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6317发布日期:2018-07-07 07:0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空作业防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



背景技术:

各类高大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如:电力线路用角钢塔、圆管塔、钢筋混凝土电杆,各类通讯塔、水塔、油罐、生产设备,楼房)等高大物体的外墙或外表面上,为便于攀爬而设置了脚钉、爬梯以及类似装置(以下统称为爬梯)。登高作业人员攀爬爬梯时,因为没有设置有效的防跌落设施,而作业人员也找不到有效的防护工具,致使攀爬爬梯的过程变得十分危险,随时会发生脱手跌落事故。由被攀爬物高度决定了作业人员一旦发生跌落,必然重伤或死亡。

在上述高大物体中,部分通信塔设置了爬梯外防护网,但没有防止下滑措施。30米及以上的电力铁塔设置了安全滑道,但由于投资巨大、且效果一般,仅部分消除了跌落隐患。30米以下的电力铁塔仍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目前,通过爬梯登高所产生的安全防护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国际和国内均没有有效的防护方法和措施。而通信塔的外防护网和电力铁塔的安全滑道,均未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物质文明的提高,上述高大物体迅速增加。以电力铁塔为例,2010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铁塔拥有量快速增长。而爬梯是登上铁塔进行塔上施工或检修的唯一路径,每年攀爬铁塔施工或检修人员达50万人·次以上。为这些人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在攀爬过程中防止跌落的防护措施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该安全防护工具使用时不需要对建筑物或爬梯进行任何的改造或增加附件,便可有效阻止作业人员在攀登爬梯时,因操作失误引发的跌落事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包括软带,所述软带的两端对称的设置有手钩,手钩的末端为挂钩;所述软带与挂钩的开口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夹带板,软带的另一侧设置有挂板,所述夹带板和所述挂板的位置相对应,夹带板、软带和挂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挂板的中部设置有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手钩与所述挂板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护手板,所述护手板分别设置于手钩的两侧边缘处,护手板的一端与手钩固定连接,护手板的另一端设置护手带。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手钩处设置有能够将挂钩闭合及打开的锁止结构。

进一步的,软带两端的手钩处分别设置所述锁止结构,两个所述锁止结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起来,所述联动机构使得两个锁止结构无法同时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调整杆,所述联动调整杆为中部设置有固定卡块的杆件,所述固定卡块在联动调整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卡块上设置弹簧,弹簧的末端连接钢索,钢索的末端设置调节栓;

所述调节栓卡接在卡块上,所述卡块位于手钩上的滑道内,卡块上设置有第一联动轴,所述锁止结构上设置有第二联动轴,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之间通过联动环连接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一端设置有卡头,另一端设置有联动卡槽,所述调节栓的两个螺母分别位于联动卡槽的两侧,从而将调节栓的螺杆卡在联动卡槽内;和/或,所述钢索与所述弹簧之间通过接续管相连接;和/或,所述钢索和所述调节栓之间通过钢索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调整杆活动设置于护罩内,所述护罩固定安装在夹带板上,所述护罩的两侧设置有调整杆滑槽,联动调整杆的两端经调整杆滑槽伸出护罩外部,所述联动调整杆能够随所述弹簧的伸缩在调整杆滑槽内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钢索的外侧套置有护套,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护套卡槽,所述护套卡槽分别安装于手钩和夹带板上,护套卡槽上设置有供安装螺钉穿过的安装孔和供护套的端部穿过的护套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钩上设置安装锁止结构的轴座,所述轴座上设置第一轴孔;所述锁止结构包括半月板,所述半月板背面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联动轴,所述半月板背面的中部设置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联动轴与第二轴孔之间设置阻滑块,阻滑块的两侧设置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片铆钉的铆钉孔和凸头,所述凸头能够与所述卡块上的卡头配合卡住。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内侧设置有衬板;和/或,所述挂钩的末端设置向外的弯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挂环可采用通用挂钩与工作人员身着的自适应安全带上的挂环连接起来,手钩部分的挂钩挂在爬梯的横撑上,即使发生了意外坠落的情况,手钩亦不会脱落,最大下坠距离为通用挂钩至手钩的距离加安全带的余量,大大的缩短了下坠距离,不论是爬梯还是角钢塔脚钉,均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主体为一条软带,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使用时不需要对建筑物及爬梯进行任何的改造或增加附件,不会增加建筑物及爬梯的成本,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作业姿态的控制,护手板、护手带等部件的设置非常人性化,使用方便。

