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795发布日期:2019-05-07 21:4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螺旋逃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房应急逃生装置,具体为一种螺旋逃生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中采用的逃生装置大多为台阶式安全通道,即安全消防通道,在面对火灾、地震等重大危机情况,台阶式安全通道无法使人员快速撤离,同时极易发生拥挤、推搡、踩踏等情况,造成人员的二次伤害, 而且台阶式安全通道需要逃生人员自主行动或他人辅助,当逃生人员由于紧张或被烟雾呛到时就失去行动能力,需要他人背行才能逃离危险,逃生效率低下。尤其是现今城市中高层建筑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台阶式安全通道已远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逃生。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中的住户只能等待救援,大大浪费了火灾初起阶段的最佳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高层住户遭遇火灾时无法快速逃生,且在逃生过程易吸入烟尘导致昏迷无法继续逃生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旋逃生管道,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螺旋逃生管道,包括可设置在高层建筑内部又可设置在高层建筑外侧的螺旋主管道和若干分支滑道,各个分支滑道的入口分别位于高层建筑每层的消防安全通道内,各个分支滑道的出口和螺旋主管道连接,螺旋主管道每下滑3-5层为一个断口,断口的一侧连接一个位于消防安全通道内的缓冲池,断口的另一侧连接对应该层消防安全通道的分支滑道,螺旋主管道最下方出口处连接消防安全通道内的缓冲池,缓冲池内注水深为15-17cm。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螺旋状管状滑道,逃生人群在管道内下滑快速逃生。每一层消防安全通道都有一个分支滑道汇入螺旋主管道。逃生人群经过消防门到达滑道口开始下滑。螺旋主管道每下滑3-5层设置一个缓冲池,人下滑落入缓冲池受阻逐渐停止,然后步行至旁边的滑道入口,开始新的下滑。人员下滑至一层后,落入最终的缓冲池,然后经过消防门走出室外。

上述的螺旋逃生管道,螺旋主管道的最下方还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将新鲜空气从一楼经管道吹至各逃生空间各处至顶楼,整个逃生管道内风压大于外界,保证逃生管道内没有烟呛到人。

上述的螺旋逃生管道,螺旋主管道内壁设有褶皱形摩擦层增加摩擦力,减少撞击并尽量将人员下滑时的动能摩擦生热转换为热能,减缓下滑速度至人体可承受的程度。

上述的螺旋逃生管道,分支滑道与螺旋主管道连接处内部设置有弹性缓冲板,平时弹性缓冲板为半闭合状态,当逃生人员从分支滑道汇入螺旋主管道时弹性缓冲板受压形成坡面,并且坡面正下方螺旋主管道上设有缓冲软囊,缓冲分支滑道人员下落时与螺旋主管道壁接触时的撞击。

上述的螺旋逃生管道,滑道交汇处附近的螺旋主管道壁上设置有导向软囊,将螺旋主管道和分支滑道汇入时的人员导至相对平行的方向,减少汇入人员与螺旋主管道下滑人员的撞击概率。

上述的螺旋逃生管道,螺旋主管道尽头为扇贝状斜坡,使滑下来的逃生者方向随机,减少相撞的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火灾等重大危险发生时,螺旋逃生管道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的快速逃生,逃生速度为传统楼梯的50倍以上,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危险地。

2. 褶皱形摩擦层将部分人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热能散发,减少势能转化为动能,避免下滑速度过快导致的二次损伤。缓冲池的设置除可以人为降低速度,还可调整逃生人员之间的距离,使逃生者接近同频下滑,避免逃生者在滑道内由于其各自的不同速度导致的碰撞挤压。下滑有缓冲弹性挡板及缓冲软囊,减少汇入者与主管道的冲击。另有导向气囊减少汇入者与主管道下滑者的撞击概率和强度。

3. 逃生管道与消防安全通道内共同组合成相对封闭的空间,螺旋主管道设置有吹风装置,向滑道内自下而上的吹风,风从滑道入口吹出,避免烟尘进入。

4.本实用新型既可设计在建筑内部,又可设置在建筑外侧附加,既不影响主体结构的美观实用,又能确保逃生滑道正常使用,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人体自身重量借助螺旋式滑道下滑,快速从高层建筑中逃生,改变传统的安全通道逃生模式,可以实现高层建筑的大规模逃生,保护逃生者不受到二次伤害,相比于传统的逃生方式,螺旋逃生管道适用范围广、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性高、逃生速度快,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螺旋主管道内部示意图。

图5为带有导向软囊的螺旋主管道内部示意图。

图中:1-螺旋主管道,2-分支滑道,3-缓冲池,4-鼓风机,5-弹性缓冲板,6-缓冲软囊,7-导向软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螺旋逃生管道,包括螺旋主管道1和若干分支滑道2,螺旋主管道1可设计在高层建筑内部,又可设置在高层建筑外侧,各个分支滑道2的入口分别位于高层建筑每层的消防安全通道内,各个分支滑道2的出口和螺旋主管道1连接,螺旋主管道1每下滑3-5层为一个断口,断口的一侧连接一个位于消防安全通道内的缓冲池3,断口的另一侧连接分支滑道2,螺旋主管道1最下方出口处连接消防安全通道内的缓冲池3,缓冲池内注水深为15-17cm,超出的水溢出并流入排水系统,防止有逃生人员因晕厥而溺水,螺旋主管道1尽头为扇贝状斜坡,使滑下来的逃生者方向随机,减少相撞的几率,螺旋主管道1的最下方还连接有鼓风机4,螺旋主管道内壁设有褶皱形摩擦层增加摩擦力,分支滑道与螺旋主管道连接处内部设置有弹性缓冲板5,平时弹性缓冲板5为半闭合状态,当逃生人员从分支滑道汇入螺旋主管道时弹性缓冲板受压形成坡面,并且坡面正下方螺旋主管道上设有缓冲软囊6,缓冲分支滑道人员下落时与主滑道壁接触时的撞击。滑道交汇处附近的螺旋主管道壁上设置有导向软囊7。

逃生步骤:

1.逃生人员穿过消防门到达逃生螺旋逃生管道。

2.根据管道入口说明指示收拢随身尖锐物品(高跟鞋等),减少相撞时的伤害,按照正确姿势划入管道;

3.滑至底端缓冲池后,起身走至另一阶段的滑道。

螺旋主管道和若干分支滑道都可选用钢材制作,当螺栓主管道在高层建筑内部时,可设置在螺栓主管道井内(高层建筑修建时预留),整体用钢结构固定;螺旋主管道在高层建筑外侧时,整体也用钢结构固定在高层建筑一侧。

最后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尽管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