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108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



背景技术:

“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最早见于亨保九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而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是扑救火灾必需的武器,只有熟悉掌握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的技术性能;适用范围(对象)、使用和保养要求,并教育职工群众正确地使用消防器材,充分发挥消防器材在来火战斗中的作用,及时扑灭火灾,但是消防器材种类繁多,拿取时十分麻烦,并且不易携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包括上盖表面层、箱体和下箱表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设有圆形放置孔,所述箱体一侧设有下箱表面层,所述下箱表面层一侧设有万向轮,所述上盖表面层一侧设有储物内层和内隔膜片层,且储物内层位于内隔膜片层和上盖表面层之间所述箱体一侧设有连接金属页,所述内隔膜片层一侧设有粘合撕拉条,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固定拉杆,所述固定拉杆一侧设有多角度旋转轴和伸缩杆,且多角度旋转轴位于固定拉杆和伸缩杆之间,所述伸缩杆一侧设有防滑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表面层和下箱表面层均为abs防火板材料所制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放置孔数量为若干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金属页与箱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内层为大容量储物内层。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数量为四组均位于箱体的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多角度旋转轴,伸缩杆可横向、可纵向伸缩,方便快捷拉动箱体本身,达到便捷的效果。通过设有的四组万向轮,方便轻巧的拉着工具箱爬楼,紧急遇到火灾时,省时省力,同样也达到方便快捷的作用,通过设有的隔板和圆形放置孔,能固定住消防用的灭火器等工具,避免在拉动过程中箱体内部的东西左摇右晃,达到稳定的效果。通过设有的防滑把手,起到防滑耐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的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表面层;2、箱体;3、下箱表面层;4、连接金属页;5、万向轮;6、隔板;7、圆形放置孔;8、多角度旋转轴;9、固定拉杆;10、防滑把手;11、伸缩杆;12、储物内层; 13粘合撕拉条;14、内隔膜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包括上盖表面层 1、箱体2和下箱表面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一侧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一侧设有圆形放置孔7,所述箱体2一侧设有下箱表面层3,所述下箱表面层3一侧设有万向轮5,所述上盖表面层1一侧设有储物内层12和内隔膜片层14,且储物内层12位于内隔膜片层14和上盖表面层1之间所述箱体2一侧设有连接金属页4,所述内隔膜片层14一侧设有粘合撕拉条13,所述箱体2 一侧设有固定拉杆9,所述固定拉杆9一侧设有多角度旋转轴8 和伸缩杆11,且多角度旋转轴8位于固定拉杆9和伸缩杆11之间,所述伸缩杆11一侧设有防滑把手10。

其中,所述上盖表面层1和下箱表面层3均为abs防火板材料所制成的。

其中,所述圆形放置孔7数量为若干个。

其中,所述连接金属页4与箱体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储物内层12为大容量储物内层。

其中,所述万向轮5数量为四组均位于箱体2的四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捷式消防用工具箱,使用时,将箱体2打开,将需要用到的工具放于储物内层12里,将一些灭火器类的放于隔板6内的圆形放置孔7内,伸缩杆11可横向、可纵向伸缩,方便快捷拉动箱体2本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