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匣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10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匣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身伤害防护器械制造行业,具体说是一种人身安全避险装置。
背景技术
几世纪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一直不停地在地下开采矿藏和能源,但是无论开采技术先进和落后,无论制度是否完善和严格,每年都有大量矿工死于矿难之中,少者十几人,多者成百上千,令人触目惊心;在几百米或几千米深的矿井中,矿工们活活的被闷死、烧死、溺死、饿死,而地面上的亲人却无能为力,此类悲剧仍在不时的一幕幕重现,真让人痛心疾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人类受突发性灾害袭击,而又束手无策的现状,研制了一种可以安全避险的红匣子,它是由抗挤压性强、防水、耐高温、防震的箱体构成,封闭式的内部空间备有人类所需各种应急生活用品、医疗抢救器材、药物,以及液态氧和饮用水等物品;借助此箱体,一旦突发灾难发生无法逃脱时,遇难者可以开启自动门进入箱内避难,并采用备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联系,以达到及时顺利解救的目的。
一种红匣子是由匣体、进出门各部件构成,其特征是a)匣体顶部设有逃生口、换气口和拉杆天线,逃生口上还设有观察窗和把手;b)匣体内顶部安装有广角监控摄像系统、手动信号牵引绳和报警发声器;c)匣体前部设有遥控开启自动进出门,进出门上安装有把手;匣体内部的靠上部设有照明设备,照明灯、手电、蓄电池;进出门的一侧边壁上部安装有无线电话,电话的下部位设有工具箱和医药箱,内部分别放置常用工具和医疗抢救器材及药物;进出门的另一侧边壁上,设有防毒面具以及耐寒、防火、防水防护服;d)匣体内侧壁设有食品、饮用水储藏容器;
e)匣体内后侧壁上设有防爆、防泄露氧气瓶;f)匣体底部在定位座部位,安装万向轮,万向轮由万向节、固定件、轨道轮和地轮组成;匣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设有定向截止阀;匣体采用强度高、耐热性好的球铁、铝钛合金、玻璃钢铸造成标准件组装而成,隔热层采用岩棉、石棉或陶瓷作隔热材料,采用高弹性、耐热材料作密封层;匣体顶部设有吊环,匣体正面、侧面和背面均设有高弹性缓冲半球,和拴有牵引钢丝绳的钩环;匣体外表面涂有朱红色荧光漆。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匣体采用高强、轻质材料整体铸造成型,也可以制成标准部件组装成型,密封性好、抗震性强、防水、耐高温;可防多种灾害侵袭。
2.匣体四壁设有牵引钩环,匣底设有两用万向轮,既可系上钢丝绳在轨道上牵引,又可在地面上滚动行走,灵活性好。
3.匣体内设有照明灯、通讯器材、应急抢救器材和药物、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遇难者等待救援时间至少可达10~15天,致使突发性灾难所造成的人体伤亡可大幅度下降。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实物示意图,其中(1)钢丝绳,(2)轨道轮,(3)地轮,(4)缓冲半球,(5)进出门,(6)窗盖,(7)逃生口,(8)天线,(9)电源接口,(10)排污管;图2,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图,其中(11)观察窗;图3,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其中(12)换气口,(13)把手,(14)观察窗,(16)吊环;图4,本实用新型图1的仰视图,其中(17)定位座,(18)万向轮,(19)排污口;图5,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后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图4万向轮(18)的放大视图,其中(20)万向节,(21)固定件;图7,本实用新型在矿井中应用状况示意图,其中(24)巷道壁,(25)指示灯,(26)轨道转盘,(27)轨道,(28)猫耳洞,(29)匣体。