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66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其包括粗效过滤组件及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顺序的连接在粗效过滤件的气体出口和通气道的气体进口之间。在本发明中,将折叠过滤棉中心空腔部分用作进气面且由于其靠近圆心部分的密集程度一样,从而在充分利用该空间的同时不会出现使用不均的情况。
【专利说明】—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0003]
【背景技术】
[0004]许多场合下呼吸器佩戴者的脸型和面部表情需要被观察到,因此用于这种类型的自吸过滤式呼吸器的过滤器, 要求体积越小越好,而过滤效果较好的过滤器一般都采用折叠结构。但现有折叠过滤存在体积过大,过滤棉使用率低的缺陷。
[0005]请参看图9,中国申请号为21220255129.3实用新型专利中圆形过滤器包括一端开口的塑壳1、滤纸2、滤纸保护膜3以及初级过滤棉4。其中,滤纸保护膜3设置于塑壳I底部内侧与滤纸2之间。滤纸2中部设置有第一热熔胶5,且滤纸2的外缘与塑壳I侧壁之间采用第二热熔胶6密封。初级过滤棉4设置于滤纸2顶部并通过超声波焊接在第二热熔胶6上,从而使初级过滤棉4与滤纸2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当初级过滤棉4与滤纸2仅两者中一者需要更换时,使用者需将整个过滤器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0006]在使用时,外界气体从初级过滤棉4 —滤纸2 —滤纸保护膜3 —塑壳I的方向垂直经过各过滤材料,以达到过滤效果。然而,滤纸2中间靠近圆心内圆周折叠分布密集而外圆周的折叠分布稀疏,如此将导致滤纸2外圆周和内圆周的折叠层对空气阻力不同,空气将会更多地从阻力小的外圆周过滤层经过。另外,滤纸2内圆周中部分重合的滤纸2甚至无气体经过。这些将均会导致过滤层使用不平均、使用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0007]

【发明内容】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棉使用率高且粗效过滤组件与高效过滤组件可单独更换的过滤器。
[0009]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滤器,其包括粗效过滤组件以及与粗效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与盖体连接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供气体进入粗效过滤件的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设置于盖体面向高效过滤组件的一面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顺序地连接在粗效过滤件的气体出口和通气道的气体进口之间。
[0011]折叠过滤棉是以通气道为圆心并以若干个“V”字形为最小单元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状。
[0012]上壳体设置有与操作部配合的配合部;该操作部包括与盖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卡扣部,该卡扣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主臂及抵顶端;配合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扣边;抵顶端的一端与主臂连接且另一端悬空,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卡扣边卡合且还可在外力作用与卡扣边分离。
[0013]该配合部凸设于结合部面向盖体的表面;结合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凸出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于配合部内并围设形成第一气流腔,第二侧壁设置于结合部背向盖体的表面并围设形成第二气流腔。
[0014]盖体包括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置有面向第一气流腔的收容腔,该粗效过滤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收容腔内;第一侧壁与配合部共同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第二端部的收容槽。
[0015]上壳体面向下壳体的一端间隔凸出形成若干固定脚,下壳体上设置有与若干固定脚对应的缺口 ;折叠过滤棉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包围于若干固定脚围成的空间内。
[0016]折叠过滤棉采用涂胶或注塑的方式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与上壳体及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0017]盖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0018]一种口罩,其包括罩体、设置于罩体上的面罩、用于过滤吸入气体的过滤器以及排出呼出气体的呼气阀,该罩体采用硅橡胶原料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状;该过滤器包括粗效过滤组件以及与粗效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与盖体连接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供气体进入粗效过滤件的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设置于盖体面向高效过滤组件的一面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设置于粗效过滤组件与第二气流腔之间,该第二气流腔设置于第一气流腔与通气道之间;该第一气流腔、第二气流腔以及通气道相互连通使经粗效过滤件过滤后的气体进入通气道并以通气道为中心往圆周方向扩散通过折叠过滤棉进行过滤。
