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6719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扳手。
【背景技术】
[0002]公开号为CN 202401771 U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钢筋扳手,该扳手由钢制套筒和光圆钢筋组成,光圆钢筋贴在钢制套筒外壁上并与其焊接,但抗震封闭钢筋工程箍筋、拉筋等的弯钩较长,规范为1D ;大载荷框架工程的钢筋十分密集,在抗震封闭钢筋工程和大载荷框架密集钢筋工程中箍筋、拉筋等的135°弯钩弯折后,该套筒式钢筋扳手取出极为不便,比较浪费时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且套筒式钢筋扳手不适合变形钢筋的局部修复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扳手,适用于建筑钢筋工程中箍筋、拉筋等的135°弯钩弯折,也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钢筋变形局部调整修复。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钢筋扳手,包括手柄和至少一个开口套筒,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折边,所述手柄本体和所述折边由一根钢筋折弯而成,所述开口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沿其整个轴向长度的通长开口,所述开口套筒的侧壁焊接在所述折边上。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扳手,其中,所述开口套筒有两个,两个所述开口套筒的侧壁分别焊接在所述折边的上端和下端,两个所述通长开口的开口方向一致。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扳手,其中,所述开口套筒采用螺母开口代替。
[000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扳手,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广泛用于各类钢筋工程梁、柱的箍筋、拉筋等的135°弯钩的弯折,特别是在抗震封闭钢筋工程、大载荷框架密集钢筋工程、及钢筋变形局部调整修复中效果更加明显,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不受钢筋长度和密度限制。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实施例1钢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实施例2钢筋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一种钢筋扳手,包括手柄I和开口套筒2,手柄I包括手柄本体11和折边12,手柄本体11和折边12由一根钢筋折弯而成,开口套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沿其整个轴向长度的通长开口 3,适用于长度较短的弯钩的弯折,开口套筒2的侧壁焊接在手柄I的折边12上。
[0015]实施例2
[0016]如图2所示,一种钢筋扳手,包括手柄I和两个开口套筒2,手柄I包括手柄本体11和折边12,手柄本体11和折边12由一根钢筋折弯而成,两个开口套筒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一沿其整个轴向长度的通长开口 3,两个开口套筒2的侧壁分别焊接在手柄I的折边12的上端和下端,两个通长开口 3的开口方向一致,适用于长度较短的弯钩弯折和变形钢筋修复,两个开口套筒间距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开口套筒2可采用适宜螺母开口代替。
[0017]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钢筋扳手在箍筋、拉筋等的135°弯钩弯折施工和变形钢筋的局部修复调整时,可通过通长开口 3从侧面套住钢筋进行弯折和修复工作,然后通过通长开口 3从侧面取出扳手,十分方便,不受钢筋长度和密度限制。
[001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钢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I)和至少一个开口套筒(2),所述手柄(I)包括手柄本体(11)和折边(12),所述手柄本体(11)和所述折边(12)由一根钢筋折弯而成,所述开口套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沿其整个轴向长度的通长开口(3),所述开口套筒(2)的侧壁焊接在所述折边(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套筒(2)有两个,两个所述开口套筒(2)的侧壁分别焊接在所述折边(12)的上端和下端,两个所述通长开口(3)的开口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套筒(2)采用螺母开口代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扳手,包括手柄和至少一个开口套筒,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折边,所述手柄本体和所述折边由一根钢筋折弯而成,所述开口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沿其整个轴向长度的通长开口,所述开口套筒的侧壁焊接在所述折边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扳手,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广泛用于各类钢筋工程梁、柱的箍筋、拉筋等的135°弯钩的弯折,特别是在抗震封闭钢筋工程、大载荷框架密集钢筋工程、及钢筋变形局部调整修复中效果更加明显,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不受钢筋长度和密度限制。
【IPC分类】B25B13-48
【公开号】CN204546390
【申请号】CN201520249177
【发明人】王泳文, 唐玮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