中形成的槽或凹口15。每个金属夹12都由线材制作,在顶部有一圆箍20在底部有2个腿21。每个夹12放在每个通孔14中并用箍20接合并向下压住可电加热体5,而腿21在槽内。由于腿21紧紧地嵌入槽15,因此夹14基本上被牢固地固定到耐热材料11上,并由此将加热体5紧紧地由金属夹12固定到耐热材料11上,从而防止可加热体移动。可加热体5至少在通孔14或夹12的位置不接触耐热材料11。
已进行了许多次实验以确定通孔14的适宜尺寸。已发现为了有效地减小夹具的热损失,通孔14在加热体5纵向方向的尺寸必须大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加热体断面宽度尺寸的2倍。根据上述原因,可加热体由圆线材制作,通过钻孔形成的圆柱形通孔14的直径一般是可加热体直径的2倍。
夹具12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因为其性能在高温下不变化。如果该夹具用圆线材料制作,则该材料易于固定圆的可加热体。最好线材夹具的直径小于可加热体的直径。
除了图2中的结构还可考虑该夹具的许多结构。在图3中,可加热体5被焊接到线材夹具12a上。每个夹具12a都有一个腿21a,该腿装配在圆柱形通孔14a的横向槽或凹口15a内。
在图4中,夹具12b类似于图2中的夹具,但它的两个腿21b穿过通孔14b的槽或凹口15b延伸到耐热材料11之外(槽或凹口开到耐热材料11的外面)。由于耐热材料11可被固定到接收模上,因此当拉紧该腿端时,可加热体5容易换位。通孔14是锥形的,其底部小于其顶部。这种结构防止夹具12b移动。
在图5中的金属夹具12c和图6中金属夹具12d的结构中,可加热体5由耐热材料11之上的夹具12c或夹具12d固定。每种夹具12c和夹具12d均由线材制作且形状类似一发夹。圆形发夹部分20c或20d套住并托住可加热体5。图5中发夹形夹具12c的两个腿21c嵌入圆柱形通孔14c的槽或凹口15c,与图2中夹具12的作用相同。发夹形夹具12d的两个腿21d穿过通孔14d的槽15d延伸到耐热材料11的外面,与图4中夹具12b的作用相同。在图5和6的实施例中,可加热体5由耐热材料11之上的夹具支承,即,不接触耐热材料11。这样可加热体的热损失被减至最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把薄膜粘接到成形制品上并将该薄膜修整的模具组件,包括在接收所说成形制品的架(1)的上部形成的接收模(2);配置在该接收模周边的非导电及耐热材料(11),在其上制有基本垂直的若干通孔(14);沿所说通孔延伸的可电加热体(5);和配置在所说通孔(14)中的金属夹(12),从而至少在所说夹具存在的地方与所说耐热材料(11)以非接触关系固定所说的可电加热体(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垂直通孔都有一横向槽(15),每个夹具由线材制作,所说的线材在其顶部接合所说的电加热体而在其底部有一腿,该腿延伸到所说横向槽内。
3.如权利要求1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具有一发夹形部分,该部分套住并支承所说电加热体。
4.如权利要求1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通孔在所说电加热体纵向方向的尺寸比所说电加热体横截面宽度尺寸的两倍大。
5.如权利要求1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通孔的上部是圆形的。
6.如权利要求1,4或5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通孔的底部比其顶部小。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模具组件,它有一电加热体,它粘接并修整一薄膜,并把加热体的热损失减至最小。该模具组件包括在架(1)上部形成的接收模(2),配置在该接收模周边并具有通孔(14)的非导电及耐热材料(11),沿该通孔延伸的电加热体(5),和配置在通孔(14)中的金属夹(12),用于至少在夹具所在位置将电加热体(5)与该耐热材料(11)以非接触关系固定。
文档编号B26F3/06GK1148539SQ9611212
公开日1997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8日
发明者直史牧口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