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压缩氧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59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压缩氧自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救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
背景技术
压缩氧自救器是以高压压缩氧气作为氧气源的可重复使用的自救逃生器材,主要在煤矿或普通大气压的作业环境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露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使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不受使用环境限制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自救器的吸气管插在二氧化碳吸收剂中,由于吸气管的口径较小,口径与吸收剂的接触面积较小,使用者吸收氧气时,需要使用很大的吸力才能将气体吸入口腔,且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很低。当产生的氧气较稀薄时,甚至难以吸入氧气。使用者吸收氧气效率低下,在一些特殊情况中甚至会危及使用者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主要解决现有自救器吸气管设计不合理,造成使用者氧气吸收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连接有口具组,口具组连接设置在壳体内的吸气管,壳体中还设有氧气瓶,氧气瓶一侧填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的吸气管插入二氧化碳吸收剂中,所述的吸气管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且所述的吸气管为锥形。所述的壳体由上外壳和下外壳组成,所述的上外壳和下外壳一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锁紧插销连接。所述的氧气瓶与减压器连接,所述的减压器上设有氧气瓶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改变了吸气管的形状并在吸气管上设置了透气孔,当使用者吸气时,可使用较小的力吸收较多的氧气,提高了氧气的吸收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吸气管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 口具组,3-吸气管,4-氧气瓶,5-二氧化碳吸收剂,6-透气孔,7-锁紧插销,8-减压器,9-氧气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壳体1,壳体I上连接有口具组2,口具组2连接设置在壳体I内的吸气管3,壳体I中还设有氧气瓶4,氧气瓶4 一侧填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5,所述的吸气管3插入二氧化碳吸收剂5中,所述的吸气管3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6且所述的吸气管3为锥形。降低了呼吸阻力,当使用者吸气时,可使用较小的力吸收较多的氧气。所述的壳体I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锁紧插销7连接。所述的氧气瓶4与减压器8连接,所述的减压器8上设有氧气瓶开关9。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如下:使用时,打开氧气瓶开关9,将氧气充入壳体I内,氧气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5,再通过吸气管3 口与透气孔6被人体吸入;当人体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经过吸气管3 口和透气孔6,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剂5被吸收并产生氧气,氧气再次被人体吸收。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改变了吸气管的形状并在吸气管上设置了透气孔,降低了呼吸阻力,当使用者吸气时,可使用较小的力吸收较多的氧气,提高了氧气的吸收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壳体(I),壳体(I)上连接有口具组(2),口具组(2)连接设置在壳体(I)内的吸气管(3),壳体(I)中还设有氧气瓶(4),氧气瓶(4) 一侧填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5),所述的吸气管(3)插入二氧化碳吸收剂(5)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管(3)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6)且所述的吸气管(3)为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缩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组成,所述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锁紧插销(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压缩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瓶(4)与减压器(8 )连接,所述的减压器(8 )上设有氧气瓶开关(9 )。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压缩氧自救器。主要解决了现有自救器吸气管设计不合理,造成使用者氧气吸收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管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且所述的吸气管为锥形。该机构相较于传统机构氧气吸收效率高。
文档编号A62B9/00GK202982969SQ2012207372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献杨, 郑虎, 熊淼光 申请人:浙江正安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