3、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在手钩上设置锁止结构,确保两个手钩中至少有一个是呈闭合状态安装在爬梯的横撑上的,进一步增加了安全可靠性,为使用者提供稳妥的保护。

4、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通过联动调整杆、弹簧、钢索等部件构成联动机构,使得两个手钩的锁止结构产生联动,结构简单,调整时方便省力。

5、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锁止结构包括半月板,在挂钩的内侧设置衬板,半月板与挂钩形成良好的配合,衬板对挂钩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挂钩的打滑现象,增加挂钩的强度,增强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手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护手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夹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右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手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右视图;

图17为图15的仰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半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仰视图;

图20为图18的右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半月板与弹簧片装配在一起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仰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夹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仰视图;

图27为图25的a-a断面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手钩和护套卡槽组合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手钩和护套卡槽组合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夹带板和护套卡槽组合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俯视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联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左视图;

图34为图33的俯视图。

图中:1手钩,2软带,3夹带板,4挂板,5护手带,6挂钩,7护手板,8护手带孔,9软带孔,10夹带板螺孔,11挂环,12挂板螺孔,13铆钉,14线缝,15螺栓,16衬板,17连接轴,18轴座,19第二联动轴,20联动卡槽,21滑道,22护套卡槽,23固定卡块,24护套,25钢索接口,26第一联动轴,27半月板,28联动环,281环,282拉板,29卡块,30护罩,31弹簧片,32联动调整杆,33调节栓,34钢索,35接续管,36弹簧,37方孔,38护套卡螺孔,39卡头,40第一轴孔,41第二轴孔,42铆钉孔,43阻滑块,44弹簧片铆钉,45护罩孔,46调整杆滑槽,47护套定位孔,48凸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包括软带2,所述软带2的两端对称的设置有手钩1,手钩1的末端为挂钩6;所述软带2与挂钩6的开口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夹带板3,软带2的另一侧设置有挂板4,所述夹带板3和所述挂板4的位置相对应,夹带板3、软带2和挂板4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挂板4的中部设置有挂环11。

手钩1与挂板4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护手板7,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护手板7分别设置于手钩1的两侧边缘处,护手板7的一端与手钩1固定连接,护手板7的另一端设置护手带5。本实施例中,护手带5的结构如图5所示,带体上设置沿长轴线方向并列排列的通孔,带体一端设置有定位扣,结构可参考腰带的结构,通过定位扣与不同通孔的配合,调节护手带5的松紧度。其他的实施例中,护手带5的调节方式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暗扣、卡扣、强力魔术贴等。

软带2为扁平的带子,手钩1与软带2连接的一端设置与软带2配合的软带孔9,软带2的端部穿过软带孔9后,通过铆钉13和线缝14固定,实现软带2和手钩1的连接。

如图6、图7所示,挂板4与软带2配合的面为平面,另一面设置有挂环11,挂板4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挂板4的挂板螺孔12;如图8所示,夹带板3为平板,夹带板3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夹带板3的夹带板螺孔10。挂板螺孔12和夹带板螺孔10相互对应,螺栓15同时穿过挂板螺孔12、软带2和夹带板螺孔10,实现挂板4及夹带板3与软带2的固定连接。设置夹带板3,大大增加了连接的强度,避免外力作用下螺栓15对软带2造成损毁。