[0019]折叠过滤棉是以通气道为圆心并以若干个“V”字形为最小单元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状。
[0020]上壳体设置有与操作部配合的配合部;该操作部包括与盖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卡扣部,该卡扣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主臂及抵顶端;配合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扣边;抵顶端的一端与主臂连接且另一端悬空,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卡扣边卡合且还可在外力作用与卡扣边分离。
[0021 ] 该配合部凸设于结合部面向盖体的表面;结合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凸出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于配合部内并围设形成第一气流腔,第二侧壁设置于结合部背向盖体的表面并围设形成第二气流腔。
[0022]盖体包括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置有面向第一气流腔的收容腔,该粗效过滤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收容腔内;第一侧壁与配合部共同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第二端部的收容槽。[0023]上壳体面向下壳体的一端间隔凸出形成若干固定脚,下壳体上设置有与若干固定脚对应的缺口 ;折叠过滤棉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包围于若干固定脚围成的空间内。
[0024]折叠过滤棉采用涂胶或注塑的方式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与上壳体及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0025]盖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002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圆形折叠过滤棉中心空腔部分用作气体充分接触折叠过滤棉的进气面,且由于折叠过滤棉靠近圆心部分的折叠密集程度一样,从而在充分利用该部分作为空气充分接触的空间的同时不会出现折叠过滤棉使用不均的情况。另外,粗效过滤组件中盖体与高效过滤组件中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均为透明状,以方便佩戴者从外部观察到粗效过滤件与折叠过滤棉的颜色是否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变化。同时,粗效过滤组件与高效过滤组件为两个可拆卸的独立耗材,因此佩戴者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单独更换。
[002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口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口罩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口罩中罩体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不口罩中面罩的结构不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口罩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口罩中过滤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口罩中过滤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口罩中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9为现有技术圆筒状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口罩;10、罩体;11、内壁面;110、内翻;12、外壁面;121、第一安装部;122、第二安装部;123、第一安装孔;126、第二安装孔;20、面罩;21、第一通孔;23、第一台阶部;25、第二台阶部;27、第一缺口 ;29、遮挡部;290、开口 ;30、过滤器;31、粗效过滤组件;310、盖体;313、操作部;314、顶部;315、侧边;316、收容腔;317、连接部;318、卡扣部;319、支臂;320、连接臂;321、凹陷部;322、主臂;323、抵顶端;324、引导面;325、抵顶面;326、进气孔;330、粗效过滤件;35、高效过滤组件;350、上壳体;351、凸部;352、固定脚;354、结合部;355、配合部;357、第一侧壁;358、第二侧壁;359、收容槽;361、卡扣边;362、第一气流腔;363、第二气流腔;370、下壳体;371、固定部;372、第二缺口 ;390、折叠过滤棉;391、通气道;50、呼气阀;60、气流通道。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不,为本发明口罩100,其包括罩体10、设置于罩体10上的面罩20、两个过滤器30、呼气阀50以及用于佩戴的头带(图未示)。两个过滤器30分别设置于罩体10相对的两侧,用于过滤佩戴者从外界吸入的气体。呼气阀50设置于两个过滤器30之间,用于排出佩戴者呼出的气体。
[0031]请一并参看图2,罩体10设计为以贴合到佩戴者的鼻部和嘴部上的三维杯形构型。罩体10包括面向佩戴者的内壁面11及背向内壁面11的外壁面12。外壁面1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以及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之间的第二安装部122。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以及第二安装部122均由外壁面12相对的两侧向远离内壁面11的方向凸出形成。当由外壁面12向内壁面11方向观看时,第一安装部121凸出于外壁面12外;当由内壁面11向外壁面12方向观看时,第一安装部121凹陷于内壁面11内。每个第一安装部121上设置有贯穿罩体10外壁面12与内壁面11的第一安装孔123。第二安装部122上设置有贯穿罩体10外壁面12与内壁面11的第二安装孔126。
