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50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从文件EP 1 494 758中已知该类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在不使用位置 (Nichtgebrauchsstellung)中折叠在一起的且可展开到使用位置(Gebrauchsstellung)中的 软管(Schlauch),该软管在使用位置中形成从建筑物的上部的楼层起通到地面的、基本 上为垂直地伸延的救援管道(Rettungskanal)。作为用于无风险地将人员通过救援管道输 送到地面的起制动作用(bremswirkend)的器件,在软管的内部存在可填充有空气或介质 的、由弹性柔软(nachgiebig)的材料制成的环状的垫子,该垫子在软管展开的情况下自动 地充填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优化撤离过 程,并且尽管如此该装置在其实施方案上是简单的并且为成本合适的。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而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其它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对象。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使得可靠的、无干扰的人员撤离成为可能,而不依赖于涉及 成年人还是儿童,以及不依赖于待救援的人员的体型(Kdrperumfang)。此外,该装置可 不仅快速地被带到使用位置中,而且还可快速地被带回到不使用位置中。此外,装置由 于其简单的结构而可设置在多个楼层上,以使得还可使人员更快速地离开建筑物并且使 其安全。但是还可在多个楼层上设置有平台(Plattform),在该平台上可将人员与在该平 台处经过(vorbeilaufen)的绳索相连接。


在下文中借助于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在使用位置中的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根据本发明 的装置的实施例,部分地以截面图的方式所显示;图2显示了在将软管展开之前的根据图1的装置的一部分;图3以截面图的方式显示了救援管道;图4以透视性图示的方式原理性地显示了在开始位置中的用于使人员撤离的根 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变型;图5以示意性的前示图的方式部分地显示了根据图4的装置,以及图6以透视性的方式显示了在使用位置中的带有伸展的(ausgefahren)软管的根 据图4的装置,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在使用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2中撤离的装置1。装置1在不使用位置中安置 在腔室3中,该腔室3位于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中。在此,该装置1布置在可从腔 室3或从建筑物2中部分地向外移出的容器4中,该容器4包括带有底部开口 6的高台 (Plateau) 5 (还可参见图2)。容器4在装置1的不使用的情况下从建筑物2的外部是不可 见的。可在每个楼层设置多个这类装置以及在多个楼层中设置这类装置。装置1包括 可以手风琴的形式而折叠在一起的软管7,该软管7装配有多个在其 长度上分布的、彼此相隔开的横向环10。横向环10在折叠的软管状态中被推压成靠近于 彼此,如从图2中可看见的以及在图1中以虚线所表示的。在端部处设有具有进入开口(Einstiegs0ffnung) 12的进入部分13的软管7可借 助于运输装置15 (该运输装置15包括两个轮子16,17以及由这两个轮子16,17所驱动 且与横向环10共同起作用的运输链条18)从水平的不使用位置以远离进入部分13的端部 而被垂直地引入到底部开口 6中,该软管7穿过该底部开口 6-取决于自重-而下落并且 在此自动地展开。在此,横向环10沿着绳索20而滑落,该绳索20伸出穿过布置在每个 横向环10的内侧上的引导元件22的开口 21 (参见图3)。根据图2,绳索20 (该绳索20的主要功能在下文中被进一步解释)以一个端部保 持在进入开口 12中并且以另一端部缠绕在布置在容器4中的卷轴(Spule) 24上,其中, 该绳索20以绕同样位于容器4中的上滑轮25以及绕设有重块27的下滑轮26而环绕行进 (umlauefen)的方式被引导。在装置1的不使用位置中,也就是说在容器4缩回(在附图 中没有示出)的情况下,下滑轮26在腔室3中位于容器4内、在运输装置15旁。运输 装置15以可调节的方式布置在高台5上。图2显示软管展开前的位置,在该位置中,运 输装置15行进到底部开口 6,并且优选设有重块27的下滑轮26引入到底部开口 6中。 带有重块27的滑轮26向下运动,并且在此绳索20从卷轴24上绕开,直到滑轮26位于 地面区域中。