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雾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237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雾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雾枪。



背景技术:

由于细水雾雾滴直径很小,相对同样体积的水,其表面积剧增,从而加强了热交换的效能,起到了非常好的降温效果。细水雾吸收热量后迅速被汽化,使得体积急剧膨胀,通常达到1700多倍,从而降低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抑制了燃烧中的氧化反应的速度,起到了窒息的作用。由此可见细水雾的灭火机理:一是降温效能,吸收热量;二是窒息作用,阻断氧化反应。此外,细水雾具有非常优越的阻断热辐射传递的效能,能有效地阻断强烈的热辐射。细水雾在冷却、窒息和隔绝热辐射的三重作用下达到控制火灾、抑制火灾和扑灭火灾的目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水喷淋和气体灭火的双重作用和优点,既有水喷淋系统的冷却作用,又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窒息作用,所以是一项非常好的值得推广的灭火技术。

消防水枪是灭火的射水工具,用其与水带连接会喷射密集充实的水流。具有射程远、水量大等优点。根据射流形式和特征不同可分为:直流水枪、喷雾水枪等。直流水枪喷射的水流为柱状,射程远、流量大、冲击力强,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以及灭火时的辅助冷却等。开关直流水枪是增加球阀开关等部件组成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水流。喷射雾状水流的水枪,对建筑室内火灾具有很强的灭火能力,还可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可燃粉尘火灾及部分油品火灾等。但是,目前上述直流水枪和喷雾水枪还没有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行组合应用,不能达到即可以喷身直流射流,又可喷射雾状射流,几种水流互相交换,组合来进行灭火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喷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上设有圆形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喷头主体同轴心,所述凸台外圆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为沿所述凸台外圆与所述凸台其中一端面之间设置的斜面,水流通过冲击该斜面雾化成水雾。

优选的,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坡度不同的斜面,水流通过冲击不同坡度的斜面雾化成不同喷雾强度与喷雾粒径的水雾,所述斜面沿所述凸台圆周均布排列。

优选的,所述喷头主体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与所述喷头主体上斜面相邻的一侧,所述安装部直径小于所述凸台直径,所述安装部外圆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来套设密封圈,所述安装部顶端设置有螺杆,所述喷头与喷雾枪螺纹连接,所述喷头主体另一端设有锥形体,所述锥形体为逃生用消防锤。

优选的,所述喷雾枪体出水口端设置有水雾转换器,所述水雾转换器包括:雾化转盘、转换套管,固定套管,出水管,所述固定套管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喷雾枪体出水口端,所述出水管穿套在所述固定套管孔内并与所述喷雾枪体固定连接,所述雾化转盘与所述固定套管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雾化转盘外缘套设所述转换套管,所述转换套管与所述雾化转盘之间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扣,所述雾化转盘跟随所述转换套管旋转,所述雾化转盘、转换套管、固定套管分别与所述出水管同轴心。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喷雾枪体水流通道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在所述出水管径相方向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管相通,所述出水管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来连接喷头。

优选的,所述雾化转盘沿圆周均布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开设有沉头孔,所述通孔另一端开设有直径大于通孔直径的阶梯孔,所述雾化转盘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雾化转盘与沉头孔相邻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来安装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套管另一端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所述通孔与所述阶梯孔相通,所述通孔孔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来安装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雾化转盘通过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喷头的安装部,所述喷头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出水管内螺纹相连接,所述雾化转盘上通孔与所述喷头上斜面相适配,所述通孔内喷出的水流冲击在所述喷头斜面上雾化成水雾。