[0032]请一并参看图3,罩体10内壁面1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与佩戴者脸部贴合的内翻110。在本实施例中,内翻110采用硅橡胶制成,并可根据需求于其与佩戴者贴合的表面涂抹硅橡胶粘胶,使罩体10与佩戴者的面部更加贴合。其中,硅橡胶粘胶的选材需要无毒无害,例如,应用于疤痕贴、止血贴、透明胸罩上面的硅橡胶粘胶原材料。
[0033]请一并参看图4,面罩20设置于罩体10外壁面12上并与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与第二安装部122对应。面罩20与两个第一安装孔123对应位置开设有与两个第二安装孔126连通的两个第一通孔21。面罩20围设于两个第一通孔21的外表面均依次凹陷形成第一台阶部23以及第二台阶部25。其中,每个第二台阶部25相对两端设置有第一缺口 27。面罩20与第二安装孔126对应位置的外表面向远离第二安装孔126方向继续凸出形成中空圆柱形的遮挡部29。遮挡部29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26连通的开口 290。其中,两个第一安装孔123的孔径略小于两个第一通孔21的孔径。当面罩20安装于罩体10上时,两个第二台阶部25分别抵接于罩体10的外壁面12上并使两个第一安装孔123与两个第一通孔21连通。遮挡部29遮挡于第二安装孔126外并与第二安装孔126之间保持一定间隔,从而有利于呼出气体的流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阻挡外部杂物落入第二安装孔126 内。
[0034]请一并参看图5、图6以及图7,两个过滤器30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23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上。每个过滤器30包括粗效过滤组件31以及高效过滤组件35。当气体由外界吸入时,气体首先经过粗效过滤组件31后再经过高效过滤组件35。其中,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为可拆卸地安装,从而方便佩戴者的更换。
[0035]粗效过滤组件31包括盖体310以及收容于盖体310上粗效过滤件330。盖体310包括顶部314、由顶部314外缘垂直延伸形成的侧边315、两个凹陷部321、两个操作部313。顶部314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供气体进入的进气孔326。两个凹陷部321设置于侧边315相对的两端且均由对应位置的侧边315向顶部314方向凹陷形成。侧边315围设形成一端呈开口状且中部设置有收容腔316的圆柱形,其由顶部314的内表面继续延伸形成。若干进气孔326包围于侧边315内并均与收容腔316连通。两个操作部313对称设置于两个凹陷部321所在位置。每个操作部313包括连接部317以及与连接部317连接的卡扣部318。连接部317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臂319以及连接臂320。每个支臂319由对应凹陷部321外缘的侧边315向远离凹陷部321方向继续延伸后再向靠近顶部314方向弯折形成。连接臂320连接于两个支臂319远离侧边315的两端之间,从而使连接部317大体呈开口状的一端面向凹陷部321的U字型。卡扣部318设置于两个支臂319之间并呈悬空状。卡扣部318包括主臂322以及抵顶端323。主臂322由连接臂320的中部向远离连接臂320方向垂直延伸后向靠近凹陷部321方向弯折形成L形。抵顶端323设置于主臂322远离连接臂320的一端,并与顶部314之间预留一定间隔。抵顶端323包括引导面324以及与引导面324相对的抵顶面325。引导面324由抵顶端323背向顶部314的一面向靠近顶部314方向倾斜形成。抵顶面325由抵顶端323面向顶部314的一面向远离顶部314方向倾斜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操作部313由弹性材质制成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
[0036]粗效过滤件330收容于收容腔316内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326上。在本实施例中,粗效过滤件330包括外层200目尼龙网和粗效过滤棉。粗效过滤棉包括30克重纺粘布复合190克重针刺棉。
[0037]高效过滤组件35设置于粗效过滤组件31中靠近粗效过滤件330的一端,其包括上壳体350、与上壳体350配合的下壳体370以及设置于上壳体350与下壳体370之间的折叠过滤棉390。
[0038]下壳体370大体为圆板状,其面向上壳体350的一面凸出设置有圆柱形固定部371。下壳体370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若干第二缺口 372。本实施例中,第二缺口 372的数量为四个。
[0039]折叠过滤棉390大体呈中空圆筒状,且中部形成有通气道391。本实施例中,折叠过滤棉390以若干个“V”形为最小单元以通气道391为圆心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折叠后的折叠过滤棉390可采用食品级粘胶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首尾结合。
[0040]在本实施例中,折叠过滤棉390采用60克重的熔喷PP无纺布且具有一定的挺度。其中折叠过滤棉390具体的生产工艺是:
A、使用复合机将幅宽1.2米的成卷熔喷PP无纺布和幅宽1.2米的成卷有足够挺度的PET无纺布超声波复合;
B、采用折叠机折叠成形,其折高设置为13毫米;
C、上裁切机裁切;裁切机锯刀将折叠过滤棉390裁切成高度为16毫米,其中2毫米可以深入下壳体370内,2毫米可以深入上壳体350内。
[0041]上壳体350包括若干固定脚352、结合部354以及配合部355。其中,结合部354大体呈圆盘状,其设置于远离粗效过滤组件31的一端。结合部354相对的顶面与底面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侧壁357与第二侧壁358。其中,第一侧壁357设置于靠近粗效过滤件330的顶面并围设形成第一气流腔362。第二侧壁358设置于远离粗效过滤件330的另底面并围设形成与第一气流腔362连通的第二气流腔363,用于将佩戴者吸入的气体由粗效过滤组件31引流至高效过滤组件35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腔362的直径大于第二气流腔363的直径。结合部354与下壳体370相对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过滤棉390的闻度相等。