在此期间展开到其根据图1的使用位置中的软管7(该软管7在上端部处通 过支承在高台5上的进入部分13而被固定,其中,进入开口 12与底部开口 6同轴)形成 从上部的楼层通到地面28的救援管道29。有利地,基本上为弧形的出口部分30联接到 软管7的下端部处,该出口部分30应有助于迅速的退出(Ausstieg)。在软管展开后,绳索20的保持在进入部分13处或在进入开口 12处的端部与另 一从卷轴24中取下(abnehmen)的端部相连接,以使得形成无端部的(endlos)、绕滑轮 25,26而引导的绳索20,绳索20的一部分20a以由已经提及的引导元件22引导的方式 伸出穿过软管内部,并且该绳索20的另一部分20b在软管7的外侧伸延。运输装置15 在高台5上远离底部开口 6而回位到建筑物内部中。绳索20确定为,可靠地将待撤离的人员从上部的楼层带到地面28。为了 该目的,在绳索20处以恒定的间隔而安装有承载器械31 (例如以所谓的Talurit夹具 (Taluritklemme)的类型),可分别将承载有相应的人员的承载元件32 (例如腰带或类似 物)与该承载器械31相连接。相应的人员可亲自或在负责人员的帮助下而将承载元件32 与承载器械31相连接(例如相钩住(einhangen)或相锁住(einklinken))。绳索20通过马达利用制动作用或通过人员的自重-在制动件的作用下-而被如此地驱动,即,使得绳索 20的被引导通过软管内部的部分20a向下运动。如果通过人员的自重而驱动绳索20,则 制动件优选与滑轮25,26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在软管7的下部的区域(在软管7到出口部分30的过渡部分之前)中,设置有 用于自动地将承载元件32从安装在绳索20处的承载器械31上分离的机械33。下滑轮26通过自重以及大多数情况 下通过附加的重块27而保持在地面区域中, 或该下滑轮26还可固定在地面28上,其中,通过绳索20来确定软管7相对于建筑物壁 部的布置,并且例如在刮风(Windaufkommen)的情况下确保稳定性。因此,绳索20承 担拉绳(Spannseil)的功能,如从文件WO 03/086540中所已知的,其中,然而使用附加 的拉绳(除绳索20之外)未被阻止。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优选在软管7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垫40,该保护垫40在软管 展开时可自动地被填充介质。分别由至少两个保护垫40、如有可能由四个保护垫40 (参 见图3)所组成的多个彼此隔开的组分布在救援管道29的长度上,并且优选安装在横向环 10处。根据图3,相应组的保护垫40在填充的状态中共同地至少部分地包围用于待救 援的人员的通口 41。在保护垫40和软管7之间有间隙42,该间隙42在通口 41的尺寸根 据待救援的人员的胸围(Umfang)而改变的情况下允许保护垫40的弹性变形。如从图3 中可看见的那样,绳索20或其引导通过软管内部的部分20a伸延通过间隙42中的一个。 保护垫40在填充的状态中具有纵向上的、在输送方向上定向的纵向段(参见图1)。绳索 20实际上在救援管道29的整个长度上由保护垫40所覆盖。将待救援的人员与安装在绳 索20处的承载器械31相连接的承载元件32分别以在保护垫组的两个相邻近的保护垫40 之间且通过安装在横向环10处的引导元件22的方式被引导。所具有的优点是,当保护 垫的最上方的组包含多于两个的保护垫40并且保护垫包围整个通口 41时,可抵制强制撤 离的人员对进入到救援管道29中的恐惧。此外,在横向环10的外侧上示出了其它的引 导元件36,稳定绳索37在该引导元件36中被引导,该稳定绳索37固定在软管7的上端 部处或下端部处,借助于该稳定绳索37附加地使软管7安全。软管7优选由面状的、难以燃烧的且绝热的材料制成,由此即使在发生火灾的 情况下对于通过软管输送的人员也不存在危险。还可设想的是,应用透明的材料以用于 更好地监视撤离过程,或者在软管中设置窗口。与网状的材料(如在其它这类已知的装 置中所存在的那样)相比,下落的、强制撤离的人员不会在救援管道29中被缠住或出于 恐惧而抓住救援管道29并且因此妨碍撤离过程。完全可能的是,以相反的方向驱动绳索20和/或通过处于使用位置中的软管7 将例如消防人员运输到上部的楼层。但是还可设置有附加的软管以用于向高处运输救援人员。图4至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变型,其自身实施成与根据图1的装置相 同,然而在软管的开始位置中还具有无端部的绳索50。在根据图4的开始位置中,软管7再次在水平位置中被包含在未进一步显示的容 器中。该无端部绳索50如此地卷绕在绕线轴(Spulenwindebl上,S卩,使得绳索50在绕 线轴51的中部作为套圈(SchlaUfe)50'绕钩状的部件53被引导,并且从该部件53起向左或向右被卷绕,并且在外部分别以一方面绕转向滑轮54以及另一方面绕转向滑轮52的 方式被向下引导。为了该目的,过渡绳索引导件59布置在绕线轴51的下方,借助于该 过渡绳索引导件59绳索50被导引到转向滑轮54,55。