使用时,工作人员身着自适应安全带,用通用挂钩将安全带挂环和挂板4上的挂环11连接,两个手钩1的挂钩6挂在爬梯的横撑上,若发生意外坠落,手钩1不会脱落,最大下坠距离为通用挂钩至手钩的距离加安全带的余量,大大的缩短了下坠距离,不论是爬梯还是角钢塔脚钉,均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比起实施例一,增加了锁止结构和联动机构,进一步的增加安全性,软带2两端的手钩1处分别设置所述锁止结构,两个所述锁止结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起来,所述联动机构使得两个锁止结构无法同时打开,整体的结构依然为从挂环11向两侧对称分布,具体如下:

联动机构的结构如图11所示,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调整杆32,所述联动调整杆32为中部设置有固定卡块23的杆件,所述固定卡块23在联动调整杆32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卡块23上设置弹簧36,弹簧36的末端通过接续管35连接钢索34,钢索34的末端设置调节栓33,钢索34和调节栓33之间通过钢索接口25连接起来。

如图9、图10,所述调节栓33卡接在卡块29上,所述卡块29位于手钩1上的滑道21内,卡块29上设置有第一联动轴26,所述锁止结构上设置有第二联动轴19,第一联动轴26和第二联动轴19之间通过联动环28连接起来。联动环28的结构如图32、图33及图34所示,包括经拉板282连接起来的两个长圆形的环281,两个长圆形的环281分别对应第一联动轴26和第二联动轴19的两端。

所述钢索34的外侧套置有护套24,所述联动机构上设有护罩30,所述护罩30将所述联动调整杆32和弹簧36同时罩住;所述钢索34与所述弹簧36之间通过接续管35相连接,所述钢索34和所述调节栓33之间通过钢索接口25相连接。联动调整杆32活动设置于护罩30内,所述护罩30固定安装在夹带板3上,所述护罩30的两侧设置有调整杆滑槽46,联动调整杆32的两端经调整杆滑槽46伸出护罩30外部,所述联动调整杆32能够随所述弹簧36的伸缩在调整杆滑槽46内移动。

本实施例中,手钩部分的结构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比起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挂钩6末端设置向外的弯曲,使其更加便于挂到爬梯的横撑上,也便于与锁止结构的配合。在手钩1上设置安装锁止结构的轴座18,所述轴座18上设置第一轴孔40;手钩1上设置有滑道21,安装调节栓33的卡块29设置在滑道21内。手钩1上还增设了护套卡螺孔38,用于安装护套卡槽22,手钩1与护套卡槽22组合后的示意图如图28和图29所示,护套卡槽22上设置有供护套24的端部穿过的护套定位孔47,护套卡槽22对护套24起到定位作用。

所述第一联动轴26设置在卡块29上,卡块29的结构如图15、图16及图17所示,卡块29位于滑道21内,卡块29的卡头39用于与锁止结构配合,卡块29上的联动卡槽20用于卡住调节栓33,调节栓33的两个螺母分别位于联动卡槽20的两侧,从而实现将调节栓33的螺杆卡在联动卡槽20内。

如图18、图19以及图20所示,锁止结构包括半月板27,所述半月板27背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联动轴19,所述半月板27背面的中部设置第二轴孔41,所述第一轴孔40与第二轴孔41通过连接轴17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轴19与第二轴孔41之间设置阻滑块43,阻滑块43的两侧设置弹簧片31,锁止结构安装弹簧片31之后的结构如图21所示,弹簧片31与阻滑块43之间通过弹簧片铆钉44进行连接。

弹簧片31的结构如图22及23所示,弹簧片31为带有弹性的薄板,薄板上设置用于安装弹簧片铆钉44的铆钉孔42和凸头48,凸头48能够与卡块29上的卡头39配合卡住。

本实施例的夹带板3的结构如图24所示,比起实施例一的夹带板,本实施例的夹带板3在两端对称的增加了用于安装护套卡槽22的护套卡螺孔38,护套卡槽22的结构及作用前面的内容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夹带板3与护套卡槽22组合后的结构见图30和图31所示。

