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5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活扳手。该扳手是一种紧固与拆卸不同规格尺寸的六角螺母和圆螺母的手动工具。
目前尚未检索到即可紧固六角螺母又可紧固圆螺母的两用活扳手的有关资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可靠的可满足不同尺寸的六角螺母和圆螺母紧固要求的两用活扳手。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活扳手扳体(


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扳口部位有一个钩头,扳体的通孔内装有顶块,钩头受力面与通孔呈45°夹角。将扳体的钩头放进圆螺母的槽口内,再将顶块调整至圆螺母的水平中心部位,即可紧固这一直径的圆螺母。扳口与顶块垂面之间可以夹持不同对边尺寸的六角螺母。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减少扳手的种类和数量,给使用和携带提供了方便,一把两用活扳手可同时具有普通活扳手和数把钩头(呆)扳手的功能。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2是钩头设在顶块上的扳手头部视图。
以下结合附
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在扳体(1)的头部有用于夹持六角螺母的扳口和用于圆螺母紧固的钩头,在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之间有一个斜孔,斜孔与钩头受力面呈45°夹角,与斜孔平行的扳体左端斜面上开有与斜孔相通的沟槽,沟槽深入到扳口内部,并在扳口内形成一个三角形空腔,这一空腔可容纳顶块(2)的颈部。扳体左端斜面的沟槽宽度小于斜孔直径。在扳体头部前后面上有一个贯通的方孔,方孔的一面与斜孔相通。扳体头部还有一个与斜孔平行且穿过方孔的小孔。顶块(2)由两个工作面及齿条柱和颈部组成,顶块上的齿条柱穿入扳体的斜孔中,颈部通过斜面的沟槽,顶块可沿着斜孔移动。顶块上与斜孔垂直的工作面(简称垂面)用于对六角螺母的夹持,与圆螺母外圆接触的弧面用于对圆螺母的紧固。带有轴向孔的蜗杆(3)装入扳体方孔中,并与顶块齿条柱啮合。小轴(4)装入扳体的小孔和蜗杆轴向孔,蜗杆可以转动。
工作时,将扳体的钩头放入圆螺母槽口,转动蜗杆将顶块调整至圆螺母的水平中心位置,按
图1的箭头方向顺时针转动扳体,即可将圆螺母紧固。将六角螺母夹持在扳口与顶块的垂面之间,则可紧固不同尺寸的六角螺母。
两用活扳手也可按照附图2所示的方法设计制造,将钩头设置在顶块(2)上,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这时扳口起到顶块的作用。扳体的斜孔与钩头受力面呈45°夹角是理论数值,设计制造中在45°左右有少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使用效果。两用活扳手的钩头宽度按可紧固最小圆螺母的槽口宽度制造。例如,两用活扳手可紧固圆螺母的直径在Φ20~Φ68范围内,其槽口宽度分别是4mm、5mm、6mm,扳手的钩头宽度应按4mm设计制造。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活扳手,在扳体(1)的头部有用于夹持六角螺母的扳口,在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之间有一斜孔,扳体左端的斜面上有与斜孔相通的沟槽,扳体头部的前后面上有一个贯通的方孔,方孔的一面与斜孔相通,扳体头部还有一个与斜孔平行且穿过方孔的小孔,顶块(2)由两个工作面及齿条柱和颈部组成,顶块(2)上的齿条柱穿入扳体(1)的斜孔中,颈部通过扳体斜面的沟槽,带有轴向孔的蜗杆(3)装入扳体方孔中并与顶块齿条柱啮合,小轴(4)装入扳体的小孔及蜗杆轴向孔中,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扳体(1)的扳口部位有一个钩头,钩头的受力面与斜孔呈45°左右的夹角,工作时,将扳体的钩头放入圆螺母的槽口,转动蜗杆将顶块调整至圆螺母的水平中心位置,按顺时针转动扳体,即可将圆螺母紧固,将六角螺母夹持在扳口与顶块垂面之间,则可以紧固六角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活扳手,其特征在于钩头不仅可以设在扳体(1)上,也可以设在顶块(2)上。
专利摘要一种两用活扳手,在扳体的头部有扳口和钩头,扳体前后面之间有一斜孔。顶块由两个工作面和齿条柱及颈部组成。顶块的齿条柱装入扳体斜孔中。工作时,将钩头放入圆螺母的槽口内,并使顶块与螺母外圆接触,转动手柄即可将圆螺母紧固。扳口与顶块垂直将六角螺母夹持,则可扭动六角螺母。
文档编号B25B13/58GK2268602SQ9621274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5日
发明者窦迎峰 申请人:窦迎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