在转向滑轮54处,绳索50通过 软管7引导到另一转向滑轮56处,并且从该转向滑轮56处引导到带有重块27的形成下 端部的滑轮26处,并且此后再次向上绕以可旋转的方式而放置在软管附近的圆盘55引导 以及在软管7的外侧处引导到转向滑轮55处,并且从该转向滑轮55处引导返回到绕线轴 51处。此外,以点画线的形式来说明在齿形件58处将相应的中间环10保持在一起的 绳索63。在折叠的软管的所示出的位置中该绳索63构成套圈。在此处仅示出一个绳索 63,然而当然在所有的环10之 间分别成对地存在这样的绳索63。相应的绳索63在软管 伸展的情况下展长,并且导致,所产生的重力不通过软管自身所吸收,而是通过该绳索 63来吸收。图5表示布置在软管7附近两侧的圆盘55,55',该圆盘55,55'具有分布在 该圆盘55,55'的周缘上的以可旋转的方式而支承的滑轮57,57'。滑轮57 —方面引 导绳索50,另一方面如同滑轮57',通过在侧向上设置有安装在软管处的齿形件58(绳 索50穿过该齿形件58),在使该圆盘55,55'旋转的情况下该滑轮57使软管7运动到其 使用位置中。该齿形件58被带到滑轮57之间并且由该滑轮57所携带。在软管7的另 一侧上在圆盘57'处有利地存在有以画出轮廓的方式(andeutungsweise)示出的保持绳索 61,该保持绳索61布置在齿形件58之间,并且导致,软管在伸展的位置(如在图6中所 显示的)中保持在一起。此外,绳索63分别绕圆盘55而行进并且同样因此被引导。在图6中软管7与出口部分30 —起示出为处于运行位置中,其中,绳索50显示 处于这样的位置中,即,在该位置中使得该绳索50还由钩状的部件53所保持。一旦绕 线轴51继续旋转,则绳索由绕线轴51所释放,并且该绳索此后仅还绕转向滑轮55被引 导。转向滑轮55紧接着适宜地被带到与根据图1的滑轮25相似的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使得可靠地、无干扰地使人员撤离成为可能,而不依赖于涉 及成年人还是儿童,以及不依赖于待救援的人员的体型。图7显示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2中撤离的装置70的另一变型,在其中,部分地 与根据图1至图3的装置1相同的方式使用参考标号(在该处涉及到的是相同者)。装置70在不使用位置中被再次安置在腔室3中,该腔室3位于建筑物2的上部的 楼层中。在此,该装置1布置在从腔室3或从建筑物2中部分地向外移出的容器4中, 该容器4包括带有底部开口 6的高台5。容器4在装置1的不使用的情况下从建筑物2的 外部是不可见的。可在每个楼层设置多个这类装置以及在多个楼层中设置这类装置。作为救援器械(该救援器械确定可靠地将待救援的人员带到地面28),使用绕滑 轮25,26而引导的无端部的绳索20。该绳索20还可为带;在下文中为了简化仅使用
“绳索”的概念。这样的带可装备有包含在其中的绳索或其它的增强元件。原则上还可 使用至少一个链条或类似物以代替绳索。在装置70的不使用位置中,也就是说在容器4缩回的情况下,两个滑轮25,26 位于容器4内,并且绳索20缠绕在卷轴24上。在使用时,优选设有附加的重块27且由 绳索20所缠绕的滑轮26被引入到移出的容器4的底部开口 6中,并且向下运动,直到该滑轮26位于地面区域中,其中,绳索20从卷轴24上绕开。从卷轴24上绕开且绕滑轮 25,26被引导的绳索20的两个端部此后可然后才连接成无端部的绳索,或者同样可在绕 线轴24上卷绕无端部绳索20,并且将该无端部绳索20从该绕线轴24上绕开。下滑轮 26通过自重以及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附加的重块27而保持在地面区域中,或该下滑轮26还 可固定在地面28上。然而,原则上在下部也可不存在滑轮。在绳索20处可以恒定的间隔而安装有承载器械31 (例如以所谓的Talurit绳索夹 具(Taluritseilklemme)的类型),可分别将承载有相应的人员的承载元件32与该承载器械 31相连接。相应的人员可亲自或在负责人员的帮助下而将承载元件32与承载器械31相 连接(例如相钩住或相锁住)。承载元件32可例如为腰带吊具(Gurtgehange)或至少部 分地将人员围住的袋子。然而承载元件32还可构造成可进入的容纳器、例如篮子。绳索20通过马达利用制动作用或通过人员的自重-在制动件的作用下-而驱 动,从而由承载元件32所保持且与承载器械31相连接的人员向下运动。如果通过人员 的自重而驱动绳索20a,则制动件优选与滑轮25,26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在地面区域中设置有机械33,以用于自动地将承载元件32从安装在绳索20处的 承载器械31上分离,该机械33优选与下滑轮26的轴相关联。有利地,在该机械33的 下部放置有用于分别配备有承载元件32或保持在该 承载元件32中的人员的基本上为弧形 的出口部分30,该出口部分30应有助于可靠地退出或迅速地离开装置70。完全可能的是,例如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将救援人员输送到上部的楼层中。另一特别有利的可能性在于,替代单个绳索或带20而使用两个彼此平行地伸延 且设有承载器械31的绳索或带20,以及例如绕滑轮25,26来引导这两个绳索或带20。 