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091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火栓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



背景技术:

消火栓箱又称“栓箱”,它是指安装在建筑物内的消防给水管路,由箱体、室内消火栓、水带、水枪及电器设备等消防器材组成的具有给水、灭火、控制、报警等功能的箱状固定式消防装置。随着消火栓箱在现代建筑物内的普及,在火灾现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一些产品的缺陷就渐渐地暴露了出来。

在火灾现场,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从火灾的发生到消防人员的到来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此时被困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自救。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经过火灾消防安全的相关培训,因此在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械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例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消火栓箱中消防水带的安置方式大多数以挂置式、卷置式为主,这类消火栓的水带在使用过程中若非专业人员易出现缠绕打结、扭转折弯等一系列现象,反而将大量时间浪费在这些不必要的环节上,在火灾消除后又不易将消防水带原样收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较易实现消防水带的打开及收回,消防水带在打开时不易出现缠绕搭接、折弯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包括箱体、箱盖,还包括转动架、转轮、转轮盖板和手柄,所述转动架呈h型支架,所述转动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内部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轮的中心分别与所述转动架的一个下端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相对设置,所述转轮盖板位于两个所述转轮之间,所述转轮盖板包括固定弧形板和转动弧形板,所述固定弧形板和转动弧形板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固定弧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弧形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弧形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手柄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轮的中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转动架的上端部,所述第一轴承实现所述转动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内部上表面之间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轴承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架的一个下端部上,所述第二轴承实现所述转动架的一个下端部与一个所述转轮之间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转动架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弧形板的另一端向内转动的极限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动架、转轮、转轮盖板和手柄均安装在箱体内,箱盖盖住箱体的开口面,转动架呈h型支架,转动架上端与箱体转动连接,则可实现转动架相对于箱体的360°转动,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固定弧形板、转动弧形板组成的转轮盖板用于缠绕外设的消防水带,两个所述转轮之间的距离与外设的消防水带的宽度适配,所述转轮用于限位消防水带,使用时,消防水带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弧形板以及转动弧形板与固定弧形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定位,在手柄的作用下实现转轮和转轮盖板的转动,从而实现消防水带的松开与收起,甚至在将消防水带从转轮盖板上拉出时,拉动消防水带的另一端即可快速将消防水带从转轮盖板上拉出,从而实现消防水带的快速拉出使用,且在可转动的转动架、转轮以及转轮盖板的作用下可避免消防水带发生缠绕搭接、扭转折弯现象,且较易操作,有利于在火灾现场进行自救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的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箱体;2、箱盖;3、转动架;4、转轮;5、转轮盖板;6、手柄;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

41、减重孔;42、限位块;

51、固定弧形板;52、转动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包括箱体1、箱盖2,还包括转动架3、转轮4、转轮盖板5和手柄6,所述转动架3呈h型支架,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1内部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轮4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轮4的中心分别与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4相对设置,所述转轮盖板5位于两个所述转轮4之间,所述转轮盖板5包括固定弧形板51和转动弧形板52,所述固定弧形板51和转动弧形板52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固定弧形板5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轮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弧形板52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轮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弧形板5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手柄6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轮4的中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轴承7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轴承7实现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1内部上表面之间的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h型的转动架3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7与箱体1转动连接,结构合理,转动顺畅。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8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轴承8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上,所述第二轴承8实现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与一个所述转轮4之间的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h型的转动架3的两个下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轴承8与一个转轮4的中心转动连接,结构合理,使转轮4转动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6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外侧,手动转动手柄6时不会碰到转动架3,操作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4上设有减重孔41,提高转动架3、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4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块42,所述限位块42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弧形板52的另一端向内转动的极限位置,当所述转动弧形板52转动到与所述固定弧形板51处于同一圆周上时,其另一端的内侧面刚好触碰到限位块42。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包括箱体1、箱盖2,还包括转动架3、转轮4、转轮盖板5和手柄6,所述转动架3呈h型支架,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1内部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轮4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轮4的中心分别与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4相对设置,所述转轮盖板5位于两个所述转轮4之间,所述转轮盖板5包括固定弧形板51和转动弧形板52,所述固定弧形板51和转动弧形板52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固定弧形板5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轮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弧形板52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轮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弧形板5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手柄6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轮4的中心连接。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所述第一轴承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轴承7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轴承7实现所述转动架3的上端部与所述箱体1内部上表面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8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轴承8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上,所述第二轴承8实现所述转动架3的一个下端部与一个所述转轮4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手柄6位于所述转动架3的外侧,所述转轮4上设有减重孔41,所述转轮4的内侧面上设有限位块42,所述限位块42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弧形板52的另一端向内转动的极限位置。

外设的消防水带的两端均安装有管接头,安装消防水带时,将转动盖板掀开,消防水带一端的管接头安装在固定弧形板51与转动弧形板52之间的空间中,并从固定弧形板51与转动弧形板52之间的间隙伸出,然后缠绕在转动盖板的外圆面上,可通过转动手柄6将消防水带缠绕在转动盖板上,在将消防水带缠绕在转动盖板上时还有利于消防水带内水的挤出,操作方便快捷。

在出现火灾需要使用消防水带时,打开箱盖2,将转动架3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拉动消防水带的另一端,或者转动手柄6,将消防水带快速从转动盖板上拉出,至消防水带全部被拉出,或者仅消防水带一端的管接头还在固定弧形板51与转动弧形板52之间的空间,掀开转动弧形板52,将消防水带的一端端部取出,并将消防水带一端的管接头插在取水接口上,将消防水枪安装在消防水带另一端的管接头上,即可进行现场施救,在使用的过程中消防水带不易出现缠绕打结、折弯的现象,便于快速将消防水带拉出,操作便捷,较易学会使用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缠绕水带式新型消火栓箱,通过可相对于箱体1转动的h型转动架3来支撑转轮4,通过转轮4限位消防水带,通过转轮盖板5提供消防水带缠绕的卷芯,且对消防水带的一端的管接头进行收藏,通过转动弧形板52便于消防水带一端的管接头的放入和取出,通过限位块42限制转动弧形板52向内侧转动的极限位置,通过手柄6便于转动转轮4,结构合理,较易操作,便于消防水带的快速取出,也便于消防水带的快速收回,且消防水带不易出现缠绕打结、折弯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