护罩30的结构如图25、图26及图27所示,护罩30中部凸起形成罩体,罩体两侧的边缘上设置用于安装护罩30的护罩孔45,罩体两侧的侧壁上设置调整杆滑槽46,联动调整杆32的两端从调整杆滑槽46伸出并能够在调整杆滑槽46内移动。

本实施例中,挂钩6的内侧设置有衬板16。组合安装时,将挂板4置于软带2后侧,其中心点对准软带2中心点,挂板4中部的挂板螺孔12对准软带2水平中心线;将夹带板3置于软带2前侧,六个夹带板螺孔10与挂板4的六个挂板螺孔12对齐;将已嵌入弹簧36的联动调整杆32两端从护罩30内侧向外穿入到调整杆滑槽45内,使护罩20将弹簧17罩住,而联动调整杆16两端露在调整杆滑槽45外侧;将护罩30上的六个护罩孔45与夹带板3上的六个夹带板螺孔10对齐,将钢索34的护套24端头卡在夹带板3上的护套卡槽22内,用六个螺栓15按照护罩30、夹带板3、软带2和挂板4的顺序,从前向后旋入挂板螺孔12并拧紧,在挂板4侧给螺栓15各戴上一个螺母后拧紧;将软带2的上端头向上、向前穿入上端的手钩1的软带孔9并折回与软带2主体叠合,将端头与主体用铆钉13铆接并线缝14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软带2下端头与下端的手钩的连接方式与此完全相同。

将两只衬板16用螺钉、铆钉或胶固定在上端的手钩1的挂钩6内侧两端;将半月板27背面插入轴座18中间,使半月板27上的第二轴孔41与轴座18上的第一轴孔40对齐,将连接轴17插入第一轴孔40及第二轴孔41内;将联动环28中环281的上端分别挂在第二联动轴19的两端,将卡块29插入到滑道21内,卡头39向上;将联动环28中环281的下端分别挂第一联动轴26的两端;将钢索护套24上端头卡在上端的手钩1的护套卡槽22内;将调节栓33卡在联动卡槽20内,使调节栓33的两个螺母分别置于联动卡槽20上下两侧并拧紧。下端的手钩与其它元件的组合及固定方式与此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中,两个手钩处对称的设置了锁止结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一个手钩处设置有能够将挂钩闭合及打开的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的主要部分除去设置为实施例所述的半月板状外,也可以改变其具体的形状,其形状能够将挂钩封闭即可。

使用时,工作人员身着自适应安全带,用通用挂钩将安全带挂环和挂板4上的挂环11连接,两手拇指外的四指分别穿入两只手钩1的护手带5内并握住挂钩6。调整联动调整杆32,使手钩1上的半月板27一只上收、一只下垂,用半月板27下垂的手钩1挂在爬梯的横撑上,手臂用力上拉,使半月板27上收与挂钩6闭合,卡块29沿滑道21向上滑动,直至卡头39卡入两只弹簧片31的凸头48内,将爬梯横撑锁在挂钩6内。此时,如果想拿下挂在爬梯横撑上的手钩1,必须将另一只手钩1挂在爬梯横撑上,并使半月板27上收与挂钩6闭合后才能实现。爬梯攀爬结束,在采取了其它安全措施后,通过调整联动调整杆32可使挂在爬梯横撑上的手钩1脱离。

本发明示例的爬梯防坠落安全防护工具,通过上部的半月板27、弹簧片31、联动环28、卡块29、钢索34、弹簧36以及下部的钢索34、卡块29、联动环28、半月板27之间的联动,可实现保持一只手钩与半月板闭合状态。

保持一只手钩1与半月板27闭合状态,可有效避免两只手钩1同时离开爬梯横撑的情况出现。即使在手部脱力或其它意外导致手部脱离手钩,手钩1亦不会脱落,且会通过手钩1、软带2、挂环11、通用挂钩、安全绳挂环、安全带之间的配合,将使用者悬吊在高空。最大下坠距离为通用挂钩至手钩的距离加安全带的余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