[0042]配合部355由第一结合部354的顶面向远离结合部354方向垂直延伸形成,且设置于结合部354与第一侧壁357之间。配合部355的外缘向远离第一侧壁357方向继续延伸形成与两个操作部313配合的卡扣边361。配合部355与第一缺口 27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凸部351。如此,第一侧壁357与配合部355共同界定形成环形的收容槽359。收容槽359的形状及尺寸与盖体310中侧边315围设形成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0043]若干固定脚352与若干第二缺口 372——对应,且每个固定脚352由结合部354的外缘向靠近下壳体370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第二侧壁358的形状与折叠过滤棉390中通气道391的形状匹配。呼气阀50由罩体10内壁面11向外壁面12方向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22 内。
[0044]请一并参看图8,在组装时,采用先将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分别组装成型后再扣合的方式形成整体的过滤器30。下面以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的组装过程分别进行说明。
[0045]在组装粗效过滤组件31时,首先粗效过滤件330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顶部314的内表面上,从而使粗效过滤件330与盖体310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当粗效过滤件330焊接于顶部314上时,外层尼龙网设置于面向若干进气孔326的一面,纺粘布设置于尼龙网与针刺棉之间。
[0046]在组装高效过滤组件35时,对于折叠过滤棉390与上壳体350以及下壳体370之间的密封方式可以采用涂胶与注塑两种方式。
[0047]一、涂胶方式:将下壳体370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面,注入食品级粘胶1.1毫升(本实施例中,下壳体370可以容纳的胶水容积是1.909毫升;粘胶粘度接近水,注入以后能够迅速流淌并均匀平铺到下壳体370上);将折叠过滤棉390插入下壳体370内并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粘胶交联固化或者在80摄氏度烘箱内放置30分钟;将上壳体350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面,注入食品级粘胶1.5毫升,将粘合好的下壳体370与折叠过滤棉390整体插入上壳体350内并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粘胶交联固化或者在80摄氏度烘箱内放置30分钟;最后,上壳体350、下壳体370以及折叠过滤棉390形成一个整体。此时,下壳体370内固定部371与第二侧壁358分别插入折叠过滤棉390相对的两端,且保持第一气流腔362、第二气流腔363以及通气道391相互之间的连通。同时,若干固定脚352收容于对应的第二缺口 372内。
[0048]二、注塑方式:将折叠过滤棉390放置于金属模具内,往金属模具内通入液态塑料原料并成型(成型形成包括上壳体350与下壳体370两个部分);上注塑机注塑二次成型直接形成折叠过滤棉390与上壳体350以及下壳体370的整体,以密封折叠过滤棉390与上壳体350与下壳体370之间的间隙。
[0049]在组装口罩100时,将成型后的两个高效过滤组件35由罩体10内壁面11指向外壁面12方向安装于两个第一安装部121上。两个配合部355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23以及第一通孔21外露于面罩20外。此时,两个凸部351抵接于收容于两个第一缺口 27内,防止高效过滤组件35与罩体10脱离。将粗效过滤组件31中盖体310的侧边315插接入收容槽359内,且第一侧壁357抵接于粗效过滤件330上。此时,第一气流腔362、第二气流腔363以及通气道391共同形成一个位于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之间的气流通道60。同时,在侧边315与收容槽359之间设置密封圈(图未示),以更好的密封盖体310与上壳体350之间的间隙。两个卡扣部318在引导面324的引导下滑入卡扣边361面向配合部355的一端,并使两个抵顶面325分别抵顶于卡扣边361上,从而将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可分离的组装成一体。本实施例中,粗效过滤组件31中盖体310与高效过滤组件35中上壳体350以及下壳体370均为透明状,以方便佩戴者从外部观察到粗效过滤件330与折叠过滤棉390的颜色是否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变化。当观察到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中任意一者的颜色发生变化而需要更换时,佩戴者向相向方向按压两个操作部313,卡扣部318中抵顶端323在抵顶面325的作用下向相背的方向移动。此时两个卡扣部318之间的距离变大并脱离与卡扣边361的卡合,使得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分离,以便用户更换。
[0050]在使用时,佩戴者吸入的气体盖体310若干进气孔326进入粗效过滤件330内进入初步过滤。经粗效过滤件330初步过滤后的气体在第一气流腔362与第二气流腔363的引导下进入折叠过滤棉390的通气道391内。此时,气体以通气道391为中心往圆周方向扩散通过折叠过滤棉390进行过滤。