此后,将相应地保持人员的承载元件32与两个绳索或带20中的各一承载器械31相连 接,这将有助于待输送的人员的位置的稳定。但是还可在不同的楼层上设置有相应的平台,该平台用作,人员在该平台处与 在该平台处经过的绳索以在上文中所阐述的方式相连接,并且因此实现这样的可能性, 艮口,不仅仅可从一个楼层中使人员撤离。不言而喻地,在一个承载元件处还可同时固定多个人员,例如可实施成带有多 个座椅的弓形件(Bagel)或带有多个固定在其处的腰带吊具或类似物的横向杆。理论上,在上文中所阐述的装置中绳索还可布置成静止的。这所具有的优点 是,绳索不必通过转向滑轮而再次向上引导。此后,分别通过在静止的绳索处可运动的 滑块形成承载器械(人员保持在该承载器械处)。有利地,相应地将绕有绳索的滑轮与滑 块相关联,该滑轮在制动作用下在绳索上滚下。此后,相应的滑块以一定的制动作用沿 着绳索向下行进。承载器械在接近于地面的区域中可再次自动地松开。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带有救援器械,通过所述救援器械可将 人员从所述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带到地面(28),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器械具有至 少一个从所述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起沿着建筑物壁部而放下到所述地面(28)的绳 索(20)、带或类似物,在所述绳索(20)、带或类似物处以一定的间隔布置有承载器械 (31),在相应的楼层中可分别使承载元件(32)与所述承载器械(31)相连接,至少一个人 员保持在所述承载元件(32)处,其中,所述承载元件(32)可在接近所述地面(28)的区 域中自动地从安装在所述绳索(20)或带处的所述承载器械(31)上松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相应人员的承载元件(32)可被钩 住或锁住或夹住在所述承载器械(31)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相应人员的承载元件(32)构 造成腰带吊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相应人员的承载元件(32)构 造成可进入的容纳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相应人员的承载元件(32)构 造成至少部分地将人员围住的袋子或软管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绳索(20)或带 以无端部的方式环绕滑轮(25,26)而环绕行进,所述滑轮(25,26)中的一个与相应的楼 层相关联,以及另一个通过自重被带到至少接近所述地面(28),其中,所述绳索(20)或 带可通过马达利用制动作用或通过所述人员的自重-在制动件的作用下_而被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人员的自重而驱动所述绳索 (20)或带的情况下,所述制动件与所述滑轮(25,26)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绳索(20)或带处安装的 所述承载器械(31)构造成所谓的Talurit绳索夹具。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20)或带、所 述滑轮(25,26)以及所述承载元件(32)在所述装置的不使用的情况下在上部的楼层中的 腔室(3)中布置在可从所述建筑物(2)中移出的容器(4)或存在的平台中,其中,可带到 所述地面(28)的滑轮(26)通过所述绳索(20)或带被放出穿过所述移出的容器(4)或平 台的开口(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轮(26)通过自重以及大多数 情况下通过附加的重块(27)而保持在地面区域中或可固定在所述地面(28)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自动地将 所述承载元件(32)从安装在所述绳索(20)或带处的所述承载器械(31)上分离的机械 (33),并且所述机械(33)优选与所述下滑轮(26)的轴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自动地将所述承载元件(32) 从安装在所述绳索(20)或带处的所述承载器械(31)上分离的机械(33)的下部,可放置 有用于分别配备有所述承载元件(32)或保持在所述承载元件(32)中的人员的、基本上为 弧形的出口部分(3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两个彼此 平行伸延且设有所述承载器械(31)的绳索(20)或带,其中,相应的保持人员的承载元件(32)可与所述两个绳索或带(20)的各一承载器械(31)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承载元件(32) 或类似物处保持有多个人员。