优选的,在所述雾化转盘与所述喷头安装部接触面的凹槽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出水管接触面的凹槽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雾化转盘与所述固定套管连接部的凹槽内套设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雾化转盘上的通孔到雾化转盘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固定套管上阶梯孔的半径,所述出水管上出水孔位于所述固定套管阶梯孔内,所述雾化转盘上的通孔与所述固定套管上的阶梯孔与所述出水管上的出水孔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单只喷雾枪上即可以喷射直流射流,又可喷射雾状射流,实现不同喷雾强度与喷雾粒径,并且这几种水流可以互相较换,组合使用,机动性能好,对火场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雾枪的雾化转盘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雾枪的雾化转盘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雾枪的出水管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雾枪的固定套管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雾枪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喷头主体、11-凸台、111-导流通道、12-安装部、121- 凹槽、122-螺杆、13-锥形体、21-雾化转盘、211-梯形孔、212-通孔、213-沉头孔、214-环形凹槽、215-安装孔、22-转换套管、23-固定套管、231-通孔、 231-阶梯孔、233-环形凹槽、24-出水管、241-出水孔、24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压细水雾雾化喷头及喷雾枪,包括喷头主体1,喷头主体1上设有圆形凸台11,凸台11与喷头主体1同轴心,凸台11外圆开设有导流通道111,导流通道111为沿凸台11外圆与凸台11其中一端面之间设置的斜面,水流通过冲击该斜面雾化成水雾。

优选实施例方案,凸台11上设置有若干个坡度不同的斜面,从而形成不同坡度的水流通道111,水流通过冲击不同坡度的水流通道111上的斜面从而雾化成不同喷雾强度与喷雾粒径的水雾,当凸台11上的水流通道111上的坡度与水流方向平行时,水流通道111就会与水流之间不产生冲击,因而不会产生水雾,从而转换成直流射流,水流通道111沿凸台11圆周均布排列。

优选实施例方案,喷头主体1还包括安装部12,安装部12设置在与喷头主体1上水流通道111相邻的一侧,安装部12直径小于凸台11直径,安装部 12外圆开设有环形凹槽121,环形凹槽121用来套设密封圈,安装部12顶端设置有螺杆122,喷头1与喷雾枪通过该螺杆122进行连接,喷头主体1另一端设有锥形体13,锥形体13为逃生用消防锤。

优选实施例方案,喷雾枪体出水口端设置有水雾转换器,水雾转换器包括:雾化转盘21、转换套管22,固定套管23,出水管24,固定套管23一端固定安装在喷雾枪体出水口端,出水管24穿套在固定套管23通孔231内并与喷雾枪体固定连接,雾化转盘21与固定套管23另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套管23与雾化转盘21外缘套设转换套管22,转换套管22与雾化转盘21之间设置有相匹配的卡扣,雾化转盘21跟随转换套管22旋转,通过旋转转换套管22来转动雾化转盘21,从而来实现调节不同水雾的粒径和喷射行程的远近,雾化转盘 21、转换套管22、固定套管23分别与出水管24同轴心,更加方便安装和使用。

优选实施例方案,出水管24一端与喷雾枪体水流通道固定连接,出水管 24另一端在出水管24管体径相方向开设有出水孔241,出水孔241与出水管管道相通,出水管24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242,螺纹孔242用来连接喷头。

优选实施例方案,雾化转盘21沿圆周均布轴向开设有通孔212,通孔212 一侧开设有沉头孔213,通孔212另一端开设有直径大于通孔212直径的阶梯孔211,雾化转盘中心开设有安装孔215,雾化转盘21与沉头孔213相邻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凹槽214,环形凹槽214用来安装第三密封圈。

优选实施例方案,固定套管23一端开设有通孔231,固定套管23另一端开设有阶梯孔232,阶梯孔232直径大于通孔231直径,通孔231与阶梯孔232 相通,通孔231孔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233,环形凹槽233用来安装第二密封圈。

优选实施例方案,雾化转盘21通过安装孔215套设在喷头1的安装部12 上,喷头1通过螺杆122与出水管24内螺纹242相连接,雾化转盘21上通孔 212与喷头上导流通道111相适配,通孔212内喷出的水流冲击在喷头1上的导流通道111斜面上雾化成水雾。

优选实施例方案,在雾化转盘21与喷头安装部12接触面的凹槽121内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固定套管23与出水管24接触面的凹槽233内套设有第二密封圈,雾化转盘21与固定套管23接触面的凹槽214内套设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实施例方案,雾化转盘21上的通孔212到雾化转盘21中心的距离小于固定套管23上阶梯孔232的半径,出水管24上出水孔241位于固定套管23阶梯孔 232内,雾化转盘21上的通孔212与固定套管23上的阶梯孔232与出水管24上的出水孔24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