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30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扳拧带螺纹零件的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
目前,普通手用扳手在扳拧带螺纹零件时主要有以下缺陷一是用途窄。例如,呆扳手、活动扳手只能用于带六角或带平行扳拧面的螺丝、螺母、而管钳则只能用于圆柱扳拧面的零件。相对面言,呆扳手用途更窄,因其扳口尺寸固定,故只能用于与扳口形状、尺寸相同的零件。
二是容易挤损被扳拧件棱角并导致扳手滑脱伤及人身。
三是每扳一次须取下换位再扳,效率较低。
四是呆扳手成套购置时总费用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仅通过扳拧动作即可实现扳口尺寸自动调节并适用于多种被扳拧外形零件的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扳柄和扳钩,二者铰接,并且,前者由旋力柄和扳头构成,后者钩头是由主、辅平面扳口以钝角方式构成,扳头的顶面是渐近曲面扳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其一,用途广。可适用于六角、四方、矩形和双面,单面削扁的圆柱形以及圆柱形零件的扳拧,换言之,既作扳手又作管钳之用,一物多用。
其二,使用方便。扳口尺寸可调,且在扳拧过程中即可自行调节,而无需象活动扳手那样借助附加动作于扳拧前进行。
其三,效率高。无须多次从被扳拧件取下扳手换位,仅须反复扳动即可拧紧或扳松被扳拧件。
其四,使用安全。在扳拧过程中,被扳拧表面始终处于被夹紧状态,从而使被扳拧件棱角容易挤损问题得以克服,加之扳钩辅平面扳口的保护,可以消除扳手滑脱伤人的危险。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左视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扳柄1、扳钩1,二者以销轴2铰接,在销轴的左端(见图2)可以设置轴向限位元件(如挡圈,未画图)、以阻止其脱落。
扳柄1由旋力柄和扳头3组成。扳头的顶面是渐近曲面扳口,整个扳头的外形可以制成斧头形状,它位于旋力柄上部且二者连为一体。渐近曲面可以是偏心、螺旋线或渐开线。
扳钩8的外形状“C”状(见
图1),上部是钩头,由主、辅平面扳口7、6以钝角方式构成;下部是钩尾,具有叉状结构(见图2),扳柄1的旋力柄和扳头的结合处或旋力柄的上部位于钩尾的叉口处,并以销轴2使之铰接。主平面扳口7的表面布有锯齿或网纹结构的齿,它与渐近曲面扳口配合,以保证有效地夹持被扳拧件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手握扳柄1的旋力柄,沿扳拧方向扳动,此时,扳头3先相对扳钩8转动,其渐近曲面扳口4将逐渐向主平面扳口7靠近(反转则离开),从而实现这两个扳口之间距离的调节,并实现对被扳拧件5夹持。然后,继续沿扳拧方向扳动,直至将被扳拧件5夹紧、扳动和拧紧。
如需对被扳拧件5进行拆卸,只要将
图1中的扳手翻转180°,重复上述操作,反向旋转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其特征是设有扳柄(1)和扳钩(8),二者铰接,并且,前者由旋力柄和扳头(3)组成,后者钩头是由主、辅平面扳口(7)、(6)以钝角方式构成,扳头(3)的顶面是渐近曲面扳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是扳头(3)的外形似斧头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是扳钩(8)的外形似“C”状,具有叉状钩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扳钩(8),其主平面板口(7)表面上设有锯齿或网纹结构的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扳拧带螺纹零件的多用途自调节手用扳手,其结构是:设有扳柄1和扳钩8,二者铰接,并且,前者由旋力柄和扳头3组成,后者钩头是由主、辅平面板口7、6以钝角方式构成,扳头3的顶面是渐近曲面扳口4。本实用新型具有用途广、使用方便、效率高和使用安全等优点。
文档编号B25B13/00GK2338140SQ9824206
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8日
发明者彭宗文 申请人:彭宗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