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建筑物中以分 布在不同的楼层上的方式而存在有多个装置(1,7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中在不同的楼 层处设置有平台,在所述平台处可将人员与在所述平台处经过的绳索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带有在 不使用位置中折叠在一起且可展开到使用位置中的软管(7),所述软管(7)在使用位置中 形成从所述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起通到地面(28)的、基本上为垂直地伸延的救援管 道(29),其中,所述绳索(20)被引导通过所述救援管道(29)。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绕滑轮(25,26)环绕行进的无端部 绳索(20)伸延通过所述救援管道(29),所述滑轮(25,26)中的一个与相应的楼层相关 联,以及所述滑轮(25,26)中的另一个在所述软管(7)展开的情况下可被带到至少接近 所述地面(28)。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仅仅将所述绳索(20)的向下运 动的部分(20a)引导通过所述救援管道(29),所述绳索(20)的向上运动的部分(20b)相 反地在所述软管(7)的外侧上伸延并且在此可用作使所述软管稳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7)配备有多个在其长度 上分布的、彼此相隔开的横向环(10),并且构造成可以手风琴的形式而折叠在一起或展 长,其中,所述横向环(10)在内侧上分别设有引导元件(22),带有承载器械(31)的所述 绳索(20)的向下运动的部分(20a)以及与所述承载器械(31)相连接的所述承载元件(32) 的一部分可穿过所述引导元件(22)。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轮(26)可固定在所述地面 (28)上,其中,通过所述绳索(20)确定所述软管(7)相对于所述建筑物壁部的布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7)的内 部布置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在软管展开时可自动地填充介质,其中,以在所述救援管 道(29)的长度上分布的方式而安装分别由至少两个所述保护垫(40)所组成的多个彼此隔 开的组,并且相应组的保护垫(40)在填充的状态中共同地至少部分地包围用于待救援的 人员的通口(41),其中,在所述保护垫(40)和所述软管(7)之间有间隙(42),并且所述 绳索(20)的向下运动的部分(20a)伸延通过所述间隙(42)中的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40)在填充的状态中具 有纵向上的、在输送方向上定向的纵向段,并且实际上在所述救援管道(29)的整个长度 上覆盖所述绳索(20)的向下运动的部分(20a)。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不使用位置中 折叠在一起的软管(7)在上部的楼层中在腔室(3)中布置在可从所述建筑物(2)中移出的 容器(4)上,其中,所述软管(7)在所述容器(4)移出的情况下可在朝向所述地面(28) 的方向上自动地展开通过所述容器(4)的底部开口(6),并且在此所述软管(7)的进入开 口(12)可被带到与所述底部开口(6)同轴的位置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有承载器械(31)的绳索(20) 在所述软管(7)展开之后可连接成无端部的绳索,其中,所述绳索(20)的保持在所述进 入开口(12)处的端部可与另一个在所述软管(7)展开的情况下从卷轴(24)上绕开的绳索 端部相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70),设有救援器械,通过该救援器械可将人员从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带到地面(28)。救援器械具有至少一个从建筑物(2)的上部的楼层起沿着建筑物壁部而下放到地面(28)的绳索(20)、带或类似物。在该绳索(20)处以一定的间隔布置有承载器械(31),在相应的楼层中可分别使承载元件(32)与该承载器械(31)相连接,至少一个人员保持在该承载元件(32)处。承载元件(32)可在接近地面(28)的区域中自动地从安装在绳索(20)处的承载器械(31)上松开。该装置(70)使得可靠的、无干扰的人员撤离成为可能。
文档编号A62B1/02GK102026684SQ200880127806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A·施怀特, W·哈夫利格 申请人:Ah发明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