[0051]可以理解地,粗效过滤组件31中盖体310与上壳体350之间的间隙亦可采用其它的方式密封,例如,当粗效过滤件330贴合于顶部314的内表面上时,盖体310中侧边315位于收容槽359的底部上方,第一侧壁357直接抵接于粗效过滤件330上以将粗效过滤件330夹持于盖体310与上壳体350之间。这种设计方案佩戴者更换粗效过滤件330 (包括尼龙网和粗效过滤棉)时候比较麻烦。另外一种方便佩戴者的设计方案是:在盖体310与粗效过滤件330之间增加一个弹性塑料圈(材质主要是弹性聚丙烯PP或者聚乙烯PE)。该弹性塑料圈紧贴于侧边315内侧。佩戴者装配次序是将盖体310顶部314朝下地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尼龙网放入收容腔316内;再覆盖粗效过滤棉(有纺粘布的一面贴近尼龙网);最后挤压弹性塑料圈进入收容腔316内。佩戴者在更换粗效过滤件330时,首先取出盖体310,并从盖体310中取下弹性塑料圈与粗效过滤件330 (包括尼龙网和粗效过滤棉);将新的尼龙网放入收容腔316内并将新的粗效过滤棉覆盖新的尼龙网上;然后挤压弹性塑料圈进入收容腔316内并压制于新的粗效过滤棉与尼龙网上;最后将盖体310重新安装在上壳体350上。这种方法中盖体310和弹性塑料圈都是重复使用的,更加环保。另外,罩体10可采用硅橡胶原料制成。罩体10、面罩20、粗效过滤组件31中盖体310、高效过滤组件35中上壳体350与下壳体370均可根据需要制成透明或透明状,从而使佩戴者的脸型或面部表面能被观察到。当然上述这些部件也可制成非透明状。
[0052]在现有技术中,圆形过滤器中间部分为空余的而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本发明中,将圆形折叠过滤棉390中心空腔部分用作气体充分接触折叠过滤棉390的进气面,且由于折叠过滤棉390靠近圆心部分的折叠密集程度一样,从而在充分利用该部分作为空气充分接触的空间的同时不会出现折叠过滤棉390使用不均的情况。另外,粗效过滤组件31中盖体310与高效过滤组件35中上壳体350以及下壳体370均为透明状,以方便佩戴者从外部观察到粗效过滤件330与折叠过滤棉390的颜色是否因长时间使用而发生变化。同时,粗效过滤组件31与高效过滤组件35为两个可拆卸的独立耗材,因此佩戴者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单独更换。
[0053]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滤器,其安装于口罩上用于过滤佩戴者吸入的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粗效过滤组件以及与粗效过滤组件可拆卸连接的高效过滤组件;粗效过滤组件包括盖体以及粗效过滤件;高效过滤组件包括与盖体连接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折叠过滤棉;盖体上开设有若干供气体进入粗效过滤件的进气孔,粗效过滤件设置于盖体面向高效过滤组件的一面并覆盖于若干进气孔上;上壳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折叠过滤棉设置有通气道;该第一气流腔与第二气流腔顺序的连接在粗效过滤件的气体出口和通气道的气体进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折叠过滤棉是以通气道为圆心并以若干个“V”字形为最小单元首尾连接形成圆筒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盖体设置有操作部,上壳体设置有与操作部配合的配合部;该操作部包括与盖体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卡扣部,该卡扣部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主臂及抵顶端;配合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扣边;抵顶端的一端与主臂连接且另一端悬空,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卡扣边卡合且还可在外力作用与卡扣边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上与操作部对应位置凹陷形成有凹陷部,连接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臂以及连接臂;每个支臂由凹陷部外缘向远离凹陷部方向延伸后向靠近盖体方向弯折形成,连接臂连接于两个支臂之间;抵顶端包括引导面及与引导面相对的抵顶面,引导面由抵顶端背向盖体的一面向靠近盖体方向倾斜形成,抵顶面由抵顶端面向盖体的一面向远离盖体方向倾斜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包括结合部,该配合部凸设于结合部面向盖体的表面;结合部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凸出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于配合部内并围设形成第一气流腔,第二侧壁设置于结合部背向盖体的表面并围设形成第二气流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盖体包括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置有面向第一气流腔的收容腔,该粗效过滤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收容腔内;第一侧壁与配合部共同界定形成用于收容第二端部的收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面向下壳体的一端间隔凸出形成若干固定脚,下壳体上设置有与若干固定脚对应的缺口 ;折叠过滤棉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包围于若干固定脚围成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折叠过滤棉采用涂胶或注塑的方式固定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与上壳体及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10.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设置于罩体上的面罩、用于过滤吸入气体的过滤器以及排出呼出气体的呼气阀,该罩体采用硅橡胶原料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状,该过滤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过滤器。
【文档编号】A62B7/10GK103736222SQ201310724436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袁建华, 袁晔 申请人:袁建华, 袁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