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应用状况,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匣子是由匣体、自动关启进出门5各部件构成,请参阅图1,匣体顶部设有逃生口7、换气口12和拉杆天线8,逃生口7上还设有观察窗14;匣体内顶部安装有广角监控摄像系统、手动信号牵引绳和报警发声器各种通讯器材;匣体前部设有自动关启进出门5,进出门5上安装有把手;匣体内部的靠上部位设有照明设备,照明灯、手电、蓄电池;进出门5内部一侧边壁上部安装有无线电话,电话的下部位设有工具箱、医药箱,内部分别放置常用工具和医疗抢救器材及药物;进出门5的另一侧边壁上,设有防毒面具以及耐寒、防火、防水防护服;匣体的内侧壁设有食品、饮用水储藏容器;匣体的内后侧壁上设有防爆、防泄露氧气瓶;匣体底部在定位座17部位,安装有万向轮18,万向轮18由万向节、固定件21、轨道轮2和地轮3组成的,匣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9,排污口19设有定向截止阀,即排污口只可向外强制排污,而污物不能逆向进入匣内。
整个匣体采用强度高、耐热性好的球铁、铝钛合金、玻璃钢材料铸造成标准件组装而成;隔热层采用矿岩棉、石棉或陶瓷材料;密封层选用高弹性、耐热材料。
匣体顶部设有吊环,四壁外表面设有高弹性缓冲半球4,以及可系牵引钢丝绳1的钩环;整个匣体表面涂有朱红色荧光漆,目的在于在黑暗的恶劣条件下,更易于发现匣体。匣体可制成长方形,或者制成圆柱形,根据需要,小型匣体可容纳3~5人,大型的容纳20人左右。
在采煤井下应用时,应将匣体29准备就绪后,放置在巷道的猫耳洞28内,参见图8,猫耳洞的轨道与矿井巷道的轨道,通过轨道转盘26使匣体29定向移动;放置本实用新型的猫耳洞的对面的巷道壁24上,应安装指示灯25。在煤矿井下工作面工作的人员,在离工作面不远处的猫耳洞应设置红匣子;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来不及逃走的人员按指示灯指出的方向集中,并通过自动开启进出门进入匣体内,巷道壁设置的指示灯,由匣体内配置的应急电源供电;进入匣体内的遇难人员,可通过匣体内的通讯器材与救援队伍互通信息,等待救援。
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轮船上,海边或高层建筑物上备用。
权利要求1.一种红匣子是由匣体、进出门(5)各部件构成,其特征是a)匣体顶部设有逃生口(7)、换气口(12)和拉杆天线(8),逃生口(7)上还设有观察窗(14)和把手(13);b)匣体内顶部安装有广角监控摄像系统、手动信号牵引绳和报警发声器;c)匣体前部设有遥控开启自动进出门(5),进出门(5)上安装有把手;匣体内部的靠上部设有照明设备,照明灯、手电、蓄电池;进出门(5)的一侧边壁上部安装有无线电话,电话的下部位设有工具箱和医药箱,内部分别放置常用工具和医疗抢救器材及药物;进出门(5)的另一侧边壁上,设有防毒面具以及耐寒、防火、防水防护服;d)匣体内侧壁设有食品、饮用水储藏容器;e)匣体内后侧壁上设有防爆、防泄露氧气瓶;f)匣体底部在定位座(17)部位,安装万向轮(18),万向轮(18)由万向节(20)、固定件(21)、轨道轮(2)和地轮(3)组成;匣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9),排污口(19)设有定向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匣子,其特征是匣体采用强度高、耐热性好的球铁、铝钛合金、玻璃钢铸造成标准件组装而成,隔热层采用岩棉、石棉或陶瓷作隔热材料,采用高弹性、耐热材料作密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匣子,其特征是匣体顶部设有吊环(16),匣体正面、侧面和背面均设有高弹性缓冲半球(4),和拴有牵引钢丝绳(1)的钩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匣子,其特征是匣体外表面涂有朱红色荧光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匣子属于人身伤害防护器械制造行业。针对煤矿瓦斯爆炸、海啸、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人员无法逃离,伤亡惨重的难题,研制了一种红匣子,它是由匣体、进出门各部分构成,其特点是匣体前部设有自动关开进出门,顶部设逃生口,四壁设置钩环和牵引钢丝,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匣体内壁设有照明设备、通讯器材、抢救器材及药物、食品和饮用水等物品。其特点是匣体密封性好、抗震性强、防水、耐高温,可防多种灾害侵袭。可在煤矿、轮船、海滨、高层建筑等处发生的突发性灾害事件中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A62B31/00GK2768833SQ20052008899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9日
发明者赵成文 申请人:赵成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